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疸主要是由于水湿停滞阻遏、累及肝胆、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其常道而浸淫肌肉,溢于肌肤而发黄疸。若因湿热郁滞而发则为“阳黄”;若湿从寒化则为“阴黄”。若肝胆热毒炽毒,传入营血,邪陷心包,则骤发“急黄”。  相似文献   

2.
颞颌关节脱位旧称下颌关节脱位,中医谓之“失欠颊车”、“落下颏”、“吊下巴”,“脱颏”、“颌颏脱下”。此症在骨科临床中常见,多于大笑或打哈欠张口过大时发生,新患者只要及时复位,多无不适,若误诊失治,延为陈旧性者,就得进行手术治疗,且病者痛  相似文献   

3.
贾成祥 《河南中医》1998,18(5):324-325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由于文字古奥、旨幽趣微,使人难解其意,尤其是“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五虚勿近,五实勿远”、“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这几句关键地方,历代注释不一。本文旁证博引,质疑辨难,提出了自已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4.
几种治法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提壶揭盖法:“提壶揭盖法”是“下病上治”的的方法。若肺气失降,气机不畅,甚则雍塞不通,以致机体水液代谢失调,引起小便不利形成所谓“上闭下不通”的病势,就用“提壶揭盖”法来治疗。此外,便秘亦可从肺论治,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肃降则大肠传导正常。反之,若大肠积滞不通,则影响肺气的肃降,故对肺失清肃的大便便困难,可用宣肺的方法治疗,使肺气宣畅则便秘自下。  相似文献   

5.
“扶阳抑阴”在诸多老年疾病中的运用体会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崔树欣(266700)主题词扶阳抑阴阳衰阴盛《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著名医家张介宾尤其重视阳气对人体的作用,他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  相似文献   

6.
筋包括人体运动系统除骨骼以外如关节软骨盘、滑囊、滑膜、肌肉、肌腱、筋膜、关节囊、韧带、腱鞘、骨间膜、脂肪垫、椎间盘纤维环。筋在人体起联系诸骨,组成关节及活动关节的作用。《内经》云:“诸筋者皆属于节”“膝者筋之用”。说明筋是关节的附属组织。机体一旦遭受跌扑闪挫,或锐器所伤,或体虚过劳,风寒湿邪侵袭,破坏了“骨正筋柔”的常态造成伤筋。筋伤之后即可出现疼痛肿胀、出血或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不同表现,伤筋早期主要是气滞班瘀,筋断或筋失其位,若失治或误治,随着时间的推移引起经络瘀阻,箭发生粘连变性,失其柔…  相似文献   

7.
“肝者,罢极之本”,重在阐述肝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性,历代医家对此的理解和阐释仁智各异。其实,“罢”是指筋脉关节舒张、肌肉弛缓而灵活自如的状态;“极”是指因筋脉关节收缩、肌肉紧束而刚健有力的状态。“罢极”就是对肝主筋、诸筋“束骨而利机关”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性的高度概括。肝通过其气血阴阳对筋膜的滋润与温养,调节着肢体关节的舒张和收缩,表现出“罢”“极”相济,协调自如的运动状态。若肝之阴血亏虚,筋失濡养,则筋脉拘急,肌肉痉挛,抽搐不止,表现出“极”过度而亢奋的病理特征。若肝之阳气不足,筋失温养,则筋脉弛张,肌肉松弛,收缩无力,表现为“罢”过度而疲软的病理状态。由于受肝“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历史影响,阴血亏损或热极生风的筋失濡润之“极”失常的症状,易于诊断。而阳气不足的筋失温养之“罢”失常的表现,却常被忽视。故本文就肝之阳气不足,筋失温养之证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任达然先生是首批全国名老中医传承指导老师,从医60 余载,始终坚守临床一线,师法古贤家 学,博采历代医著之精华,且能融汇贯通,对于温病的辨治独具匠心。任老擅治温热时病,精研疑难杂证, 主张温热时病从痰、热、虚入手,认为温热病起病必见热象偏重,邪热鸱张,传变迅急,当须“治未病”遏 阻病路,尤以温病初起时颇为效验,同时应顾护津液及胃气,正确理解并灵活应用“汗法”和“下法”,若失 治误治,后果不堪,而若救治得当,则应手取效。  相似文献   

9.
“心合小肠”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与现代医学“肠-心-脑”轴的概念相合,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可从肠论治。基于“心合小肠”理论,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初始多因小肠液亏,致使化赤失源,神失所养,治宜化源和肠、养心安神;若前期控制不佳,逐渐发展为小肠气结,致使气郁化火,蕴热扰神,治宜理气和肠、清心宁神;病情迁延日久则小肠失司,致使痰凝血瘀,阻遏心神,治宜通脉和肠、舒心定神。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
日前,青岛团市委邀请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给青年人写一个网页序语,张瑞敏写了一句话: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这非常典型地反映了这位成功的企业家受老子影响之深。 《道德经》第十三章说:“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着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第二十六章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浮躁是当今最大的痼疾,许多人都解不开荣宠与羞辱、得意与失意的结。搞企业的人,如果得意若惊,失意若惊,不懂修身涵养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任琳浦  董霞  彭召君 《新中医》2004,36(12):59-60
湿火证是以面部烘热、两颧如妆、口唇胀热、口干不欲饮、身反恶寒、头重身倦、胸闷脘痞、四肢胀累、小便短赤、大便溏黏、排出不畅、肛门坠胀、舌红、苔腻为特点的症候群。病名以病因“湿”和病性“火”命名,准确而传神,故习用之。民间亦称之为“发湿火”。此证岭南地区多见,且有一定的季节性。本病若治疗得法,来快去速,若失治误治,则病程缠绵,迁延难愈,还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2.
浅谈肺主治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成立 《天津中医药》2004,21(4):304-306
“肺主治节”为中医脏象理论重要内容之一,其涵义应包括肺脏基本生理功能、肺对其他脏腑的辅助作用及对人体生命节律性的平衡节度作用。临床上,对肺失治节导致气机逆乱、津液输布失常、气滞血瘀、生命节律失衡并由此产生的种种疾患,若重视调治肺脏,复其“治节”之功,往往有助于取效。  相似文献   

13.
中医中无“肝硬化”这一病理名词,它通常归属于中医的“积聚”、“鼓胀”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长期情志所伤、或酒食不节、或劳欲过度,损伤正气,或湿热疫毒内侵,气机不利,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若失治误治,水湿不去,土壅而侮木,肝郁更甚,结果既可及血而致血瘀,又可使脾气更虚,水湿更盛,出现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腹壁青筋暴露;脸色晦黯;舌质紫黯,舌体齿痕,瘀斑瘀点;脉沉细涩等症状。  相似文献   

14.
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孔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一种急性周围面神经麻痹,临床以面肌瘫痪而见口眼歪斜为基本特征,属民族医“口僻”、“面瘫”等。若失治误治,难以复原,并可继发颜面肌肉痉挛、萎缩等。春秋两季发病较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多。余近年来采用土家医针刺加民族药内服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历代针灸著作对补泻的论述是很多的。考诸《内经》,有:“百病之生,皆有虚实,而补泻行焉”之说。由此可知“补泻”是针对“虚实”而言的。何谓虚实?“言实与虚,若有若无,察后与先,若存若亡,为虚与实,若得若失。”明·高武《针灸素难要旨》注解:“言实与虚,若有若无者,言实者有气,虚者无气也。察后与先,若亡(无)若存者,言气之虚实,补泻之先后也,察其气之已下,与常存也。”由是,我们对“补”泻”二词的  相似文献   

16.
急性乳腺炎属中医学“乳痈”范畴,是哺乳期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以初产妇多见。其特征为乳房结块,红肿热痛,乳汁分泌不畅。有发病急,传变快,易化脓等特点。治疗及时得当,可迅速痊愈,若失治误治易致化脓,或并发“传囊乳痈”及“乳漏”,严重时可导致脓毒血症,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笔者采用内服阳和汤与外治相结合治疗乳腺炎50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药炮制的作用与目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药的炮制属于中医药学的一部分,是祖国医学发展的经验总结。早在《皇帝内经》中即有“治半夏”的规定。《神农本草经》中写到:“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日,生熟,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凡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而软坚,用醋注肝而止痛,  相似文献   

18.
刘永红 《北京中医》2006,25(3):184-185
《内经》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精血津液必得阳气外固方可周密,而阳气又必须得阴液充养方能外固;若阳气虚弱而失其固摄,阴精失去内藏而泄于外,出现渗漏不止,便是“漏液证”。临床上如果对本病能抓住病机进行辨治,则会收到得心应手之效。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巩膜炎46例建湖县中医院(224700)王利亚关键词巩膜炎巩膜炎相当于中医眼科“火疳症”,是临床常见病。由于其病程较长,且易复发,若失治或治疗不当,亦可导致失明。故及时正确处理非常重要。近5年来,笔者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求因,以治其本,并结...  相似文献   

20.
李吉庆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0):717-717
鼓胀多因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劳欲过度,积聚失治等,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结与腹内而成。黄元御认为:“鼓胀者中气之败也,……而其根,总因土湿而阳败。”张景岳日:“若病在水分,则为阴证。”故治当温阳化水兼扶脾渗利。笔者曾治一男性患者,67岁。2006年1月24日初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