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调节性辐辏与调节之比率(AC/A比率)不仅与共同性斜视有关,对屈光不正也有一定关系[1]。我们通过对100例近视和远视患者AC/A比率的分析,初步探讨屈光不正与AC/A比率的关系。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屈光不正患者100例,近视、远视各50例,年龄在5-20岁,随机取自眼科门诊患者,无全身疾病及明显眼位偏斜,无眼球震颤及其他眼部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干眼症的综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8例干眼症患者均采用人工泪液点眼,90例加用0.5%环孢霉素A眼液点眼,其中25例还行下泪小点栓塞,随访3、6个月、1年,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及泪液分泌量。结果:所有干眼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部分患者泪液分泌量有所增加。结论:干眼症的治疗是长期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干眼症的综合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8例干眼症患者均采用人工泪液点眼,90例加用0.5%环孢霉素A眼液点眼,其中25例还行下泪小点栓塞,随访3、6个月、1年,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及泪液分泌量。结果:所有干眼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部分患者泪液分泌量有所增加。结论:干眼症的治疗是长期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干眼症127例症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干眼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对127例临床干眼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临床症状及泪液分泌功能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的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结果 127例干眼症患者,男42例(33%),女85例(67%)。症状及体征出现频率,眼部有干涩感108例(85%),异物感102例(80%),视物疲劳100例(79%),视力波动78例(61%),视物模糊66例(52%),眼部疼痛50例(39%),畏光41例(32%),眼部黏液感40例(31%),眼烧灼感36例(28%),溢泪31例(24%),眼部痒感29例(23%),眼红20例(16%)。结论临床症状是干眼症诊断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做相关检测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水面舰艇舰员干眼症患病情况, 探讨引起干眼症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为降低干眼症发病率、减少干眼症的危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海军某水面舰艇195名参加长航任务官兵为研究对象, 取得知情同意后, 行面对面访谈式问卷调查及眼表疾病指数(OSDI)调查, 并接受眼科常规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试验(FLT)等眼科检查, 并记录结果。结果本研究实际受检官兵195例, 根据干眼症诊断标准, 其中确诊干眼症患者共65例, 干眼症患病率为33.33%。在干眼症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P=0.061)、长航时间>6个月(P=0.002)、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P=0.028)、吸烟史(P=0.010)、使用抗生素滴眼液(P=0.043)和睡眠障碍(P=0.001)为干眼症的危险因素。应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长航时间与OSDI评分呈正相关(P<0.001)。结论某水面舰艇舰员干眼症发病率较高, 年龄、长航时间>6个月、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吸烟、使用抗生素滴眼液、睡眠障碍是干眼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屈光不正562例验光配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地验光配镜对屈光不正的矫正视力非常重要。2004年,我们为屈光不正562例进行了验光配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歼击机飞行人员屈光不正构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歼击机飞行员和飞行人员在不同年代因屈光不正住院的屈光分布及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59例因屈光不正住院的飞行人员和66例歼击机飞行员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对各种屈光类型不同年代的构成进行比较.结果 1963~2007年飞行人员近视类屈光不正患病眼数各年代分别为7、18、23、29、39,分别占同年代屈光不正数的11.87%、26.87%、36.51%、63.04%、81.25%,趋势X2值为68.16(P<0.01);远视类屈光不正分别为40、40、34、10、3眼,分别占同年代屈光不正的67.8%、59.7%、53.97%、21.74%、6.25%,趋势X2值为59.49(P<0.01).歼击机飞行员近视类屈光不正不同年代患病眼数分别为2,7、17、8、14眼,分别占同年代屈光不正的13.33%、23.33%、42.5%、40%、63.6%,趋势X2值为13.75(P<0.01),呈增加趋势.结论 随着年代的推移,远视类屈光不正的发病呈下降趋势,近视类屈光不正则呈增加趋势.飞行人员迟发性近视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眼部疾病的发生因素,为飞行人员眼部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眼科住院的飞行人员7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疾病种类、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结果、年龄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眼前节炎症12例,眼底病变10例,眼外伤7例,屈光不正7例,眼睑炎症7例,翼状胬肉5例,视神经炎5例,眼睑肿物4例,虹膜睫状体炎3例,青光眼2例,眼眶良性肿瘤2例,共同性外斜视2例,视疲劳1例,外直肌麻痹1例,结膜囊肿1例,白内障1例。平均住院时间(17.97±10.91)d,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居前3位的疾病有视神经炎、眼外伤和翼状胬肉。结论飞行人员眼部疾病以眼底病、眼前节炎症、屈光不正及眼外伤为主,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眼部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经MRI研究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枕叶皮质厚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枕叶皮质厚度改变。方法以1.5T MR仪对9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及8名视力正常儿童进行全脑扫描,应用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3D MPRAGE)序列扫描,采集3D解剖数据,采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观察指标为双侧半球枕叶4个部位即楔叶、舌回、枕外侧叶和距状沟周边区的皮质厚度。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双侧半球舌回、左侧距状沟周边区、右侧半球楔叶及枕外侧叶皮质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变薄(P〈0.05)。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枕叶皮质存在形态学改变;通过对MR的3D解剖数据分析可以无创性衡量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视觉相关枕叶皮质发育情况,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60~2005年军事飞行人员屈光不正构成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年代因屈光不正住院的飞行人员的屈光分布及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51例因屈光不正住院的飞行人员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对各种屈光类型不同年代的构成进行比较。结果20世纪60~90年代及2000~2005年近视类屈光不正患病人数分别为7、18、23、29和26人,其中不同年代单纯近视分别占同年代屈光不正眼数的8.47%、4.48%、22.22%、30.43%和42.42%,趋势X^2值为25.86(P〈0.01);远视类屈光不正分别为40、40、34、10和1人,不同年代远视分别占同年代屈光不正眼数的67.80%、59.70%、53.97%、21.74%和3.03%,趋势X^2值为26.15(P〈0.01)。结论随着年代的推移,远视类屈光不正的发病呈下降趋势,单纯近视类屈光不正则呈增加趋势。飞行人员迟发性近视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芪明颗粒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干眼症患者60例(120眼),随机分为两组,Ⅰ组30例(60眼)给与玻璃酸钠滴眼液4次/日,Ⅱ组30例(60眼)同时联合芪明颗粒3次/日冲剂口服。两组均治疗8周。结果治疗后Ⅱ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Ⅰ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眼部症状评分、相关有效性指标及心理状态比较,均无显著差别( P>0.05),治疗后Ⅱ组眼部症状评分、相关有效性指标及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Ⅰ组( P<0.05)。结论芪明颗粒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干眼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与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武警辽宁总队大连医院眼科门诊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32例(264只眼)干眼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66例(132只眼)。A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进行治疗;B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每种药物4次/d,每次1滴点眼,两种药物使用间隔时间10 min。在用药前和用药后1个月进行干眼主观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以比较及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个月,除泪液分泌试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主观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均比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干眼症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疗效优于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滴眼液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切了解乘务员干眼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乘务员保护眼睛,预防干眼相关的眼部损害提供依据。方法对2518名乘务员进行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分别按年龄、性别、屈光矫正方式进行患病率的统计,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乘务员干眼的总患病率达到40.43%,屈光矫正方式为最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佩戴角膜接触镜和角膜屈光手术后的乘务员患病率明显增高。因为工作环境和职业特殊性,乘务员患病率较正常地面人群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tear clearance in patients with dry eye syndrome using quantitative lacrimal scintigraphy.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investigated 21 patients (42 eyes; 18 women, 3 men; mean age, 63.19 +/- 13.33 years) with dry eye syndrome. Additionally, for the sake of comparison, 12 normal subjects of the same age group (24 eyes; 10 women, 2 men; mean age, 68.25 +/- 2.63 years) were included. Lacrimal scintigraphy, Schirmer-1 test, BUT, and rose bengal ocular surface vital staining were performed in these cases.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lacrimal scintigraphy, the mean value of T 1/2 was 4.16 +/- 1.22 minutes and the mean value of RI was 14.15% +/- 2.30% in normal subjects. However, in patients with dry eye syndrome, these values were 20.59 +/- 1.97 minutes and 55.64% +/- 6.90%, respectively.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ophthalmologic tests, the mean Schirmer-1 value was 12.46 +/- 2.10 mm, the mean value of BUT was 14.36 +/- 3.40 seconds, and the mean staining value of the rose bengal was 1.98 +/- 0.80 in normal subjects, whereas these values were 1.36 +/- 0.49 mm, 5.46 +/- 1.33 seconds, 6.62 +/- 0.86, respectively, in patients with dry eye syndrome. When we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lacrimal scintigraphy and the results of ophthalmologic tests, an inverse correlation was noted between both the T1/2 and RI values and both the Schirmer-1 and BUT values in all subjects (p < 0.001). However, there was a greater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ose bengal ocular surface staining value and both the T1/2 and RI values in all cases (p < 0.001). CONCLUSION: In the current study, it was concluded that although the lacrimal drainage system was normal, tear clearance was significantly delayed in dry eye patients. With this study, we have shown that quantitative lacrimal scintigraphy, which is an objective, practical, and noninvasive method, appears to be useful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tear clearance in patients with dry eye syndrome.  相似文献   

15.
黄蒂  兰雅维  李洁  范珊珊 《武警医学》2011,22(2):123-125,128
 目的 了解驻京武警某部战士干眼症患病情况,探讨其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自2008-05至2010-06抽检武警某部共680例执勤战士作为研究对象,在获得知情同意后进行干眼症问卷调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试验、睑板腺功能检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4项干眼症的客观检查,并分析其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680例调查对象(年龄19~25岁,平均22.9岁)干眼症的患病率为9.85%,共67例.眼部不适症状中最多见的是干涩感50例(74.62%),其次为异物感36例(53.73%)及一过性视物模糊27例(40.29%),最少见的症状为眼痛3例(4.47%).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下因素是与执勤战士干眼症相关的危险因素:睑板腺功能障碍[P<0.001,B= 3.414,Exp(B)=30.375],LASIK手术史[P<0.001,B=2.624,Exp(B)=13.793],长期使用滴眼液[P<0.001,B=2.619,Exp(B)=13.717],使用视频终端[P<0.001,B=2.234,Exp(B)=9.340],是否有结(角)膜炎病史与干眼症发病无相关性.结论 睑板腺功能障碍、近视眼激光手术及长期使用滴眼液,是引起执勤战士干眼症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胡颖 《航空航天医药》2007,18(4):204-206
目的:研究LASIK术后早期泪膜及眼表变化对屈光回退的影响。方法:47例(92眼)近视患者行LASIK术,观察术前,术后1天,1周,2周,1月,3月,患者的干眼症状,测量泪液分泌量(Schirmer Ⅰ),泪膜破裂时间(BUT),眼表荧光素染色(Fl),眼表规则指数(SRI),不对称指数(SAI),残留屈光度。分组:是否出现屈光度回退分为屈光回退组和无屈光回退组,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ASIK术后1-3月18%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屈光回退,与术前泪液分泌量减少、术后3月F1增加、术后2周、1月、3月的SRI的增加及术后1周SAI的增加密切相关(P<0.05)。结论:LASIK术后泪膜及眼表的变化与术后屈光回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远航人员干眼症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对干眼症患者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损害的治疗效果,为我军今后进行远航训练和护航任务期间防治干眼症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以参加“和谐使命-2010”任务的远航人员中确诊的干眼症患者84人作为研究对象,经知情同意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每组42人.依托866医院船诊治平台进行干预和观察,观察指标包括干预前,干预后7、14、28 d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结果,比较干预前后的差异以及干预组和非干预组间的差异.结果 干预7d后干眼症状明显改善,干预前后及干预组和非干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的BUT、ST和FL评分分别为(5.62±1.61)s、(6.00±1.61 )mm、(3.43 ±0.86)分,干预后第7天分别为(6.12±1.53)s、(6.64±1.19)mm、(3.77±0.66)分.结论 对远航人员中的干眼症患者进行有效干预,对保证远航人员的眼部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伤性近视的临床特点和其损伤机制及治疗。方法:对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45例45眼外伤性近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瞳检影验光发现所有外伤眼均存在近视,表现为轻、中度近视。睫状肌麻痹剂散瞳验光检查发现所有外伤眼的近视度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用合适的凹透镜均可使外伤眼矫正视力达到1.0。经应用散瞳剂联合樟柳碱治疗有40例外伤眼3周内,5例外伤眼5周,视力恢复至≥1.0。结论:由于挫伤程度和损伤性质不同,外伤性近视的损伤机制各异,主要包括睫状肌痉挛、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睫状体水肿、眶内组织压迫等。外伤性近视的预后良好,散瞳剂联合复方樟柳碱应用可缩短病程,对视力恢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下颌磨牙拔除后拔牙窝内放置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iment ,MEBO)对预防干槽症的作用.方法:选择下颌磨牙拔牙病例331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以MEBO填塞拔牙窝,另一组不放置任何药物为对照,观察MEBO预防干槽症效果.结果:MEBO组发生率3.12%,对照组发生率16.67%,经x2检验,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MEBO预防干槽症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