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穴位贴敷对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影响。方法:收治骨转移癌疼痛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使用硫酸吗啡缓释片,观察组在使用硫酸吗啡缓释片的同时使用中药贴剂进行穴位贴敷治疗,疗程30天,对两组的疼痛程度和硫酸吗啡缓释片的用量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疼痛程度为8.68±1.10,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为6.35±1.2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硫酸吗啡缓释片用量为1650±180mg,观察组硫酸吗啡缓释片用量为1420±270mg,观察组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使药物通过皮肤直达患处,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能够有效的减少硫酸吗啡缓释片的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穴位贴敷联合盐酸羟考酮对晚期癌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许昌中医院内五科于2021年1—12月收治的80例晚期癌痛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9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盐酸羟考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行中药穴位贴敷进行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用自制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对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更好、生活质量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盐酸羟考酮对晚期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优,且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改善晚期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可考虑在临床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瘀血停滞型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瘀血停滞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以"以痛为腧"的原则,根据疼痛的位置、病变脏腑,选用相应的阿是穴、背俞穴、郄穴进行电针和穴位贴敷治疗,后根据病情需要加用吗啡滴定。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加用吗啡滴定治疗,共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吗啡使用总量、使用频次,疼痛缓解程度,爆发痛发作次数以及卡氏评分。结果:两组均可有效控制癌性疼痛,但治疗组吗啡的使用总量较少,使用频次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卡氏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组患者爆发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为100.0%,对照组疼痛缓解率为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可以减少吗啡滴定的使用量,减少爆发痛次数,明显缓解癌性疼痛,提高镇痛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采用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83%,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疼痛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采用穴位贴敷配合艾灸治疗,能快速有效缓解疼痛状态,其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少,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常规西药治疗)和试验组(63例,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结果:临床治疗有效率和1年内复发率,试验组为95.24%、3.17%,优于对照组的74.60%、2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功能指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7.94%,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和胃功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82例收治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施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血脂水平以及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远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一定临床效果,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6):113-116
目的研究中药化瘀止痛方穴位贴敷防治产后宫缩痛的临床效果,为宫缩痛的预防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164例产后宫缩痛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产后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化瘀止痛方穴位贴进行治疗。持续治疗3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 d、2 d、3 d后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次数;调查并记录两组产妇经治疗后其宫缩痛缓解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次数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 d、2 d、3 d后,两组患者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观察组产妇治疗1 d、2 d、3 d其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宫缩痛缓解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化瘀止痛方穴位贴敷治疗,可明显改善产后产妇宫缩痛程度,,提升产后疼痛缓解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对癌痛患者在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基础上应用穴位贴敷的疗效影响。方法选癌痛患者60例,其中30例接受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设为对照组,另30例除吗啡外联合穴位贴敷消肿止痛贴、中药颗粒治疗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癌痛的干预效果。结果评估疗程后患者癌痛控制效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痛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消肿止痛贴、中药颗粒联合治疗手段,对于患者痛苦症状有更好的缓解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汤剂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检查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1%(3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2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中药汤剂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显著,改善临床检查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用西药治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补泻平衡推拿手法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妊娠恶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妊娠恶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补液、纠酸治疗并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泻平衡推拿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呕吐次数、尿酮体转阴率、呕吐症状持续时间、妊娠期恶心呕吐专用量表(pregnancy-unique quantification of emesis and nausea, PUQE)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24 h呕吐次数均较前减少(P<0.05),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酮体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呕吐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PUQE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泻平衡推拿手法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妊娠恶阻可快速止呕,缩短治疗周期,并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疼痛并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河北省民政总医院肿瘤内科住院的中晚期食管癌疼痛并焦虑的患者共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支持治疗,针对食管癌的抗癌治疗及常规护理,对照组根据疼痛情况按阶梯镇痛治疗,抗焦虑选用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4周,采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NR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其疼痛和焦虑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RS和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NRS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73.91%,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的4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疼痛和焦虑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镇痛消结散穴位敷贴对中晚期肝癌疼痛治疗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将48例中晚期肝癌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肝俞、脾俞、期门穴位敷贴联合三阶梯止痛法,对照组采用三阶梯止痛法给药物。同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干预前后的疼痛强度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明显缓解率优于对照组(P〈0.05),止痛药用药剂量减少且不良反应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结论通过镇痛消结散穴位敷贴治疗及护理对中晚期肝癌疼痛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明显减少,可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大量中重度癌痛患者在西药的镇痛药物治疗过程中常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中医耳穴压贴法的联合治疗效果值得探究。目的 观察耳穴压贴法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病房收治的癌症晚期并伴有中重度癌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三阶梯止痛法,治疗组采用三阶梯止痛法联合耳穴压贴法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疼痛程度、镇痛药物〔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使用剂量和恶心呕吐、便秘的发生情况及抑郁状态。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状态。结果 两组NRS疼痛评分减轻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6,P=0.916)。滴定1周后,治疗组使用的奥施康定药物剂量为40(20,60)mg/24 h,低于对照组的40(40,60)mg/24 h(Z=2.067,P=0.039)。治疗组恶心、呕吐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Z=2.395,P=0.017)。治疗组便秘发生率为16.7%(5/30),低于对照组的43.3%(13/30)(χ2=5.079,P=0.024)。治疗1周后,治疗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压贴法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中重度癌痛可以有效减少镇痛药物使用剂量,缓解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并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晚期肝癌患者镇痛治疗方法及其安全性,为晚期肝癌患者提供完善的镇痛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1年4月我院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的70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我院同期采用传统镇痛方法治疗的70例晚期肝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在晚期肝癌患者镇痛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并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口服索拉非尼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方法 将45例符合入组要求的肝癌患者纳入研究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取口服索拉非尼治疗,对照组22例采取常规对症护理措施,观察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口服和辨证施护.结果 观察组除1例晚期肝癌合并腹水患者在服用索拉非尼治疗1.5月后,因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他所有病例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毒性反应(手足综合征、皮疹、脱皮),消化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吐、腹泻),高血压,白细胞低下,发热.观察组皮肤毒性反应、消化道反应、白细胞低下发生率与严重程度明显降低,观察组发热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皮肤毒性反应、消化道反应、白细胞低下、发热不良反应平均持续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索拉非尼作为治疗晚期肝癌的一种小分子靶向药物,服药期间应密切关注相关不良反应,及时采取中医治疗及辨证施护,能明显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盐酸氢吗啡酮镇痛泵应用于难治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的90例晚期难治性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癌痛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吗啡镇痛泵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氢吗啡酮镇痛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干预前后暴发痛发作次数、睡眠质量及抑郁情况、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感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4h、72h、7d时,两组患者暴发痛发作次数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4h、72h、7d时,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干预后7d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中的心理、躯体、生活、社会领域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氢吗啡酮镇痛泵应用于难治性癌痛患者具有良好的疼痛缓解效果,可降低患者暴发痛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抑郁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感评分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镇痛药物治疗工作后,对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重度癌痛患者30例,比较临床药师参与止痛治疗3周前后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成本间的差异,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药师参与癌痛治疗前后最严重最痛时评分分别为8.27、6.4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爆发痛次数分别为4.63、2.9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止痛药物持续起效时间(NRS≤4)分别为4.58、8.4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缓解率分别为:46.67%、86.6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没有差异;治疗成本方面药师参与后费用较参与前高,但成本效益分析发现,药师参与后患者获益率较高。结论:临床药师在参与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治疗后,在不良反应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患者的止痛效果明显提高,临床获益率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118-120
目的观察经静脉自控镇痛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晚期癌性疼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经病理、影像学及临床确诊,无手术、化疗、放疗指征,80例晚期癌性疼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地佐辛,观察组应用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镇痛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术后24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镇痛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静脉自控镇痛治疗晚期癌性疼痛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镇痛满意率,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为晚期癌性疼痛患者临床镇痛药物的选择提供了有利支持。  相似文献   

19.
耳穴压豆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莒县中医医院脑病科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用中西联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脑动脉血流指标[左大脑后动脉(LPCA)、右大脑后动脉(RPC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P<0.01);治疗后两组LPCA、RP-CA、LVA、RVA、BA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LPCA、RPCA、LVA、RV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耳穴压豆配合中西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其机制与进一步改善患者脑动脉血流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四物镇痛汤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及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四物镇痛汤治疗。对两组膝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及比较。结果术后第3、7、14、28天观察组膝关节肿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14、28天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28天观察组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物镇痛汤能明显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