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胸外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2例老年胸外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2 h早期认知功能评分、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即刻(T2)、拔管即刻(T3)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72 h,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观察组MAP和HR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胸外手术患者,可提高认知功能评分,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改善MAP和HR水平,其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后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6例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后喉罩通气全身麻醉。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术中麻醉药物用量,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2、T4时的MAP及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T3时刻外其他各时间点的MAP水平与T0时刻相比,对照组各时间点的HR水平与T0时刻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T4时刻的MAP水平与T0时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T1、T3时刻的HR水平与T0时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苯磺顺阿曲库铵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3/63),低于对照组的17.46%(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后喉罩通气全身麻醉,有利于稳定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并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进而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单下肢骨科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单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及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麻醉前)时,两组SBP、DBP、H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麻醉后15 min)、T2(麻醉后45 min)、T3(手术结束即刻)时,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单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中麻醉效果显著,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9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6)。对照组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复合腰硬外麻醉,观察组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手术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情况。结果 T1、T2、T3、T4时段,观察组MAP及H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更有利于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连续硬膜外阻滞在单侧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ASA Ⅰ~Ⅱ级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组(B组)各30例.A组行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腰丛阻滞剂量为0.5%罗哌卡因20 mL,坐骨神经阻滞剂量为0.5%罗哌卡因15 mL;B组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试验量无异常后,给予0.5%罗哌卡因10~15 mL,分别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手术开始即刻(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和手术结束时(T4)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及运动恢复时间,同时记录舒芬太尼使用率及术后不良事件(恶心、瘙痒、低血压及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 A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0的HR、MAP、RR和SpO2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T1、T2、T3和T4的HR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T4的MAP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舒芬太尼使用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恶心、瘙痒、尿潴留及低血压)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单侧下肢手术中,与连续硬膜外阻滞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麻醉效果好,起效快,而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甘宁  李静  范坤  王爱忠 《重庆医学》2022,(12):2055-205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血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骨外科收诊的12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术中对照组施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施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指标、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无明显差异(96.67%vs. 93.33%,P>0.05)。两组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心率与麻醉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麻醉前、后两组间比较亦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中寒战、恶心呕吐、头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排尿恢复时间、下肢运动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1 h观察组凝血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在传统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后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穿刺时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认知功能评分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穿刺前,两组患者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完成后10 min、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后,观察组MAP、H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各指标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2、24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高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理想,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双重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实施单侧下肢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分成2组后给予对照组30例老年患者实施常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处理,给予观察组30例老年患者实施双重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处理,对比2组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之间的麻醉效果.结果:2组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之间对比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麻醉有效性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 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实施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治疗患者给予双重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十分显著,术后麻醉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手术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疼痛程度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维持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术前,2组病人IgG、IgM、Ig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72 h,观察组IgG、IgM、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6、12、24 h,观察组病人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72 h,2组病人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55%(8/55),低于对照组的34.55%(19/55)(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少对病人机体免疫功能负面影响,减轻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对痔疮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本院肛肠外科收治的120例痔疮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中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入院后均予以痔疮常规治疗,对照组术中予以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术中予以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术后下肢恢复活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两组麻醉前(T0)、给药后5 min(T1)、给药后15 min(T2)的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比较两组肛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肛门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双下肢运动阻滞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下肢恢复活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两组MA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AP、HR水平均较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肛门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双下肢运动阻滞效果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痔疮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维持术中血压、心率稳定,可确保麻醉效果,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髂筋膜阻滞联合喉罩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行全髋置换术、股骨头置换术、PFNA内固定术的7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髂筋膜腔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术后疼痛评分、恢复室滞留时间、拔管时间、舒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入即刻、拔除即刻,观察组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12、24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室滞留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髂筋膜腔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镇痛效果显著,苏醒更快,可促进患者尽早拔管,减少舒芬太尼使用剂量,不仅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单侧腰麻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单侧腰麻,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单侧下肢手术老年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麻醉起效和维持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起效和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维持时间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全身麻醉)和研究组56例(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查阅病历,统计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对比不同时刻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整体分析发现,HR、MAP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相互作用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2组手术完成后5min(T1)时刻HR、MAP均低于麻醉前(T0)、苏醒时(T2)时刻(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T1时刻HR、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全身麻醉相比,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可促进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我院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86例,根据奇偶法的标准分成2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3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法,对照组采用联合阻滞麻醉,分析凝血功能数值、麻醉药物使用剂量、苏醒和喉罩拔除时间、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的数据值互相对比之下,观察组的各项数值更好,且观察组的相关不良反应问题很少,相互的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的手术工作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法,有助于提升麻醉效果,并改善血凝状态,推广的优势很好。  相似文献   

15.
柏平  彭明清  吕治全  税春玲 《重庆医学》2012,41(23):2407-2408
目的观察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需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臂丛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开始剥离骨折周围筋膜组织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氧饱和度(SPO2),记录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HR、MAP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4.3%,对照组为6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麻醉效果优于单纯臂丛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坐骨神经阻滞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需采取手术治疗,且选择局部阻滞作为手术麻醉方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坐骨神经阻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氟比洛芬酯。对比两组患者静息状态、运动时VAS评分以及疼痛持续时间,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0.5~12h静息状态VAS评分逐渐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48h运动状态VAS评分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室后、阻滞完成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切皮时、拔管时观察组MAP、H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24h内镇痛泵用量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 筛选7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比2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指标、血液动力学。结果 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阻滞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3、T4、T5的CO、SBP、DBP高于对照组,HR低于对照组(P<0.05);2组T1、T2的CO、SBP、DBP、HR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可提高整体麻醉效果,缩短呼吸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确保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老年患者阑尾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05例行阑尾术患者(>60岁)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和B组,A组使用2%利多卡因,B组使用0.75%布比卡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感觉阻滞评定、起效时间、感觉运动阻滞时间、感觉运动恢复时间的差异、麻醉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起效时间、感觉运动阻滞及感觉运动恢复明显长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10minA组HR下降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MAP均显著下降,麻醉后5~10min、10~20min, A组MAP下降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总体满意度较好,其中B组患者满意度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在老年患者阑尾术中安全、有效;布比卡因比利多卡因起效更快、阻滞更高,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IF)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老年FIF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喉罩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FICB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比较麻醉前(T_(0))、切皮时(T_(1))、手术30 min(T_(2))、手术结束时(T_(3))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水平、皮质醇(Cor)水平、血糖(GLU)水平,瑞芬太尼总用量、丙泊酚总用量和术后恢复情况(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术后2、6、12、24 h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_(1)、T_(2)时HR、MAP、S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3)时HR、MAP、S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1)、T_(2)、T_(3)时Cor、GLU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瑞芬太尼总用量、丙泊酚总用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6、12、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3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CB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FIF手术患者,可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术后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瑞芬太尼总用量和丙泊酚总用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效果优于单纯喉罩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与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于不同时点(麻醉前、麻醉后即刻、手术开始、麻醉结束)监测并记录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评估麻醉效果,于术后6、24、48 h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估术后认知功能。结果麻醉后即刻(T1)两组HR、MAP均出现下降,其中观察组降幅较小,两组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时(T2)观察组HR、MAP与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较T1时明显升高(P<0.05);手术结束时(T3)两组HR、MAP均有一定升高,但观察组幅度较小,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0.05),对照组升幅较大,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24、48 h,两组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能减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提高麻醉效果,且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气管插管全麻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