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山西地区家庭聚集性HBV感染患者基因型特征与病毒载量及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随机采集临床确诊家族聚集性的慢性HBV表面抗原携带者(ASC)35例和轻型CHB患者65例。分别进行HBV基因分型、HBVDNA载量、肝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HBV基因型显示:B型7例,HBVDNA主要为低载量(57.14%)病理损害程度较轻。BC混合型11例,HBVDNA以低、中载量为主(45.45%、36136%),病理损害多为轻至中度≤G210例(90.91%),S29例(81.82%)。C型82例,其中ASC29例,HBVDNA以高载量为主(72.41%),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100%);CHB53例,HBVDNA主要为中、高载量(39.62%,49.06%),病理损害≥G2者38例(71.70%),≥S2者25例(47.17%)。结论山西地区家族聚集性ASC和CHB以基因C型为主、病毒载量高、肝组织病理损伤较严重.为乙型肝炎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家族聚集性ASC不仅存在HBV病毒高载量.而且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脏病理损伤.临床可视肝组织病理结果酌情抗病毒治疗;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ASC和CHB患者治疗前的常规检测手段,为规范CHB的抗病毒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陕西地区汉族人慢性乙型肝炎与HLA-DR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HLA-DRB1等位基冈与HBV感染慢性化的相关性。方法用PCR-SSP方法对陕西地区汉族人群中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54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ASC)32例及正常健康人108人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并对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与HBV不同复制状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陕西地区正常汉族人HLA-DRB1等位基因以DRB1*04(16.2%),DRB1*09(12.5%),DRB1*12(11.6%),DRB1*15(13.4%)最为常见;CHB组HLA-DRB1*03的等位基因频率(11.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7%),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c=0.014;OR=3.57;P〈0.05);DRB1*07基因位点在HBV高复制状态较低复制状态多见(Pc=0.034,OR=3.88,P〈0.05);HLA-DRB1*15等位基因频率对照组为13.4%,明显高于CHB组7.4%(Pc=0.039;OR=0.48;P〈0.05)。结论HLA-DRB1*03、HLA-DRB1*07与陕西地区汉族人HBV感染后的慢性化相关联,HLA-DRB1*15在陕西地区汉族人与HBV感染的保护相关;HLA-Ⅱ类基因是决定HBV感染后临床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乙肝(CHB)疗效肯定,但应答率较低;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SAI)亦有一定的抗HBV作用。本文采用普通IFNα-1b联合SAI治疗CHB125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解放军第180医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CHB患者125例。入选标准为:HBsAg和HBeAg阳性48周以上;HBVDNA>1×106copies/ml并持续24周以上;ALT>2倍正常上界值;24周内未使用过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素及其他免疫调节剂。排除其他肝炎病毒和HIV感染、结核病、严重肝肾心疾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125例CHB患者按随机表分组法分为4组。A组(n=…  相似文献   

4.
要明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控制的阶段和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心理问题.发生在不同年龄或处于不同阶段的HBV感染可产生截然不同的后果,控制HBV感染应重视对其阶段和目标的认识.乙肝疫苗的接种对于控制HBV感染的流行率具有重要意义.确定为慢性HBV感染者的人群,不能不加区分地在第一时间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而应按照慢性HBV感染的4个阶段(免疫耐受期、活动期、静止期和再活动期),在每个阶段采取不同的抗病毒策略.干扰素(IFN)α、拉米夫定(LAM)等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一线药物,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应该追求临床结局的改善,而不是病毒学、免疫学和组织学短期指标的变化.对处于肝硬化、肝细胞癌阶段的患者也应根据情况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针对慢性HB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是最终控制HBV感染不可或缺的环节,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任务仍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5.
苦参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178例CHB,随机分为A、B、C 3组.A组用苦参素联合胸腺肽治疗,B组用苦参素、C组用胸腺肽,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A组HBeAg及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51.8%、53.6%,B组分别为32.7% 、34.6%,C组分别为21.6% 、21.6% (P〈0.05 or P〈0.01);A组肝组织TGF-β的表达显著下降,与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苦参素联合胸腺肽在抑制乙肝病毒、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方面优于单用苦参素或胸腺肽.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定量分析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乙肝病毒(HBV)含量与血清标志组合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关系,并对干扰索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200例分为干扰素组(实验组)和不用干扰素组(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进行血清HBV-DNA定量,分析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血清酶学(ALT、AST)的关系;实验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干扰素治疗,对照组单用常规治疗,6个月后评定两组疗效。结果:血清HBVDNA水平,大三阳病人较高,单纯HbeAb阳性病人较低;血清HBV-DNA随着拷贝数量的升高,其ALT和AST的异常率及平均值也随之增加;干扰素治疗低滴度HBVDNA的病人疗效较好。结论:采用FQ—PCR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定量分析,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e抗原状态即HBeAg(-)和HBeAg(+)两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及相关肝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05例初次住院的CHB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HBeAg(-)和HBeAg(+)乙肝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硬化及肝癌检出率、HBV DNA定量、肝组织病理学的组间差异。结果 HBeAg(-)组CHB患者年龄明显大于HBeAg(+)组,其肝硬化、肝癌发生率高,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较HBeAg(+)组重;HBeAg(+)组CHB患者HBV DNA载量总体上高于HBeAg(-)组。结论 HBeAg(-)组CHB患者的预后差,临床工作者要重视HBeAg(-)组CHB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阴性慢性乙型肝炎(e~+/e~- CHB)过程中的病毒学应答异同,为ADV在e~+/e~-CHB中的抗病毒治疗过程提供个体化指导.方法选取e~+CHB和e~-CHB患者各40例,两组均口服ADV片10mg,1次/d,连续服用52周,停药后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期间第4、12、24、36、48、52周,停药后第12周对患者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同时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gt其他指标.结果 除第4、12周外,e~-CHB患者HBV DNA转阴率在各观察时间点均高于e~+CHB患者(P<0.01),e~+CHB患者HBV DNA转阴率在52周内持续升高,于第52周达到高峰55.3%(21/38),而e~-CHB患者在第24周即达到高峰97.5%(39/40),此后维持在84.6%(33/39);e~-CHB患者HBV DNA转阴率高峰出现的时间点早于e~+CHB患者,导致其治疗路线图不同.停药后第12周,e~+CHB组患者的HBV DNA复发率[5.3%(2/38)]明显低于e~-CHB组[23.1%(9/39),P<0.05].两组患者耐受性均良好,无明显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 ADV能有效抑制e~+/e~-CHB患者的病毒复制,52周内e~-CHB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e~+CHB.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攻击肝细胞对B一干扰素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B一干扰素启动子调控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与参比质粒共同转染细胞,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poly(I:c)和血清中HBV攻击HepG2和L-O2两种肝细胞对细胞中B一干扰素转录活性的影响,并结合PCR技术检测HBV攻击肝细胞后B一干扰素的转录变化。结果血清中HBV攻击肝细胞能够引起细胞中β-干扰素的转录,但转录水平较低。此外,ItBV对肝细胞中β-千扰素的转录有促进作用。结论自然感染状态下,HBV能引起肝细胞中以β一千扰素表达为代表的天然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乙肝病毒(HBV)相关的慢性肝病(CLD)[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中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状态的构成比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于广州南方医院住院的2 482例CL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226例CHB中,HBeAg阳性、HBeAg阴性的病例分别占64.4%、35.6%;362例LC和894例HCC中,HBeAg阳性、HBeAg阴性、HBsAg阴性的病例分别占27.1%、66.0%、6.9%和16.4%、75.1%、8.5%。对每一种CLD而言,血清标志物不同状态的男女构成比无显著差异;HCC的男女比值显著高于CHB和LC。CHB中,HBeAg阴性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HBeAg阳性者;而LC、HCC中,不同血清标志物状态的患者平均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HBeAg阴性与HBeAg阳性的CHB病例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各区段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在LC、HCC中,随着HBeAg阳性、HBeAg阴性、HBsAg阴性方向的变迁,ALT低水平区段的构成比均逐渐增加。结论HBV血清标志物状态在慢性肝病中存在着不同的构成比并具有相应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2例CHB合并DM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袁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依从性,满意度,知识掌握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更高,知识掌握情况更佳,并发症更少(P〈0.01或者P〈0.05)。结论给予CHB合并DM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应推广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孙丽莉  苏志华  崔宪影  徐丽 《武警医学》2013,24(11):1001-1002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治疗的关键,目的存于清除或持久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血清中HBV—DNA的水平,防止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树突状细胞(DC)来源于骨髓,是人体内最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特异性T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能激发机体对侵入的病原体产生免疫应答,因此,理论上通过体外培养致敏成抗HBV—DC回输,有助于清除体内的HBV。我院于2011-01至2012—12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自体DC回输治疗CHB627例,现对其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鞘脂参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生命周期并影响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本研究拟通过分析核苷(酸)类似物(NAs)经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 α)治疗48周血清鞘脂的变化情况,以期筛选出可预测联合治疗48周HBsAg阴转的鞘脂标志物。方法 该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入组了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HBV-DNA检测不到且HBsAg<1500 IU/mL的HBeAg阴性或已发生HBeAg阴转的CHB患者。入组患者加用peg-IFN α-2a或peg-IFN α-2b抗病毒治疗48周。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检测基线、12周、24周血清鞘脂水平。主要研究终点是血清鞘脂对48周HBsAg阴转的预测价值。结果 53例CHB患者中有48例完成了48周peg-IFN α联合NAs治疗,其中29.2%(14/48)患者实现了HBsAg阴转。基线、12周、24周血清Cerd18:2/22:0、SMd18:2/26:1在HBsAg阴转组及未阴转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基线HBsAg低水平(OR(95%CI)=0.993(...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与调节免疫的双重作用,可用于抑制、清除乙肝病毒,对缓和肝.脏炎症及阻断肝脏纤维化发展进程均有明显作用,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但普通干扰素的达峰时间是10h,半衰期约4h,体内血药浓度呈最大、最小两条浓度差异不明显的平滑曲线.需坚持隔13给药才可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抑制病毒复制。相对而言,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药动学性质及生物利用度更加稳定,药物吸收率减缓,血药浓度可维持168h左右,每周给换药1次即可保证CHB患者血清药物浓度在给药期间实现生化学应答效果。我院临床循证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和临床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对187例HBeAg阴性CHB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与同期血清HBV DNA水平、血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87例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分级与血清HBV DNA水平相关(χ2=30.26,P<0.01);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χ2=10.94,P>0.05)。血清TBIL、ALT、AST、GGT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ALB、PTA与之呈负相关。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病毒复制活跃和血清TBIL、ALT、AST、GGT能反映肝组织炎症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 (CHB)肝脏病变程度与血清HBV DNA定量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 1 646例CHB以Menghini法行肝脏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和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技术进行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其中 142例CHB患者于 0 5~8年后再次行肝脏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并将其肝脏病变与血清HBV DNA定量的关系进行了近期及远期动态观察。结果 血清HBeAg阳性的CHB患者肝脏病变程度与血清HBV DNA定量水平并不相关 (P>0 05 ),但HBeAg阴性患者则显著相关 (P<0 05 )。动态观察显示无论HBeAg阳性与阴性的CHB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持续高水平者其远期肝脏病变较降为低水平的CHB患者明显加重 (P<0. 05 )。结论 血清HBV DNA定量水平可作为HBV DNA阴性CHB患者肝脏病变程度的有效预测指标。血清HBV DNA定量持续高水平的CHB患者预后差。抗病毒治疗是CHB患者的治疗关键。对CHB患者动态复查血清HBV DNA定量有助于预测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患者1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观察2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参数、HBV—DNA转阴率和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HBV-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有效降低CHB患者血清ATJT、AST及TBIL等肝脏酶学指标,改善患者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CHB安全、有效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8.
HBV感染是我国肝癌发病的主要原因。抗病毒治疗(CHB)是针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HB-VR-HCC)最根本的病因治疗,在TACE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HBV病毒复制,提高TACE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文对近年应用于HBVR-HCC的抗病毒药物及联合TACE治疗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收治3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均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性别、体质量、治疗前ALT水平以及HBV DNA水平等与疗效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未获得HBV DNA阴转相比,获得HBV DNA阴转患者ALT水平高(t=3.182,P<0.05);HBV DNA水平低(t=2.828,P<0.05)。与未获得HBeAg-HBe血清学转换相比,获得HBeAg-HBe血清学转换患者ALT水平高( t=13.210,P<0.05);HBV DNA水平低( t=2.215,P<0.05)。与未获得IVR相比,获得IVR患者ALT水平高(t=3.215,P<0.05);HBV DNA水平低(t=2.984,P<0.05)。结论体质量低、ALT水平高以及HBV DNA水平低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容易对阿德福韦酯产生病毒学应答( IVR),对于体质量高患者可以增加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hepatitis B,CHB)患者依从性及其干预措施的关注远不及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CHB患者院外管理模式的探讨和依从性的长期干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为期6个月的健康管理,以评价其对CHB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