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颈动脉超声(CAU)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5例高度怀疑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TCD与CAU检查。以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为基准,计算TCD联合CAU诊断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并分析TCD联合CAU诊断狭窄程度与CTA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TCD联合CAU诊断左侧椎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8.0%(32/41)、87.0%(29/33)、82.4%(61/74);诊断右侧椎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5.0%(34/40)、90.9%(30/33)、87.7%(64/73);诊断基底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5.7%(30/35)、95.0%(38/40)、90.7%(68/75)。CTA诊断轻度狭窄49条、中度狭窄39条、重度狭窄22条、极度狭窄6条;TCD联合CAU诊断轻度狭窄44条、中度狭窄36条、重度狭窄20条、极度狭窄5条;TCD联合CAU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与CTA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28 3)。结论 TCD联合CAU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诊断与对狭窄程度的判断均有较高准确性,且价格低廉,可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
武娟 《航空航天医药》2012,(10):1212-1213
目的:讨论TCD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onography)在脑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01~2012-01期间在我院住院的因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70位患者进行TCD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查,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对TCD诊断脑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准确定以及敏感性探讨临床应用价值。结果:TCD诊断对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可靠性较好。结论:TCD对脑动脉狭窄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但是TCD和DSA互补应用可以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提供良好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动脉颅内段及颅外段联合超声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D)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110例VBI和30例对照组的患者椎动脉形态、结构和血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TCCD诊断VBI的敏感性89.1%,CDFI诊断VBI敏感性为81.8%,TCCD联合CDFI检查的敏感性92.7%。结论:TCCD联合CDFI检查可系统地了解椎动脉颅内外的供血情况及血管的形态结构,明显的提高对VBI的诊断率,可作为VBI病因诊断、治疗效果观察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TCD和BAEP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TCD和BAEP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34例在发病3d内进行TCD和BAEP检查,并与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健康人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TCD诊断VBI的敏感度79.4%,特异度为95%;BAEP诊断VBI的敏感度73%,特异度为90%;将两者结合则敏感度为91.2%.结论:TCD和BAEP相结合提高了对VBI诊断的敏感性,可以作为诊断VBI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变异的种类和发生率及DSA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椎基底动脉变异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对6432例患者均进行全脑血管进行造影,对全脑血管造影的DSA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椎基底动脉变异的发生率及变异血管合并其他血管病变的情况。结果发生椎动脉起源变异272例患者278支椎动脉,检出率为4.3%,其中左椎动脉起源异常270支(4.2%),右椎动脉起源异常8支;左椎动脉起源异常中,258支直接起自主动脉弓,2例为双起源椎动脉,4支起自颈内动脉,6支起自左锁骨下动脉根部。8支右椎动脉起源异常中,2支直接起源于右颈总动脉,2支起自右颈内动脉动脉,2例为双起源椎动脉,2支直接起自头臂干动脉。141例椎基底动脉成窗(2.19%);61支小脑后下动脉起自颅外段位置较低部位。11例永久性原始三叉动脉。另外,有9例变异结构的远端或近端伴发动脉瘤、2例伴发动静脉畸形。7例出现与成窗结构供血区相一致的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其中2例出现经成窗结构远端供血部位的脑梗塞,1例出现经双起源椎动脉供血部位的脑梗塞。结论脑血管DSA可以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变异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及有无伴发其他血管性病变;掌握椎基底动脉变异的DSA影像学表现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对脑血管病的明确诊断及手术和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颅内椎基底动脉属于后循环,穿支血管丰富,毗邻脑干等重要结构,功能极其重要。当椎基底动脉发生病变,特别是发生夹层动脉瘤时,预后不良。高分辨力MRI(HRMRI)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诊断颅内动脉夹层的技术,具有安全无创、分辨力高、无需使用对比剂的特点,可对管壁及管腔进行成像,对椎基底夹层动脉瘤(VBD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的影像信息。就HRMRI新技术对VBDA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TCD、CDFI对头晕、眩晕患者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头晕、眩晕患者的TCD、CDFI检测资料,探讨引起头晕、眩晕症状的血管性病因。方法采用RIMED公司生产的Trans-Link9000型TCD检测仪,以2MHz、4MHz探头分别检测颅内外各血管;采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用线阵探头和凸阵探头观察椎动脉颅外段(VAE)的走行、内径、内膜、血流充盈、血流方向等情况。结果 320例头晕、眩晕患者中,46例存在血管狭窄,占14.5%;双侧椎动脉管径不对称112例,占35.0%;椎动脉走行扭曲12例,占3.75%。头晕患者血管狭窄的发生率为12.25%,眩晕患者为17.85%,两者比较差别显著(P〈0.01)。头晕患者中椎-基底动脉狭窄发生率为3.85%,眩晕患者为14.28%,两者比较差别显著(P〈0.01)。结论 TCD、CDFI可以为临床探求头晕、眩晕患者的血管性病因提供线索,并能为治疗及预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57例VBDA患者的临床表现、DSA检查结果、CT/MRI和CTA/MRA的阳性结果。 结果57例VBDA患者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28例(49.1%)、以缺血性卒中发病20例(35.1%)、以颈枕部痛发病5例(8.8%)、无症状4例(7%)。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头痛(59.6%)、恶心呕吐(54.4%)、头晕(42.1%)、颈枕部痛(26.3%)等。行DSA检查55例,确诊55例;行CTA检查33例,确诊7例;行MRA检查8例,确诊1例;行高分辨MR检查4例,确诊4例。最常见的DSA、CTA、MRA表现是均为串珠征(67.3%)和鼠尾征(25.5%)。最常见的动脉瘤类型是囊状动脉瘤,其他还有梭形动脉瘤及载瘤动脉的异常增粗。 结论VBDA多以SAH发病,临床症状除SAH外多以后循环缺血或梗死为主,DSA相较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更为准确,高分辨MR在诊断VBDA方面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与MRA对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540条颅内动脉)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TCCD与MRA资料,并对比研究。结果:TC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148条,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2.7%和90.1%。MR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151条。结论:TCCD与MRA均能较准确地反映颅内动脉的狭窄情况,TCCD对诊断颅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比较。方法:对36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病例TCD、彩色多普勒超声及DSA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6例患者TCD提示锁骨下动脉盗血Ⅰ期8例、Ⅱ期14例、Ⅲ期1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14例、重度狭窄14例,DSA提示轻度狭窄10例,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14例,结论:TCD、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对比发现,盗血程度与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狭窄程度相关,即狭窄越严重,盗血越明显,3项检查间具有较好的吻合率。TCD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费用低且结论较可靠的检查手段,应作为疑诊锁骨下动脉盗血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在颈动脉狭窄患者内膜剥脱术(CE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南阳南石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CEA治疗前后采用CDFI检测的4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另将同期采用在CEA治疗前后采用TCD联合CDFI检测的4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32例SSS患者的椎动脉颅外段、颈动脉、锁骨下动脉(SubA)、无名动脉的彩色血流形态,内-中膜厚度及狭窄程度;TCD检测椎动脉颅内段与基底动脉血流方向及频谱的改变。结果:32例中SubA中度狭窄11例,重度狭窄12例,闭塞9例。TCD检查Ⅰ期盗血11例(34%);Ⅱ期盗血11例(34%);Ⅲ期盗血10例(3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TCD联合应用,通过对SubA及无名动脉的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及椎-基底动脉频谱形态的测量,有利于对SSS病因及程度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结果及介入治疗前后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评价TCD在SS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经TCD诊断的94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验证,且11例进一步经DSA检查证实。对15例患者分别于6~18个月内进行TCD随访。结果①94例患者中有症状者65例(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8例,同侧患肢缺血症状6例,胸前区疼痛1例),无症状者29例;②Ip-VAⅠ度盗血占45%,Ⅱ度盗血占35%,Ⅲ度盗血占20%。基底动脉(BA)参与盗血6例,大脑后动脉参与盗血2例。5例SSS患者颅内椎动脉Ⅱ度盗血,而颅外椎动脉Ⅲ度盗血;③94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分别于6~18内个月进行了随诊,有1例患者盗血程度加重,1例患者出现新的盗血途径。11例行DSA检查的患者中,只有4例经TCD检查示椎动脉Ⅲ度盗血的患者,在DSA中能观察到血流从对侧椎动脉反向流入狭窄侧椎动脉最后到狭窄侧远端锁骨下动脉的全过程。而其余7例TCD检查示椎动脉Ⅰ、Ⅱ度盗血的患者,DSA仅能看到部分血流逆转过程或仅表现为患侧椎动脉显影稍淡或正常。4例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术治疗,在第18个月随访时,4例均无临床症状复发,2例TCD表现复发。结论①TCD是观察SSS现象及盗血程度的敏感可靠的方法,且能判断颅内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受影响的情况,能使更多的SSS患者及时得到正确诊断。②TCD经济,方便,无创,准确,可用于评价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治疗效果及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血管造影(DSA)对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2例怀疑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颈动脉CDFI检查,然后再行DSA检查,对比两者的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DFI对颈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87.28%,特异性65.63%,准确性86.16%,阳性预测值87.28%,阴性预测值82.35%。结论:CDFI对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高,可重复,无创伤,且对狭窄的原因能做出判断,适合于人群的筛选检查。DSA检查作为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可以起确诊作用。而二者结合可以全方位地了解狭窄的颈动脉,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检查对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115例脑血管病患者和120例正常人进行颈部动脉CDFI检查,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后壁内膜-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CDFI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疑似颈动脉狭窄组中发现206支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132支伴有斑块形成,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流速均显著性增高,对照组238支颈动脉各项指标均正常。结论:CDFI可作为检查颈动脉管壁病变的一种优良的观测手段,能准确地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狭窄位置,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也能用作治疗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测量正常人和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动静脉循环时间,探讨其在重度颈动脉狭窄诊断和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36例正常人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图像,测定脑动静脉循环时间,同时测定24例重度颈动脉狭窄(狭窄率≥70%)患者的脑动静脉循环时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二者的差别。 结果:正常人脑动静脉循环时间为(6.01±0.50)s;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患侧脑动静脉循环时间为(6.60±0.56)s,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4, P<0.05)。 结论:采用脑血管造影进行脑血管疾病诊断时计算脑动静脉循环时间简单、准确、易行,可作为初步评估脑组织灌注的参考指标;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患侧的脑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提示脑组织供血延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血管病变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7例TIA患者双功能彩色血流影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erebral doppler,TCD)结果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TIA患者内膜增厚发生率60.2%,斑块发生率54.1%,以多发斑块(39.1%)和稳定斑块(45.4%)为主,不稳定斑块仅30.4%。血管狭窄发生率47.8%,以多发狭窄(33.8%)和中重度狭窄(30.9%)为主。闭塞发生少(占13.5%)。〉60岁组内膜增厚、斑块发生率均高于≤60岁组,P〈0.05。有血管狭窄组比无血管狭窄组高密度脂蛋白低,血尿酸及收缩压均高,P〈0.05。结论 TIA患者早期动脉硬化表现极为普遍,且随着年龄有增加趋势,血管狭窄与收缩压、血尿酸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负相关。综合CDFI和TCD有利于血管病变初筛,尽早合理调控血压、血尿酸、血脂防治TI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的MRI、MRA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例VBD的影像资料,分析MRA显示的异常血管形态及MRI显示的脑组织信号、颅神经走行改变,总结其临床特点和影像特征。结果19例患者MRA表现为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直径为5~20mm,长度约为31~35mm;其中10例向右侧偏曲,9例向左侧偏曲;5例并大脑后动脉狭窄;9例血管与颅神经关系密切,7例MRI平扫见后循环梗死灶。结论VBD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规MRI联合MRA可清楚显示血管解剖及其与后颅窝脑组织关系,有助于VBD的确诊及全面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动态增强对乳腺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95例同时做过超声与M R的101个乳腺病灶,对其二维声像图及CDFI特点与磁共振动态增强影像学表现,对照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与MR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超声良性病变诊断正确率73.3%,恶性病灶诊断正确率87.3%;M R良性病变诊断正确率84.3%,恶性病灶诊断正确率92.7%。95个患者共检出101处病灶,其中乳腺癌67例,占66%;纤维瘤23例,占23%,炎性肉芽肿4例,占4%;分叶状肿瘤2例,占2%;囊腺瘤1例,占1%;乳头状瘤4例,占4%。结论超声检查诊断准确性高,适用于乳腺疾病的常规检查;MR空间分辨力及软组织分辨力高,适用于超声检查难以定性的病变及乳腺癌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