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方建忠等研究对照比较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奥氮平和奎硫平合并氟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发现三组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治疗8周后利培酮组、奥氮平组和奎硫平组的显效率分别为44%、88%、76%,奥氮平组和奎硫平组的疗效要好于利培酮组.碳酸锂合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合并典型抗精神病药疗效相当,急性期治疗其有效率为82.3%,与合并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有效率(83.7%)相近,1年的有效率为96.1%,另外在治疗少儿双相情感障碍等方面均有较好疗效,患者的躁狂、抑郁症症状和攻击行为明显减少,且不良反应少,服药依从性好.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体重增加,氯氮平>奥氮平>奎硫平>佐替平>利培酮>齐哌西酮,利培酮致儿童的体重增加的作用较成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体重增加。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使用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治疗8周,进行临床对照研究,观察副反应。结果氯氮平所致体重增加幅度最大,平均每个观察期增重3.4-4.17kg,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次之,喹硫平所致体重增加幅度最小。结论氯氮平所致体重增加最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雷尼替丁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的疗效。方法: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患者62例,在常规服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给予雷尼替丁治疗,疗程8w,观察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值及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变化。结果:治疗8W后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值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下降(P〈0.01),TG、LDC—C、GIU均有显著下降(P〈0.05),HDL—C显著升高(P〈0.05)。结论:雷尼替丁对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典型抗精神病药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阳性与阴性症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健康状况问卷(SF-36)进行疗效、副反应和生存质量评估;并对影响生存质量的某些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组PANSS评分治疗前[(71.6±17.49)分、(66.02±14.12)分]与治疗后[(41.26±9.37)分、(38.93±7.67)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同期相互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生活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5个因子分及生存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组(P〈0.05),且治疗前后评分有显著差异。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精神症状、药物、副反应、病程。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与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生存质量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5.
王玉忠 《大家健康》2016,(4):135-136
目的:研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中接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方法:根据2014年全年我院接收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频率、利用率和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单一用药占总人数72.50%,其中喹硫平29.17%、利培酮17.50%、氯氮平10.00%、阿立哌唑8.33%、齐拉西酮7.50%;而二~三联方式合并用药占总人数的27.50%;同时 DUI≤1。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突出,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女性闭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良华  刘青梅  郑庆梅 《吉林医学》2008,29(15):1254-1255
目的:了解女性患者服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后出现闭经的情况。方法:对人院后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观察,对五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血清泌乳素(PRL)变化,和5种药物所致闭经的构成比做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6月-2007年10月共观察女性患者386例,根据所服抗精神病药不同分成5组,利培酮(98例)25.38%,奥氮平(73例)18.91%,奎硫平(74例)19.71%,阿立呱唑(80例)20.73%,齐拉西酮(61例)15.80%;5种药物所致闭经67例,发生率17.4%。结论:非经典抗精神病药也可升高催乳素从而引起闭经,在本次调查中,5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药后4周PRL较用药前升高明显,在用药过程中出现闭经的比例均在10.00%以上,其中以利培酮、奥氮平为高。  相似文献   

7.
谢作强  陈小红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432-1432,1435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患者约占世界人口的1%[1],精神分裂症具有幻觉、妄想、思维及行为障碍等阳性症状和感情淡漠、思维贫乏及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最主要手段,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共同特点是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有效,对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疗效差,不良反应多.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不但对阳性症状与传统抗精神病药同样有效,而且对阴性症状、认知缺陷症状有效,作用谱更广,不良反应较少.本文着重对近几年常用的几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症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计算我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用药拼读(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药频度的排列顺序为喹硫平、利培酮、氯氮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奥氮平。其中使用单一药物治疗的患者86例(70.5%),二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的患者19例(15.6%),三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的患者17例(13.9%)。结论我院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使用上,以单一药物的使用为主,用药结果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1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其治疗周期长,易复发,致残率高,常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本文分析了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特点,重在总结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其治疗效果。以利于减轻疾病对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强勇  吕和坤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157-158
目的 了解所应用药物和药疹发生的关系以及药疹的防治方法.方法 选取我科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110例药疹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致敏药物、潜伏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药疹类型将患者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两组,并观察两组患者机体状况和致敏药物类型.结果 重症组17例,非重症组93例.两组患者的发热情况、外周血、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异常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例患者中,共有27例患者有应用过两种或以上的药物,因此致敏药物不易确定,将他们所应用的药物列入可疑药物,而剩下的83例单一用药导致药疹的患者用药情况也各不相同.结论 特别注意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和抗癫痫药物患者的病情,以防药疹发生,一旦出现药疹,应立即停药并进行积极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13.
黄伟涛  许曼红 《吉林医学》2008,29(11):906-908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药物与药疹发生的关系以及药疹的防治。方法:对我院皮肤科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间因药疹到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89例患者中有196例可明确为1种致敏药物,占67.8%(196/289)。由青霉素类引起的药疹共有71例,占36.2%(71/196),其中阿莫西林45例,安西林21例,苄星青霉素G5例。磺胺类引起的药疹共有36例,占18.4%(36/196)。解热镇痛药引起的药疹共有56例,占28.6%(56/196),其中扑热息痛24例,吲哚美辛26例。青霉素类及解热镇痛药引起的药疹中重症药疹分别占8.5%(6/71)及8.9%(5/56)。巴比妥类引起的药疹共13例,占6.6%(13/196),其中重症药疹占38.5%(5/13)。治疗所需的糖皮质激素控制剂量多为80—120mg/d,病程较长。结论:青霉素类、解热镇痛类及磺胺类药物是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药物。引起重症药疹的药物主要为青霉素类、解热镇痛药以及巴比妥类。  相似文献   

14.
刘蓉  周东  马银燕 《四川医学》2009,30(11):1713-1715
目的探讨抗癫痫药物(AEDs)引起重型药疹(SDE)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1999年12月~2005年11月收治住院的药疹患者1265例,筛选出由抗癫痫药物(AEDs)引起重型药疹(SDE)患者33例临床资料。结果33例重型药疹(SDE)患者致敏药物为卡马西平(CBZ)占63.64%;重症多形性红斑(SEM)发生率为69.7%;并发药物性肝损害为63.64%。结论引起重型药疹的抗癫痫药物(AEDs)以卡马西平(CBZ)最常见,且以重症多形性红斑(SEM)发生率最高;并发药物性肝损害最常见。及时停用致敏药物,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能迅速控制病情,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142例住院药疹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背景 ]随着新药的应用 ,药疹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病例报告 ]1995年 1月至 1999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确定诊断为药疹的患者 142例 ,其中有明确的药物过敏史者 38例 ,最常见的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 ,其次为解热镇痛类药物 .[讨论 ]合理应用抗生素 ,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 ,及时发现各种药物反应引起的皮疹是预防和治疗药疹的关键 .  相似文献   

16.
186例药疹致病药物及临床类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我院近6年药疹患者的致病药物及临床表现类型.方法:收集我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间的药疹住院患者,对其致病药物及药疹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药疹病例186例,其中最常见的致病药物有抗生素类(57.5%)、解热镇痛类(18.8%)和中药类(5.9%).最常见的药疹类型为麻疹及猩红热样发疹型(63.4%)、荨麻疹型(14%)和多形性红斑型(8%).引起麻疹样及猩红热样药疹的主要致病药物为青霉素类(33.9%)、头孢菌素类(20.3%)和解热镇痛类(14.4%);引起荨麻疹型的主要为血清制品(23%)和青霉素类(19.2%);引起多形性红斑型的主要为解热镇痛类(33.3%)和青霉素类(20%).抗癫痫药、抗痛风药和解热镇痛药是重症药疹如重症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和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主要致病药物.结论:本研究中引起药疹的致病药物主要为抗生素类和解热镇痛类药物.中药引起的药疹有增加的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因出现药疹住院的患者临床用药情况、用药合理性及住院费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预防药疹以及建立药害赔偿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因药疹住院的236例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信息、药疹类型、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明确致敏药物的患者192例,主要给药途径为口服给药97例,静脉给药63例。在致敏药物中前四位分别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和中成药。非重症药疹患者221例,重症药疹患者15例。236例患者人均住院时间为(10.75 ±9.56)d,人均总费用为(8 356.50±2 198.45)元。结论 合理用药能减少药疹的发生,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建立药害赔偿制度,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典型肝脓肿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肝脓肿的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表现。结果 29倒不典型肝脓肿的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见:(1)动脉期:27例出现病灶周围片状或楔形的一过性强化,病灶内无分支血管影。(2)门静脉期:27例病灶花环状或...  相似文献   

19.
徐瑞岭  陈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6,(28):3912-3914
目的:探讨甲硝唑的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2000年—2016年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甲硝唑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整理并筛选甲硝唑不良反应的案例报告,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用药原因、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用药剂量、过敏史、预后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85例甲硝唑不良反应病例;甲硝唑的不良反应在21岁~60岁患者中发生较多,占99.68%;患者静脉滴注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较多,占64.32%;甲硝唑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原因主要包括预防感染(术后)、牙周疾病和胃肠道感染,分别占24.32%,17.29%和15.14%;甲硝唑的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3 d内,占85.96%;1例(0.54%)患者死亡。结论甲硝唑在临床使用时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疹的致敏药物及药疹类型.方法:按照一般情况、疹型和致敏药物分类等,回顾性分析107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7例患者由抗生素引起75例,其中最多的是由青霉素类引起,共34例,其次由头孢菌素引起.解热镇痛药引起的药疹共19例,抗痛风药物、生物制剂和抗癫痫药物分别3例.107例药疹患者中麻疹样/猩红热样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