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根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手册全疆随机抽样调查了30 896人,包括儿童11391人,查出听力语言残疾471人,包括综合残疾11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52%(文中称现残率)。儿童78人,现残率0.68%。按1986年人口数推算,全疆仅听力语言残疾人16.2万,其中儿童2.2万。通过分析残疾人的民族、地区分布特点及致残病因表明:残疾人中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现残率明显高于其它民族;先天残疾中,因家族遗传/近亲结婚致残率高于其它病因,后天残疾中因高烧疾病、双中耳炎、药物中毒致残率高。  相似文献   

2.
1987年浙江省进行残疾人抽样调查,全省约有22万残疾儿童.智力残疾所占比重(68.03%)最大,视力残疾所占比重(1.86%)最小.城市约有1.12万残疾儿童,乡村约有20.41万.残疾等级中,重度与中、轻度之比为1:1.22,95.91%的残疾儿童具有学习能力,但其中33.19%没有能够上学.致残原因中,先天残疾占25.82%,后天致残占22.55%,发现残疾占51.63%.0~10岁儿童的现残率,随着年龄组提高呈上升趋势;男性与女性儿童的现残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类别残疾构成特点,提出从合理安全用药角度控制致残危险因素,避免或减少残疾的发生。方法查阅X市2013年1月—2014年12月现残疾11 331人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现残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药物中毒致残280例,听力残疾和言语障碍在药物中毒致残中所占比例最高。结论加强安全管理,推动残疾人康复工作,普及公共卫生教育,提倡安全合理用药,以降低药物中毒致残率,有效预防残疾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全省精神病残流行学分布状况,制定防残措施。方法:按照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案,分层随机抽样,逐人逐户调查。结果:各类精神病患者共251人,其中精神残疾181人占调查人数2.04%占精神病总数的72.1%,其中:中重度残占77.35%,平原丘陵区高于山区,农村高于城镇,致残原因,精神分裂症避首位占80.66%;结论:重视精神病防残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银川市兴庆区各类残疾人的数量、结构、地区分布、家庭状况及其健康教育等情况,为残疾人地救治、康复等相关事业提供信息。方法依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案,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对所属8个小区及自然村共计3423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各类残疾现残率为5.5%,其中以听力和肢体残疾现残率最高,均为1.93%,其他依次为多重残疾(1.05%)、视力残疾(0.98%)、智力残疾(0.49%)和精神残疾(0.21%),而言语残疾的现残率(0.00)最低,各种残疾之间现残率有十分显著统计学意义。随年龄增高总的残疾现残率也在增高,高峰在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年龄对患病率差异有十分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银川市兴庆区各类残疾现残率高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水平和宁夏调查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柳州市残疾人相关状况,探讨预防措施,为政府制订残疾人关爱政策、改善残疾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区、乡镇管理人员负责通知本辖区残疾人到有资质的医院做残疾评定的普查方法。结果全市共有残疾人82 733人,占总人口的2.2%。2059岁青壮年是残疾的高发年龄段,占残疾人数的51.68%;男性及三、四级残疾居多。肢体残疾最多见,占62.14%;三、四级残疾占75.93%;脑疾病是智力致残的主要原因,占31.22%;外伤是肢体残疾的主要原因,占25.15%,其次是骨关节病占15.61%,交通事故占3.78%;听力障碍是导致言语残疾的主要原因,占25.12%,角膜病是视力残疾最常见的原因,占50.01%;精神残疾的主要原因是精神分裂症,占80.18%;听力残疾的主要原因是老年性耳聋,占30.91%。结论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残疾致残因素、高危因素的干预,采取措施加强人们防治残疾健康意识,降低致残因素暴露水平。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智力残疾现患率调查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智力残疾(mental retardation.MR)的现患率及其分布特点,分析其主要致残原因构成特点,探讨预防治疗措施。方法:采用概率比例、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进行现况调查及病例对照研究,根据年龄分别使用丹佛发育筛查测验及《7岁以上人群残疾筛查问卷》筛查,分别使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及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简式(WISC-CR),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简式(WAIS-RC)进行智力诊断,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内蒙古自治区智力残疾患者的现患率为4.95‰,男性MR现患率高于女性(χ2=6.28,df=1,P<0.05),农村MR的现患率明显高于城市(χ2=60.035,df=1,P<0.01)。②内蒙古自治区智力残疾致残原因以疾病(29.26%)和遗传因素(23.79%)为主。③在18岁之前(智力发育期)发现智力残疾的占74.53%,且以0~3岁发现智力残疾的人数比例最高(48.84%)。结论:智力残疾的防治重点应在农村,预防应以疾病(主要包括脑疾病、内分泌障碍、惊厥性疾病)及遗传因素为主。强调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惠农区中街社区所辖范围内残疾居民患病状况,为开展防残助残服务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宁夏全区同步,先由社区居干采用"残疾人摸底调查表"入户采集残疾人的基础信息,再经专门培训的主治或以上职称的医师初筛,最后由县级或以上级别医院专家确定诊断,对数据录入和分析.结果 辖区内居民总残疾率为3.30%,男性高于女性.肢体残疾在7类残疾中比例最高,占57.41%,视力残疾第2为16.50%,言语残疾所占比例最低1.83%.因病致残占4类残疾原因的47.95%,意外伤害致残占23.56%.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大健康、安全知识宣传力度,着力培育居民的健康、安全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四川省残疾人受教育情况。方法:根据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案,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调查38个县市,152个乡镇/街道,304个小区,40351户人家,总人口125641人,男62735人,占49.93%;女62906人,占50.07%;城市38125人,占30.34%;农村87 516人,占69.66%。结果:抽查的6岁及以上人群中,大部分为小学文化程度和初中文化程度,分别占人口比例40.5%和27.3%;6岁及以上残疾人中,大部分为不识字及小学,分别占人口比例49.5%和33.3%;所调查的残疾人中,有88人中专文化程度,有40人获得了大学专科学历,16人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在调查的残疾人中,多重残疾人及智力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更差,不识字所占比例更大,分别为70%和62.4%;其次为视力残疾人及听力残疾人,分别为54.8%和48%。结论:四川省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不容乐观,大部分为不识字及小学;在调查的残疾人中,多重残疾人及智力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更差,其次为视力残疾人及听力残疾人,表明智力残疾,视力残疾及听力残疾对残疾人接受教育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全省精神病残流行学分布状况,制定防残措施.方法:按照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案,分层随机抽样,逐人逐户调查.结果:各类精神病患者共251人,其中精神残疾181人占调查人数2.04%占精神病总数的72.1%其中:中重度度残占77.35%,太平原丘陵区高于山区,农村高于城镇,致残原因,精神分裂症居首位占80.66%;结论:重视精神病防残工作.  相似文献   

11.
我院内科糖尿病住院病人2002年-2008年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芸  刘萍  李晶 《中国病案》2009,10(10):9-10
目的了解我院内科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患病情况,探索慢性病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统计参考资料。方法调取2002年-2008年期间在内科住院26岁~75岁患者有关资料,以出院主要诊断为依据进行整理分析。按照患者的民族,年龄,性别和人院时间不同归类统计糖尿病的发病情况。结果1.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患病逐年增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P〈0.05)。2.不同民族之间糖尿患病存有差异(P〈O.05)。维族患糖尿病占28.13%高于哈族(10.93%)也高于汉族(26.79%)回族(26.02%)和锡伯族(23.51%)。3.男性患糖尿病高于女性,且P〈0.05。结论新疆伊犁地区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患病逐年递增,维吾尔族住院人群糖尿病患病高于其他民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麻风病在一个民族内的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特点。方法 利用广西和贵州两省三县 195 2~ 2 0 0 1年白裤瑶族麻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在白裤瑶族总人口 2 .9万人中 ,累计发现麻风病 36 4例 ,积累患病率 13 .2 5‰ ,最高年段 ( 195 2~ 195 6年 )麻风发病率为 12 9.15 /10万 ;②患者分布于 130个屯 ,屯患率为 48.5 1% ;③有麻风病的家庭 2 73户 ,户患率为 5 .77% ,有 2例以上的多发麻风家庭 6 1户 ,占 2 2 .34% ;④发现病人病期平均 6 .2 4年 ,病人男女比值为 1.10。结论 白裤瑶族有较高的麻风发病率和患病率 ,分布广 ,家庭内发病较高 ,女性患病率比男性高 ,也比其他民族女性高 ,发现病人病期较长 ,具有明显的民族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急进高原抗震救灾官兵的急性高原反应状况,并探讨其心理行为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玉树抗震救灾某部162名官兵为研究对象,根据军标GJB1098-9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判断官兵的急性高原反应状况,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事件量表(LES)调查相关因素.结果 救灾官兵急性高原反应的检出率为65.4%,其中轻度17.3%、中度31.5%、重度16.7%.临床表现中以气短、心慌、头昏、口唇发绀和头痛等症状最为多见,在救灾官兵中出现比率分别为83.6%、79.1%、73.1%、61.2%和58.2%.急性高原反应总计分与年龄、婚姻、心理创伤史,LES负性事件,SCL-90总分及其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食欲睡眠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188~0.619,P<0.01或0.05),与兴趣爱好、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254,-0.28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CL-90的躯体化因子,兴趣爱好、婚姻、社会支持和年龄等因素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大部分救灾官兵存在明显的急性高原反应,躯体化症状、兴趣爱好、婚姻、社会支持和年龄等因素对官兵的急性高原反应状况影响较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of servicemen during"4.14"Yushu earhquake relief work,and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the sickness at the initial phase of acute plateau exposure.Methods 162 servicemen were sampled randomly and clusteringly from Yushu relief force during.the inidal phase of acute plateau exposure.According to the"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inciples of the acute mountain sickness",the prevalence of the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was judged among the servicemen.The scales of general status invested score(GSIS),the self-rating symptom scale(SCL-90)and the life event scale(LES)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the acute mountain sickness.Results 65.4% of servicemen in earthquake relief work had acute mountain sickness,including mild 17.3%,moderate 31.5%and severe 16.7%.The occurrences of pant,palpitation,dizziness,lips cyanosis and headache,were higher than other symptoms,accounting for 83.6%,79.1%,73.1%,61.2%and 58.2%.The positi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among the symptoms score of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nd age,marriage,trauma history,negative events,and the most genes(somatization,obsession,depression,anxiety,hostility,fear,paranoia,appetite,sleep)and total score of SCL-90(r=0.188~0.619,P<0.01 or 0.05).There was negativ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mong the symptoms score and th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support(r=-0.254,P<0.01;r=-0.285,P<0.01).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omatization,personality,marriage,social support and age were more important than other factors.Conclusion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acute mountmn sickness in the relief force during the initial phase of acute plateau exposure,and the morbidity rate of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somatization,personality,marriage,social support and age.  相似文献   

14.
40岁以上女性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40岁以上女性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方法 对3 822名40岁以上女性进行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的相关分析及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统计。结果 (1)高尿酸血症组中超重、高甘油三酯血症、空腹血糖、高腰臀比、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率均比正常尿酸组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2)代谢综合征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50.3%,显著高于正常人群组的患病率22.9%( P<0.01)。结论 40岁以上女性中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这可能与围绝经期女性激素水平改变有关,应对围绝经期女性进行健康教育,定期体检,发现高危人群并积极干预,以达到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于贲门癌术后营养不良患者心理状态的积极作用以及对生活质量的有利影响。 方法 将 56 例贲门癌术后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 28 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入院宣教、疾病知识教育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 3 次结构性心理干预。用 SCL-90 和 QLQ-C30 评定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心理干预 1 个月后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结果 56 例营养不良患者入院时 SCL-90 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P<0.01);1 个月后干预组 SCL-90 除敌对因子外,其他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1 个月后干预组 QLQ-C30 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疲乏、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丧失、便秘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结构性心理干预措施对于减轻贲门癌术后营养不良患者的心理压力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市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患病情况,为流行病的防控及健康干预提供信息。方法选取2010年7~10月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体检者28 695名,其中男16 260名,女12 435名,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超重肥胖患病情况。结果健康体检者超重总患病率为30.88%,其中男性患病率41.18%,女性患病率17.4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肥胖总患病率为8.46%,其中男性患病率11.94%,女性患病率3.91%,男性与女性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深圳市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患病率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患病形势严峻,应及时对体检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以预防和减少超重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急进高原抗震救灾官兵的急性高原反应状况,并探讨其心理行为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玉树抗震救灾某部162名官兵为研究对象,根据军标GJB1098—9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判断官兵的急性高原反应状况,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事件量表(LES)调查相关因素。结果救灾官兵急性高原反应的检出率为65.4%,其中轻度17.3%、中度31.5%、重度16.7%。临床表现中以气短、心慌、头昏、口唇发绀和头痛等症状最为多见,在救灾官兵中出现比率分别为83.6%、79.1%、73.1%、61.2%和58.2%。急性高原反应总计分与年龄、婚姻、心理创伤史,LES负性事件,SCL-90总分及其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食欲睡眠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188-0.619,P〈0.01或0.05),与兴趣爱好、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254,-0.28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CL-90的躯体化因子。兴趣爱好、婚姻、社会支持和年龄等因素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大部分救灾官兵存在明显的急性高原反应,躯体化症状、兴趣爱好、婚姻、社会支持和年龄等因素对官兵的急性高原反应状况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况 ,探讨其影响因素 ,从而提出相关对策。方法 :收集湘雅医院老年科门诊及住院的 6 0岁以上慢性病患者 ,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并进行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调查。结果 :在该老年慢性病患者人群中有 77.33%患者有心理障碍 ,主要问题是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强迫、焦虑等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该老年病患者人群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经济收入、服药种类及家庭结构 ,其回归方程为 :Y心理 =136 .96 +5 .0 1X药物 - 6 .6 0X经济 - 3.4 3X家庭(P <0 .0 5 ) ;不同慢性疾病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 >0 .1)。结论 :该老年慢性病患者人群心理障碍是普遍的 ,主要受经济收入水平、躯体健康状况及家庭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改善老年人的躯体健康、经济收入和家庭结构以及心理疾病治疗可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9.
Incidence of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t intermediate altitud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B Montgomery  J Mills  J M Luce 《JAMA》1989,261(5):732-734
The incidence of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was determined by questionnaire in 454 individuals who attended week-long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programs at ski resorts in the Rocky Mountains with base elevations of about 2000 m. As a control group, 96 individuals who attended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programs at sea level in San Francisco completed similar questionnaires. Study subjects were classified as having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when they reported three or more of the five possible cardinal symptoms: headache, insomnia, dyspnea, anorexia, and fatigue. Only symptoms with an intensity of at least grade 2 (moderate) out of 5 were analyzed. Acute mountain sickness-like symptoms occurred in 25% of subjects at 2000 m compared with 5% of subjects at sea level. The incidence of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t 2000 m was greatest among subjects who had come from lower altitudes. Half of the subjects with symptoms took medication. The duration of symptoms was short, with 90% of all symptoms that were reported occurring in the first 72 hours.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is common at intermediate altitudes, and it is frequently severe enough to prompt self-medication.  相似文献   

20.
钟凯  曹建芬  李蓉 《吉林医学》2010,(35):6553-6556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期间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55例IVF-ET患者(IVF-ET患者组)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变化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并与147例普通育龄妇女对照。IVF-ET患者组中218例(IVF-ET干预组)助孕治疗前接受健康教育,137例(IVF-ET对照组)未参与健康教育,355例患者在IVF-ET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IVF-ET患者组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分均高于普通育龄妇女组。IVF-ET干预组人际关系、焦虑、恐惧、偏执等因子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IVF-ET干预组的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关系、焦虑和敌对因子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患者较普通育龄妇女在心理问题和行为变化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健康教育干预方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