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衰弱对老年男性慢性肾病(CKD)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1日~2019年1月30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门诊就诊的老年男性CKD患者105例,根据肌少症诊断分为正常组72例和肌少症组33例。多因素回归分析衰弱与老年CKD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性。结果105例患者中,衰弱期31例,患病率29.5%。肌少症组年龄、衰弱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体质量指数、肌肉质量、脂肪量、TC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衰弱是老年男性CKD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OR=3.575,95%CI:1.030~12.410,P=0.045),年龄与肌少症呈正相关(OR=1.160,95%CI:1.001~1.343,P=0.048),体质量指数和eGFR与肌少症呈负相关(OR=0.469,95%CI:0.273~0.803,P=0.006;OR=0.962,95%CI:0.928~0.997,P=0.033)。肌少症组步速减慢、握力下降、疲惫感、低体力活动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男性CKD患者肌少症的发生主要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及衰弱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老年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治疗且年龄≥6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老年综合评估,评价患者的共存疾病及老年综合征情况。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 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入选225例患者,其中59例合并肌少症(肌少症组),166例未合并肌少症(非肌少症组)。与无肌少症组比较,肌少症组患者的年龄更大,住院时间更长,有跌倒史、需要辅助行走、合并糖尿病靶器官病变及尿失禁的比例更高,5次起坐时间明显延长,不能完成全足距测试的比例更高,血肌酐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比例较低,体质量指数(BMI)水平较低,微营养评估简表、 基本日常生活活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分值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等其他血液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BMI(OR=0.716,95%CI 0.609~0.842,P<0.001)和需要辅助行走(OR=4.391,95%CI 1.167~16.512,P=0.029)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少症的患病率高,且患病率随增龄而进一步升高。对于低BMI、躯体功能下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肌少症的筛查并进行相应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探讨老年T2DM患者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有关T2DM患者肌少症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的中、英文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质量较好的文献15篇。纳入文献Meta分析显示,亚洲地区老年T2DM患者肌少症患病率为19%(95%CI 16.0~23.0),中国患者患病率为21%(95%CI 16.0~27.0)。老年T2DM患者肌少症影响因素包括年龄(OR 1.14,95%CI 1.05~1.24,P=0.002)、HbA_1c(OR 3.52,95%CI 1.92~6.44,P0.001)、BMI(OR-2.35,95%CI-1.08~-5.11,P=0.031)、男性(OR 4.61,95%CI 2.82~7.54,P0.001)。结论亚洲地区老年T2DM患者肌少症患病率较高,高龄、男性、低BMI、高HbA_1c是老年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应早期筛查,及时干预,以减少肌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老年综合科诊治的老年患者258例,根据骨密度水平分为骨质疏松组93例和非骨质疏松组165例。又根据MS诊断分为MS组96例,非MS组162例。比较2组一般情况、体质量指数(BMI)、糖脂代谢、炎性因子等指标,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组年龄、女性、LDL-C、高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BMI、腰围、臀围、四肢骨骼肌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HDL-C、维生素D、骨钙素水平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P0.01)。MS组骨密度及T值(腰椎、左股骨颈、右股骨颈)、骨钙素和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非MS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MS、女性、LDL-C为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2.36,95%CI:1.08~4.13,P=0.000;OR=2.82,95%CI:1.64~5.07,P=0.000;OR=1.97,95%CI:1.19~3.12,P=0.000),BMI、HDL-C为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OR=0.89,95%CI:0.79~0.96,P=0.001;OR=0.93,95%CI:0.82~0.98,P=0.001)。结论 MS、女性、LDL-C、BMI、HDL-C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肌少症和骨质疏松(OP)对RA患者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OPF)发生的协同影响.方法选择389例住院的RA患者和同期15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DEXA)法测定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BMD),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四肢骨骼肌质量,摄脊柱X线正侧位片并以半定量法进行脊柱骨折的判定.统计学方法: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2项分类资料的多元回归分析采用Logistic回紧(backward LR法)分析.结果RA患者各测定部位BMD均低于对照组(P<0.01),RA组骨质疏松发生率(128/389,32.9%)高于对照组[(20/156,12.8%),χ^2=22.706,P<0.01];RA患者脊柱OPF发生率为21.6%(84/389),高于对照组中[(3.8%,6/156),χ^2=25.439,P<0.01].RA患者中肌少症的发生率为54.8%,高于对照组[(9.6%,15/156),χ^2=93.241,P<0.01];RA组肌少症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生率(28.5%)高于对照组[(5.8%),χ^2=118.110,P<0.01 ].不同骨量(骨量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分组间RA患者脊柱OPF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73,P<0.01),且呈现出随着骨量逐渐降低,脊柱OPF发生率逐渐升高的趋势(χ^2=43.003,P<0.01).伴肌少症的RA患者脊柱OPF发生率(27.2%,58/213)高于无肌少症的RA患者[(14.8%,26/176),χ^2=8.833,P=0.003].根据骨质疏松和肌少症分组的3组间(1=无肌少症和骨质疏松;2=单纯肌少症或骨质疏松;3=肌少症合并骨质疏松)RA患者脊柱OPF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32,P<0.01),且从第1组到第3组脊柱OPF的发生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χ^2=37.164,P<0.01).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GC)组相比,服用GC组的RA患者具有更高的肌少症发生率(χ^2=7.136,P=0.008)、OP发生率(CI=10.900,P=0.004)和脊柱OPF发生率(χ^2=20.67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95%CI)=1.069(1.038,1.101),P<0.01]、服用GC[OR(95%CI)=3.169(1.679,5.984),P<0.01]、肌少症和骨质疏松[OR(95%CI)=2.113(1.430,3.124),P<0.01]的同时存在为RA患者发生脊柱OPF的危险因素.结论RA患者肌少症、骨质疏松和脊柱OPF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且肌少症和骨质疏松对RA患者脊柱OPF的发生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少肌症与老年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65岁老年人197例,其中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7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入选者身高、体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血糖、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四肢骨骼肌质量、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2±3.25)kg vs(19.25±1.41)kg,P=0.000;(5.52±1.37)kg/m~2 vs(7.10±0.85)kg/m~2,P=0.000]。高血压组少肌症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0%vs 47.2%,P=0.001)。男性少肌症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30%vs 38.1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少肌症、女性、年龄为老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23.32,95%CI:5.349~101.632,P=0.000;OR=19.40,95%CI:4.438~84.794,P=0.000;OR=1.38,95%CI:1.034~1.837,P=0.029)。结论老年高血压与四肢骨骼肌质量密切相关,老年男性更易患少肌症,少肌症是引起高血压的1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T2DM患者肌少症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79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BMI、病程、HbA1c、TG、LDL-C、骨代谢指标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资料。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患者身体成分,按照亚洲肌少症工作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合并肌少症组(Sar,n=132)和非合并肌少症组(T2DM,n=147),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T2DM患者肌少症总发生率为47.31%,男性高于女性(53.61%vs 38.05%,P0.05)。T2DM患者DPN发生率为21.15%,Sar组高于T2DM组(31.82%vs 11.56%,P0.05)。Sar组年龄、DM病程高于T2DM组[(61.77±11.42)vs(54.05±12.90)岁,(8.85±7.22)vs(6.40±6.03)年,P0.05],TG、BMI低于T2DM组[(1.4±0.90)vs(2.03±2.27)mmol/L,(22.99±2.87)vs(26.93±3.31)kg/m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076,95%CI(1.045,1.109),P0.01]、性别[OR 4.576,95%CI(2.288,9.153),P0.01]、DPN[OR 2.844,95%CI(1.243,6.511),P0.05]是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BMI[OR 0.605,95%CI(0.529,0.692),P0.01]是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保护因素。结论 DPN是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尽早筛查及治疗DPN可能减少或延缓肌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135例,年龄(70.6±7.7)岁,女性46例(34.1%),透析龄(3.2±2.9)年。通过测定握力、步行速度及电阻抗法评估四肢肌肉量,探讨其肌少症的发生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35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患病率为62.9%(85例),其中重度肌少症占44.4%(60例)。与非肌少症患者比较,肌少症患者年龄更大,体质指数和握力更低,步行速度偏慢,四肢肌肉量少。高龄、低体质指数及长透析龄与老年透析患者肌少症高患病率相关,年龄每增加1岁肌少症患病比值比(OR)增加12%,体质指数每增加1.0 kg/m2患病OR值下降32%。高龄(OR=1.12,95%CI:1.05~1.18)、低体质指数(OR=0.84,95%CI:0.74~0.95)亦与重度肌少症高患病率相关(均P<0.01)。结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肌少症患病率高,高龄和低体重与其高患病率相关。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避免低体重有助于减少肌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绝经后女性肌少症的患病情况及运动习惯,分析规律运动习惯及对绝经后女性肌少症的影响。方法 招募绝经后女性363名,调查其一般人口学资料、月经、疾病、营养及运动习惯,并测试其身高、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 BMI)及腰臀比;依据2019年亚洲肌少症诊断标准对肌少症进行诊断。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规律运动习惯与肌少症的关系。结果 年龄、BMI、绝经年龄、绝经年限、患有骨质疏松症以及规律运动均为绝经后女性肌少症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有规律运动习惯者肌少症患病风险显著降低(OR=0.259, 95%CI:0.120~0.560,P=0.001);不同运动持续年限间肌少症的患病风险存在差异(OR=0.359, 95%CI:0.159~0.797,P=0.012;OR=0.137, 95%CI:0.044~0.428,P=0.001;OR=0.069, 95%CI:0.008~0.595,P=0.015)。结论 规律运动习惯是绝经后女性肌少症的主要保护因素,坚持规律运动习惯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BMI对老年CHF病人肌量减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老年(年龄≥65岁)CHF病人94例,根据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制定的肌量减少诊断标准分为肌量减少组29例和肌量正常组65例。比较不同组别和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病人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HF病人肌量减少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NLR、BMI对老年CHF病人肌量减少的预测价值。结果 肌量减少组和肌量正常组年龄、性别、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NLR、BMI、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的年龄、NRS2002评分、NLR、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BMI、LVEF和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0.764,95%CI0.600~0.972)、NLR(OR=2.266,95%CI1.092~4.704)是老年CHF病人肌量减少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提示,NLR、BMI预测老年CHF病人肌量减少的AUC分别为0.764(95%CI0.660~0.868)和0.726(95%CI0.613~0.839),而NLR与BMI两者联合预测老年CHF病人肌量减少的AUC为0.845(95%CI0.759~0.932),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81.2%。结论 NLR、BMI是老年CHF病人肌量减少的独立影响因素,对老年CHF病人肌量减少具有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病人肌少症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我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老年病人445例,对其进行生物电抗阻分析测量、6 m步速测试、握力测量及MMSE量表评估.根据病人有无肌少症和认知功能障碍将其分为4组:无肌少症、无认知障碍组(n=222);仅有肌少症组(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质疏松与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579例年龄≥60岁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患者腰椎、左股骨颈及左全髋骨密度(BMD);测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握力与步速、四肢骨骼肌质量( ASM),计算四肢骨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社区中老年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肌肉减少症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收集社区中老年人的信息.采用In Body 27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人体骨骼肌质量;使用握力器、4m步速方法评估中老年居民的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了解中老年居民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680例中老年人,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1.86±6.91)岁.中老年人群肌肉减少症总体患病率5.6%,其中男性患病率6.7%,女性患病率5.0%,不同性别间肌少症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5,P>0.05).中年人群肌少症患者3例,患病率1.1%;老年人群肌少症患者35例,患病率8.4%.中老年人群肌肉减少症组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t=7.059,P<0.001)、步速(t=3.170,P<0.001)、握力(t=5.538,P<0.001)、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t=5.476,P<0.001)、蛋白质(t=5.872,P<0.001)、腰臀比(t=2.863,P<0.001)、矿物质均(t=5.399,P<0.001)较非肌肉减少症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减少症患病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BMI、是否患骨质疏松症是肌肉减少症的影响因素;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骨质疏松症是肌肉减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肌少症患率较低,男性高于女性.建议中老年社区居民应适当增加体质量,尤其是瘦体质量(肌肉质量),以提高自身BMI值从而降低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建议加强营养和运动,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症以减少肌肉减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不同肾功能水平老年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肾科住院的患者189例。依据微型营养评估简表(MNA-SF)评分结果分为3组:营养正常组(12~14分)、营养不良危险组(8~11分)和营养不良组(0~7分)。比较各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X~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营养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9例患者中,营养不良组10例,占5.3%;营养不良风险组58例,占30.7%;营养正常组121例,占64.0%。与营养正常组相比,营养不良风险组和营养不良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和淋巴细胞计数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5),而营养不良组患者的中性细胞计数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年龄分布、肾功能及贫血状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高龄(OR=1.06,95%CI 1.00~1.12)、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OR=0.97,95%CI 0.94~1.00)、低BMI(OR=0.76,95%CI0.65~0.87)、低ALB(OR=0.93,95%CI 0.86~0.99)和贫血(OR=2.46,95%CI 1.60~3.32)是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增龄与肾功能不全可能增加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且营养不良也与患者的BMI、ALB水平及贫血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患病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的干预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4月北京市某三甲医院8个医学中心内分泌科及一家一级丙等糖尿病专科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301例,采用现场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患者相关资料。根据衰弱评估结果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差异,确定衰弱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30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衰弱患者71例(23.6%),非衰弱(衰弱前期、健壮)患者230例(76.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衰弱与非衰弱患者在年龄、运动习惯、共病状态、听力状况、近一年跌倒史、睡眠质量、是否合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否使用胰岛素、营养状况、抑郁状况、孤独感、是否轻度认知障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增龄(OR=1.094,95%CI 1.037~1.154)、高共病状态(OR=2.898,95%CI 1.164~7.210)、使用胰岛素(OR=1.978,95%CI 1.003~3.904)、营养不良(OR=9.968,95%CI 1.915~51.896)、抑郁(OR=2.165,95%CI 1.033~4.536)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规律运动(OR=0.289,95%CI 0.127~0.655)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患病状况不容乐观,营养、运动及心理干预是潜在的干预靶点,未来的研究可制定针对行的干预措施,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脂水平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设计,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ARC的患者28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40例,女性140例.同时选取同期217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高龄老年人肌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高龄老年人肌少症防治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入选2014年12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北京医院营养科的高龄老年人167例根据2014年亚洲少肌症工作组肌少症诊断标准分为肌少症组(46例,27.5%)与非肌少症组(121例),分析不同性别患者身体成分与膳食摄入能量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延长机械通气(PMV)时间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近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行单纯CABG术的4022例患者,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PMV时间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危险因素及PMV与住院期间并发症及其他事件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后平均辅助通气(MV)时间19.12 h,中位数为13 h。年龄(OR=1.04,P<0.001)、BMI(OR=0.96,P<0.001)、高血压(OR=1.30,P<0.001)、心绞痛(OR=1.18,P=0.01)、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OR=1.20,P=0.002)、病变冠状动脉数量(OR=1.19,P=0.03)、血制品使用(OR=1.97,P<0.001)、术后多巴胺和(或)多巴酚丁胺(OR=1.31,P<0.001)、术后肾上腺素(OR=2.06,P<0.001)、术后去甲肾上腺素(OR=1.67,P<0.001)的使用为CABG术后PMV的独立危险因素。PMV与患者院内并发症(OR=2.10,95%CI:1.75~2.51)、术后主要事件(OR=6.70,95%CI:3.80~11.80)及次要事件(OR=1.28,95%CI:1.02~1.61)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高龄、低BMI、高血压、心绞痛发作、心功能低下、病变冠状动脉数量多、血制品及血管活性药物大量使用是CABG术后PMV危险因素。掌握其危险因素,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