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以2003-2007年医院住院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为对象,通过回顾性方法分析74例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结果 74例患儿中共有31例患儿发生VAP,发生率为41.9%,病死率为14.3%,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占82.2%.结论 在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必须重视VAP,积极减少VAP发生率,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气道管理,认真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提高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or,MV)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呼吸衰竭患儿发生院内感染、死亡率增高、撤机时间延长和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新生儿期由于免疫力低下,侵袭性操作多等特点更易发生此类疾病。为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因及防治措施,将我院2004年10月-2007年3月收治的呼吸机治疗病例108例中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58例,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对98例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59例患儿发生VAP,发生率为60.20%;死亡25例,病死率为42.37%。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占81.25%,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多见。结论死亡原因与严重VAP有直接关系。机械通气时间与VAP发生有关,减少细菌吸入可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孙梅 《现代保健》2008,(35):41-43
目的 通过对20例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目标性监测,观察和分析引起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因素,探究有效的防治对策,以达到最佳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观察住院期间机械通气48h以上患者,对VAP病例的一般资料、有关发病情况、细菌学及有关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预后等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观察体温、气管内吸出脓性分泌物、外周血白细胞、痰细菌培养、X线胸片,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果 机械通气48h以上180例患者,2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1%;使用呼吸机后在5d内发生肺炎的6例,占30%;在5d后发生肺炎的14例,占70%。20例VAP患者经对症及支持治疗,19例病情缓解、脱机,抢救成功率占80%,死亡1例,病死率为20%。结论 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VAP则容易造成撤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而必须重视。针对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进行积极防治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措施,是维持机械通气有效能的重要保证,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7年9月医院呼吸疾病加强监护病房(RICU)158例接受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VAP发生情况;采集患者痰液和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鉴定病原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结果 158例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患者43例,发生率为27.22%。43例VAP患者共分离病原菌58株,革兰阴性菌34株占58.62%、革兰阳性菌20株占34.48%、真菌4株占6.90%。革兰阴性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抗酸剂、白蛋白水平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发生VAP的影响因素。结论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做好预防措施,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科ICU(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为预防控制VAP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PICU2008年1-12月机械通气患儿进行目标性监测,将持续机械通气48 h的患儿纳入研究对象,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确定VAP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病例132例,其中发生VAP 33例,发生率为25.0%;分离到病原菌15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前肺炎(OR=0.07,P0.001)、机械通气持续时间5 d(OR=4.58,P0.05)、重复插管(OR=3.68,P0.05)、外科手术(OR=3.74,P0.05)为VA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ICU患儿是发生VAP的高危人群,应加强PICU的VAP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因素并制定相关护理对策,为新生儿监护室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5月至今165例机械通气患儿中男性83例,女性82例,其中53例患儿发生VAP。分析患儿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及细菌培养结果,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65例新生儿机械通气后有53例发生VAP,发生率为32.1%。其中胎龄小于37周、机械通气、出生体质量小于、吸痰不及时和仰卧位为其危险因素,与未达此条件患者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细菌培养结果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最多,部分患者为多种病原微生物复合感染。结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综合多样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65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选取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VAP将其分为VAP组(71例)与对照组(10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对VA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机械通气≥48h的364例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中64例发生VAP的患儿在气管插管下取其痰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364例机械通气≥48h的患儿中发生VAP 64例,发生率为17.58%,住院时间、出生体质量、胎龄、母亲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共培养出病原菌6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占93.3%,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及阴沟肠杆菌等;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最强,敏感率为81.82%,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等药物的敏感性明显下降,敏感率分别为72.73%,77.27%,68.18%。结论 VAP的发生相关因素较多,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应对VAP患儿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依据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病原菌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该院近4年多来NICU病房机械通气并发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并发VAP59例,发生率为20.77%;死亡15例(25.42%)。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机械通气时间越长,VAP的发生率越高。而发生VAP的新生儿,其住院时间亦明显延长。支气管分泌物培养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多。结论:VAP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相关;其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主要是葡萄球菌和孪生球菌属;对VAP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呼吸道管理;发生VAP的时候应及时进行支气管分泌物培养,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儿临床资料共计75例,根据诊断依据分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组和非VAP组,对患儿的性别、胎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内吸引次数等可能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5例患儿中符合VAP诊断标准的病例共28例,死亡7例,死亡率25.0%;非VAP患儿47例,死亡2例,死亡率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等6个临床变量与VAP的发生影响较小,两组患儿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次数与VAP的发生呈正相关(OR1=11.138,CI1=3.285~37.763;OR2=3.422,CI2=1.075~10.898;P0.05)。结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内VAP的患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儿童VAP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提高预防意识,采取综合预防措施防止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调查2012年1-12月ICU患儿发生VAP临床资料,对确诊发生VAP患儿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全年收入ICU行机械通气且插管时间>48h患儿共729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5例,发生率为6.17%;VAP患儿中共分离出5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50株占89.3%,主要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6株占10.7%,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D群;从56株病原菌中检出多药耐药菌株10株占17.9%;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2.2%和33.3%,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2.5%,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未产生耐药性。结论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医师必须按照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定有效的VAP防治措施,降低VAP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与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提高对VAP的防治水平。方法对54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与VAP发生率的关系,对病原学采用气道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48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54例发生VAP,VAP发生率为36.5%;VAP组上机时间明显长于非VAP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能降低VAP的发生率;共检出病原菌59株,前5位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2.0%)、鲍氏不动杆菌(16.9%)、金黄色葡萄球菌(15.3%)、大肠埃希菌(10.1%)、肺炎克雷伯菌(10.1%)。结论VAP是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防治VAP应重视消毒、无菌操作以及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将52例严重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先用常规呼吸机治疗,病情好转后尽早拔除气管插管改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28例,有创机械通气至撤机,直接过渡到自主呼吸,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以及再插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严重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的发生和再插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机械通气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调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调查机械通气患者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现状,并探讨护理预防的对策。方法以2004-2006年间医院住院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对其引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护理预防措施作回顾性调查。结果106例患者中有101例患者细菌培养阳性,感染发生率95.3%;共检出各类病原菌178株,检出频率依次为真菌(63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48株)、葡萄球菌属(34株)和肠杆菌科细菌(33株);VAP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原有基础疾病是重要的患者自身因素,而侵入性医疗操作是重要的外部因素,随着护理预防措施的完善感染率逐年下降。结论护理人员在预防VAP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加强护理管理,严格护理操作,各种临护措施的落实是减少VAP发牛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并接受呼吸机治疗超过48h的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患者年龄、机械通气时间、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等临床资料,归纳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共有48例发生VAP,发生率为40.00%;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占62.50%,以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4株占21.8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0株占15.63%;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使用抗菌药物种类是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VAP的病原菌耐药形势严峻,应当引起重视;应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与病原菌特点分析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目的进一步了解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和病原菌特点,探讨防治VAP措施。方法对全院机械通气的患者,从使用呼吸机之日起,进行主动的目标性监测。结果全年我院机械通气患者202例,发生VAP者56例、78例次,呼吸机日(VDs)发病率为98例次/1 000 VDs,年龄>60岁、昏迷、气管切开、使用制酸剂、机械通气时间长等,均是发生VAP的重要因素;VAP的病原菌以G-杆菌为多数,占64.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占22.7%;真菌占20.5%;混合感染者13例(23.2%);G-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分离出的葡萄球菌均为MRS。结论VAP的病原菌以G-杆菌占优势,其次是真菌,病原菌的耐药率较高;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加强消毒隔离措施等,有助于VAP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振西  刘玉荣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3):3260-3261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其与机械通气的关系,病原学特点等,探讨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18例机械通气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8例机械通气患儿发生VAP 61例,发生率51.69%,死亡16例,病死率26.23%,上机时间≤3天VAP发生率17.8%,4~7天57.14%,≥7天100%,P<0.001。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等,对头孢霉素类广泛耐药。结论:缩短上机时间能降低VAP发生,应加强机械通气病人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有效洗手及时消毒更换呼吸机管道等设备,及时吸痰,重症病人应先选用注射抗生素,再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应重视全身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9.
定时排空湿化罐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定期排空湿化罐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对24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每24h排空湿化罐,对照组仅在湿化罐内湿化液低于水位下限时给予添加,比较VAP的发生率。结果240例机械通气患者有96例发生VAP,共培养238株病原菌,观察组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P〈0.05)。结论机械性通气患者每24h排空湿化罐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杭州某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与病原菌分布情况,以期为临床早期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6月于杭州市某院开展机械通气治疗的143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统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 5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送检样本内共分离出138株病原菌,包括12株革兰阳性菌、116株革兰阴性菌、10株真菌;革兰阳性菌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常见为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真菌常见为白假丝酵母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患者年龄、意识状态、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口咽部微生物定植、湿化器微生物定植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意识状态、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口咽部微生物定植、湿化器微生物定植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杭州某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感染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发生与患者年龄、意识状态、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等因素有关,而针对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临床医师可依据病原菌分析结果合理制定防治措施,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