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彦廷 《临床医学》2007,27(9):F0003-F0004
目的观察短时间联合应用黄芪和洛汀新对糖尿病早期肾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2001年3月~2004年3月我院诊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3例,年龄43~68岁,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均采用饮食控制和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洛汀新10 mg,每日1次,口服,黄芪注射液30 ml静脉点滴,每14 d为1个疗程。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于治疗2周后24 h尿蛋白及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尿蛋白仍维持于较低水平。结论在糖尿病早期肾病阶段,早期联合应用黄芪和洛汀新可快速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并使尿蛋白长期维持于低水平,减轻肾损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和氯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我院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31例,氯沙坦组31例。两组控制血压、血糖方法相同,均服用氯沙坦50mg,1次/d,联合用药组静注前列地尔10μg1次/d,连续14d。结果和氯沙坦组相比,联合用药组于治疗2周后24h尿蛋白及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P〈0.05),治疗6个月后尿蛋白仍维持在较低水平。氯沙坦组仅在治疗6个月后尿蛋白较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糖尿病早期肾病阶段,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和氯沙坦可快速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并使尿蛋白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联用复方丹参滴丸在治疗糖尿病肾病(DN)3期的疗效。方法选择156例糖尿病肾病3期患者,在常规使用ACEI类或ARB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其中80例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1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结果联合使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肾病有效率95%,尿蛋白量明显减少。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联合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明显减少尿蛋白量,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维持控制饮食、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250 mL/d,2次/d,21 d为1疗程,观察血糖及尿UAE结果。结果:治疗组尿UAE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能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疗效明显,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胰岛素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干预作用.方法 4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采用胰岛素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16例行常规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血压、血脂等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逐渐恢复正常,且血糖波动较小,而对照组血糖水平有所下降,但波动较大;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排泄率2组改变均不明显;治疗6个月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排泄率开始下降;治疗1 a后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排泄率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8例尿微量白蛋白达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均未恢复正常.结论 胰岛素联合缬沙坦干预治疗可使部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异常逆转,有助于疾病控制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注射与口服降糖药物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116例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诺和锐及诺和灵N注射)、B组(诺和锐30注射)、C组(甘精胰岛素注射)和D组(口服格列奎酮),治疗12周.观察4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糖化血红蛋白(HbA.c)、空腹血糖(FBG)、2 h血糖(2 hPG).结果 4组治疗后UAER、HbA1c、FBG、2 hPG较治疗前均有下降,A、B、C治疗组疗效优于D组(P均<0.05),A组疗效最好.结论 胰岛素注射治疗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显著疗效,并使血糖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7.
葛根素加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 (D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90例 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依那普利组及葛根素合用依那普利组。比较 3组 2 4 h尿微量白蛋白 (U m Alb)定量。结果 :两个治疗组用药后 U m Alb均明显降低 (P<0 .0 5 ,P<0 .0 1) ,以葛根素合用依那普利组降低更明显 (P<0 .0 1) ,葛根素合用依那普利组与依那普利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明显 (P<0 .0 5 )。结论 :联合应用葛根素及血管转换酶抑制剂 (ACEI)是治疗 DN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早期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10-20 mg/d,连续治疗90 d,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血糖、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肌酐、血钾、24 h尿微量白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具有显著降低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血清肌酐的作用。结论:依那普利可降压,而且对糖尿病肾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干预作用。方法 4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采用胰岛素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16例行常规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血压、血脂等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逐渐恢复正常,且血糖波动较小,而对照组血糖水平有所下降,但波动较大;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排泄率2组改变均不明显;治疗6个月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排泄率开始下降;治疗1a后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及尿蛋白排泄率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8例尿微量白蛋白达正常水平,而对照组均未恢复正常。结论胰岛素联合缬沙坦干预治疗可使部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异常逆转,有助于疾病控制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前列地尔与代文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短时间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和代文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早期糖尿病肾病40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20例,代文组20例。代文组服用代文80 m g,1次/d;联合用药组,除用代文外还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μg,1次/d,连续14 d。结果:两组相比,联合用药组于治疗后2周24 h尿蛋白及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P<0.05),代文组仅在治疗6个月后尿蛋白较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糖尿病早期肾病阶段,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和代文有显著疗效,可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用对糖尿病肾病血压控制及肾功能改善作用。方法:随机将90例分为3组,氨氯地平组30例,缬沙坦组28例,氨氯地平加缬沙坦组(联用组)32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肌酐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血压、血肌酐及UAER均有明显下降(P <0.05,P <0.01),氨氯地平与缬沙坦单用时其下降幅度比较无明显差异,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用时其下降幅度与2药单用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压,减少UAER,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12例,将112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用依那普利,每次10mg,每日1次,并加用厄贝沙坦每次300mg,每日1次,疗程8周;对照组使用依那普利,每次10mg,每日1次,疗程8周。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都能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但观察组下降更加明显(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较单独应用依那普利可明显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更能有效地降低血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张一平  赵健 《临床医学》2010,30(10):47-48
目的观察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T)阿魏酸钠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替米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结果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明显。结论替米沙坦与阿魏酸钠联用更有效地降低了血压、减少了尿蛋白,保护了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李连朝 《山西临床医药》2009,(20):1877-1878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与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与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单用贝那普利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AE)。结果:2组UAE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与贝那普利联合应用治疗早期DN,在减少微量白蛋白尿方面明显优于单用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应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使用α硫辛酸组35例(观察组)和未使用α硫辛酸治疗组35例(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控制血糖等治疗;治疗组加用d硫辛酸300 mg/d静脉滴注,治疗两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及肌酐变化,并在3个月后复查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结果 经过两周的治疗,治疗组的hs-CRP从(3.92±4.56) mg/L下降至(2.24±2.4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3,P<0.05),尿微量白蛋白从(127.18±76.91) mg/L下降至(84.50±122.87)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1,P<0.05),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从(28.95±30.49) mg/mmol下降至(13.76±20.83) mg/m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6,P<0.05).而对照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但3个月后两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及其与尿肌酐的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α硫辛酸治疗后短期内能够减少DN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但其能否长期减少DN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伟素治疗微量白蛋白尿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伟素对微量白蛋白尿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纳入年龄43—70岁,糖尿病病程6个月~30年,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0.300mg的60例。微量白蛋白尿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6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等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只予常规降糖治疗12周;氯沙坦钾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同时每日晨15服氯沙坦钾50mg,12周;伟素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同时给予伟素600 LSU,qd,iv或im治疗4周,再以250 LSU bid,po序贯治疗8周。所检测指标包括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BUN)、肌酐(Cr)等。结果 常规治疗组UAER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氯沙坦钾组和伟素组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氯沙坦钾组UAER下降34.04%,伟素组下降33.62%。治疗后两组UAER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伟素能够减少微量白蛋白尿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与氯沙坦钾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前列腺素E1(PGE1)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40例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根据24h尿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分为早期肾病组(UAER在20~200μg/min)10例和临床期肾病组(UAER大于200μg/min)10例两个亚组。对照组每日静脉滴注PGE1 00μg,疗程14天;治疗组每日静脉点滴阿魏酸钠0.3g、PGE1 100μg,疗程14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mA)、尿总蛋白(Up)、血肌酐(Scr)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后尿蛋白变化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阿魏酸钠与PGE1联合治疗DN明显优于单药组。  相似文献   

18.
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方法  6 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苯那普利组及对照组 ,两组在血糖达标后 ,苯那普利组每日口服苯那普利 10mg ,连续服用 2 4周。 结果 苯那普利组于治疗后尿白蛋白排出率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苯那普利可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出 ,早期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其抗炎机制。方法:60例早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福辛普利加辛伐他汀)和对照组(福辛普利)。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的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空腹血糖(FBG)、平均动脉压(MAP)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UAER、Scr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P〈0.01),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且起效更快;治疗组CRP下降明显,对照组下降不明显;治疗后两组MAP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坦无显著差异;治疗前后两组FAB无显著变化。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CRP的的抗炎效应,从而减轻微量白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PGE1,商品名凯时)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胱抑素C(CysC)、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老年病科的6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PGE1组(A组)与常规治疗组(B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再静脉注射前列地尔10μg,1次/d,连续应用14 d.测定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5 d、90 d的CysC、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A组治疗后15 d的CysC水平(0.67±0.06)mg/L,B组治疗后15 d的CysC水平(1.57±0.08)mg/L,两组相比A组明显降低(P=0.005);A组治疗后15 d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68.7±6.4)mg/24 h.B组治疗后15 d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168.3±8.9)mg/24 h,两组相比A组明显降低(P=0.004).A组治疗后90 d的CysC水平(0.73±0.05)mg/L,B组治疗后90 d的CysC水平(1.48±0.06)rag/L,两组相比A组明显降低(P=0.002);A组治疗后90 d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77.2±6.2)mg/24 h,B组治疗90 d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145.7±7.2)mg/24 h,两组相比A组明显降低(P=0.003).B组15 d时的CysC、24 h尿微量白蛋白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下降;但90 d时的CysC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P=O.009),24 h尿微量白蛋白与治疗前相比,也有明显下降(P=0.008).结论:A组老年早期糖尿痛肾痛治疗效果优于B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