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范艺龄  马冲  曹庆  苗青 《江苏中医药》2018,50(10):41-43
正慢性咳嗽是患者最为常见的就诊原因,约占呼吸科门诊的三分之一[1]。慢性咳嗽不仅会引起胸痛、呕吐、尿失禁、晕厥等生理问题,还会产生失眠、焦虑、情绪低落、对疾病的担忧等心理问题,以及中断交流、延误学习工作等社会问题[2]。咳嗽变异性  相似文献   

2.
<正>朱南孙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如今虽已95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坚持每周出诊服务于患者。作为中医妇科名家,朱教授德高望重,医术高超,坚持临床门诊工作,带教培养人才。笔者曾有幸跟随朱老抄方,兹选其医案2则进行浅析,与同行共享。1闭经刘某,35岁,未婚。2005年3月19日初诊。患者17岁月经初潮,即闭经2年,自转,量少,  相似文献   

3.
临证验案2则     
王金亮 《山西中医》2009,25(5):18-18
笔者从事中医临证30余年,今择临证验案2则,介绍如下。 1便秘 刘某,男,72岁,2008年10月9日初诊。患便秘数载。大便干结,数日1次,每次大便苦不堪言,必用开塞露仍难以缓解。蹲久则心烦气短,汗出身疲,饮食不佳,曾求医施治,服中西药无数,仍未能见效,来我处诊治。观其人清瘦,精神不振,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此乃气阴两虚之象,气虚则无力推送,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肾内科王暴魁主任医师,学验俱丰,早年曾师从张琪、李辅仁等国医大师,除擅长治疗肾脏疾病外,对内科疑难杂症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师从王暴魁老师,受益颇多,现整理介绍其验案3则如下。1皮肤瘙痒案张某,女,70岁。2009年11月9日初诊。患者约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瘙痒,曾在皮肤科就诊,诊断为皮肤瘙痒症。现全身皮肤瘙痒,伴燥热,可见因搔抓引起的出血点,无皮疹及癣  相似文献   

5.
正现代人因熬夜、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饮食不节等常导致"阴常不足"。为此,笔者采取滋阴清热法治疗一些疾病获得显著疗效,兹选典型验案4则报道如下。1慢喉痹李某,男,40岁。2014年6月5日初诊。主诉:反复出现咽干、咽痛1年。患者2年来因工作繁忙,常至半夜,近1年反复出现咽干、咽痛,辗转多地救治,曾以抗生素及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药治之,疗效甚微,甚者咽痛更剧。刻诊:形体消瘦,咽痛、咽干,时有心烦易怒,夜间时有盗汗。舌红少苔,脉细。  相似文献   

6.
一、老年性精神病患者佟××男性73岁工程师。患者平素体健,于1981年5月,突发高血压,曾口服降压片治疗。半月后,血压恢复正常。两月后,眩晕复发、加重,且失眠,继而出现幻觉,以幻听、幻视为著,夜间尤甚,吵闹不休,记忆力丧失,不能正常思维,步态共济失调,定向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遂于同年8月入兰州某医院住院治疗。临床印象:①脑动脉硬化症。②原发性高血压。③老年性精神病。住院治疗期间,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  相似文献   

7.
案1:癫狂黄某,男,37岁,于1996年8月15日因精神失常年余,加重月余来诊。患者平时情志抑郁,1995年秋因工作因素逐渐发展为狂言乱语,喜怒无常,严重时持刀追杀父母。某医院诊为精神分裂症(躁狂型),经中西药物治疗2月余不效。刻下:患者体胖面垢,怒目视人,躁动不安,口吐白色痰涎,喜冷饮,脉弦滑有力,舌质暗红,苔腻。证属肝气郁结,痰蒙心窍,治以理气开郁、涤痰开窍。拟藜芦10g,水煎,频频灌服,以通关豁痰、开通气机。患者服至汤剂一半,倾刻吐出大量痰涎,吐后安然入睡,次日神清如常人。此后稍有反复,但症情大减,遂用癫狂梦醒汤、礞石滚痰丸加减治之,随…  相似文献   

8.
大黄甘草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由大黄、甘草组成,主治实热积滞胃肠,食已即吐,大便秘结者。笔者临床运用此方加味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满意,现举2例如下。1痢疾王某,男,18岁,2000年6月10日初诊。患者于昨天上午进食不洁食物后,夜间出现发热,体温39℃,腹胀,时疼痛,今晨大便红白黏冻交杂,精神疲惫,饮食不进。刻诊:体温39.5℃,大便红多白少,已便五六次,腹痛,里急后重,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大便常规:WBC( ),RBC( ),脓细胞( ),吞噬细胞0~3/HP。辨证属湿热蕴结,气血壅滞,腑气不利之湿热痢。治宜清热化湿,调气行滞。药用:大…  相似文献   

9.
王祥  王健 《新疆中医药》2003,21(5):77-78
1 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肠梗阻 陈×,女,14岁,学生,1998年6月26日就诊。患者6月22日起不明原因腹胀、呕吐,不思饮食,大便不通,逐渐加重,至26日上午腹胀、腹剧痛,大便4日未解,呕吐不止,急往医院就诊。腹部拍片示:小肠充气、扩张,有多数液平面;血常规示WBC1.3×10~9/L,Gran%78%。经检查诊断为“急性肠梗  相似文献   

10.
痛证是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机体发生病理改变,从而产生以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病证。中医认为疼痛是由于正虚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导致气血凝滞,痹阻经络而致。其病因不外乎虚实二端,虚者"不荣则痛",实者"不通则痛"。  相似文献   

11.
朱南孙教授系朱氏妇科第三代传人,秉承家学,博采众长,潜心钻研医经,在遵循古训、辨证论治的同时,参考现代医学理论与实践,临床应用屡获奇效。笔者有幸侍诊学习朱老左右,现举朱老治疗产后汗证验案2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2.
李柳  方樑  郭立中 《环球中医药》2012,5(6):449-450
汗证是临床杂病中较为常见的病症,一般认为自汗多属气虚、阳虚,盗汗多属阴虚内热.治疗上根据证候的不同,治以益气、补血、养阴、调和营卫及固涩敛汗等.但临证亦有不循常道者.本文举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汗证验案二则,一则自汗从湿热实证论治,一则盗汗从卫弱虚证处之.病同证异,治疗不拘常法,临床活化辨证,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银翘散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全方由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芦根组成属于辛凉解表剂,适用于风热表证.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称之为"辛凉平剂".该方配伍特点主要有二:一是大量辛凉之药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这种配伍既有利于透邪,又符合辛凉之旨.二是疏散风邪之药与清热解毒之品相配,构成以疏散为主兼顾清热的解表剂.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用之甚多,大多外感热病初期有风热表证者皆可加减用之,现举验寨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吴深涛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学验颇丰。笔者有幸随吴师出诊,受益匪浅,现将其临床验案2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血府逐瘀汤临证验案2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 《中医研究》1999,12(6):41-42
1 头 痛张某,男,28岁,农民。头痛8年余,经常发作,一年来病情加重,每次发作时呈针刺样疼痛难忍,甚则连及眼眶及前额,日轻夜重,每次持续数小时或数日并伴有恶心呕吐。曾用各种止痛药,病情不见好转。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几年来屡服中西药未愈。诊见脉沉涩,舌质紫暗,舌下络脉紫而粗长,舌苔白而润。辨证为久病血瘀,脉络阻滞,不通则痛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5g,川芎12g,柴胡1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赤芍12g,水蛭10g,蜈蚣2条,白芷15g,川牛…  相似文献   

16.
陆启滨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不论是在诊断疾病、选方用药方面,还是在配伍规律、用药特点方面,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诊治规律。笔者有幸随诊学习,受益匪浅。现就其治疗常见病列举临证验案两则。  相似文献   

17.
<正>张菁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理论深厚,临床善用古方,疗效卓著,在治疗妇科疾病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收获颇多。现将其治疗妇女杂病验案3则介绍如下,以飨读者。1经间期出血郝某,女,28岁。2015年1月12日初诊。主诉:两次月经中间阴道少量出血1年,加重2月。患者既往月经规律,28日一行,5~6天净,经  相似文献   

18.
痹证验案2则     
痹证验案2则广西平果县中医院(531400)李华春一、寒痹陈某,女,42岁,教师。1992年11月17日初诊。自诉一年前患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常因气候寒冷变化而增剧,两下肢关节痛重,曾断续在当地医院打针服药治疗(其药不详),痛势未见改善,不能任教...  相似文献   

19.
汗证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临床治疗较复杂。李小娟教授对该病进行辨证,分型治之,同时兼顾不同的兼症以及用有效药对治疗,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正>不寐证即"失眠",亦称"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病机多种多样,但其根本为"阳盛阴衰,阴阳不交,阳不入阴",如《类证治裁·不寐》载:"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中医学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主夜,主静,阴不制阳,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