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结核性脑膜炎病人临床症状体征的普遍性及个体特征、头颅MRI、脑脊液细胞学的改变。方法 对结核性脑膜病人发病的不同阶段进行了临床、头颅MRI、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观察。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病人随着病程的延长临床症状体征复杂多变,头颅MRI有明显异常,脑脊液细胞学有显著改变。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急性期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中性粒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多为主的混合细胞反应,不是否定结核性脑膜炎的指针。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5,(11):1491-1493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及诊断特点,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识别能力。方法:对15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亚急性、慢性起病133例(85.81%),合并颅外结核病灶140例(90.32%);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89.68%),头痛(76.77%),恶心、呕吐(61.94%),脑膜刺激征阳性(63.87%);脑脊液检测显示细胞数(81.74%)轻中度增高、蛋白增高(87.06%)、糖(85.81%)及氯化物(87.06%)降低;脑脊液细胞学呈混合细胞学反应128例(82.58%);脑脊液结核菌培养阳性15例(9.68%),抗酸染色涂片阳性32例(20.65%)。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测缺乏特异性,病原学检出率低,早期诊断困难。脑脊液混合细胞学反应高度提示结核性脑膜炎可能。  相似文献   

3.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5):461-463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及时诊治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尤其是细胞学动态变化资料。结果:3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多亚急性起病,以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中度升高,葡萄糖、氯化物中度减低,脑脊液细胞学细胞数多中度升高,早期为混合细胞反应,嗜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较慢,可稳定在1个月以上,正规抗结核治疗后多数好转,发病2周内接受抗结核治疗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其他患者。结论:对于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低、早期确诊困难的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对于其鉴别诊断和治疗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武进  郭振平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2):1498-1499
目的:根据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脑脊液细胞学改变,尽早明确诊断。方法:对2007年4月~2008年4月收治的15例早期脑脊液细胞学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发症状多以低热为主,脑脊液细胞表现细胞数、蛋白升高,糖、氯化物下降;脑脊液如未经多次检验,其改变可不典型,但脑脊液细胞学早期观察,早期可见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并可见淋巴细胞、激活单细胞^[1]。结论:脑脊液细胞学的早期监测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快速诊断,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膜癌等鉴别,并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预后判断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呈混合细胞反应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呈混合细胞反应的患者121例,常规腰椎穿刺,采用细胞玻片自然沉淀法制片,行瑞氏-姬姆萨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种类并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性脑膜炎淋巴细胞数增多,而化脓性脑膜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在各类疾病中均最高。结论混合细胞反应主要见于结核性脑膜炎,但仍需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作出诊断,且脑脊液细胞学动态观察对治疗、预后及鉴别诊断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和脑脊液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颅高压症状和脑膜炎症状突出,脑脊液细胞数多呈中等程度升高,细胞学为混合细胞反应,生化政变为糖低、氯化物低、蛋白增高。结论脑脊液的变化对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长期不间断的治疗是预后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 对6例TBM伴严重脑实质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临床表现2例较典型,4例不典型,早期被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脑囊虫病、脑梗死及静脉窦血栓等,腰椎穿刺脑脊液细胞学有一定的改变,头颅核磁平扫和强化显示合并严重的脑实质损害,经抗结核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可伴有严重的脑实质损害,但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脑脊液细胞学的改变也可不典型,影像学检查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提高对TBM的认识及早期开始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脑脊液细胞数变化,探讨其与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检测阳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1例,应用全自动血液-体液细胞分析仪进行脑脊液细胞总数计数、离心甩片作脑脊液细胞涂片,光学显微镜图像分析系统分类计数,应用 FQ-PCR 法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FQ-PCR 法检测 TB-DNA 阳性率为50.6%(41/81),其中 FQ-PCR 阳性组中白细胞总数高于阴性组(P <0.05)。且白细胞数与 FQ-PCR 拷贝数呈正相关。FQ-PCR 阳性中脑脊液细胞学表现:以混合型细胞反应为主,其中淋巴细胞比例0.590,中性粒细胞比例0.366。结论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大多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脑脊液白细胞数的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与 FQ-PCR 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颅内感染的脑脊液检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临床类型有病毒性脑炎(病脑)、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和结核性脑膜炎(结脑).脑脊液细胞学、生化检查及动态观察对其早期诊断和预后观察等具有一定价值.本文对我院131例颅内感染者的脑脊液标本的细胞学及生化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172例脑病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表明,化脓性脑膜炎以中性粒细胞最显著;结核性脑膜炎以混合性细胞反应为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类似结核性脑膜炎反应,全部检出隐球菌;散发性脑炎以淋巴细胞为主;出血性脑血管病有特征性的吞噬红细胞的巨噬细胞;脑肿瘤以单核样细胞反应为主,43%可见特征的瘤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脑脊液检查在诊断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来我院诊治的78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根据患者有无脑膜炎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对两组患者的脑脊液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计算两组患者脑脊液异常的发生比例及因脑脊液检查而确诊合并有结核性脑膜炎所占的比例。结果有症状组患者脑脊液异常者占60%,经脑脊液检查可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占55%,无症状组脑脊液异常者占58.6%,经脑脊液检查可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者占51.7%。结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应以CSF为检查为主,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头颅MRI检查等综合分析诊断。  相似文献   

12.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诊断小儿中枢神经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小儿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细胞玻片离心法对200例小儿颅内感染性疾病患者CSF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60例化脓性脑膜炎急性期全部为嗜中性粒细胞反应,阳性率占100%;9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中88例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阳性率占98%;2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中24例以混合细胞反应为主,阳性率占96%;18例脑膜白血病患儿中13例在脑脊液中发现白血病细胞,阳性率占72%;7例淋巴瘤患儿5例在脑脊液中找到淋巴瘤细胞,阳性率占71%。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小儿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包括入院时体征与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同时给予患者实施抗结核治疗,统计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 63例患者入院后体征以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实验室检查显示脑脊液改变,具体以脑脊液压力、蛋白升高等有关;影像学检查显示50例患者影像表现异常,以低密度病灶、脑梗死、脑积水为主;实施抗结核治疗后,63例患者治愈48例,好转12例,无效3例。结论针对结核性脑膜炎,结合临床症状、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可诊断,诊断后早期予以患者抗结核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评价脑脊液细胞学动态监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 117 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 例患者中,结核性 脑膜炎 70 例( 59.83% ),病 毒性 脑膜 炎 30 例( 25.64% ),化 脓性 脑膜 炎 10 例( 8.55% ),隐球 菌性 脑 膜炎 6 例 (5.13% ),脑囊虫病 1 例( 0.85%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主要以混合细胞学反应为主,随着病情的 好转,嗜中性粒细胞逐渐减少,但持续时间较长;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以嗜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抗感染治疗后,嗜中 性粒细胞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病毒性脑膜炎主要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隐球菌性脑膜炎通过脑脊液细胞学检测 可直接发现隐球菌,达到病原学诊断;脑囊虫病可见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杀虫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逐渐减 少。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通过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监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性疾病的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评价脑脊液细胞学动态监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 117 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7 例患者中,结核性 脑膜炎 70 例( 59.83% ),病 毒性 脑膜 炎 30 例( 25.64% ),化 脓性 脑膜 炎 10 例( 8.55% ),隐球 菌性 脑 膜炎 6 例 ( 5.13% ),脑囊虫病 1 例( 0.85%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改变主要以混合细胞学反应为主,随着病情的 好转,嗜中性粒细胞逐渐减少,但持续时间较长;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以嗜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抗感染治疗后,嗜中 性粒细胞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病毒性脑膜炎主要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隐球菌性脑膜炎通过脑脊液细胞学检测 可直接发现隐球菌,达到病原学诊断;脑囊虫病可见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杀虫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逐渐减 少。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通过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监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性疾病的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脑脊液中嗜中性粒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临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嗜中性粒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玻片离心沉淀法制片收集脑脊液细胞,瑞-姬姆萨染色(MGG),光学显微镜分类计数。结果159例脑脊液标本中细胞学检查有62例发现不同比例的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s,NG);脑脊液标本中发现NG可以见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并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其中化脓性脑膜炎(化脑)以均匀分布的NG为主,比例大多数为90%以上,平均为87.88±8.22%;结核性脑膜炎(结脑)以混合细胞反应为主,NG比例大多数在10%-80%,平均为35.57±22.95%;病毒性脑膜炎(病脑)很少出现NG,并且NG为0的敏感性为94.9%,特异性为57.7%。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中发现NG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在临床应用中,对于鉴别病脑、化脑和结脑的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7.
谭国军  李丽华 《中外医疗》2010,29(29):34-34,36
目的观察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4年至2009年收治的24例结脑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除了临床表现外,脑脊液的检查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PCR检测脑脊液TB-DNA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合理用药治疗,能提高痊愈率,减少死亡率或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2例脑膜癌病的尸检病例。其临床表现迥然不同,例1酷似结核性脑膜炎。例2酷似连性蛛网膜炎。例1通过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变化多端,因此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为一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多数医院仍缺乏临床开展病毒分离的实验室条件,因此,在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上脑脊液检查起着重要作用。脑脊液细胞学(CSF-C)较传统的CSF常规检查方法提供更为详尽可靠的信息,尤其对那些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正常或不易与结核性脑膜炎或隐球菌性脑膜炎相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小儿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点,为提高临床早期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提供帮助.方法 对结核性脑膜炎4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特别是早期表现各异,各项辅助检查阳性率不高,需综合分析判断方能确诊.结论 提高临床医生对小儿结核病的警惕,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动态观察脑脊液检查和头颅CT检查结果,是早期诊断TBM和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