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是近年来非常引人注目的针对脑损伤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一种较新的康复训练技术,其主要治疗策略是限制患者的健侧上肢,诱导使用患侧上肢,提供患侧上肢特定行为再塑训练和密集反复的练习机会,来促进患  相似文献   

3.
黄妍  乔霜  史雪梅  张华平  王巨 《中国康复》2013,28(5):371-373
目的:对脑瘫患儿父母进行心理调查分析,寻找负性心理特征,并开展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脑瘫患儿父母68例,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相应的心理干预护理.结果:心理干预前,2组患儿父母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均高于正常常模(2.87±0.35,P<0.05),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并以心理及躯体健康评分更显著.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年后,2组SCL-90总均分与各因子项目中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与焦虑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0.05),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父母的负性心理状态具有正性良性影响,减轻脑瘫患儿父母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4.
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儿童发育过程中最主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痉挛性脑瘫是其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脑瘫患儿的50%—70%,临床以肌张力异常,运动功能障碍等为特点[1—2]。痉挛型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家属的积极配合,督促、鼓励患儿持之以恒的进行正确足够的训练是影响其康复效果的关键之一[3],目标细化结合游戏可较好地达到上述要求,提高其康复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何小辉  张娜  陆莹  苏敏 《中国康复》2021,36(5):282-285
目的:观察上肢力量训练对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上肢、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作业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介入上肢力量训练.治疗前和治疗2、4及6个月后分别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电子握力计、Car-roll手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运动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干预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肢体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结果干预后12周,干预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早期肢体运动干预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余虹  许光旭 《中国康复》2014,29(4):261-262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20min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 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GMFM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系列石膏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偏瘫、四肢瘫患儿4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夜间睡眠时联合系列石膏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评定2组患儿拇指桡侧外展角、上肢技巧质量测试量表(QUEST)A区、B区及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中自理能力项。结果:2组治疗3及6个月后拇指桡侧外展角与治疗前比较均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增加更明显(均P<0.05)。观察组治疗3及6个月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QUEST评定A区、B区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提高更明显(均P<0.05)。2组治疗6个月后WeeFIM量表中自理能力项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提高(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提高更明显(均P<0.05)。结论:系列石膏联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拇指内收异常姿势,提高手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爬行训练对脑瘫患儿认知功能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某院收治的脑瘫患儿8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运动训练,观察组实施爬行训练,两组均训练12周,对比两组认知功能及智力发育变化情况。结果训练后,两组患儿各项功能评分均升高,观察组认知功能(11.67±2.12)分、运动功能(13.71±3.16)分、语言功能(14.23±3.02)分、自理功能(11.21±3.54)分、社会适应能力(14.36±4.02)分均高于对照组(8.37±1.62)分、(9.15±2.68)分、(10.08±2.31)分、(8.84±2.12)分、(10.13±3.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MDI和PDI评分均升高,观察组MDI(96.78±8.21)分、PDI(97.38±8.64)分均高于对照组(93.52±6.54)分、(93.27±6.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实施爬行训练,有助于提升患儿认知功能,促进其智力发育,效果高于常规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经颅磁刺激联合肌力训练对脑瘫患儿认知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某院接收的脑瘫患儿86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患儿43例,采用肌力训练治疗;观察组患儿43例,采用经颅磁刺激联合肌力训练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80 d,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结果治疗180 d后,观察组患儿的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SI)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肌力训练能够有效治疗脑瘫患儿,促进患儿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早期、多元化、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运动和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2017年7~11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梅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42例脑瘫患儿均分为两组进行临床对照试验,分别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试验组(早期、多元化、综合性护理),每组71例,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护理9个月时体格指标(身高、体重、头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引导式健康教育配合沙盘游戏的护理干预对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治疗中智力水平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6月该院接受康复护理的脑瘫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引导式健康教育配合沙盘游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智力水平及运动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郑钦  李润利  吴燕秋  程慧 《中国康复》2016,31(6):411-411
<正>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7例合并语言交流障碍的脑瘫患儿,均符合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合并听力障碍、癫痫、自闭症等障碍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4.8±0.7)岁;韦氏智能量表测定的智商为73.7±20.0;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4.9±0.7)岁,智商73.3±15.4。对照组采用一对一的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组作业治疗对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组式作业治疗。治疗前后应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及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PDMS-FM各项评分及F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小组式作业治疗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长实操小组式作业治疗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的作业治疗采用传统一对一的训练方法,观察组采用4~6名家长各自带领自己孩子在作业治疗师手把手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训练,1次/d,30 min/次,每周5 d,治疗6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6名脑瘫患儿在家长实操下训练的小组课形式与传统一对一形式开展作业治疗均能明显提高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下肢姿势维持辅助器具干预联合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脑瘫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脑瘫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下肢姿势维持辅助器具干预联合引导式教育。比较两组运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CP)患儿的疗效,为小儿CP的治疗探索新的有效方法。方法:将CP患儿10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肢体康复训练,治疗组在肢体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头针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分、下肢肌群肌张力评分、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粗大运动功能B、C、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区评分均显著增加(P0.01);治疗后,2组内收肌、腘绳肌、腓肠肌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腘绳肌、腓肠肌张力显著降低(P0.01),内收肌张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升高(P0.05,0.01),搏动指数降低(P0.01),治疗组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0.01);治疗后2组血清IGF-1、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0.01),治疗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配合康复训练可增加脑组织血液灌注,促进损伤后脑组织修复,降低肌肉张力,改善CP患儿运动功能,治疗小儿CP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330-2331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小儿脑瘫患儿110例,参照盲选法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应用康复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ADL评分、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ADL评分、FMA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脑瘫患儿采取康复护理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促进身体快速康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改善重症脑炎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及预后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症状恢复情况、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意识障碍、惊厥、颅神经障碍、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肢体功能评分、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1年后的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行为异常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重症脑炎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和预后,减少病残率。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训练对痉挛型双瘫学龄期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与步态的影响。 方法:将30例痉挛型双瘫学龄期脑瘫患儿采用电脑随机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均接受隔天1次,每周3次的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同时进行隔天1次,每周3次的运动平板训练,持续12周。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和步态分析。 结果:干预12周后,实验组Berg评分和步态时空参数(跨步长、步宽、步速)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运动平板训练对提高痉挛型双瘫学龄期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与改善步态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