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比较冠心病及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方法: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A组)36例,冠心病患者血糖正常(B组)40例,正常对照组(C组)30例。分别测定其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CRP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A组患者血清中CRP水平高于B组(P〈0.05)及C组(P〈0.01)。结论: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CRP浓度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和伴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方法:以4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17例其他心脏病患者和2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及血清CRP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组CEC数量[(7.2±3.1/0.9μl]和CRP水平[(4.63±1.88)mg/L]明显高于其他心脏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CEC数量和CRP水平呈正相关(r=0.62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可能与CEC及CRP有关,二者的协同作用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肿瘤坏死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抵抗指组织细胞对生理浓度的胰岛素反应性下降。有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可能通过脂质异常、内皮功能障碍、凝血障碍及增加冠心病(CHD)危险因素,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糖尿病及血管病变有关。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的一个重要并发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清炎症因子与2型糖尿病(T2DM)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有关,糖尿病肾病为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是血管炎症反应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陈礼平  王家燕  汤贞彦 《临床荟萃》2005,20(22):1293-1294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导致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及内膜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通过测定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可定量评价高危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指标,也是判断心血管疾病预后和猝死高危因素的有意义的指标。研究表明,多种心血管疾病均可表现为HRV明显降低。高血压伴IMT增大的患者其HRV是否有所改变,尚未见相关报道。我们通过对105例高血压患者IMT及HRV的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两者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患者应用阿卡波糖干预治疗后血清ET、CRP水平的变化,评价阿卡波糖对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内皮素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为延缓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内皮功能损害探索新的途径.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收集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的患者.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阿卡波糖合并降压治疗,对照组单纯降压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清内皮素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实验组的ET差值与对照组的ET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后实验组的CRP差值与对照组的CRP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降压治疗比单纯降压治疗能更好的缓解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研究对象的炎症反应和内皮功能损害.可以延缓高血压与糖耐量减低之间、炎症反应和内皮功能损害之间的恶性循环,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紊乱程度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综合征(MS)为多种代谢紊乱,除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外,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和内皮功能障碍,另外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增高,提示代谢综合征的本质可能是炎症性反应。笔者拟探讨代谢综合征的内皮功能障碍和相关体液异常,以及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功能与相关体液异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和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在动脉粥样硬化(AS)基础上斑块破裂、继发出血或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许多研究表明炎症与免疫在ACS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引致的并发症中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sCD40L和CRP水平的检测,进一步探讨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sCD40L和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活素对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某院就诊的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新活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37%)较对照组(60.46%)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水平均下降,一氧化氮(NO)水平上升,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活素治疗心肌梗死伴心衰疗效较佳,在缓解患者炎性反应的同时还可较好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显示炎症反应的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管不稳定性斑块的破裂及血栓事件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张平  陈亚红  王仕忠  丁志坚  宋静玉 《检验医学》2007,22(4):397-397,401
局部和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产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发现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中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粘附分子-1(VCAM-1)与疾病活动性有关,其浓度升高被认为是内皮细胞(EC)活化和炎症的标志,而血脂异常可影响粘附分子表达,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一氧化氮(NO)作为EC源性舒张因子,有抗AS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同型半胱氨酸(Hey)是蛋氨酸去甲基后形成的一种含琉基氨基酸,作为一种反应性血管损伤氨基酸,被认为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CI强)作为一种炎症标志物,参与血管炎症与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作者对89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和4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血清中Hey和CRP的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它们与老年脑梗死病人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 测定82例MHD患者透析前的血浆总Hcy(tHcy)、CRP、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及白蛋白(Alb)和80例健康对照者的tHcy、CRP;应用Sequoia512超声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①MHD组IMT平均值、IMT增厚阳性率、斑块阳性检出率、血清CRP以及血浆tHcy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体重指数(BM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MHD伴动脉硬化者的年龄、CRP显著高于非动脉硬化组(P〈0.05),动脉硬化组的tHcy、BMI和Alb显著低于非动脉硬化组(P〈0.05),而血浆TC、BUN、舒张压等指标两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颈动脉IMT的因素有年龄、CRP、血浆tHcy水平(P〈0.05);④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they水平与Alb显著正相关(r=0.528,P=0.000)。结论 MHD患者血浆tHcy及血清CRP均明显高于健康人,MHD患者AS的发生与高水平血清CRP、相对低水平的血浆tHcy(但仍高于正常对照)及Alb等密切相关,评价tHcy在MHD患者As中的作用时可能综合考虑到炎症、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为体内蛋氨酸代谢的一个重要代谢产物。早在1969年,Mc-Cuny通过对先天代谢缺陷引起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ey)患者的尸检发现其有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从而首次提出了升高Hey水平可能引起AS性血管病变的观点。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进而证明了McCully的观点,显示升高的血浆Hcy水平是心、脑血管以及周围血管AS性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Hassan和Ahamad L研究了172例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现Hcy是其危险因素,主要是通过引起内皮功能障碍起作用。本文就同型半胱氨酸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复合B族维生素干预治疗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很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及脂类代谢异常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脂蛋白(α)[Lp(α)]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为探讨CRP和Lp(a)在急性脑梗死后的水平变化以及作用和意义,我们对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98例体检健康者的血清CRP和Lp(α)作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很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及脂类代谢异常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脂蛋白(α)[Lp(α)]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为探讨CRP和Lp(a)在急性脑梗死后的水平变化以及作用和意义,我们对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98例体检健康者的血清CRP和Lp(α)作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症,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脏、肾脏、脑和血管的损害,并伴全身代谢性改变。常见的的心肌损害生化检测有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功酶等。血浆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SCRP)存在于梗死心肌及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和斑块中,并与补体终端复合物共同定位。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局部炎症的程度和范围引起的刺激反应可导致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急性心肌局部缺血患者可见CRP增高,随后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以及血清微小RNA(miR)-297a、miR-143水平用于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69例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依据治疗期间是否发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调查纳入研究者的基线资料,于开始接受治疗当天早晨检测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miR-297a、miR-143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高血压患者发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全部69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26.09%(18/69)。两组间年龄、性别、高血压家族史、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情况、酗酒史、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E(ApoE)、磷脂(PLI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血清FGF23、MMP-14水平高于未发生组,miR-297a、miR-143水平低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血清miR-297a水平与miR-143水平呈正相关(r=0.54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GF23、MMP-14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1,P0.05),血清miR-297a、miR-143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血清miR-297a、miR-143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用于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80,预测价值较理想,血清miR-297a、miR-143的cut-off值分别为0.585、1.045。结论高血压患者发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与治疗前血清miR-297a、miR-143低水平有关,可考虑把检测高血压患者血清miR-297a、miR-143水平作为预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发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赵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0):2351-2352
近年来,炎症在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形成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机体在炎症或组织损伤时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是炎症的一个重要生化指标,研究证实血清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有关,直接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此,笔者检测了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RP的水平,以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精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IL-6及CRP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萍  刘丹  李友元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7):1100-1101
【目的】探讨黄精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3组:对照组、高脂模型组、黄精多糖组,每组10只,分别予普通饲料、普通饲料加5%猪油和0.5%胆固醇、普通饲料加5%猪油和0.5%胆固醇加黄精多糖喂养。实验前和实验第4、8周末于耳动脉取空腹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用EIA法测血清CRP水平。【结果】高脂模型组血清IL-6及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黄精多糖组血清IL-6及CRP水平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精多糖能降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IL-6及CRP水平,阻止血管内皮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