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并比较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EET)、同位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ECT)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WHO的诊断标准为依据,把24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SAP组(83例)、UAP组(108例)和AMI组(52例),所有患者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部分患者行EET、ECT并与CAG进行对照,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同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并与对照组(57例)比较.结果AMI、UAP以单支(狭窄≥50%)血管病变占绝大多数(80.1%和62.8%),而SAP以2支和3支血管病变更常见(占83.6%).EET检出冠心病的特异性(84.6%)比ECT(53.8%)高(P<0.05),而EC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93.6%)高于EET(80.9%).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与冠脉病变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5和0.413(P<0.05).结论SAP的冠脉病变明显重于AMI、UAP(P<0.05).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ECT>EET,而特异性EET>ECT.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和心电向量图(Vectorcardiogram,VCG)的改变与冠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对比,探讨ECG、VCG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临床拟诊断为冠心病患者108例,行常规ECG、VCG检查,并于1周内进行CAG,对检查结果依据各自的诊断标准进行判定,以CAG为标准诊断法,利用四格表法,计算相关评价真实性的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①VCG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显著高于ECG(P<0.05,P<0.01)。②ECG、VCG阳性率与冠脉病变支数组间比较:在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中,VCG阳性率明显高于ECG(P<0.05),左主干或三支病变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ECG组左主干或三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双支病变阳性率高(P<0.05,P<0.01);VCG组左主干或三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阳性率高(P<0.05);与双支病变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③ECG、VCG阳性率与冠脉病变程度组间比较:冠脉病变狭窄50%~69%的VCG阳性率明显高于ECG (P<0.05),其他两组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ECG组冠脉病变狭窄≥90%较50%~69%、70%~89%的阳性率高(P<0.05,P<0.01); VCG组狭窄≥90%较50%~69%阳性率高(P<0.01),其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CG对冠心病检测价值显著高于ECG。  相似文献   

3.
临床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尽早做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对临床初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正确诊断、病情判断的重要性。方法 对临床初诊ACS患者的CAG和心电图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CAG检查检出非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胸痛占 2 1 0 3% ,心电图检出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 78 5 % ,心电图前壁系统改变以左前降支及三支血管病变为主 ;下壁系统改变以右冠脉或右冠脉加回旋支及三支血管病变为主 ;前壁加下壁系统改变以左前降支加右冠脉或三支血管病变为主。初发劳累性心绞痛以单支、轻中度血管病变为主 ;恶化劳累性、自发性、混合性心绞痛以多支、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 ;急性Q波心肌梗死以单支、重度血管病变为主 ;非Q波心肌梗死以多支、重度血管病变为主。对这些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可减少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 ,降低心绞痛复发危险 ,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临床初诊ACS患者行CAG检查 ,为ACS患者正确诊断 ,病变血管部位、程度判定提供客观依据 ,为早期冠脉血运重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并比较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EET),同位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ECT)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WHO的诊断标准为依据,把24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SAP组(83例),UAP组(108例)和AMI组(52例),所有患圪都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部分患者行EET,ECT并与CAG进行对照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同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并与对照组(57例)比较,结果:AMI,UAP以单支(狭窄大于等于50%)血管病变占绝大多数(80.1%和62.8%),而SAP以2支和3支血管病变更常见(占83.6%),EET检出冠心病的特异性(84.6%)比ECT(53.8%)高(P<0.05),而EC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93.6%)高于EET(80.9)。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与冠脉病变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5和0.413(P<0.05),结论:SAP的冠脉病变明显重于AMI,UAP(P<0.05),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ECT>EET, 而特异性EET>ECT,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营  韩艳丽  刘芳  史新华 《心脏杂志》2008,20(6):764-765,772
目的比较频谱心电图(FCG)、静态心电图(ECG)和心电向量图(VCG)检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阳性率的比较。方法将162例临床诊断为UAP的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存在1支或多支病变,至少1支狭窄≥50%]同时进行FCG、ECG、VCG检查,对检查结果依据各自的诊断标准进行判定,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FCG检出的阳性率较ECG、VCG检出的阳性率高(P<0.01);②多支病变组FCG阳性率较单支病变组高(P<0.01);③LVEF<0.50组FCG阳性率较LVEF≥0.50组高(P<0.01)。结论FCG对UAP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ECG和VCG。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46例临床初诊为ACS病人的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CAG检查,检出非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胸痛占18.5%,心电图检出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78.8%,非ST段抬高的ACS以多支中度、重度血管病变为主,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前壁系统以前降支病变或伴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系统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伴多支血管病变为主.结论ECG可反映当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及血流阻断的血管对应病变.CAG可为ACS病人正确诊断病变血管部位、程度判定提供客观依据,为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者的心电图(ECG)改变与冠脉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 对137例临床初诊为ACS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7例ACS者中,冠脉存在有意义狭窄者125例,未明显狭窄病变12例,多支血管病变多于单支病变,以中、重度血管病变为主;前壁急性心肌梗IL(AMI)以前降支(LAD)病变或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AMI以右冠状动脉(RCA)合并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AMI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时提示合并LAD病变。结论 ECG对冠脉多支病变诊断符合率低,但与相应冠脉有关联,能为ACS治疗干预和进一步CAG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心电图(ECG)检查在急性心肌梗死(AMI)靶血管定位中的应用.方法 将经明确诊断为AMI的274例患者按ECG的ST段抬高与否分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 186例与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88例,计数两组病例中ECG与冠脉造影(GAG)阳性病例数,比较ECG定位与CAG检查结果,比较两组CAG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74例患者中,CAG阳性者267例,其中ECG有改变者245例,CAG阴性者7例,其中ECG有改变者5例.ECG诊断AMI的检出阳性率为89.4%,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42.9%.ECG定位梗死部位为广泛前壁39例,经CAG检查病变部位为左前降支(LAD)6例、右冠脉(RCA) +LAD5例、LAD+左回旋支(LCX)13例、RCA +LCX2例、多支病变13例;EGG定位梗死部位为正前壁46例,经CAG检查病变部位为LAD 12例、RCA+ LAD 1例、LAD+ LCX 13例、多支病变20例;ECG定位梗死部位为前侧壁34例,经CAG检查病变部位为RCA2例、LAD14例、LCX3例、RCA +LAD 2例、LAD +LCX 5例、多支病变8例;ECG定位梗死部位为前间壁13例,经CAG检查正常2例、病变部位为LAD2例、LCX2例、RCA+ LAD 2例、LAD +LCX 1例、多支病变4例;ECG定位梗死部位为下壁51例,经GAG检查正常2例、病变部位为RCA 16例、LCX6例、RCA +LAD 7例、RCA +LCX4例、多支病变16例;ECG定位梗死部位为下侧壁45例,经GAG检查病变部位为RCA6例、LCX9例、RCA +LAD 6例、RCA +LCX 6例、多支病变18例.与NSTEMI组比较,STEMI组单支病变比例高(P<0.05),侧支循环及慢性钙化闭塞性病变比例低(P<0.01).结论 ECG对于AMI靶血管的判断具有较好的提示作用,可用于初步判断AMI病变的靶血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冠脉CTA)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冠脉CTA、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与冠脉CTA检查结果相比较,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查不同狭窄程度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采用CAG、冠脉CTA均检出320支血管,其中冠脉CTA检出无狭窄68支、轻度狭窄152支、中度狭窄68支、重度狭窄32支,CAG检出无狭窄74支、轻度狭窄160支、中度狭窄59支、重度狭窄27支,冠脉CTA与CAG检出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CTA检出狭窄血管252支、其检出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狭窄率与CAG检出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CTA检出软斑块215个(85.32%)与CAG检出的206个(81.75%)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及以上冠脉血管病变组的hsCRP水平显著的高于单支病变、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hsCRP水平显著的高于单支病变(P0.05)。结论冠脉CTA诊断ACS患者的诊断结果与CAG的结果高度一致,但具有无创的优点,同时联合hsCRP进行判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造影异常者的12导联心电图与频谱心电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病变者与12导联心电图(ECG)和频谱心电图(FCG)改变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00例冠脉造影者,造影前或后1周内描记12导联ECG,观察ST-T改变及FCG有无阳性结果。结果100例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冠脉狭窄直径≥50%)67例(67.0%),阴性33例(33.0%)。冠心病组67例中,ECGST-T改变43例(64.2%),FCG阳性者51例(76.1%)。非冠心病组33例中,ECGST-T改变者16例(48.5%),FCG阳性者19例(57.6%)。单支病变组:ECG阳性率67.7%,FCG阳性率83.9%;多支病变组ECG阳性率61.1%,FCG阳性率69.4%。结论临床依据ECG及FCG诊断冠心病均应慎重。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ECG及FCG表现缺乏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较低,很多冠心病患者心电图正常。本文作者试图通过QRS-ST夹角(∠R-ST)阳性与冠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探讨∠R-ST阳性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选择8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除外心肌梗死、房颤、心室肥厚、完全性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洋地黄药物影响及电介质紊乱,且心电图无缺血性改变者为观察对象,以CAG证实冠脉狭窄1支或1支以上狭窄≥50%确诊为冠心病者共51例作为冠心病组,平均年龄53.9±9岁;29例CAG冠脉狭窄小于50%或正常者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2.8±8.9岁。∠R-ST测量及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DCG)特征,分析DCG对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2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ECG)、 DCG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ECG、 DCG对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2种方式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结果 DCG及ECG检出心律失常人数分别为120例(100.00%)及28例(23.33%), 2种方式对心律失常总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CG对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失常及窦缓、窦性停搏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ECG检查(P<0.05); 2种方式对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DCG及ECG对冠心病冠脉狭窄的检出率分别为79.17%、 50.83%,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G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各类心律失常均有较高的检出价值,可提高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999年 1 2月至 2 0 0 1年 5月 ,我们对 71例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患者进行了运动心电图试验 ( EET)、双嘧达莫负荷心电图试验 ( DPET)、冠脉造影 ( CAG)检查 ,旨在观察 EET、DPET及二者联合试验 ( AT)对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加支架术患者 71例 ,男 5 8例 ,女 1 3例 ,平均年龄 5 8.4( 4 2~ 70 )岁。患者静息心电图 ( ECG)检查无左、右束支阻滞及预激综合征 ,未服用过抗心绞痛及洋地黄类药物 ,无系统性疾病、心肌病、左室肥厚及无电解质紊乱。均在支架置入术后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电图(ECG)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心电图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分析诊断结果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相关度。结果 ECG诊断狭窄血管的符合率为78.95%,诊断2支和多支的符合率均明显高于诊断单支的符合率(P0.05)。ECG检查诊断血管重度狭窄的符合率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P0.05);中度狭窄的符合率明显高于轻度(P0.05)。ECG分型STEMI和NSTEMI患者的血管狭窄发生率为100%,明显高于UAP患者的36.36%(P0.05)。冠状动脉病变ECG分型与血管狭窄程度存在着密切相关性,血管狭窄程度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严((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可以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能够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575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人,均行18导联心电图(ECG)检查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575例病人中有392例病人CAG阳性,临床符合率68.2%.ECG检查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34.9%.心电图ST-T改变伴典型胸痛病人,CAG阳性率85.1%,心电图ST-T改变伴不典型胸痛病人,CAG阳性率43.3%,典型胸痛无心电图ST-T改变,CAG阳性率74.7%,不典型胸痛无心电图ST-T改变,CAG阳性率35.8%.结论典型胸痛伴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要优于不典型胸痛伴心电图ST-T改变,无心电图ST-T改变的典型胸痛病人不能排除冠心病,CAG检查可避免ECG检查对冠心病诊断造成的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6.
148例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24h12导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8例可疑冠心病者24h12导D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分析。结果148例中,经CAG证实CHD为94例,其中DCG检出80例,D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5.1%,特异性81.5%,预测准确性83.8%,且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多,DCG检出CHD的阳性率增高。结论DCG监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对CHD的诊断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对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87例DCG检查示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阳性者行冠脉造影(CAG),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DCG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点多个导联有阳性改变者,诊断冠脉病变较肯定;ST段压低幅度、持续时间、出现阵次均与冠脉狭窄程度、病变范围有关.结论 DCG对冠脉病变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 ,15 6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 ,均记录 18导联心电图 (ECG) ,继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 ,部分患者同时接受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结果 :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 78.6% ,特异度 3 6.1% ,假阳性率 63 .9% ,假阴性率 19.7% ,阳性预测值 5 8.9% ,阴性预测值 5 9.1%。CAG前ECG有缺血性改变的患者中 ,CAG未见明显管腔狭窄占 43 .4% ( 4 9/ 113 ) ;临床有发作性胸痛 ,ECG无缺血性改变的患者中 ,CAG显示相应血管有粥样硬化狭窄者 40 % ( 17/ 42 ) ;CAG显示三支血管病变 ,ECG无缺血性改变的占 19.4% ( 7/ 3 6)。结论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手段 ,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应重视CAG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经血管内超声 (IVUS)进一步评价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 (CAG)对轻中度冠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 10 4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 (CHD)或可疑CHD的患者 ,均详细询问病史 ,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AG及IVUS检查。数据经t检验 ,χ2 检验及相关性检验。结果 :①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 :典型心绞痛 5 7例 ,不典型心绞痛 4 7例。心电图呈缺血性ST T改变 6 2例 ,心房颤动 8例 ,右束支传导阻滞 4例 ,室性心律失常 10例 ,正常心电图 2 0例。②IVUS及CAG结果比较 :10 4例共 113处血管病变 ,CAG示面积狭窄为 0~ 85 .12 (5 8.0 7±17.4 2 ) % ,IVUS示面积狭窄为 0~ 92 .34(74 .0 0± 14 .91) % (P <0 .0 5 )。病变长度CAG为 6~ 4 0 (14 .12±10 .0 8)mm ,IVUS为 4~ 5 5 (2 1.16± 2 5 .17)mm ,(P <0 .0 5 )。CAG示 8例钙化性斑化 ,IVUS示 4 7处钙性斑块(P <0 .0 1)。CAG示偏心性斑块 13处 ,IVUS示偏心性斑块 73处 (P <0 .0 1)。③IVUS与CAG面积狭窄程度呈正相关 (r =0 .5 2 ,P <0 .0 1)。结论 :CAG显示的血管病变程度明显轻于IVUS ,漏诊率为 8%。CAG对钙化性病变检出率亦明显低于IVUS ,低估病变的程度 ,而IVUS可弥补这一不足。但CAG仍是检测CHD较普遍的方法 ,对心绞痛和心电图有缺血性ST T改变而CAG正常者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的病变血管特点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562例冠心病病人行常规心电图描记、血生化检测、心脏超声检查,不典型心绞痛者有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果,将造影结果中冠状动脉狭窄的病变进行统计并与临床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62例造影病例中,冠状动脉正常者186例(33.1%),异常者376例(66.9%),病变累及血管558支.冠心病典型心绞痛组造影阳性率为86.9%(219/252),不典型心绞痛组造影阳性率为43.6%(68/156),心肌梗死组造影阳性率为95.7%(90/94),非冠心病病变阳性检出率为21.4%(3/14).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或排除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