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噻吩吡啶类衍生物,能高效地抑制血小板活性,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虽然多项研究均已证实了其强大的抗栓作用及明显的临床疗效,但其抗血小板的作用并不能使所有患者受益。文献报道约有25%的患者对其反应较差。氯吡格雷治疗未达到预期的疗效和治疗中再发缺血事件称为氯吡格雷抵抗或氯吡格雷无反应或低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对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血电阻法监测冠状动脉造影和(或)64层冠脉CT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78例和51例对照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AG),冠心病患者经氯吡格雷75mg/d,治疗一周后再次测定冠心病患者的PAG,比较加用氯吡格雷前后PAG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中49例(28%)出现AR,使用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一周后,PAG明显下降。结论冠心病患者中AR的发生率升高,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可减少A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舌诊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CR)及阿司匹林抵抗(AR)的诊断参考价值。方法共102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完成观察,其中AR 1例,CR 37例,将37例CR患者作为CR组,64例未发生AR和CR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病变血管分布及支架植入情况的差异,寻找CR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中医舌诊分析CR患者舌色、舌体形质、舌下络脉、舌苔色、舌苔质的特征,并将舌色按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分为4级,舌下络脉按瘀滞程度由正常至严重分为4级,分析CR组与对照组舌诊特征的差异。最后运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中医舌诊指标单独或与其他指标联合应用诊断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发生CR的可靠性。结果高血压病史(OR=3.115,95%CI:1.201~8.077)、较低水平的纤维蛋白原浓度(OR=1.919,95%CI:1.081~3.408)是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发生CR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比较,CR组患者舌色分级水平较高(P0.05),舌下络脉分级水平亦较高(P0.01)。ROC曲线下面积分析提示舌下络脉分级(AUC=0.679)、舌色分级(AUC=0.613)诊断冠心病PCI术后发生CR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联合舌下络脉分级、舌色分级、高血压病史、纤维蛋白原四个指标诊断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发生CR具有较好的准确性(AUC=0.766)。结论中医舌诊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CR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硫酸氢氯吡格雷(秦嘉)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61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依照血小板聚集率分为阿司匹林敏感(AS)者和阿司匹林抵抗(AR)者,将138例AR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AR—A组)、泰嘉治疗组和泰嘉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AR~C组)。472例AS者中随机选取40例设为对照组。4组患者给予严格的药物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4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以及治疗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治疗1月后行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24h内缺血型ST段变化的次数、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结果泰嘉可以有效地降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AR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0.01);较少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P〈0.01),且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P〉0.05)。对存在AR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单用泰嘉和联合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其缺血性ST段变化的次数、持续时间及心肌缺血总负荷明显低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P〈0.05或P〈0.01)。结论泰嘉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不仅安全,而且能提高慢性稳定型心绞痛AR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ACS且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例数为66例,对照组患者例数为65例。治疗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抑制率、心率变异(HRV)情况、血清MMP-2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MP-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MMP-2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MMP-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RV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RV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HRV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抵抗有一定的影响,能够改善机体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抑制率、心率变异(HRV)及血清MMP-2水平。  相似文献   

6.
就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与其副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赵菁  耿文静  翟博智 《中草药》2015,46(14):2122-2126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伴有氯毗格雷抵抗(CR)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在天津市天津医院神经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90例,从中挑选存在CR的患者104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毗格雷75 mg/d (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子血栓通注射液(5 mL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治疗组和对照均治疗14d,对比观察两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可降低伴有CR的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水平,是CR治疗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替格瑞洛治疗(90 mg,2 次/日)3 个月期间的53 例对氯吡格雷抵抗ACS 患者临床数据,观察ADP 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评价替格瑞洛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所有受试者替格瑞洛服用前及服用后3 d、30 d、90 d ADP 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11.6±8.2)%、(46.5±15.2)%、(45.9±12.2)%及(43.3±13.5)%,与服用前相比明显增加(P 〈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结论 替格瑞洛可增加对氯吡格雷抵抗的ACS 患者ADP 诱导血小板抑制率,疗效确切,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价不同负荷剂量及维持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产生的影响。方法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后每日75 mg组(A组)73例,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后每日150 mg组(B组)55例,负荷量氯吡格雷600 mg后每日75 mg组(C组)60例,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后每日75 mg,同时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每日3次组(D组)52例。予服氯吡格雷前、服药后72 h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结果 B组、C组CR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D组(P〈0.05);A组、D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B组、C组(P〈0.05),而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低于B组、C组(P〈0.05)。结论高负荷剂量、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可以降低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梗塞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嘧达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反应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属心内科急症,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高.笔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杰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5):121-122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可以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复发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但由于联合抗血小板治疗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所以目前临床推荐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以预防胃肠道溃疡和出血。但最新证据显示,PPI可降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且,这种作用以奥美拉唑表现最强,而泮托拉唑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根据病情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盐、低分子肝素及β受体阻滞剂等抗心绞痛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结果 2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与发作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均<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用阿司匹林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杨晓云 《中医药研究》2011,(9):1147-1147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片,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d检查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并分别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出凝血指标均无影响,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不显著。结论早期短期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别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疗效,以了解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本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阿司匹林治疗组(对照组)和氯吡格雷治疗组(观察组)。以治疗效果、血液流变率以及血小板聚集率为观察指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统计分析,观察周期2周。结果:与阿司匹林治疗组相比,氯吡格雷治疗组的全血粘度(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因素)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其对血液流变和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洋  陈冬  祁江峡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12):133-136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氯吡格雷抵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10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52例进行研究。挑选出存在氯吡格雷抵抗患者100例,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比较治疗后效果,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变化,统计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3.56±0.6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68±0.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身体机能、社交能力、身体角色、情感角色、心理健康、活力、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等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氯吡格雷抵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伴有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首剂300mg,随后75mg,1次/d,口服;阿司匹林0.3g,1次/d,口服,连用3d后,改为0.1g,1次/d,口服。半年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半年后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休克病人1例,对照组发生2例。观察组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优于单一使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斯匹林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洛阳东方医院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收治的 68 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4 例,阿斯匹林治疗)与观察组(34 例,氯吡格雷联合阿斯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 3 个疗程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用药 3 个疗程后白细胞介素 –6(IL–6)、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3个疗程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给药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7.65 %)略高于对照组(11.76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阿斯匹林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阿斯匹林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