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海市原卢湾区2004—2011年居民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系统整理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中原卢湾区户籍人群甲状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甲状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并以2000年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应用年均变化百分率计算其年均率值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上海市原卢湾区2004—2011年共报告甲状腺癌新发病例413例,占同期全区恶性肿瘤的3.96%。2004—2011年甲状腺癌粗发病率区间为7.49/10万~34.86/10万,中标发病率区间为6.02/10万~23.63/10万,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女性发病高峰在40~55岁。2004—2011年死亡病例共24例,粗死亡率区间为0.63/10万~1.61/10万,标化死亡率区间为0.13/10万~0.46/10万,8年间死亡率无明显波动。结论:2004—2011年上海市原卢湾区户籍人群男性与女性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幅明显,但死亡率极低,其中女性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于男性;应积极寻找甲状腺癌高发原因,控制发病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上海市卢湾区2004—2011年间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系统整理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中卢湾区户籍人群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并用2000年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并应用年均变化百分率计算其年均率值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上海市卢湾区2004—2011年间共报告肺癌新发病例1572例,占同期全区恶性肿瘤的15.09%。肺癌发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恶性肿瘤的第3位。男性标化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U=16.70,P<0.01)。死亡病例1376例,男女性均占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第1位。男性标化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U=12.64,P<0.01)。2004—2011年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平稳。结论:2004—2011年间上海市卢湾区户籍人群肺癌死亡率接近发病率,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年龄和性别是影响肺癌发病率差异的主要因素。肺癌防控应关注重点人群,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早期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利用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收集的1973年至2007年上海市区胰腺癌发病资料,分析上海市区胰腺癌发病的长期趋势。方法:按照世界标准人口计算胰腺癌的年龄标化发病率。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胰腺癌发病趋势。结果:上海市区男、女性胰腺癌标化发病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男性胰腺癌标化发病率在1982年前以每年3.9%的速度上升,以后上升速度有所减慢,1982年至2007年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1.3%;而女性胰腺癌标化发病率在此期间始终以每年1.7%的速度上升。尤其在老年人群(≥65岁)和青壮年男性(15~54岁)中,其胰腺癌标化发病率上升趋势更为显著。结论:上海市区人群的胰腺癌发病率居世界中等水平,而老年人群的胰腺癌发病率已达世界高发国家水平。对于控制吸烟和其他可改变的胰腺癌相关环境行为的危险因素研究和健康干预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区肺癌的流行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索上海市区肺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以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上海市肿瘤登记中的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用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拟合方法研究肺癌的流行趋势以及变化特点。结果:(1)1999年上海市区男性肺癌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3.10/10万和42.15/10万,女性分别为19.90/10万和14.77/10万。(2)肺癌发病和死亡例数50岁以上分别占91.9%和93.8%;且发病和死亡粗率随年龄增加而呈指数上升(Y=0.079 e^0.115x和Y=0.097 e^0.108x)。(3)无论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成年人中男性均高于女性,男女平均比分别为2.54:1。(4)1980-1999年间,发病和死亡人数上升趋势非常显。发病和死亡粗率上升也较明显。标化发病率无显性变化。而死亡率显下降趋势。结论:1980-1999年,上海市区肺癌的发病和死亡粗率显上升,而趋势分析显示上海市区女性肺癌的标化死亡率均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8年至2012年上海市白血病及其主要亚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上海市市区1973年至2012年的白血病发病趋势,为探寻病因学研究线索,制定和评估白血病预防、研究与控制的规划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上海市恶性肿瘤病例报告登记系统收集的白血病发病资料,描述患者的发病概况及性别、年龄和各亚型分布,并应用Joinpoint统计软件进行趋势分析,估算总体和分阶段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标化率采用世界人口构成为标准。结果:2008年至2012年,上海全市共新诊断白血病病例4 404例,占所有部位恶性肿瘤的1.53%。男、女性的白血病粗发病率分别为6.78/10万和5.75/10万,标化发病率为5.14/10万和4.11/10万,男性标化发病率高于女性(X=3.16,P0.0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是最常见的白血病亚型,占18.30%,其次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除ALL外,各亚型白血病的年龄别发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ALL的发病年龄相对较早,年龄别发病率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下降,0~5岁组是发病高峰。1973年至2012年期间的总白血病标化发病率,男性无明显变化趋势,而女性标化发病率则明显下降,APC为-0.39%;不同亚型的发病趋势不同,男性ALL的发病率上升(APC为1.12%),男性和女性CLL的发病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男、女性AML的发病率则在这40年间均显著下降,平均APC分别为-2.04%和-2.00%。结论:上海白血病发病率接近全球平均水平,男性比女性多发,AML是最常见的亚型,ALL的发病年龄相对较早。1973年至2012年期间,男性白血病发病率无明显变化,女性则显著下降,不同亚型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上海市浸润性子宫颈癌的流行特征,并将之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浸润性子宫颈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比较。方法:利用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和随访管理系统收集的子宫颈癌发病资料,运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对上海市1973至2006年浸润性子宫颈癌发病率的时间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浸润性子宫颈癌居上海市女性恶性肿瘤第14位,2002至2006年上海全市共新诊断浸润性子宫颈癌病例1913例,浸润性子宫颈癌粗发病率为5.72/10万,标化发病率为3.57/10万。年龄别发病率曲线在绝经期前、后呈现双峰现象。1973至2006年,浸润性子宫颈癌标化发病率共下降了86.43%。阶段趋势分析显示,自1996年始,上海市区浸润性子宫颈癌的标化发病率由降转为升,小于35岁组发病率在1973~2006年间呈现持续的显著上升趋势,45~54岁组标化发病率也从1996年始由之前的下降转为上升。上海是浸润性子宫颈癌低发地区,但也出现了与发达国家相似的年轻浸润性子宫颈癌上升趋势。结论:上海市浸润性子宫颈癌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从1996年开始,浸润性子宫颈癌发病率由下降转为上升,主要是由45~54岁组发病率上升和小于35岁组发病率快速持续上升所致。未来子宫颈癌的预防应着重控制危险因素和倡导筛检及提高筛查普及率,减少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1990年至2020年间,全球肺癌新发病例数不断增长,其间发病率保持稳定,但全球肺癌发病呈现性别、地区、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布变化趋势。男、女发病率数据差异不断缩小,男性世界人口年龄标化发病率(世标发病率)下降12.5%,女性世标发病率上升22.3%。1998年至2012年,肺癌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男性肺癌世标发病率均有下降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6%、-0.6%和-2.5%;而女性肺癌发病率,除了北美洲表现出下降趋势,其他地区则呈现出上升趋势。1998年至2012年,全球各地区的肺癌平均发病年龄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亚洲男性的肺癌平均发病年龄增幅最大,从1998年的67.21岁增加到2012年的69.14岁。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鳞状细胞癌占肺癌的构成比就呈现下降趋势,2004年起,腺癌已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肺癌组织学类型。2020年,我国是全球每年新发肺癌病例数最多的国家,达539 181例。1989年至2008年,我国城乡肺癌发病率比由2.07降至1.14,城乡间的肺癌发病水平差异已明显缩小;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在上升,而一些肺癌...  相似文献   

8.
童卫胜  单宇敏 《疾病监测》2009,24(5):349-351
目的探讨浙江省临安市伤寒副伤寒流行规律。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临安市2002 -2008年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8年临安市累计报告伤寒副伤寒1085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29.41/10万,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38∶1,发病年龄集中在15~44岁年龄组,职业以农民、民工为主;7年中发生暴发疫情3起,发病例数占58.53%。结论临安市2002-2008年报告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地区分布具有集中趋势,季节主要集中于4-8月;流行菌株为甲型副伤寒杆菌,水源污染是副伤寒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明上海市杨浦区2002~2012年期间胃癌发病和生存情况。方法系统整理上海市肿瘤登记和管理系统中的杨浦区户籍人群胃癌病例和手术治疗信息,应用年平均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胃癌患者发病的时间趋势,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率的计算,组间生存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分析。结果2002~2012年报道胃癌新发病例4853例,其中男3150例。男性粗发病率为50.60/10万;女性为29.55/10万。标化发病率男性为20.52/10万,显著高于女性的13.91/10万(U=136.14,P<0.01)。在此期间胃癌发病水平未显著变化(APC=0.06)。男性40岁、女性45岁之后发病率明显上升。因胃癌死亡4093例,其中男性死亡2645例。男性年均粗死亡率为43.36/10万;女性为24.90/10万。标化死亡率男性为18.46/10万,显著高于女性的11.18/10万(U=116.72,P<0.01)。男性50岁、女性55岁之后胃癌死亡率明显上升。整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375年。接受手术者中位生存时间是5.126年,非手术组为0.690年。胃癌患者1~5年生存率分别为56.2%、43.8%、37.6%、33.8%和30.9%。手术治疗组1~5年生存率分别为78.01%、65.26%、58.29%、54.09%和50.29%,显著高于非手术组42.74%、30.45%、24.73%、21.29%和18.96%(P<0.001)。结论上海市杨浦区男性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手术治疗可显著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上海市卢湾区2004~2011年间淋巴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方法:系统整理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中卢湾区户籍人群淋巴瘤发病和死亡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淋巴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并用2000年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对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4-2011年间上海市卢湾区共报告淋巴瘤新发病例319例,占同期全区恶性肿瘤的3.06%。其中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HL)1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245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64例。HL、NHL、MM的男性粗发病率分别为0.32/10万、10.90/10万、2.67/10万,女性粗发病率分别为0.47/10万、8.69/10万、2.45/10万。标化后,HL、NHL、MM的男性标化发病率分别为0.19/10万、5.43/10万、1.28/10万,女性标化发病率分别为0.34/10万、4.33/10万、0.89/10万。8年间死亡病例共200例,其中HL2例、NHL148例、MM50例。男性HL、NHL、MM平均粗死亡率分别为0.08/10万、7.19/10万、2.02/10万,女性HL、NHL、MM平均粗死亡率为0.08/10万、4.66/10万、1.97/10万。标化后,男性HL、NHL、MM的标化死亡率分别为0.03/10万、3.50/10万、0.93/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分别为0.01/10万、2.22/10万、0.66/10万。HL的发病和死亡率均极低;NHL的发病和死亡在50岁之后显著上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MM的发病和死亡则集中在45岁之后。2004-2011年淋巴瘤发病率有一定波动,但变化趋势不大。8年间标化死亡率呈一定的上升趋势。结论:2004-2011年间上海市卢湾区户籍人群淋巴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同期我国城市人口发病率和死亡率。应积极寻找淋巴瘤高发原因,加强相应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朱银潮  王永  李辉 《疾病监测》2019,34(11):1036-1040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波市居民伤害死亡水平及流行趋势。方法使用2004 — 2018年宁波市户籍居民死因监测数据,采用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拟合线性回归来分析宁波市全人群及城市男、女性,农村男、女性4个亚人群伤害死亡的流行趋势。结果宁波市居民伤害标化死亡率从2004年的48.47/10万下降至2018年的26.81/10万,期间各年的标化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β=?0.039,P<0.01)。 伤害标化死亡率男、女性别比为1.74,各年呈明显下降趋势(β=?0.021,P<0.01)。 伤害标化死亡率农村城市比为1.38,但各年无明显变化(β=?0.010,P=0.131)。 伤害死亡居民的中位年龄从2004年的54岁逐年上升到2018年的80岁(β=1.861,P<0.01)。 机动车交通事故、溺水标化死亡率在4个亚人群呈下降趋势,跌落在4个亚人群呈上升趋势,中毒和自杀只在农村人群中呈下降趋势。结论近年来宁波市居民伤害死亡水平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但伤害死亡人群的年龄不断上升,城乡地域差异仍存在,性别差异正在逐渐缩小。 部分亚人群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跌落、溺水和自杀的高危人群,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珠海市户籍人群肺癌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肺癌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应用2004~2005年珠海市户籍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监测资料,分析珠海市户籍人群肺癌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4~2005年间珠海市成人平均肺癌死亡率为25.3/10万,标准化率为30.3/10万,是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男性和女性标准化率分别为40.1/10万和19.2/10万,男性高于女性(u=7.23,P〈0.01);平均肺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以上增加明显,且多为老年男性;香洲、斗门、金湾3个区标准化死亡率分别为30.5/10万、31.1/10万和27.3/10万,不同地区间肺癌死亡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肺癌是威胁珠海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其病死率将呈持续增长趋势;应针对肺癌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控烟、改善环境等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按照性别、年龄段和发病部位,分析1973年至2007年上海市区结肠直肠癌的发病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按照世界标准人口计算结肠直肠癌年龄标化发病率,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结果: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结肠直肠癌亚部位,但直肠癌的构成比从1973年至1977年的66.5%,下降至2003年至2007年的44.4%。远端结肠癌标化发病率的APC最高(男性为5.3%,女性为4.9%),其次是近端结肠癌(男性为4.1%,女性为4.2%),直肠癌的APC最低(男性为1.5%,女性为1.1%)。女性远端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率在30~39岁年龄段出现了显著下降的趋势(APC分别为-3.8%和-2.8%),男性直肠癌发病率在30~39岁年龄段也出现了显著下降趋势(APC为-1.9%)。结论:1973年至2007年上海市区结肠直肠癌发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结肠癌发病上升更为显著,而乙状结肠癌和升结肠癌发病增加是结肠癌构成比上升的最主要因素。在低年龄段人群中,开始出现男性直肠癌、女性直肠癌和远端结肠癌发病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肺癌一直高居恶性肿瘤死因构成的首位,阐明居民肺癌死亡状况及趋势变化对于制定防治策略十分必要.目的分析徐州城区居民肺癌死亡特征、死亡趋势及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设计回顾性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单位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象1990~2003年徐州市城区所有肺癌死亡病例3 890例.方法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专率、潜在寿命损失年等指标统计分析,描述1990~2003年徐州市城区居民肺癌死亡特征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肺癌的粗死亡率.②潜在寿命损失年.③减寿率.结果①14年间,肺癌总计死亡3 890例,占恶性肿瘤总死亡数的27.43%,②年平均死亡率为28.31/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88/10万,居民肺癌死亡潜在寿命损失年合计24 230人年,③减寿率为1.19/1 000,标化减寿率为1.45/1 000,每例肺癌死亡造成潜在寿命损失6.23岁;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x2=575.70,P<0.01),男女性别比为2.311,20岁以后男女性年龄别死亡专率均呈指数关系递增.结论肺癌是威胁徐州市区居民生命健康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造成的潜在寿命损失较大,暴露于环境中致癌物量与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故应积极启动对其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1—2021年浙江省宁波市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及变化趋势。  方法   利用宁波市慢性病协同管理系统中肿瘤发病监测子平台,获取2011—2021年宁波市户籍人口恶性肿瘤发病资料。 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结合人口学资料后计算恶性肿瘤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分部位发病率并标化。 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根据Segi 1960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计算。 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9.0.0软件分析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根据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95%置信区间衡量上升或下降幅度。 采用频数表法计算平均发病年龄和标化平均发病年龄,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病年龄的变化趋势。  结果   2011—2021年宁波市恶性肿瘤世标率的上升幅度为3.19%(2.49%~3.90%),其中女性(5.53%)上升幅度高于男性(1.07%),P=0.001;农村地区上升幅度为4.78%,城市地区保持平稳。 分年龄发病情况,20~29岁年龄组发病率上升幅度最高(14.00%);恶性肿瘤经标化平均发病年龄每年平均下降约0.38岁。 分部位发病情况,男性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淋巴瘤的世标率呈上升趋势,胃癌、肝癌、食管癌的世标率呈下降趋势;女性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体癌的世标率呈上升趋势,胃癌和肝癌的世标率呈下降趋势。  结论   宁波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全国水平,标化平均发病年龄降低,女性是重点防控人群,农村是重点防控地区,肺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是重点防控癌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肺癌的相关预防、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31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地域分布、吸烟史、肺部疾病史、病理类型等临床资料。结果 631例肺癌患者中,有腺癌378例(占59.91%),鳞癌197例(占31.22%),小细胞肺癌44例(占6.97%),其他12例(占1.90%)。肺癌患者男女比例为1.84:1。在鳞癌和小细胞肺癌中,男性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女性〔鳞癌:94.42%(186/197)比5.58%(11/197),小细胞肺癌:75.00%(33/44)比25.00%(11/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腺癌和其他病理分型中,男性和女性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1.95±10.98)岁,男性平均(62.56±10.97)岁,女性平均(60.57±11.66)岁,高发年龄为51~70岁。肺癌患者地域分布为麒麟区(216例)、宣威市(115例)、富源县(98例)、沾益区(81例)最为高发。肺癌患者的吸烟率为46.28%,其中鳞癌、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吸烟率较高,分别为69.04%、56.82%,腺癌患者吸烟率相对较低,为34.13%。既往有慢性肺部疾病史的肺癌患者共101例,占16.01%。结论云南省曲靖市是云南省肺癌高发地区,分析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控制危险因素和促进高风险人群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345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肺癌的病理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查阅新桥医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共1345例确诊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Statistica6.0及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全部1345例肺癌患者中,男性所占比重较大,男女比例约为4:1(78.07%:21.93%),其发病高峰年龄段均于50~59岁,分别占男性和女性患者的36.00%及31.53%,病理类型总体分布为腺癌:鳞癌:小细胞癌=37.99%:35.99%:15.61%,其中女性患者以肺腺癌(62.03%)居多,男性以肺鳞癌(42.38%)居首位,不同病理类型及性别构成比例分布在不同年份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肺腺癌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大呈现下降趋势。结论:肺癌发病率与患者年龄相关,男女比例约为4:1,腺癌居于首位,但随年龄增大所占比例减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000~2009年沈阳市城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年龄分布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0~2009年沈阳市疾控中心肿瘤登记报告系统登记的女性乳腺癌发病资料,采用SPSS16.0软件对乳腺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进行分析。发病趋势采用r趋势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000~2009年沈阳市城区女性乳腺癌年均粗发病率46.03/10万,年均标化发病率35.63/10万,10年间上升了160.41%和109.39%,平均每年递增11.22%和8.56%。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0。64岁年龄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10年上升271.97%,平均每年递增15.72%。经矿趋势检验及线性回归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76.743,P=O.000;y=-22355.560+11.205x,P=0.000)。结论沈阳市城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且有发病低龄化,50~64岁年龄组较多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10个市县老年人大肠癌流行特征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国10个市县老年人大肠癌流行特征。方法描述1988-2002年10个市县老年人(65岁)大肠癌发病、死亡的性别、年龄、城乡、时间变化特征与趋势。结果10个市县肿瘤登记处人口覆盖数为312 330 727人年,新发大肠癌62 793例,发病率20.10/10万。老年人大肠癌33 906例,发病率113.16/10万,占大肠癌发病的54.00%。老年人直肠癌和结肠癌发病率分别为49.81/10万和63.35/10万,占大肠癌发病的44.01%和55.99%。大肠癌死亡35 545例,死亡率11.38/10万。老年人大肠癌死亡22 753例,死亡率75.92/10万,占全部年龄大肠癌死亡的64.01%。老年人直肠癌和结肠癌死亡率分别为37.09/10万和38.86/10万。男性老年人大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分别高出女性30.23%、27.53%。城市老年人大肠癌发病率为农村地区的457%;死亡率是农村的366%。1988-2002年老年人大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结论老年人为大肠癌的高发人群。老年人大肠癌的防治已成为社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上海市青浦区胃癌患者发病及生存情况,为今后的筛查和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青浦区2002年—2008年新发的原发性胃癌患者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描述发病年龄、性别、部位等特点,并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2002年—2008年上海市青浦区新发的原发性胃癌1 333例。发病年龄构成呈偏态分布,40岁以上发病率明显升高,发病高峰70~80岁;男性多于女性(2.14:1);发病部位以胃体和胃窦最多见。1 333例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1.66个月,胃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49.75%,5年生存率为23.67%。患者的死亡危险按照部位依次(由低到高)为胃体、胃窦、胃底贲门、跨越部位、胃未特指。年龄越高,死亡危险越高,性别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市青浦区居民40岁以后胃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发病部位以胃体和胃窦为主,1年生存率约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