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雁 《西南军医》2008,10(4):92-92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46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12-18月观察有无复发。结果45眼治愈,1眼复发,治愈率97.81%。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较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李丹  王恩普 《空军总医院学报》2000,16(4):204-205,208
目的 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1例翼状胬肉眼(包括静止期,活动期和复发性胬肉),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后,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结果 角膜上皮修复和植片存活均出现在术后3-5天内。随访6-24个月,19例痊愈,仅2例复发(9.52%)。结论 按显微手术方式切除翼状胬肉,并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种类型翼状胬肉效果良好,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20例38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以角膜上皮愈合,恢复透明,无胬肉样组织生长为治愈,否则视为复发。结果:除1眼复发外,其余均为治愈,复发率仅为2.6%。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是可行的,能有效防止翼状胬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42眼复发性翼状胬肉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结果:仅有1眼复发,复发率为2.38%.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低,创面修复快,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月—2013年12月在我科就诊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0例(52只眼),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复发率、角膜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以及有无眼球运动障碍、感染、炎性肉芽肿、移植片脱落或排斥等并发症,并对再次复发的失败病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翼状胬肉复发10只眼,复发率为19.2%,角膜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平均为5.20(5.20±0.54)d,2只眼发生移植片脱落(3.8%),未出现眼球运动障碍、感染和炎性肉芽肿等并发症。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能安全有效地减少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但胬肉切除不彻底、手术创伤和术后炎症反应刺激、移植片缝合不紧密可能是部分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谢婷  马建军 《人民军医》2005,48(12):692-694
目的:进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与以往常规2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方法:将翼状胬肉54例60只眼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眼。A组采用传统胬肉切除及暴露角膜缘巩膜术;B组采用胬肉切除及结膜瓣移植术;C组采用新型胬肉切除及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3组术后创面修复时间及2年内的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角巩膜创面修复时间平均8.0天,B组5.8天,C组4.6天;经2年以上随访,A组复发率20%,B组5%,C组无一例复发。结论:新型胬肉切除及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及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价值。方法58例(59眼)复发性翼状胬肉进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观察10~26个月。结果59只眼在观察期间无1例复发。术后患者无不良感觉,眼部外观改善,视力都有所提高。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手术是翼状胬肉治疗的主要方法,传统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较高。根据角膜缘干细胞理论,我院于2001—07~2003—07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初发性及复发性翼状胬肉22例28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娟 《西南军医》2011,13(5):913-913
目的 探讨锁边缝合在翼状胬肉摘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65例翼状胬肉患者采取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行锁边缝合进行治疗.术后随访5月~1年.结果 65例中63例治愈,2眼复发.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行锁边缝合治疗翼状胬肉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祖薇  辛志坤 《人民军医》2014,(8):865-866
目的:观察比较4种方法治疗中老年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翼状胬肉211例(216眼)随机分为A组50眼,行单纯性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48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c组80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D组38眼,行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移植+丝裂霉素C治疗。观察比较4组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c组和D组痊愈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A组(P〈0.05,P〈0.01);c组、D组痊愈率又显著高于B组(P〈0.05);c组、D组痊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B组、C组和D组复发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A组(P〈0.05,P〈0.01);C组、D组复发率又显著低于B组(P〈0.05);C组、D组复发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B组、c组和D组手术时间显著或非常显著长于A组(P〈0.05,P〈0.01);c组、D组手术时间又显著长于B组(P〈0.05);C组、D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4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4组均未发生睑球粘连、巩膜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翼状胬内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中老年翼状胬肉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临床常用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单纯胬肉切除术+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90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4眼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B组46眼采用单纯胬肉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术后随访12月。结果A组42眼治愈,2眼复发;B组36眼治愈,10眼复发。两组治疗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翼状胬肉复发率低,术后患者恢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68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35例(38眼)]和羊膜移植术[26例(30眼)]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结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1眼复发,复发率2.63%,羊膜移植组3眼复发,复发率10.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或羊膜移植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可降低复发率减少术后并发症,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较羊膜移植术后不适症状时间短,复发率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532倍频激光联合Nd∶YAG激光治疗后角膜内皮的变化。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1例20只眼,先以532倍频激光在虹膜面作预光凝,光斑直径300μm,时间0.2~0.3s,功率200~400mW,再用Nd∶YAG激光在原激光斑处透切虹膜,能量1.7~5.0mJ,单脉冲1~2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和3个月行角膜内皮检查,观察其大小、形状、密度、数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周至1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较,角膜内皮平均细胞密度和六边形细胞的百分率下降,平均细胞面积与变异系数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角膜内皮平均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的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532倍频激光联合Nd∶YAG激光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后,早期对角膜内皮有一定的损伤,3个月后角膜内皮的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获得新西兰大白兔角膜缘碱烧伤前后参与修复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主要采用细胞培养、体外碱烧伤模型的构建、免疫细胞化学、抑制消减杂交和生物信息学等方法。结果初步认定样品之一与编码人类血小板反应蛋白2(TSP2)的基因tsp2高度同源,其中前698bp序列与人类tsp2基因完全一样,后230bp与一种人类Trp-4相关蛋白样的新蛋白(人类染色体定位为20q11.21—12)相似,后者属于调控蛋白类,具典型的CpG岛特征。目前已在Gen—Bank中登录(AF454919)。结论该样品可能是TSP家族中TSP2系列的新成员,它对细胞去黏合状态的诱导和抑制血管发生功能的协调可能是促进角膜碱烧伤后创伤愈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羊膜移植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C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3例48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联合组和单纯组,联合组采取低浓度丝裂霉素联合羊膜移植、小梁切除术治疗,单纯组用较高浓度丝裂霉素、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联合组视力提高较单纯组视力提高明显,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随访时,单纯组眼压控制较联合组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功能性滤过泡(87.5%)较单纯组(70.83%)高,并发症较单纯组少。结论:羊膜移植联合低浓度丝裂霉素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具有眼压控制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原发性翼状胬肉行联合手术干预效果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6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单眼患者,随机抽签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3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角膜透明率、角膜云翳发生率、角膜斑翳发生率情况,并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内膜破裂时间( BUT )、泪液分泌试验( SIt实验)、角膜荧光染色检查( FL),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角膜透明率93.02%较对照组高,角膜云翳发生率4.65%、角膜斑翳发生率2.33%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两组BUT、SIt均较术前明显增大,FL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观察组BUT(10.45±2.89)s、SIt(13.57±4.82)mm/5 min均较对照组增大显著,FL(0.41±0.01)分较对照组减小地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原发性翼状胬肉行联合手术干预,能够提高术后角膜透明率、减小角膜云翳发生率及角膜斑翳发生率,在术后恢复角膜、泪膜、泪腺功能疗效显著,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生物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翼状胬肉患者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生物羊膜移植,联合0.2mg/ml丝裂霉素,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术后随诊12~18个月。有1只眼复发,复发率为3.8%,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生物羊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可有效地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兔角膜缘干细胞培养方法,并获得兔角膜缘干细胞。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兔角膜缘干细胞行体外培养;对原代培养第7d的细胞进行p63、AE5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通常在7d左右即可达到80%~90%的融合,细胞呈椭圆形或多边形,核质比例大,表现出较强的增生能力。结论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兔角膜缘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可获得较纯、未分化、有增生能力的角膜缘干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Ⅳ级硬核白内障分别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和手法小切口摘除术治疗,分析比较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行Ⅳ级硬核白内障手术患者59例(59只眼),其中A组行超声乳化吸除术27例(27只眼),B组行手法小切口摘除术32例(32只眼)。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分别观察计算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W和术后1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以及术后1w和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损失率。结果术后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降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1w时A组低于B组(P〈0.05);两组六角形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损失率,术后1w和术后1个月时,均为B组小于A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行硬核白内障治疗均有不同程度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手法小切口摘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早期损伤小于超声乳化吸除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