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64例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将海珠区 1993年 10月~ 1998年 9月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确定我区围产期保健的重点 ,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广州市海珠区区辖范围内有产科的医院 (包括三级医院 3家 ,二级医院 7家 ,一级医院 1家 ) 1993年 10月至 1998年 9月在各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及妇产科、儿科死亡的围产儿。统计方法按照 WHO规定 ,出生体重≥ 10 0 0 g(或孕满 2 8w)至产后 7d为围产期标准 ,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统计围产儿人数、死胎数、死产数和活产 7d内 (早期新生儿 )死亡数 ,计算出围产儿死亡率 ,再详细核查围产儿死亡的区… 相似文献
2.
围产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围产保健质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作者对南海区2002年10月~2004年9月死亡的311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本文对南汇县 1991~ 2 0 0 0年死亡围产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找出死亡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的切入点。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收集南汇县 1991年 1月 1日~ 2 0 0 0年 12月 31日全县所有接产医院上报的围产儿死亡病例和经县围产协作组讨论、分析 ,评定出的“可以避免死亡”、“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和“不可避免死亡”的三类结果。1.2 方法按WHO公布的出生体重≥ 10 0 0 g(或孕满 2 8周 )至产后 7天为围产儿标准。每 10 0 0个围产儿中的死胎、死产、活产 7… 相似文献
4.
5.
6.
7.
本地与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永康市外来务工人员大幅增加,流动人口的孕产妇管理问题日益突出,笔者对2003~2005年本地与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外来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大大高于本地围产儿死亡率,现把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沈阳市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发生水平及其主要原因,为制订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群体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2002年10月2005年9月发生的常住和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显著高于常住人口,相对危险性是后者的4.5倍。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种类构成与常住人口不同,其死产明显多于后者。导致流动人口发生死产的因素也与常住人口不同,其孕妇因素比例较高。结论:流动人口孕妇各类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罹患率和患病程度有可能高于常住人口,加强流动人口孕期保健对降低其围产儿死亡率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中的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收集了1992~1996年驻区各医院产科的本市户口和流动人口中的围产儿死亡情况,着重分析了1996年两组围产儿死亡情况,并对其死亡率、死亡类型、死亡原因、孕期检查情况等因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差异显著,提示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的相对危险性高达5.7倍。因此对流动人口这一重点人群应制定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妥善进行管理,早期干预无生育指标的计划外妊娠,加强孕期保健、孕期宣传教育工作,从而降低这部分围产儿死亡率,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近年来苏州市围产儿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探索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策略。方法对2003—2012年苏州市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中苏州市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7.66‰,并呈逐年下降趋势;围产儿死亡原因依次为胎儿先天异常、原因不明、脐带因素、母体因素、早产低体重。产妇年龄20岁及34岁组的围产儿死亡率较高;外地户籍围产儿死亡率高于本地户籍(P0.05);不同性别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P0.05)。结论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孕产妇自觉接受相关服务,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做好围产儿死亡的评审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综合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掌握哈尔滨市围产儿死亡情况,我市于1987年建立了围产儿死亡报告及定期评审制度。现将1988~1997年围产儿死亡率、死亡漏报、死因、评审情况进行分析。1 资料凡具有哈尔滨市内户口,自1988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出生的婴儿共278919例,死亡4625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的差异,提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为制定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上虞市2006年10月-2010年9月的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孕母孕期保健较户籍人口差,围产儿死亡中死产和7天内新生儿死亡构成比高于户籍人口,死因顺位两者大致相当,首位死因均为出生缺陷。结论要降低上虞市围产儿死亡率就必须降低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加强流动人口孕产期宣教及管理,实行适当的优惠政策,改善流动人口保健意识,提高产检率及住院分娩率是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宝山区10年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上海市宝山区1989~1998 年10 年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以探索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提高地区母婴保健水平。结果:10 年围产儿数53 435 例,死亡586 例,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10.97‰。其中本市围产儿死亡率为9.09‰(371/40 805),在本市的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17.02‰(215/12 630)。近5 年(1994~1998 年)中,本市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6.10‰(99/16 238),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15.27‰(138/9 035),相对危险性为2.5 倍,差别有显著性(P< 0.01),比北京市朝阳区报道的5.7 倍低。10 年中围产儿死亡原因依次为死胎原因不明占16.04% 、畸形占15.36% 、缺氧占13.14% 、早产占12.46% 、脐带因素占12.29% 、母亲因素占10.24% 、胎盘因素占7.00% 、其他占13.48% 。10 年中总围产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其中本市人口围产儿死亡率近5 年下降明显,致死性畸形下降缓慢,上升为第1 位死因,应加强产前诊断和孕前保健。流动人口近5 年围产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主要死因为早产和缺氧,应加强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并制止非法? 相似文献
14.
围产儿死亡与流动人口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明确围产期保健的重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的围产儿死亡情况从发病率、产前检查(产检)次数、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高于常驻人口,与流动人口孕产期产检次数不足,文化层次低,经济条件差和对孕产期的产前检查重视不够有关。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制定针有对性的干预措施,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458例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总结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了更好地贯彻<上海市母婴保健条例>-进一步降低本地区围产儿死亡率,完成政府"十五"妇女和儿童发展计划的目标-将我区1990~2002年间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观察其特征,探讨金山区围产儿死亡率、原因及干预措施,为制定有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0~2002年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金山区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8.63‰,1990年为14.53‰至2002年下降为6.32‰,且各年度间有显著差异,前6年与后7年围产儿死亡率相比有显著差异(X2=24.55,P<0.01).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窒息、畸形、不明原因、脐带因素、早产等.可以避免及创造条件可以避免占30.1%,不可以避免占69.9%.结论13来金山区围产儿死亡率显著降低,提高孕期保健,加强胎儿监测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南安市1999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如何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1对象与方法 1999年全市活产 10 855人,死胎死产51人,7 d内新生儿死亡124人,对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2结果2. 1一般情况。1999年全市活产10 855人,围产儿死亡率16.05‰。2.2新生儿死亡在婴儿死亡中的构成和早期新生儿死亡在新生儿死亡中的构成情况:婴儿死亡213人,死亡率 19. 60‰;新生儿死亡151人,死亡率 13. 91‰,占婴儿死亡的70.89%;早期新生儿死亡124人,… 相似文献
17.
18.
上海市2003—2008年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上海市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8年上海市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03—2008年上海市流动人口6年平均围产儿死亡率为8.46‰,本市户籍6年平均围产儿死亡率为3.18‰,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本市户籍人口(P0.01);2)2003—2008年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尤其是2004—2005年下降幅度最大。而本市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总体虽呈下降趋势,但有一定波动性,2006年较上一年略有上升;3)2003—2008年全市围产儿死亡原因排在前六位的有:原因不明、严重畸形、早产儿、宫内窘迫、脐带因素、胎盘早剥;4)流动人口2006—2008年Ⅰ类(可能避免)死亡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而本市户籍Ⅰ类(可能避免)死亡所占比例明显减少。【结论】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下降空间大,要重视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的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锡市惠山区流动人口中围产儿的死亡水平及其主要原因。方法:对无锡市惠山区2002~2006年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中围产儿死亡有明显差异。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的孕期保健覆盖率低。流动人口中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畸形、早产、脐带因素、原因不明等。结论:制定并采取相应政策,加强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管理和健康教育,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北京市朝阳区717例围产儿死亡的基本情况,为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2009~2011年发生的717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北京市朝阳区产科医院的活产数为116 077例,围产儿死亡717例,围产儿死亡率为6.18‰,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北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占总死亡率的42.96%,外地户籍围产儿死亡占57.04%;死胎占65.83%,死产占8.09%;早期新生儿死亡占26.08%。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为先天畸形、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早产、脐带因素等。结论:实行孕产妇全覆盖管理,对外地孕产妇实行属地化管理,增强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围产期监护,提高孕期监测质量,充分发挥朝阳区危重孕产妇及高危围产儿救治网络的应急救治作用,不断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