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对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NRK52E)细胞分为正常糖(NG)组、高糖(HG)组及高渗(MA)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PTEN、LC3、P62、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表达水平。另将NRK52E细胞分为正常糖对照(NG)组、高糖对照(HG)组和高糖过表达PTEN(HG+pPTEN)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TEN对自噬的影响,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TEN对胶原表达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NG组比较,HG组PTEN、LC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P62、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A组PTEN、LC3、P62、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HG组红色斑点和黄色斑点数减少,表明存在明显的自噬抑制,而其余两组未见明显自噬抑制。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G组PTEN红色荧光减弱、表达降低,胶原荧光染色增强、表达升高,而其余两...  相似文献   

2.
移植肾组织中Vimentin表达水平与慢性移植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肾组织中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与慢性移植肾病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移植肾穿刺标本,用波形蛋白抗原免疫组化试剂盒对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慢性移植肾。肾病和正常肾组织病理标本检测肾小管波形蛋白免疫组化表达水平,同时天狼星红饱和苦味酸法检测肾组织胶原纤维沉积程度。图像分析仪分析波形蛋白和胶原纤维沉积程度。比较波形蛋白表达与移植肾病理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肾组织肾小管上皮无波形蛋白表达。在5例急性排斥反应的移植肾穿刺病理切片上,。肾小管波形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1%±2.3%,间质纤维化率为0.5%±0.1%;检测20例慢性移植肾病患者穿刺活检病理标本,波形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6.2%±12.5%,间质纤维化率为6.5%±112%;两者差异显著。肾小管波形蛋白的表达阳性率越高,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越严重,两者具有相关性(r=0.876)。结论肾小管波形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慢性移植肾病的肾间质纤维化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OLD)联合DTI评价中药糖肾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的可行性.方法: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5只作为空白组以普通饲料喂养10周;其余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0周后,行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溶液诱导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糖肾方组、模型组各12只,最终存活糖肾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DR1在肾小管损伤及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以及金雀异黄素在肾小管损伤及间质纤维化过程中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金雀异黄素干预组,分别于术后7d、14d、21d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收集血清测定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结扎侧肾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Masson染色分析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DDR1、bFGF的表达。结果模型组DDR1、bFGF表达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BUN、Scr水平显著升高(P〈0.01);金雀异黄素干预组DDR1、bFGF表达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或0.05),部分时间段BUN、Scr水平有所下降(P〈0.05)。结论金雀异黄素可能通过降低DDR1及bFGF的表达而减轻肾小管损伤及间质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应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依帕司他治疗后肾血流参数的变化。方法:分析120例早期DN患者,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为68和52例,均受试3个月,对照组未应用ARI治疗,治疗组应用ARI治疗,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肾血流参数,测定生化指标,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结果:2组之间年龄、病程、空腹血糖、舒张压、收缩压、血清尿酸、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腰围和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肾动脉和肾段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治疗组肾大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及EDV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1),血流RI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1)。结论:依帕司他可改善早期DN的肾动脉血流,增加肾动脉灌注,改善肾小球微循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糖肾通络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45例早期DN随机分为糖肾通络方组25例,洛丁新组20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积分,检测治疗前后血中HbA1c、Ccr、FBG、TG、TC、HDL-C、LDL-C、Ⅳ-C及尿中UAER含量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侯积分糖肾通络方组较洛丁新组明显降低(P<0.01);临床总有效率糖肾通络方组为84.00%,洛丁新组为55.00%,两组比较P<0.05;治疗后糖肾通络方组血中HbA1c、FBG、TG、TC、LDL-C、Ⅳ-C,尿中UAER含量均较洛丁新组明显降低(P<0.01),血中HDL-C含量较洛丁新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糖肾通络方具有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血糖、血脂,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其机制与阻止或抑制Ⅳ-C分泌,并有促进Ⅳ-C降解,改善肾小球基底膜及系膜细胞基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蛋白在糖尿病肾病(DN)模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给予30mmol/L葡萄糖(高糖组)、5.4mmol/L葡萄糖(正常对照组),在0、8、16、72h采用MTT法动态观察两组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oltting检测UCH-L1蛋白表达情况。采用自发性2型DN模型OLETF大鼠,每4周一次动态监测血糖及24h尿蛋白定量,于36周时处死大鼠,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采用Western boltting分析肾皮质中UCH-L1的表达。结果高糖环境能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系膜细胞UCH-L1蛋白表达在8、72h时点明显降低,16h时点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LETO大鼠相比,OLETF大鼠血糖、24h尿蛋白定量均逐渐增高,36周时肾脏发生了DN的早期病理改变,且肾皮质中UCH-L1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 UCH-L1蛋白表达在DN模型中以降低为主。蛋白降解途径失调可能在DN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甘草酸(GA)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SV40 MES13)炎性因子及纤维化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SV40 MES13)分为对照(NG)组(5.6 mmol/L葡萄糖)、高糖(HG)组(30 mmol/L葡萄糖)及HG+GA组(30 mmol/L葡萄糖+200μmol/L GA)。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及纤维化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各组IL-1β、TNF-α、α-SMA在细胞内的荧光表达强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TNF-α、IL-6及IL-8的表达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NG组比较,HG组IL-1β、TNF-α、IL-6、IL-8及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HG组比较,HG+GA组IL-1β、TNF-α、IL-6、IL-8和α-SMA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细胞免疫荧光结...  相似文献   

9.
10.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阿霉素慢性肾病大鼠肾纤维化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造模,首次剂量3 mg/kg,2周后相同剂量再次注射。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M组(模型组,肾动脉注射磷酸缓冲液),A组、B组、C组(肾动脉分别移植1×106个/mL、2×106个/mL、3×106个/mL BMSC,细胞悬液均为0.5 mL),每组各9只。另取9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N组,尾静脉输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术后第4周测定各组大鼠体重,Masson染色评估肾纤维化程度,过碘酸六胺银(PASM)染色观察肾小球和肾小管基膜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结果 BMSC移植4周后,A、B、C组大鼠一般情况均较M组改善,体重改变最明显,体重增长变化为C组>B组>A组,但C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染色显示M组表现为典型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纤维化改变,肾组织大面积蓝染,A、B、C组虽也有不同程度肾纤维化改变,但程度和范围均较M组减少(P<0.05)。PASM染色显示M组肾小球和肾小管基膜明显增厚,A、B、C组肾小球和肾小管基膜增厚程度下降(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B、C组肾组织不同部位TGF-β1、FN表达与M组比较均下降,尤其是C组下降最明显,仅在部分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见少量弱阳性表达。结论 BMSC移植治疗可延缓阿霉素慢性肾病大鼠早期肾纤维化形成,且该作用随细胞移植数量增加而增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祛黄I号片临床降黄效果 ,为临床选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设治疗组 31例 ,给祛黄I号片 7片po ,tid ,阳性对照组 30例 ,用苦黄注射液 30ml,加在 10 %葡萄糖注射液中 ,ivqd ,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祛黄I号片与苦黄注射液临床降黄效果及其它辅助检查指标 ,临床症状改善显著 ,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表明祛黄I号片治疗细胞性黄疸的降黄疗效确切。结论 祛黄I号片降黄效果肯定 ,安全性好 ,价格低廉 ,药源充足 ,具有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占精料量1%的含有乳丰1号添加剂的复合预混料。经30d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每天比对照组多产奶2.66kg,产奶量提高13.9%。试验组平均每天每头比对照组增收4.39元。  相似文献   

13.
历经三年,分别在三个区试点进行了区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乌苏1号(104.1-2.4)无芒雀麦饲草产量高,丰产性能好且稳定,属丰产刈草型耐旱无性系组合,已具备无芒雀麦新品种的标准和条件,达到了育种目标,在各区试点推广种植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4.
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Galega orientalis Lam.cv.Xinyin No.1)为多年生、根蘖性、茎中空、直立、株高90~120cm,冬性豆科牧草.可在土壤总盐碱含量低于0.3%以下生长发育良好,气温-25℃-45℃低温条件下有积雪覆盖地区安全越冬.抗真菌、细菌性病害、线虫.在天山北坡山前冲积扇平原农区年可收获三茬干草,产量达12~15t/ha,高产稳产期达10年以上.鲜、干草各类家畜均喜食,分枝期和初花期分别含单宁0.02%和0.93%,反刍家畜青饲不会发生臌胀病.初花期粗蛋白质、氨基酸、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23.88%、14.17%、43.17和35.82%.干草饲喂荷斯坦奶牛比饲喂苜蓿干草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分别提高2.1%、0.35%和0.24%.该品种建植的人工草地郁闭度>90%时,菟丝子(Cuscata chinensis)不能成活;该品种种子粒径10~12目,批量种子如混杂有菟丝子种子(粒径14~16目)易清选.该牧草不受苜蓿叶象甲(Hyptra postica)、苜蓿籽象甲(Tychius medicaginis)、驴豆根瘤象甲(sitona callosus)危害,可与苜蓿人工草地轮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及ET-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8min缺血+5min再灌预处理方式;Wistar大鼠分为5组:正常(A)、假手术(s)、缺血(B)、再灌(C)、预处理(D);检测凋亡和细胞增殖周期及肾皮、髓质ET-1蛋白表达。结果:与再灌注组相比,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ET-1表达降低(P〈0.01),细胞增殖指数降低(P〈0.01),G0/G1时段增加(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可通过降低ET-1蛋白的表达和调节细胞增殖周期而抑制肾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6只,雌雄不限,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肾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各12只。采用动脉压夹夹闭双侧肾动脉60min、恢复灌注4h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D组于夹闭双侧肾动脉前10rain尾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3μg/kg:IR组于夹闭双侧肾动脉前10rain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S组不夹闭双侧肾动脉,分离肾动脉后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再灌注4h时处死大鼠取肾组织,采用PCR技术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水平,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D组肾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mRNA和HO-1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D组肾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mRNA和HO-1蛋白的表达上调(P〈0.05),肾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右美托咪啶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其上调肾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中药骨炎平1号方联合妥布霉素骨水泥珠链对慢性骨髓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05至2018-05医院骨科治疗的72例慢性骨髓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妥布霉素骨水泥珠链+抗菌药物)和研究组(妥布霉素骨水泥珠链+骨炎平1号方),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blood cell count,...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纤维化是在慢性炎症反应过程中由肌成纤维细胞大量活化并过度产生细胞外基质 (ECM) 沉积引起组织器官正常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理过程, 其发生发展与多个信号通路及多种细胞因子密切相关。近年来有研究指出, 乌司他丁 (UTI) 在多种组织器官纤维化疾病中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抑制相关细胞因子分泌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基于此, 本研究笔者从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因子角度阐述了 UTI 对组织器官纤维化的影响, 以期为临床治疗纤维化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