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毅 《求医问药》2014,(19):213-214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PCI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TFI组(股动脉介入组,53例患者)和TRI组(经桡动脉介入组,47例患者),为TFI组患者经股动脉途径施行急诊PCI手术治疗,为TRI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施行急诊PCI手术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门-球时间、穿刺成功率、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几率及手术成功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TRI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均低于TFI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TRI为冠心病患者施行PCI手术治疗可降低其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几率,缩短其住院时间,而且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 经远端桡动脉入径(dTRA)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有效降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但目前国内尚无关于dTRA行二次PCI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的研究报道。目的 探讨d TRA行二次PC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时机。方法 连续纳入2021年7月—2022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拟dTRA行二次PCI的患者70例,根据距上次dTRA行PCI时间间隔将其分为≤30 d组(n=33)与>30 d组(n=37)。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操作相关指标、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术前、术后24 h桡骨茎突近心端5、10、15 cm处桡动脉内径。结果 70例患者中69例dTRA穿刺、置管均成功,成功率为98.6%(69/70);经评估需行二次PCI的67例患者中66例成功完成二次PCI,成功率为98.5%(66/67)。两组患者年龄、血小板计数、糖尿病发生率、病变血管支数、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冠状动脉病变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 h解除加压包扎,术后即刻、术后24 h均可触及穿刺侧桡动脉搏动,无一例出现桡动...  相似文献   

3.
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桡动脉入路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优缺点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本院住院的85例AMI并经桡动脉介入(TRI)患者,并与以往经股动脉介入(TFI)67例AMI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两组介入治疗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TRI组85例患者中,单支病变46例(54.1%),多支病变39例(45.9%),其中完全闭塞性病变28例(32.9%);TFI组67例患者中,单支病变40例(59.7%),多支病变27例(40.3%),其中完全闭塞病变21例(31.3%),两组病例基本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局部麻醉到手术结束,TRI组为(54±23)min,TFI组为(47±19)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I组血管穿刺成功率为98.8%,TFI组血管穿刺成功率为100%,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5%和100%.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7%(4/85)和23.9%(16/67),其中TRI组发生桡动脉痉挛1例,局部血肿3例.而TFI组出现局部血肿6例,动静脉瘘1例,假性动脉瘤4例,迷走神经反射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TRI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FI组,故经桡动脉行PCI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于明光市人民医院内科住院行选择性CAG和/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患者174例。选择桡动脉博动良好,且Allen's试验阳性患者进入桡动脉组(n=110),余下归入股动脉组(n=64)。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接受选择性CAG和/或PCI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桡动脉介入组的假性动脉瘤、排尿困难和腰痛的发生率为10.9%、43.75%和60.94%,显著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均无远端肢体缺血。结论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局部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值得推广,但介入医师需要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纱块隔离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CI)后穿刺口使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中的应用,减少术后压迫止血器并发症之一局部皮肤损害[1]的发生。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4月经桡动脉行PCI术后,穿刺口使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的冠心病患者1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纱块隔离组为研究组(n=73),常规压迫止血器组为对照组(n=70),观察2组局部皮肤损害、止血效果、拆除固定胶带的出现痛觉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局部皮肤损害、拆除固定胶带的痛感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纱块隔离应用于经桡动脉行PCI后穿刺口使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在无影响止血效果的同时,可减少局部皮肤损害,减轻拆除固定胶带时病人的痛感。  相似文献   

6.
经桡动脉途径(TRI)或股动脉途径(TFI)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最常用的人路途径.经股动脉行PCI,特别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使得术后入路部位出血和血肿等并发症明显增加(13.5%~33%).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1例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1)。对照组采取经股动脉入路行PCI治疗,观察组采取经桡动脉入路行PCI治疗,比较两组置管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PCI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PCI治疗急性STEMI,PCI成功率与经股动脉入路相当,但能够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鞘管留置时间对桡动脉血流及闭塞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桡动脉途径PCI的患者864例,随机分为即刻拔鞘组(n=440)和对照组(n=424),比较两组部分患者术前与术后1年的桡动脉直径和血流速度变化以及所有患者术后即刻出血、血肿、动脉瘤和1年后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即刻拔鞘组术后1年桡动脉内径大于对照组[(0.27±0.03)cm对(0.18±0.02)cm],桡动脉血流速度明显较对照组快[(55.21±16.13)cm/s对(37.21±13.34)cm/s],1年内桡动脉闭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6%对8.96%]。出血、血肿、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途径PCI术后即刻拔除鞘管安全、可行、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效果好,可作为冠脉介入路径而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及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高危冠心病的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为TRI组(32例),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为TFI组(20例),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心功能评价、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两组的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及手术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I组的术后心功能评价高于TF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I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F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I组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TF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较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具有手术成功率高、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是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的安全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途径行PCI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经股动脉、桡动脉两种不同途径进行PCI术治疗冠心病的成功率及并发症,评价经桡动脉行PCI的可行性。方法 选290例冠心病行PCI术的患者其中桡动脉途径122例,股动脉途径168例,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效果无显著差异,术后并发症桡动脉组明显减少,住院日明显缩短.;结论 经桡动脉行PCI是可行的,成功率与股动脉相近,安全,并发症少,患者活动不受限,住院费用少,易于接受;经桡动脉行急诊PCI是可行的,便于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