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易复性斜疝的技术特点及效果。方法于外环体表投影处作平行于腹股沟管的切口,长约1~2cm。切开皮肤后用血管钳钝性分开皮下组织及提睾肌筋膜,钳夹疝囊前壁并提出切口外,离断远段疝囊,分离近段疝囊至疝囊颈并结扎。结果172例患儿采取该手术方法,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疝复发1例,复发率0.6%。结论微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只要病例选择适当,技术娴熟,则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25例复发疝修补术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方法1.腹股沟斜切口。2.切开疝囊,还纳衍内容物后,将疝囊切口向上延伸,切开内环及腹膜至腹内斜肌的弓形肌纤维平面,不进行疝囊剥离。3.将内环口下缘与腹内斜肌弓形肌纤维平面的腹膜、腹横筋膜连续缝合。4.将联合腱缝于腹股沟韧带上,最内侧的1~2针需缝在耻骨梳韧带的耻骨嵴端。5.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组织及皮下皮肤结束手  相似文献   

3.
腹外斜肌筋膜原位修补腹股沟疝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观察腹外斜肌筋膜原位修补腹股沟疝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2例中,男18例,女4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2.5岁。其中腹股沟斜疝18例,直疝4例。均为择期手术。 2.手术方法:于腹股沟管中点内侧2cm处作一与其平行切口,下至耻骨处。逐层切开止血,充分显露腹外斜肌筋膜。于其中点内外各1 cm处沿其纤维方向剪开,并与其下组织充分游离。同时游离两侧腹外斜肌筋膜,外至腹股沟韧带,内至腹直肌鞘外缘。再将覆盖在精索上的提睾肌从腹股沟管底面和耻骨面钝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院对5例老年巨大复发腹股沟疝采用阔筋膜移植修补疝后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5例男性,年龄63~78岁.本组病例距首次手术半年至5年,一例已行过2次疝修补术.术后随访半年至3年疝无复发.手术方法:切除原手术瘢痕,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cm(即内环部位)外侧1~2cm处分开腹内斜肌及腹横肌.见腹膜前脂肪后在该平面向内侧游离.过内环后即将疝囊及精索一并游离.切开疝囊,回纳疝内容物,以蚊式钳提起内环后唇上下缘腹膜作重迭U形缝合.于其浅面再作一内荷包缝合,切会多余疝囊壁.根据腹壁缺损面积于同侧大腿外侧中下段取相应大小的阔筋膜一块,置于精索后.先将筋膜片内侧缝合固定于耻骨结节.在筋膜片外上方剪一缺日容精索通过,缺口处互相交叉并结节缝合数针.筋膜片下缘缝合于腹股沟韧带,外侧及上缘与腹内斜肌及腹横肌深面作U形缝合固定,再将腹内斜肌、腹横肌下缘在筋膜片前面与腹股沟韧带缝合,最后逐层  相似文献   

5.
腹股沟疝修补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8年 1月~ 1989年 8月 ,我们应用改进的腹股沟疝修补方法行疝修补术185例 ,其中Ferguson法 116例 ,Bassini法 6 2例 ,Mcvay法 7例 ,术后随访 10~11.3年 (平均 10 .8年 ) ,无 1例疝复发及副损伤。手术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即先进疝囊高位结扎后再进行相应修补术。改进的方法是先不结扎疝囊颈荷包缝线 ,术者用食指伸入腹腔作引导 ,边触摸边缝置腹内斜肌 ,联合腱下缘的修补缝线及腹横筋膜缝线 ,再结扎疝囊颈及腹横筋膜 ,然后缝合腹股沟韧带或耻骨梳韧带 ,一并打结加强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 ,其余同传统术式…  相似文献   

6.
1987年5月以来,我们采用Folcy导尿管修补12例成人腹股沟斜疝。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病例。手术方法:按常规疝修补术切开皮肤及腹外斜肌腱膜,切开提睾肌,在精囊的前内侧寻找疝囊。游离疝囊后,将疝囊高位结扎,切除结扎线外疝囊组织,疝囊颈自行还纳入腹腔,稍作分离,显露内环界限。用  相似文献   

7.
例 1,男 ,2 6岁 ,因反复出现左侧腹股沟区包块 2 0余年入院。体检 :左腹股沟内侧有一约 4cm× 2 .3cm梨形包块 ,伸向阴囊。入院后 2d行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 (TAPP)。术前置尿管 ,气管内全麻。取足高头低位 ,监视器置于手术台尾部。气腹后 ,脐孔处置 10cm套管放入腹腔镜。左右腹直肌外侧缘平脐水平置 5mm、10 /12mm套管各一个置入操作器械。于疝环上方2cm用超声刀锐性或钝性分离腹膜瓣 ,分离出腹壁下血管、耻骨联合、腹横筋膜、精索结构。逐步解剖出Cooper氏韧带和髂耻束 ,将精索同腹膜瓣分离。在疝环处切断疝囊颈 ,将疝囊…  相似文献   

8.
自1988年9月以来,我们对腹股沟斜疝在修补腹横筋膜加固后壁的基础上,将腹外斜肌腱膜与腹股沟韧带缝合加强前壁,共治疗52例,疗效满意。一、资料:本组男50例,女2例;年龄11~89岁,术后随访观察,最短半年,最长3年。二、方法: 1.患侧腹股沟斜切口,常规高位结扎疝囊颈部并切除疝囊,游离精索并牵向外侧,显露腹股沟管后壁。 2.在腹膜前分离腹横筋膜到耻骨结节处,自耻骨结节开始以4号丝线重叠缝合切开腹横筋膜内外二叶直到内环,加强前壁的术式需重建外环口一样重建内  相似文献   

9.
本院自1988年6月至1991年12月,采用阴囊进路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82例。均为男性,右侧97例,左侧75例,双侧10例:共手术192次。伴交通性鞘膜积液5例,另有6例中转传统手术(占3.3%);手术成功率96.7%。无并发症,术后3年10个月对171例进行了随访,睾丸发育正常,3例复发,复发率1.65%。一、手术方法:用闭合的蚊式血管钳插入切口,于肉膜和精索外筋膜间向皮下环方向潜行达皮下环,钳起精索外筋膜睾提肌并提出切口,钝性分离睾提肌直达疝  相似文献   

10.
我院在1981~1985年对76例老年腹股沟斜疝采用改良Madden 法进行修补,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手术方法患者平卧、取腹股沟切口,逐层切开。游离精索,高位结扎疝囊(不悬吊),提起精索,分离或切断提睾肌,充分暴露内环。顺内环向下纵行切开腹横肌腱膜筋膜至陷窝韧带,使之分成内外两侧叶。游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我们总结、学习外地经验,对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方法做了些改良,即①外环口处横切口,不打开腹外斜肌腱膜;②疝囊颈部行高位加强性贯穿结扎切断(见图),③不加强腹股沟管,④睾提肌、皮下、皮肤各缝一针术毕。我们应用此法治疗79例患儿,手术83人次(4例双侧疝),无近期复发。  相似文献   

12.
腹股沟直疝斜疝并存并非少见,但直疝进入阴囊则十分罕见。我院收治1例,兹报告如下。患儿男,2岁。以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收入院。拟行疝颈高位结扎术。在全麻下取常规手术切口,术中发现有两个疝囊。其一由海氏三角区突出,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之内侧,疝囊底部通至阴囊;其二疝囊位于第一疝囊之后,腹股沟内环口稍有扩大,未进入阴囊。两疝内容物均为小肠。精索及菲薄的提睾肌均在斜疝疝囊之外侧。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99年1月至2000年9月应用网状聚丙烯补片〔polypropylene mesh (Marlex), pp〕修补腹壁切口疝3例,男2例,女1例,年龄56~67岁。2例为阑尾切除术后复发疝,均肥胖,原切口瘢痕下腹壁缺损约5cm×4cm大。另1例于13年前行直肠癌前切除术,9个月前因直肠癌局部复发行Miles手术,术后1个月发现外置口内侧有可复性包块疝出,疝环直径约7cm。前2例梭形切除切口疤痕,切开皮下组织,找到疝囊并切开入腹腔,分离疝囊与肠管的粘连,切除多余疝囊,在腹膜外用电刀游离出疝环,并紧贴腹直肌背面向四周游离腹直肌后鞘3~5cm,用7号丝线间断缝合疝环及腹膜,在腹直肌后鞘表面放置pp网,与疝环边缘重叠3~5cm缝合固定,再间断缝合前鞘及皮肤,皮下置橡皮引流条,切口加压包扎。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6 0例均为女性 ,35~ 70岁 ,平均 4 8岁。嵌顿疝 10例 ,难复性疝 4 2例 ,可复性疝 8例。疝内容物为网膜者 38例 ,附件 18例 ,腹膜外脂肪 3例 ,小肠 1例。2 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或局麻。手术经腹股沟韧带上入路。切开腹股沟管后 ,打开腹横筋膜即进入股环的疝囊。可复性疝将疝囊拉出切开 ,还纳内容物后高位结扎。难复性疝或嵌顿疝则需在靠近疝囊颈处切开腹膜 ,在助手的协助下 (卵圆窝处加压 )使疝内容物环纳 ,必要时可靠近陷窝韧带处切断腹股沟韧带 ,疝复位后再将其断端与陷窝韧带及耻骨结节骨膜缝合修复。对于单纯的腹膜外脂肪经…  相似文献   

15.
双尖缝合针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双尖缝合针在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中的价值.方法双尖缝合针自内环口的内侧进针,自上向下,过疝环口下方向外缝合出皮肤,由疝环口的外侧腹膜外向疝环口的上方缝合,将针尾尖自皮肤的切口处穿出,出针带出缝合线结扎疝环口.结果本组32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25 min,平均15 min,无并发症.32例随访6个月~1年,平均10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双尖缝合针结扎创伤小、操作简单、缝合疝环口完全.  相似文献   

16.
一个多世纪以来,外科前辈 Bassini,Halsted,Mc-Vay 等认识到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确切疗效在于妥善修复并重建腹股沟管后壁,但这些手术不是遗留下一个增宽的内环,腹股沟管后壁未作修补,就是缝合联合肌腱至腹股沟韧带,结扎拉拢时张力很大致使组织薄弱,破裂,最终导致疝复发,因而修补后疝复发不能总是归咎於年龄老化,组织变性等胶原代谢方面的原因,而看轻这些医源性错误。为此作者介绍一种腹股沟斜疝的不缝合修补新技术,在1987年8月~1990年7月的三年间作者共作疝修补术1091例,应用不缝合法修补412例,占总数40%,其中初发者38.3例,复发1~5次者29例,年龄16~85岁。随访效果良好。方法如下:局麻后,低位腹股沟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经外环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保护牵开髂腹股沟神经的提睾肌支及生殖腹神经的生殖支,精索血管等,提起精索,检查腹股沟管后壁的缺损程度,切开精索  相似文献   

17.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性腹股沟疝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探讨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加用疝囊颈结扎治疗老年性腹股沟疝的效果,笔者选择60岁以上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用开放式经前路疝囊颈结扎并将补片伞状网塞尖端固定于结扎线处,成型补片平铺于精索后并缝合固定于耻骨结节;联合腱、内环及腹股沟韧带。共修补腹股沟疝52例,54侧。其中斜疝44例(双侧疝2例,复发疝3例),直疝6例,滑疝4例。全组均痊愈,平均住院时间10d,术后无发生伤口感染及阴囊积液等并发症。5例发生尿潴留。术后随访平均2年无复发。结果提示,除应用常规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法外加用疝囊颈结扎,并将补片缝合固定,对固定补片,避免移位,减少术后复发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 ,年龄 8个月~ 10岁 ,均为单侧 ;右侧 6例 ,左侧2例。 2例腹股沟斜疝 ,4例交通性鞘膜积液 ,2例为交通性鞘膜积液并发腹股沟斜疝 ,疝内容物均为大网膜。手术经腹股沟皮肤皱褶处作横切口 ,长约 1.5cm~ 2 .0cm ,切开腹壁浅筋膜 ,暴露腹外斜肌腱膜 ,沿腱膜纹理切开。注意保护下方的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然后将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稍向上钝性分离 ,不必切断 ,游离精索 ,用 8号导尿管轻轻提起 ,在精索前上方分开提睾肌找出疝囊。剪开疝囊 ,回纳疝内容物 ,常规行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 8例患者创口均采用 6 0Dexon线内…  相似文献   

19.
本组1例为66岁女患,取腹股沟上斜切口,剪开疝囊,见血性液体流出,疝内容为10cm长肠管,另见一约3×3cm的大网膜箝闭坏死与疝囊广泛粘连。由于疝囊颈窄,解剖辨别不清;剪开陷窝韧带松解疝环,检查肠管无坏死,将肠管还纳腹腔;再将坏死大网膜切除。这时发现腹腔内有血性液流出,经多次检查,未找到出血源,误认为是手术切口血液流入腹腔所致。进行疝囊颈部高位结扎,按常规修补,缝合切口结束手术。术后3小时病人排血尿2次,并出现腹膜刺激征。再次手术证实为膀胱损伤。另1例为63岁女患,嵌闭性股疝。取右腹股沟韧带上斜切口,切开疝囊,见疝内容物为肠管,靠疝囊内侧剪开疝囊颈部组织松解疝环,检查肠管未见坏死,将肠管还纳腹腔,切除多余疝囊,缝扎疝囊颈部,修补股环。术后18小时未排尿,导尿50ml,术后第三天出现全腹膜炎表现。再次手术探查,证实为膀胱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疝囊高位结扎和脐内侧襞加强耻骨肌孔在儿童腹股沟复发疝腹腔镜修补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接受疝囊高位结扎和脐内侧襞加强耻骨肌孔治疗小儿腹股沟复发疝的患者资料。结果 25例完成单侧手术,2例完成双侧手术;1例脐正中襞和左右脐内侧襞较窄,不能实施原计划手术,行内环口高位双重结扎。术后1例患侧阴囊气肿,持续5 d后消失;1例患侧腹股沟区牵拉疼痛不适感,口服可缓解,持续12 d逐渐消失。结论 该手术是治疗大龄儿腹股沟复发疝的新方法,但有长时间的腹股沟区牵拉疼痛不适感,远期效果有待更长时间的随访和大宗病例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