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有视盘表面或上、下血管弓表面生长的大片新生血管膜,同时合并玻璃体出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或牵拉孔源混合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探究手术中的剥膜技巧及对此类患者玻璃体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择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6例(106眼),男性47例(47眼),女性59例(59眼),年龄44-69岁.早期对膜的处理采用传统的膜钩钩膜及撕膜技术,共55例(55眼),后期采用岛状膜技术,共51例(51眼).结果 两种剥膜技术对术后视力提高岛状膜组好于撕膜组,但因为两组患者都属于晚期患者,最好视力都不超过0.12,多数视力在0.02-0.08之间.但岛状膜技术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减少了硅油填充率,减少了二次手术的可能.结论 岛状膜清除技术处理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优于传统撕膜技术,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大片增殖膜、玻璃体出血及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手术后大部分仍能恢复一定视功能,仍有极大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8例45眼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和手术的并发症。结果:随访患者45眼,术后视力0.05以上者从术前14眼(31.1%)提高到术后30眼(66.7%),其中22眼(73.3%)视力>0.1。术后并发症:高眼压、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视神经萎缩、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球萎缩。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目前治疗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应用手术技术,及时准确地处理术后并发症,才能有效地改善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87例(89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其中32眼行眼内硅油填充,8眼行晶状体切除,19眼行视网膜冷冻,57眼行眼内注气。结果术后随诊4-18个月。75眼视力均有明显好转,13眼视力无变化,1眼由于再次出血患者拒绝再次手术要求眼球摘除。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视网膜光凝术能有效地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的视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93例(139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均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平均随访(16.72±8.53)mo,对视力及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眼(70.50%)视力得到提高,术后视力明显好于术前(P<0.001);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视网膜脱离和黄斑病变。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各种病因导致的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4例36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随访3-6(平均3.8)mo.结果: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者32眼(89%);术后3mo内视网膜再脱离4眼,其中2眼经再次手术后复位,2眼眼球萎缩未再手术.手术并发症主要有术中牵拉性裂孔、术中及术后玻璃体积血、术后高眼压、视网膜再脱离等.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存在广泛固定牵拉、视网膜大范围脱离、玻璃体积血、合并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是唯一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冰  陈平  翁景宁 《国际眼科杂志》2008,8(6):1259-126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方法:82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并随访3~24mo,对其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的提高者62眼(72%),但部分患眼出现不同情况的并发症,包括高眼压、玻璃体出血、并发性白内障、医源性视网膜损伤等。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玻璃体手术能挽救大多数眼球并恢复一定的有用视力,但对手术并发症应重视并积极预防治疗,以提高玻璃体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大川  郭丽 《眼科》1997,6(2):91-92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理视网病变的疗铲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应用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病变患者17例19只眼,其中PDRV期10只眼;PDRⅥ期9只眼。结果:术后视力大于0.05者12只眼,占63.1%。复发性玻璃体出血5只眼,占26.3%。结论:增殖性糖尿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广泛玻璃体出血可以观察3个月,若视力不改善,应尽早行玻璃体例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行雷珠单抗注射的效果观察。方法:回归性分析。12例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眼)接受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同时给予硅油、惰性气体或者平衡液的玻璃体腔填充。在手术结束的同时给予雷珠单抗的玻璃体腔注射。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2.75 mo。这12眼中分别包括玻璃体积血(1眼);玻璃体积血伴纤维血管化增生(1眼);玻璃体积血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眼);纤维血管化增生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眼);玻璃体积血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眼);玻璃体积血伴纤维血管化增生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眼);玻璃体积血伴纤维血管化增生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眼);玻璃体积血伴牵拉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眼)。12眼中,8眼行玻璃体腔硅油填充,2眼行惰性气体填充,2眼行平衡液填充。所有的患者之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率为10/10(100%)。1眼术后出现前房积血。9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2眼无明显变化,1眼较术前下降。 OCT检查显示8眼术后未见黄斑水肿。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雷珠单抗注射对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视力显著提高;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发生概率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I期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分析90只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常规三通道玻璃体切割及眼内光凝,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依术中玻璃体腔内填充物不同分为三组,注灌注液为I组28只眼,注惰性气体14%C_3F_8为Ⅱ组49只眼,注硅油为Ⅲ组13只眼.结果 术后随访三个月内,术后视力提高81只眼(90%),不变者7只眼(7.8%),下降者2只眼(2.2%).其中矫正视力0.5以上者23只眼(25.6%),0.1~0.4者44只眼(48.9%),最佳矫正视力为1.0.-过性高眼压24只眼(26.7%),其中I组2只眼,Ⅱ组16只眼,Ⅲ组6只眼.合并葡萄膜炎虹膜粘连者术后前房炎症反应重,视力恢复差.无一例人工晶状体移位发生.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I期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但需要熟练的手术技巧为前提.  相似文献   

10.
去除未吸收的玻璃体积血是玻璃体切割术的明确适应证,手术眼多数伴有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非糖尿病者的预后比糖尿病者好。作者综述94眼非糖尿病性玻璃体积血作玻璃体切割术的体会。男性56例,女性35例,年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23G玻璃体切割术前、术中辅助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疗效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PDR患者42例(42眼)的资料,其中22例在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前1周于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05 mL(A组);另外20例在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完毕时于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05 mL(B组).观察两组患眼手术时间,术后玻璃体内出血情况,术中、术后其他指标及最佳矫正视力等的差异.结果 A组手术完成时间、电凝止血率、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及术中出血率均低于B组.两组术后6个月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前、术后视力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术后早期玻璃体出血(≤1个月);A组有4眼(18.2%),B组有3眼(15.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晚期玻璃体出血(>1个月);A组6眼(27.3%),B组未发现玻璃体内出血,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A组有3眼因术后玻璃体再出血,需再次手术,再次手术率13.6%;B组有2眼术后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需再次手术治疗,再次手术率10.0%.视网膜激光光凝补充治疗:A组需(2.3±1.0)次,B组需(1.4±0.6)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术中联合康柏西普治疗PDR可有效预防术后早晚期出血,为术后激光补充治疗提供有利条件,减少激光补充治疗次数;而术前联合康柏西普治疗PDR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并发症发生,降低术后早期出血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23 G与25 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回顾47例47眼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接受23 G玻璃体切割手术( A组27例27眼)和25 G+玻璃体切割手术( B组20例20眼)。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视网膜复位情况,两组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3d,1wk,3mo,对相关记录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23 G组和25 G+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0.21±4.52、49.15±5.14min,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主要并发症为视网膜出血、医源性裂孔,23 G组为5眼(其中视网膜出血3眼、医源性裂孔2眼),25 G+组为2眼(其中视网膜出血1眼、医源性裂孔1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G组和25G+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两组间术后视力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G、25G+两组术后3d低眼压分别为3眼和1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wk和3mo,两组间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mo 结果显示23 G 组视网膜复位26眼(复位率96%),25 G+组视网膜复位19眼(复位率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3 G与25 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相近,但25 G+玻璃体切割术可减少术中并发症及降低手术后早期低眼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糖尿病性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糖尿病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42例(42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A组,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除组,19例(19眼);B组,单纯玻璃体切除组,23例(23眼)。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A组视网膜复位成功18例(94.7%,18/19);B组视网膜复位成功21例(91.3%,21/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P=0.671)。两组视力(BCVA,logMAR)均较术前提高,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0,P=0.278)。A组3例(15.8%,3/19)因术中出血行电凝,少于B组的14例(60.8%,14/23)(χ2=8.776,P=0.030)。A组术中硅油填充10例(52.6%,10/19),少于B组术中的19例(82.6%,19/23)(χ2=4.375,P=0.036)。结论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除治疗糖尿病性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可以有效改善术后视力,减少术中出血,降低硅油填充率。  相似文献   

14.
李杰  刘三梅  李芳  董文韬  钟捷 《眼科新进展》2018,(11):1050-1054
目的 对比分析27G与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效果,并探讨27G PPV治疗RR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5 年5 月至2017 年6 月我院开展的微创PPV治疗RRD患者共92例,其中25G组58例,27G组34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改善及并发症等。结果 25G组手术时间为(56.7±35.9)min,27G组为(55.7±36.1)min(F=0.049,P=0.852)。单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25G组为94.8%,27G为9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6)。25G组与27G组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均较术前改善,两组间视力改善率(改善>0.2 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60,P=0.173)。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5G组有2眼(3.4%)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7G组有1眼(2.9%)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后一周内,高眼压(>25 mmHg)(1 kPa=7.5 mmHg)发生率25G组为25.9%,27G组为11.8%(χ2=3.009,P=0.083)。两组均未观察到感染性眼内炎、脉络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27G微创PPV在手术时间、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改善及并发症方面与25G微创PPV无显著差异。27G微创PPV是治疗RRD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180例(180眼)高度近视MH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2例)及对照组(88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评价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术治疗早期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更适宜的手术方式。
  方法:收集2013-01/2014-06我院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患者29例29眼随机分为试验组(15眼)和对照组(14眼),试验组给予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玻璃体腔内注气治疗,对照组给予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治疗,术后随访视网膜复位率和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率。
  结果:两组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及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3 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是治疗早期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Ahmed引流阀植入术和23G 532nm睫状体光凝术治疗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05/2016-01就诊于我院的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48例48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采用Ahmed引流阀植入术(25眼),试验组采用23G 532nm激光行睫状体光凝术(23眼).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控制率、角膜内皮细胞情况及相关并发症. 结果:术后3mo眼压控制率:试验组为83%(19/23),对照组为72%(1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19).术后1wk试验组并发症为39%(9/23),对照组并发症为68%(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3).术后3mo,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有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2,P<0.05);两组之间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比较,试验组减少13%,对照组减少21%,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Ahmed引流阀植入术和23G 532nm睫状体光凝术对于治疗外伤玻璃体切割术后继发性青光眼都能很好地控制眼压,手术相对较为安全,但23G 532nm睫状体光凝术更为经济实用,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采集2016-01/2020-01医院收治的PDR患者78例89眼,按术前是否给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分为手术组(仅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35例41眼)与联合组(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43例48眼),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电凝止血次数、眼内填充及视网膜裂孔发生情况;治疗前,术后1d,3mo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的变化;治疗前、术后1wk均抽取房水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含量的变化;统计两组随访3mo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短于手术组,电凝止血次数、硅胶填充眼数少于手术组(P<0.05),术中总出血眼数少于手术组(P<0.05);术后1d,3mo联合组BCVA改善优于手术组(P<0.05),CMT、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低于手术组(P<0.05);两组眼压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wk,两组VEGF-A、SDF-1、PEDF均降低(P<0.001),联合组房水内VEGF-A、SDF-1、PEDF均低于手术组(P<0.001);联合组医源性裂孔及玻璃体再积血发生率低于手术组(P<0.05),其余各并发症均无差异(P>0.05)。结论: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PDR整体价值优于单独应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器械操作,促进术后视力恢复,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降低医源性损伤发生风险,并发症少,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观察23G和25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PDR患者57例7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压、前置镜、眼B型超声等检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3G手术组和25G+手术组,前者30例39只眼,后者27例36只眼。分别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和25G+玻璃体切割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并观察手术中医源性损伤的发生情况。23G手术组、25G+手术组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0.0、8.5个月。以手术后3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3G手术组、25G+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3.35±7.42)、(49.16±5.17) min,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P<0.05)。23G手术组、25G+手术组手术中发生医源性损伤者分别为11、5只眼,两组手术中发生医源性损伤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P<0.05)。23G手术组、25G+手术组手术后视力均较手术前明显提高,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81、18.29,P<0.05)。两组手术后视力≥0.05的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23G手术组、25G+手术组发生早期低眼压分别为7、3只眼,两组发生早期低眼压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结论 与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比较,25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PDR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医源性损伤的发生,降低手术后早期低眼压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贝伐单抗辅助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01/2015-06收治的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0例的病例资料,均为单眼病变。所有患者均行23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根据术前是否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分为两组,术前未予以贝伐单抗注射者为对照组(40例),术前注射贝伐单抗者为研究组(50例)。术后均随访6~12mo,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眼压、视力、黄斑厚度变化,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整体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变化,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 但组间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黄斑厚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患者黄斑厚度均显著下降,黄斑厚度均在术后3mo开始稳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均显著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前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辅助23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光凝术治疗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中时间短,并且可以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