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指标与预后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80例临床资料及6个月、1年和3年累计病死率。结果:住院好转组与住院死亡组TBIL、ALB、INR和Chitd-Pugh评分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ALT、GLB和HBV-DNA水平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本组病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个月、1年和3年累计病死率分别为12.5%、26.3%及37.5%;并发腹水54例,6个月、1年和3年累计病死率分别为18.5%、35.29/6及48.2%;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1例,6个月、1年和3年累计病死率分别为6.5%、32.3%及41.9%;并发肝性脑病10例,6个月、1年和3年累计病死率分别为60.O%、90.O%及90.09/5;并发肝肾综合征11例,6个月、1年累计病死率分别为72.7%、100%。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病死率高、并发症多,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观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钠代谢变化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失代偿期肝硬化126例检测血电解质,比较有无腹水组、不同肝功能分级组低钠血症发生率,以及低钠血症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失代偿期肝硬化伴腹水时低钠血症发生率较无腹水时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功能越差,其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越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低钠血症组转正常血钠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死亡的发生率为高,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与有无腹水、肝功能级别,以及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死亡率之间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明德 《西南国防医药》2006,16(5):582-582,F0003
腹水是肝硬化三大并发症(腹水,肝性脑病和静脉曲张出血)中最常见者,一旦发生腹水,2年生存率约是50%。腹水是肝硬化由代偿转化为失代偿的一个重要标志,难治性腹水则是失代偿早、中期转化为晚期的重要表现,可分别或同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大出血、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预后极差。90%的腹水患者对治疗有良好反应,另约10%的腹水患者,对利尿剂治疗无反应,需进行大量腹腔穿刺抽腹水及肝移植等处理。近年国外对难治性腹水作了一些规范性处理的意见,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金燕  龚镭 《西南军医》2010,12(2):262-263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因子(stemcellfactor,SCF)与健康体检者的差异。方法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0例及门诊体检者15例.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CF水平。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SC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612±39.4ng/L vs.2263±25.7ng/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SCF水平增高,提示肝硬化失代偿时肝再生可能需要自体干细胞的参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3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根据随访12月的存活情况分组。观察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清总胆红素、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胆固醇等相关以计算MELD评分。应用ROC曲线评价血清胆固醇浓度与MELD分值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及最佳临界值。结果 MELD分值越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率越高。死亡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率及MELD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血清胆固醇低于存活组(P〈0.05);MELD评分及血清胆固醇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2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0.825;MELD评分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26,血清CHOL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为≤1.5μmol/L;当MELD评分≥26分同时血清CHOL值≤1.5μmol/L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4.21%和88.15%。结论血清胆固醇与MELD评分是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生存率的较好指标,血清胆固醇与MELD评分可提高重型肝炎预后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胃粘膜病变的机理。方法:对36例肝炎肝硬化的胃粘膜内镜下病变和病理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合并胃粘膜病变者占肝炎肝硬化患者总数的92.3%,以失代偿期肝硬化为著,HP感染率为80.6%。结论:肝硬化患者胃粘膜血流改变和HP感染是粘膜病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门脉循环γ照相测定门脉分流指数,评估其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并与B超和5组肝功能测定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核素门脉分流指数随着慢性肝病的肝纤维化进程不断升高,正常人<慢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本法敏感性为92.3%,B超为77.4%,肝功能总体为70.9%;本法特异性为100%,准确率95.1%,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8.4%。说明门脉循环γ照相是安全、简便,早期诊断肝硬化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肝内阳性结石发病情况。方法:随机选择正常肝脏、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各100例。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肝内阳性结石发病情况有:1发病率明显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更高于正常人;2肝内结石的出现和增多与肝硬化肝形改变及肝功能损害程度有一定联系,但不成比例;3病程越长,发病率越高,胆石数目越多;4胆系感染机会越多,发病率越高;5弥漫性肝内胆管微小结石是弥漫型结节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一个特殊表现。结论:组织、感染、代谢及体液等成石因素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形成恶性循环,其阳性结石发病率与代偿期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采用Fluency全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治疗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肾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法抽取其中成功行TIPS手术的48例作为治疗组,药物及内镜治疗的48例作为对照组.随访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周、20 d、3个月、6个月、1年、2年和3年的肝肾功能实验室检查结果,并采用成组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统计患者3年内的生存率,并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结果 术后第3年,对照组天冬氨酸转氨酶中位数为108.7 U/L,明显高于治疗组的70.8 U/L;对照组总胆红素中位数为76.2 μmol/L,治疗组为51.2 μmol/L,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958和-2.004,P值均<0.05).对照组治疗后第3年肌酐为(9928.2±2363.8) μmol/L,治疗组为(7742.1±2845.6)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4,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2、3年的尿素氮分别为(2.0±1.1)、(2.3±1.5)和(2.5±1.3) mmol/L,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1.1)、(3.8±1.2)、(5.4±1.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22、-3.940和-6.110,P值均<0.05).2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得出的Kaplan-Meier曲线3年生存率,治疗组为46.2%,对照组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41,P<0.05).结论 与药物联合内镜治疗相比,以Fluency全覆膜支架行TIPS手术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肾功能,提高生存率,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安全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刘忠义  付相义 《人民军医》1997,40(8):463-464
发热在肝硬化患者中甚为常见,如不及时、正确诊治,可使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影响预后。我们就近5年收治的肝硬化197例进行发热原因分析。1临床资料肝硬化197例,其中伴发热89例,占45.18%。男59例,女30例,平均年龄42.7岁。代偿期6例,失代偿期83例;有腹水83例,肝昏迷32例,上消化道出血20例,黄疽19例,贫血31例,肝肾综合征12例,并发癌16例,末梢血白细胞减少(M4X10’/L)21例,血小板减少(M100X10’/L)10例,低蛋白血症(白蛋白M30g/L)’v例,肝功能异常ss一例,HmAg阳性用例。住院期间死亡21例,同期不发热的肝…  相似文献   

11.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失代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动脉插管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失代偿和慢性重症肝病的治疗作用。方法:从患者髂后上棘抽取骨髓100~200 m l,分离纯化骨髓源性干细胞,行肝动脉介入将干细胞移植到肝脏。观察移植后的临床症状、术后不良反应、肝功能检测及2年的生存率。结果: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症状好转,肝功能明显改善,生存率提高,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失代偿的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肝硬化失代偿和慢性重症肝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16层螺旋CT评价肝硬化患者血流灌注参数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8例患者行肝灌注扫描,其中对照组29例,代偿期肝硬化2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17例。通过扫描软件得出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渗透表面积乘积(PS)、肝动脉灌注指数(HAF)。分析这些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结果: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PS、HAF的均值是逐渐增加的。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BV、MTT均值是逐渐减小的。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间的BF均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SCT灌注成像技术可用来评价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纤维胃镜检查发现有各种不同胃粘膜改变占92%,较同或其它疾病患者的胃粘膜改变(占60%)显著增高(P<0.01),随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各种胃粘膜改变比例也随之加大。我院1985年3月~1990年3月收治5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经肝功、B超、CT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其中男44例,女6例,年龄28~70岁,平均56岁。病因分类:肝炎后肝硬化40例占80%,血吸虫性  相似文献   

14.
张帅  张兰霞  刘将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108-1109
目的研究结肠灌注透析对失代偿期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及低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限钠、限水、护肝、利尿等基础治疗,治疗组联合使用结肠灌注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腹水治疗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钠复常率53.3%,对照组为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灌注透析治疗对失代偿期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及低钠血症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蒋明德 《西南军医》2003,5(2):21-22
腹水是肝硬化由代偿转化为失代偿的一个重要标志,难治性腹水则是失代偿早中期转化为晚期的重要表现,可分别或同时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稀释性低血钠等严重并发症,预后极差。约90%肝硬化腹水的患者对治疗有良好反应,但另有约10%的腹水患者,对利尿剂治疗无反应,需进行大量腹腔穿刺抽腹水及其它方法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2004-11~12连续成功地为两位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原位肝移植手术(OLT),现将围手术期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汪涛  候鹏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4):472-475
目的:总结和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肠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种类、易感因素、防治及预后。方法:以2004-10~2009-08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调查对象,设合并肠道真菌感染组(32例)和非真菌感染对照组(35例)。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感染危险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583例次,32例(5.4%)确诊为肠道真菌感染,包括21例经实验室粪便培养阳性证实,11例连续2次粪涂片发现菌丝,但无阳性实验室培养证据。共分离出了7种22株真菌。22例感染者在入院前2周使用了抗菌素。肠道真菌感染以腹胀和顽固性腹泻常见,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型为主。27例肠道真菌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肠道真菌感染后多数患者病情加重,表现为Child-Pugh模型评分增加或死亡。经logistic回归分析,肝功能C级、抗生素使用时间、自发性腹膜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肠道真菌感染的密切危险因素。依据药物敏感试验抗真菌治疗被认为有效,但缺乏抗真菌药物可能造成肝肾功能进一步损害的评价。统计学分析显示,发生肠道真菌感染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周内病死率为37.5%,明显高对照组(5.7%)。结论:肠道真菌感染是一种机会感染,伴随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病理生理改变和肠道微生态环境破坏,促使肠道对真菌的易感性增加。肠道真菌感染增加了肝硬化患者的病死率,防治有相当难度。结合临床症状提高警惕,及时有效的治疗肠道真菌感染是提高其生存率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肝硬化肝脏各叶及门静脉进行量化研究 ,为临床影像早期诊断肝硬化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肝硬化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作为疾病组 ,选择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 ,利用人体常用解剖轴线作为肝脏测量的基准线。门静脉系统的测量采用文献报道的常用方法。结果 肝硬化时肝脏左叶冠状径 (L1 )的变化最具临床意义 ,肝硬化代偿期时该值增大 ,肝硬化失代偿期时该值缩小 :肝叶比例不仅存在于肝叶间同时也存在于肝叶内。门静脉管径的变化主要发生于肝硬化代偿期 ,通过建立门静脉的变化与肝脏变化的数学模型对早期肝硬化进行预测。结论 可以利用肝脏各叶的测量值及门静脉管径的变化预测和诊断早期肝硬化。  相似文献   

19.
<正>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胸腔积液,1937年由Christian首先报告,此后国内外虽陆续有报道,并对其做了不少研究,但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治疗也无特效方法。1999-2002年4月在我院住院并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190例,其中56例有胸腔积液(约占29.4%)。为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现将本组病例的有关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内膜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3例,宫内膜干细胞经静脉输注方法移植入肝脏,分别在治疗后第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肝脏功能(TBIL、ALT、AST)、甲胎蛋白(AFP)、胆碱酯酶(CHE)、肝纤维化等实验室指标,分析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3例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移植治疗后,在各观察点复查肝功能TBIL、ALT、AST、AFP较治疗前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B(34.8g/L)和CHE(4386U/L)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指标LN、HA、PC-Ⅲ、Ⅳ较治疗前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官内膜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明显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脏功能及临床症状,短期结果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