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用两种治疗策略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检索2010年7月以前在PUBMED,EMBASE,CNKI等全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拉米夫定(剂量100 mg/d)联合阿德福韦酯(剂量10 mg/d)与恩替卡韦单用(剂量1 mg/d)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程≥48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采用χ2检验分析研究间的异质性,以相对危险度为疗效分析统计量进行合并分析并绘制森林图。疗效判定指标包括血清HBV DNA检测不到(阴转)、血清ALT复常、血清HBeAg抗体转换。结果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方式与恩替卡韦单用对拉米夫定耐药株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48周血清HBV DNA阴转率、血清ALT复常率和血清HBeAg抗体转换率比较的P值分别为0.25,0.61和0.33。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单用对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藏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4例藏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恩替卡韦组(ETV组,n=57)和拉米夫定(LVD组,n=57).恩替卡韦组给予恩替卡韦片0.5 mg,口服,1次/d;拉米夫定组给与拉米夫定片100 mg,口服,1次/d,两组分别治疗4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24、48周时点测定两组的ALT和HBV DNA值,记录ALT复常、HBV DNA转阴、HBeAg转阴及血清学转换的患者例数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24、48周时ALT、HBV DNA定量值均下降;与LVD组比较,治疗12、24周时ETV组的ALT、HBV DNA定量值下降,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藏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安全、有效,但拉米夫定耐药性高,恩替卡韦在恢复肝功能及降低HBV复制的效果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为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47例,按双盲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4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用药结束后,实验组TBIL、ALT、PTA、Child-Pugh评分分别为(89.64±10.2)μmol/L、(45.6±10.5)U/L、(69.9±10.5)%、(5.3±1.4)分,以上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为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芩苷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9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服阿德福韦酯胶囊,10 mg口服,1次/d;对照组加服黄芩苷胶囊,0.5,3次/d,治疗1年以上,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36、48周时患者的ALT,HBV标记物,HBV-DNA,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ALT复常率及HBV-DNA阴转率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黄芩苷与阿德福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替比夫定初治的抗病毒疗效。方法 将30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1∶1∶1随机分为替比夫定(LDT)单药组、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LDT+ADV)组、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LAM+ADV)组,每组10例,疗程均为96 周。观察各组治疗12、24、48、72、96 周时ALT复常率、HBV-DNA 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肾小球滤过率。结果 在48周时,3组病毒学应答率均达到100%。替比夫定组最先出现生化学应答,在48周后,3个治疗组均达到100%。血清学应答在72周时,替比夫定组(50%)明显高于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组(40%)、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组(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6周后替比夫定组肾小球滤过率(112.26±2.86) ml/(min·1.73 m2)较基线明显升高,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组(100.65±2.61)ml/(min·1.73 m2)较基线逐渐升高,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组(92.03±2.08)ml/(min·1.73 m2)基本无变化。结论 替比夫定具有强效、快速抑制HBV DNA复制,并有高效的e抗原血清转换作用,替比夫定单药或联合阿德福韦酯,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进而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替诺福韦酯单药序贯治疗与恩替卡韦单药序贯治疗在挽救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抗病毒治疗后应答不佳,或发生病毒学突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对ADV初治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诺福韦酯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 组和恩替卡韦(entecavir,ETV)组,每组60例。TDF组给予TDF 300 mg/d,序贯治疗;ETV组给予ETV 0.5 mg/d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48周。给药的治疗基线、12周、24周和48周分别进行病毒学、生化学、血清学检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治疗时间点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观察肾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TDF组治疗48周后完全病毒学应答率为63.3%(38/60), ETV组为78.3%(47/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DF组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病毒学突破率分别为57.8% (26/45)、13.6% (6/44)、0,ETV组分别为60.4%(29/48)、14.9% (7/4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对药物耐受性均良好,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因血肌酐升高停药的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ADV治疗后疗效欠佳或发生病毒学突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单药序贯治疗是一种疗效理想、安全的挽救治疗方案,抗病毒疗效优于替诺福韦酯单药序贯治疗。
  相似文献   

7.
王艳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8):954-955
目的:探究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9~2011年间治疗的80例慢性乙肝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40例、治疗组(B组)例.给予两组患者保肝降酶治疗,同时给予治疗组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治疗结束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及乙肝标志物.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德福韦酯治疗组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增加患者的乙肝标志物转阴率.结论:阿德福韦酯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对比两种阿德福韦酯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2例,给予阿德福韦酯片(商品名:贺维力,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10mg.d-1;B组86例,给予阿德福韦酯胶囊(商品名:名正,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mg.d-1,疗程均为104周。定期检测两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聚合酶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4、12、245、2、78、104周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抗HBe转换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成本间存在显著性差异,B组为较为经济、实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4周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乙型肝炎病毒24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博路定平行对照试验方法。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双盲分成2组,其中试验组80例,对照组40例,治疗24周。试验组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d及博路定模拟剂1片/d;对照组口服博路定0.5mg/d及恩替卡韦分散片模拟剂1片/d。结果治疗12周和2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HBV-DNA下降水平、HBV-DNA完全抑制率、HBV-DNA水平下降≥21og10的比率、ALT复常率方面,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具有显著的抗乙肝病毒作用,疗效与博路定相当,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和替比夫定组,每组各30例,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12周和24周时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HBV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结果治疗12周时,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组患者HBVDNA低于检测值的比例分别为76.7%和36.7%(P<0.01);HBVDNA较基线下降≥3log10copy/ml比例分别为90.0%和66.7%(P<0.05),HBV DNA降幅分别为(5.60±1.96)log10copy/ml和(4.47±1.41)log10copy/ml(P<0.05);HBeAg转阴率分别为46.7%与20.0%(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6.7%和13.3%(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73.3%和53.3%(P>0.05)。治疗24周时,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值的比例分别为70.0%和60.0%(P>0.05);HBV DNA较基线下降≥3log10copy/ml比例分别为100.0%和80.0%(P<0.05);HBV DNA降幅分别为(5.60±1.68)log10copy/ml和(5.60±2.10)log10copy/ml(P>0.05);HBeAg转阴率分别为33.3%与26.7%(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0.0%和26.7%(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90.0%和73.3%(P>0.05)。24周综合疗效评价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替比夫定组有1例出现临床耐药外,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ALT复常率和综合疗效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周时恩替卡韦抑制HBV DNA能力、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替比夫定,但24周时两组间差异基本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OLT)后对拉米夫定(LMV)耐药的乙型肝炎复发者应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前后HBV多聚酶(P)基因区序列的演变,为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抗病毒治疗,以及针对病毒逃逸株的疫苗研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8例LMV耐药的HBV再感染者接受了ADV治疗,对2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服药前后HBV P基因区进行PCR扩增及TA克隆,随机选取10个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 核酸序列分析未发现目前已证实的与ADV耐药性变异有关的A181V/T及rtN236T变异体,但有多个目前未报道的氨基酸替换位点,且服药前均有与LMV耐药性变异有关的rtL180M变异体存在.结论 rtL180M替换可能影响ADV的抗病毒疗效;ADV耐药性变异很可能还存在于A181V/T及rtN236T以外的位点,抑或ADV耐药性变异株出现较晚.  相似文献   

12.
目的鉴定经核苷(酸)类似物序贯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HBV反转录酶(RT)区的新变异rtA181C,并分析其表型耐药特点。方法 2010年6月解放军302医院确诊的慢性乙肝患者1例,提取血清HBV DNA,巢式PCR扩增HBVRT全基因,采用PCR产物直接双向测序结合克隆测序分析HBV RT区12个耐药相关突变位点。构建代表性克隆重组表达载体pTriEx-HBV1.1,瞬时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转染4h后加入不同浓度拉米夫定(LAM,终浓度为0、0.01、0.1、1、10、100μmol/L)、阿德福韦(ADV,终浓度为0、0.033、0.1、0.33、1、3.3μmol/L)、恩替卡韦(ETV,终浓度为0、0.001、0.01、0.1、1、10μmol/L)和替诺福韦(TDF,终浓度为0、0.01、0.1、1、10、100μmol/L),4d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培养细胞上清中HBV DNA的复制水平并分析其表型耐药特点。结果此例慢性乙肝患者序贯接受LAM治疗36个月→ADV治疗14个月→ETV治疗29个月,而后发生病毒学突破,HBV DNA由阴性升高至1.1×106IU/ml,ALT由正常升高至235U/L。直接测序显示HBV RT基因rtL180M+A181V+M204V变异,克隆测序得到18个克隆,其中9个为rtL180M+A181V+M204V变异株,7个为rtL180M+A181C+M204V变异株,1个为rtV173L+L180M+A181V变异株,1个为野生株。病毒复制力检测结果从高到低依次为:野生株>rtV173L+L180M+A181V>rtL180M+A181C+M204V>rtL180M+A181V+M204V。表型耐药分析显示,与野生株比较,rtL180M+A181V+M204V变异株和rtV173L+L180M+A181V变异株对LAM和ADV不敏感,rtL180M+A181C+M204V变异株对LAM和ETV不敏感。结论长期核苷(酸)类似物序贯治疗可引起多重耐药;rt181位点新的变异rtA181C与ETV长期用药有关,可能是新的ETV耐药变异位点。  相似文献   

13.
比索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附6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10~2009-10慢性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7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抗心衰治疗。对照组加服厄贝沙坦75~150mg/次,1次/d;观察组厄贝沙坦75~150mg/次,1次/d,待病情稳定后再加服比索洛尔初始剂量1.25mg,1次/d,根据患者可以耐受程度8周内逐渐增加剂量,每周增加1.25mg,增加到最大剂量为10mg,1次/d。两组患者共治疗8周。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反转录酶(RT)区YMDD功能域新变异rtM204Q的表型特点。方法从1例接受拉米夫定(LAM)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扩增HBV全长RT区基因,PCR产物直接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随机挑选40个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并分析耐药相关变异。将Xho I/Sph I双酶切后的RT片段与载体连接成含HBV 1.1倍基因组长度的重组载体。采用FuGENE HD试剂盒,将构建的含野生株和变异株的重组载体转染至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转染4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核苷(酸)类药物[LAM终浓度为0、0.01、0.1、1、10、100μmol/L;阿德福韦酯(ADV)终浓度为0、0.033、0.1、0.33、1、3.3μmol/L;恩替卡韦(ETV)终浓度为0、0.001、0.01、0.1、1、10μmol/L;替诺福韦酯(TDF)终浓度为0、0.01、0.1、1、10、100μmol/L],隔天换药,连续作用4d后收集细胞上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下HBV DNA的复制水平,以分析变异株的表型特点。结果对从患者血清获得的37个克隆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13个(35.1%)为野生型,11个(29.7%)为rtM204Q突变型,2个(5.4%)为rtM204I突变型,10个(27.0%)为rtA181T突变型,1个(2.7%)为rtA181T+rtM204Q突变型。后4种变异株的复制力分别是野生株复制力的89.95%、46.28%、55.77%和34.44%(P<0.05)。前2种变异形式的表型耐药分析结果显示,rtM204Q对LAM的敏感性为野生株的1/75.68,而rtM204I对LAM的敏感性不及野生株的1/1000。rtM204Q和rtM204I株对ADV、ETV和TDF均敏感。结论 HBV RT区新的YQDD基序变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复制力,对LAM的敏感性降低,提示这可能是一个新的LAM耐药相关变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治疗child-pugh B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和替比夫定组,每组35例,以治疗48周为观察终点,分析两组疗效、病原学指标改变和不良反应。结果恩替卡韦组和替比夫定组分别有45.7%和37.1%的患者由child-pugh B级改善为child-pugh A级,但两组之间child-pug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恩替卡韦组和替比夫定组患者血清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1.4%和85.7%,HBeAg转换率分别是22.2%和28.6%,两组HBV-DNA阴转率和HBeAg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安全有效。恩替卡韦组较替比夫定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与护理特点。方法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100例,分为两组:(1)治疗组患者50例,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病灶,每日一次,波长是810nm,治疗功率1300-1500 mW,时间10 min。同时联合常规治疗包括口服阿昔洛韦0.5 g,静脉滴注维生素B6200 mg,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1 mg,共7 d。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片。皮损有水疱者用紫药水每日2次,皮损结痂后或皮损丘疱疹时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每日2次。(2)对照组患者50例,只采用常规治疗,用法和疗程同治疗组。结果 100例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2%,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合理的治疗和有效的综合护理对促进疾病的康复、防止后遗神经痛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多聚酶的反转录酶(RT)功能域rtL229突变的演变规律及其与拉米夫定(LAM)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在解放军302医院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rtL229F突变的1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其动态血清中扩增HBV RT基因并克隆测序(>20个克隆/样本)以观测rtL229F突变的演变过程。同时将含有不同突变形式(rtM204I、rtL229F以及rtM204I+rtL229F)的HBV DNA RT区基因定向克隆至HBV1.1载体中获得可复制的HBV复制子,将复制子转染HepG2细胞,在含或不含核苷(酸)类似物[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和替诺福韦酯(TDF)]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4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清中产生的HBV DNA。结果 LAM治疗过程中,rtL229F突变可继发于rtM204I突变,而停用LAM后可逐渐回复为野生型。表型分析结果显示,单独rtL229F突变不改变病毒的药物敏感性,而与rtM204I突变联合后可以增强突变HBV的LAM耐药性。结论 rtL229F位点突变是LAM耐药突变的补偿突变,与LAM应答不佳相关,且对ADV、ETV及TDF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