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硝酸酯与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结合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检测存活心肌,用于评价左室功能受损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价值.方法对38例接受CABG的患者术前行静息硝酸酯与小剂量多巴酚丁胺^99Tc^m-MIBI心肌显像,术后3个月进行静息心肌显像随访.结果①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较静息时的变化,患者被分为2组:A组19例,术后LVEF提高≥5%;B组19例,术后LVEF提高<5%.A组可见术后LVEF提高(P<0.00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明显缩小(P<0.05);B组术后LVEF、LVEDV、LVESV无明显改善(P>0.05).临床随访中B组有3例因心力衰竭再次住院治疗.②以术后LVEF提高≥5%作为标准,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过程中LVEF提高≥4.5%为预测值,A组中有10例,B组中有3例,阳性预测值为52.63%,阴性预测值为94.73%.③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时LVEF与术后LVEF有明显相关性(r=0.83,P=0.000);LVEDV、LVESV与术后LVEDV、LVESV有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79和0.88,P均=0.000).结论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LVEF提高≥4.5%可作为术后LVEF提高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心功能相关指标与冠状动脉储备功能在左乳内动脉原位转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采用左乳内动脉作为桥血管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50例,术前1周及术后1个月超声检查评估患者左乳内动脉及心脏相关指标,观察左心室壁运动情况并进行评分,同时利用斑点追踪技术采集左心室壁各阶段径向应变(RS)及径向应变率(RSr)。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LDDSE)检查后重复上述操作。结果患者术前、术后超声检查均能清晰显示左乳内动脉管腔及血流情况,左乳内动脉频谱由术前收缩期优势型转变为术后舒张期优势型频谱,为低阻力血流,术后乳内动脉起始段的显示率为100%,内径较术前增宽,PSV及PDV较前增加,阻力指数减低,且术后舒张期流速时间积分及舒张期流速时间积分分数明显增加。乳内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夹角与术中桥血管流量呈负相关,术后1个月桥血管流量较术中流量明显增加。左乳内动脉原位转流术患者存活心肌静息及负荷状态RS、RSr低于非存活心肌,存活心肌、非存活心肌静息状态RS、RSr高于负荷状态。结论超声心动图可评估短期桥血管的通畅程度,分析影响桥血管流量的因素,斑点追踪技术联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检查可有效区分心肌梗死中存活心肌与非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MRI与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测存活心肌的价值。方法对30例陈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3个月以上,具有静息期室壁运动异常)分别行静息和负荷(5、10μg.kg-1.min-1)MR及超声心动图检查。24例进行了血运重建,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16例,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CABG)8例。血运重建术后3~6个月,10例患者进行静息MR检查以观察节段心肌运动恢复情况。心肌节段划分采用16节段分法,MRI存活心肌的定义为:≥2个相邻的静息期无运动及反向运动的节段,负荷后节段心肌收缩≥2mm;超声心动图心肌存活的定义为:≥2个相邻的静息期无运动及反向运动的心肌节段负荷后,室壁运动评分减少≥1分。结果30例患者108个心肌节段静息期运动异常,多巴酚丁胺负荷MRI阳性65个节段,阴性43个节段;负荷超声心动图阳性56个节段,阴性52个节段。2种方法一致性Kappa值为0.75,符合率为88%,具有高度一致性。10例患者38个心肌节段进行了复查,其中24个节段运动增加,14个节段无改善。MRI及超声心动图检测陈旧心肌梗死存活心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8%和79.2%(P>0.05),85.7%和85.7%(P>0.05),92.1%和81.6%(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负荷MRI与负荷超声心动图的诊断能力相当,MRI敏感度、准确度略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201Tl负荷-再分布/硝酸甘油介入99Tcm-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预测PCI术后心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69例临床怀疑有冠心病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病人进行多巴酚丁胺201 Tl负荷-再分布显像,显像结束后行硝酸甘油介入99Tcm-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心肌显像后2周内69例病人全部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及术后3个月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①69例病人PCI术后左心室功能较术前有改善(△LVEF=4.78±2.4,t=2.02,P值<0.05).②左心室功能降低组术后心功能提高值明显高于左心室功能正常组(△LVEF=5.3±2.0对LVEF=3.1±2.9,t=2.83,P<0.05).③可逆性灌注缺损心肌节段数>3组术后心功能提高值明显高于可逆性灌注缺损心肌节段数≤3组(△LVEF=5.8±1.6对△LVEF=4.4±1.4,t=2.45,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201Tl负荷-再分布/硝酸甘油介入99Tcm-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能准确检出缺血且存活心肌,对PCI术后心功能改善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陈立军,杨浣宜,张技革,李守平准确评价冠心病(CoronaryArteryDiseaseCAD)患者受损心肌的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对病人的处理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负荷超声心动图是评价心肌灌注及左室功能的有力工具。其中多巴酚丁...  相似文献   

6.
存活心肌是指因冠心病导致收缩功能障碍,但在血运重建后可恢复的心肌.因此,鉴别存活心肌对冠心病病人的治疗十分重要.无创性检测存活心肌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超声、核医学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MR技术.综述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MRI通过收缩储备检测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7.
存活心肌是指因冠心病导致收缩功能障碍,但在血运重建后可恢复的心肌。因此,鉴别存活心肌对冠心病病人的治疗十分重要。无创性检测存活心肌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超声、核医学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MR技术。综述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MRI通过收缩储备检测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8.
(0.77~0.86),99Tcm-MIBI/99Tcm-替曲膦SPEC为0.82(0.59~0.94)和0.77(0.64~0.86),增强MRI为0.94(0.86~0.97)和0.75(0.66~0.83),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7.07%、86.97%和91.41%.结论 作为无创性区分心肌坏死和存活的方法,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99Tcm-MIBI/99Tcm-替曲膦SPEC和增强MRI均能较好地检测存活心肌,其中增强MRI的敏感性高于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9.
高原心脏病(high altitude heart disease,HAHD)是慢性高原病的一种临床类型,为海拔3 000m以上地区移居人群多发病。本文旨在探讨高原心脏病左室损伤机制及冬眠心肌(hibernating myocardium,HM)在损伤中的作用,评价冬眠心肌在高原心脏病心力衰竭中的作用。作者选择34名HAHD患者进行了经胸壁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试验,观察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轻中度心衰患者左室心肌对逐渐增加剂量的多巴酚丁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LDDSE)检测急性心肌梗塞 (AMI)心肌存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材料和方法 :对 2 5例AMI后两周患者 ,在接受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前后应用LDDSE检测 ,比较分析其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改变 ,以判断心肌存活性。结果 :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前对室壁节段收缩功能的恢复预测准确率为 80 .2 % ,检测中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 4 % )。结论 :LDDSE对AMI早期可以较准确预测术后缺血心肌功能的恢复部位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用心导管法对9例肺动脉高压患者(高原心脏病7例,房间隔缺损一例,动脉导管未闭一例)经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10%葡萄糖200ml加多巴酚丁胺20mg,45滴/分)后5,15,25,35,45和60分观察血液动力学改变,结果显示用药后除心率和心搏指数上升外,右房、右室、肺动脉和肺毛细血管楔压均有轻度下降,多巴酚丁胺滴入15分后肺动脉压开始下降,60分钟时仍显示继续下降。结论:多巴酚丁胺对肺动脉高压有轻度降压作用,其作用可能是多巴酚丁胺加强左室心肌收缩力,导至左室舒张末压下降,随之左房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下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笔者研究了99Tcm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MIBI)硝酸异山梨酯介入心肌显像与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磁共振电影评价存活心肌的一致性 ,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显像方法和图像分析。中华小型猪 10只 ,全麻下行左室及冠状动脉造影 ,继而左侧开胸 ,于回旋支近心段放置环缩环制成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平均 37d后 ,连续 2d分别行99Tcm MIBI(74 0MBq)静息和硝酸异山梨酯心肌灌注显像 ;随后 2 4h内分别行静息及小剂量多巴酚丁胺 (5 μg·kg- 1 ·min- 1 )负荷磁共振电影 ,观察左室各节段运动变化。上述检查完毕后 4 8h内重复左室及选择性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超声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高海拔地区急性心肌梗塞左室收缩功能及心肌局部运动改变。方法:2004年3月-2007年6月期间入院的33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细胞移植组患者在术前、术后6月、术后12月行超声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容积(ESV)、每搏量(SV)。结果:移植术后6月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由术前(40.93±7.38)%升至(48.57±5.17)%,(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心肌局部运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和MR评价冬眠心肌及其存活性的价值。材料和方法:通过Ameroid环套扎猪冠脉的左回旋支完成6个冬眠心肌模型,分别于术前、术后2、5周进行超声和MR检查。结果:超声显示左室侧后壁运动异常区,在5、10μg/(kg.min)多巴酚丁胺刺激下,室壁运动改善,在20μg/(kg.min)多巴酚丁胺刺激下,有2头猪室壁运动恶化。MR显示2头猪有心内膜下梗死,与病理结果一致,判断的坏死心肌范围术后5周较2周时缩小;有1头猪病理显示缺血而MR灌注成像未见缺血节段。结论: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及MR灌注成像可以识别冬眠心肌,MRI延迟显像高信号可能高估坏死心肌。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硝酸甘油酯(NTG)介入^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断层显像与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在判断急性心肌梗塞(AMI)后病人存活心肌中的一致性,对36例AMI病人分别进行了NTG介入^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和小剂量(〈10μg·kg^-1·min^-1)的DSE检查,所有检查均在病人入院后2 ̄3周内完成。结果:在心肌静态显像示梗塞的109个节段中,NT  相似文献   

16.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对心肌纵向收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联合使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与组织速度成像对局部纵向心肌的收缩功能进行定量分析 ,为临床诊断冠心病和评估存活心肌提供可靠的超声定量方法。方法 :对 1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轻度病变和 61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对正常组和冠心病心肌梗死组基础状态 ,5、10和 2 0 μg/ (kg·min)所测的心肌收缩期峰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冠脉造影正常组基础状态下 ,各室壁基底部收缩期峰值速度大于心尖部 ,而且呈现一定的规律 ,即基底部大于中部 ,中部又大于心尖部的速度梯度变化 ;侧壁 ,后壁和下壁收缩期峰值速度大于后间隔、前间隔和前壁。其中下、后壁心肌的峰值速度大于其它节段。多巴酚丁胺药物负荷时 ,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随着多巴酚丁胺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2 0 μg/ (kg·min)收缩期峰值速度达最大值 ;40 μg/ (kg·min)时 ,收缩期峰值速度反而降低。在多巴酚丁胺药物负荷的不同阶段 ,仍然保持基础状态下的速度梯度规律和侧壁 ,后壁和下壁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大于后间隔、前间隔和前壁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的规律。 5 μg/ (kg·min)时 ,二维超声心动图显示各节段心肌运动无变化 ,但定量负荷显示其心肌收缩峰值速度已明显增加 ,且与基础状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 (LDDSE)检测存活心肌价值及通过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 (PCI)术后 2周二维超声室壁运动异常变化 ,探讨其观察室壁运动变化的准确性。方法 :18例冠心病患者均行PCI。术前 1周内 ,行LDDSE检查 ,并于术后 2周及 3月复查二维超声。结果 :随着Dob剂量增加 ,检测存活心肌敏感性、准确性增高 (P <0 0 5 ) ,特异性两者无明显变化。PCI(3M)二维超声检测有存活节段 113个 ,坏死节段 15个 ;其中术后 3月评定为存活心肌的 113个节段中 ,有 10个节段在术后 2周被判为坏死节段。PCI(2W)二维超声检测有存活节段 10 6个 ,坏死节段 2 2个。结论 :LDDSE检测存活心肌有较高的价值 ,Dob 10 μg检测存活心肌较Dob 5 μg更敏感、更准确。PCI(2W) 2 DE可以较准确地反映术前术后室壁运动变化。故在一定程度土 ,PCI(2W ) 2 DE可以作为评估存活心肌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CABG组28人,PCI组33人,应用Acuson公司的Aspen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于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进行多谱勒组织成像(DTI)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结果 CABG及PCI术后,左室射血分数(EF值)及应用DTI技术检测的二尖瓣环四点(室间隔、侧壁、前壁、下壁)收缩期主峰速度的平均值(S值)均较术前提高,但两种手术对左室EF值及S值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ABG及PCI重建冠心病患者心肌血运后,存活心肌功能逐步恢复,左室收缩功能逐步改善;这两种手术方法在改善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 P E T、 Tl的 S P E C T 和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 D E)三种显像方法做心脏移植术前的检查。将结果与术中取出的心脏组织学所见心肌细胞存活量进行比较,以确定各方法诊断心肌细胞存活的意义。方法:选择 12 例男性重症缺血性心脏病人(平均52±9 岁),在做心脏移植术前 28±19 个月期间用三种显像方法进行检查。根据 D E 静息时室壁收缩正常或轻度减弱,或在滴注多巴酚丁胺后原收缩减弱的节段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判断为心肌节段存活; P E T 显像用18 F F D G 或13 N N H3,灌注正常或灌注代谢不匹配(18 F活性存在,13 N活性下降)则为节段存活; Tl的 S P E C T 再分布显像则根据其摄取正常、轻或中度减少判断为节段存活。病理组织检查示每节段中存活细胞< 25% 为 0 分,25% ~50% 为 1 分,50% ~75% 为2 分,> 75% 为 3 分。结果:在全部可供分析的心肌节段中, D E 示54% 节段存活,其中 78% 节段有75% 以上的存活心肌细胞,其病理结果为 3 分。 D E 检出具有存活细胞> 50% 节段的诊断敏感度是 76% ,特异性是 82% 。 P E T 显像中 46% 节段示灌注和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飞行人员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飞行人员进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这两种无创性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100%、50%(P<0.01);特异性分别为97%、100%;准确性分别为:97%、94%。结论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于诊断冠心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可作为飞行员筛查冠心病的常规检查方法,多巴酚丁胺负荷心电图可作为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诊断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