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疗效。方法 将 70例分为IVIG治疗组和对照组 ,IVIG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予以IVIG ,治疗 3d后观察黄疸消退程序。Hb、RBC计数。结果 治疗 3d后IVIG组在皮肤黄疸消退及胆红素降低方面上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P <0 .1)。结论 IVIG对降低新生儿ABO溶血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有显著疗效 ,可有效地防止或减轻溶血和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注免疫球蛋白 (IVIG)治疗新生儿溶血病 (HDN)的有效性 .方法  4 7例HDN患儿分为治疗组2 0例和对照组 2 7例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IVIG ,对比 2组疗效 .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 2 4小时血清总胆红素 (TB)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TB日平均下降值为 5 3.5± 2 4 .9μmol/L ,TB下降至小于 10 6 .2 μmol/L时所需治疗天数为 6 .2± 2 .2天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IVIG可有效地降低HDN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 ,是预防胆红素脑病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溶血病(HDN)的有效性.方法 47例HDN患儿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IVIG,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24小时血清总胆红素(TB)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TB日平均下降值为53.5±24.9μmol/L,TB下降至小于106.2μmol/L时所需治疗天数为6.2±2.2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IVIG可有效地降低HDN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是预防胆红素脑病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ABO溶血病1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新生儿科病房自 1998年 10月~ 2 0 0 2年 4月共收治新生儿ABO溶血病 170例 ,均经非换血疗法治愈 ,无胆红素脑病发生。所以临床应提高ABO溶血病的早期诊断率 ,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减少其后遗症的发生。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70例均为本院产科出生 ,男 89例 ,女 81例 ;足月儿 16 4例 ,早产儿 6例 ;住院日龄 <2 4h 2 9例 ,~ 4 8h10 8例 ,~ 72h 33例 ;第 1胎 6 4例 ,第 2胎 78例 ,第 3胎 2 1例 ,第 4胎 4例 ,第 5胎 2例 ,第 6胎 1例。二、诊断标准及方法 :新生儿皮肤黄染出现早 ,进展快 ,程度重者做血清学检查。先确定母婴ABO血型…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严重新生儿母婴ABO型不合溶血病可致高胆红素脑病。本研究旨在探讨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所有孕妇及其配偶于产前检测ABO血型。对于丈夫为A、B或AB型的O型血孕妇 ,则加测IgG抗A和抗B抗体效价 :新生儿出生后 ,留取脐带血进行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和血清游离抗体测定。一旦确诊 ,立即采取光照疗法等 ,以降低胆红素。结果  46例患儿生后 4h~ 6h内确诊 ,并给予及时干预 ,无 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 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儿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可避免胆红素脑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婴儿红细胞葡萄糖6一磷酸脱氢酶缺乏症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在我科诊治的46例婴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临床情况.其中,突出的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在可查的诱因中,以感染占首位(51.2%),临床上高胆红素血症的程度轻重悬殊,从生理性黄疸至严重黄痘,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若并存其它病理状态(如ABO溶血病、败血症等)可加重溶血和黄疸,使病情复杂化.另外,本文还对G6PD缺乏的新生儿易发生高胆红素的机理及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婴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在我科诊治的46例婴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临床情况。其中,突出的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在可查的诱因中,以感染占首位(51.2%)。临床上高胆红素血症的程度轻重悬珠,从生理性黄疸至严重黄疸,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若并存其它病理状态(如ABO溶血病,败血症等)可加重溶血和黄疸,使病情复杂化,另外,本文还对G6PD缺乏的新生儿易发生高胆红素的机理及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生儿的早期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间歇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护理。方法对49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25例,早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间歇光疗,B组24例,对照组只接受间歇光疗。治疗后血清胆红素的交界处的临界值在A组低于B组(P<0.05)72h,A组皮肤黄疸住院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新生儿ABO溶血疗法,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黄疸患儿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分析,并探讨血清学检测时间对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5月临床送检母亲为O型、出生1~10d的高胆红素血症黄疸患儿血标本212例,进行患儿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结果 212例患儿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例(1.9%),游离抗体试验阳性24例(11.3%),放散试验阳性33例(15.6%),未检出ABO以外抗体;出生1~3d、4~7d的新生儿血清学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7d以上的阳性率,放散试验阳性患儿总胆红素明显高于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疸患儿血清学检测时间与新生儿溶血病检出率密切相关,早期检测,早期确诊,能够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争取时间,对防止胆红素脑病、减低新生儿溶血病后遗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晚断脐对ABO溶血高危新生儿胆红素及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生产的足月ABO溶血高危新生儿共60例,根据断脐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早断组和晚断组两组,每组30例。早断组患儿于娩出后立即断脐(等待时间与断脐时间≤10s);晚断组患儿于娩出后,延迟1min后进行断脐。比较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以及循环系统表现,分析晚断脐对胆红素水平与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晚断组患儿第1d、第2d、第3d的经皮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早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d起至第7d,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水平均在第1d至第4d期间呈上升趋势,于第5d开始趋于稳定水平。早断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4例,晚断组发生高胆红素血症7例,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分娩后10min,晚断组患儿HR、SaO_2水平明显高于早断组,分娩后1h,晚断组患儿SaO_2水平明显高于早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在分娩后10min、1h以及2h内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早断组患儿共发生23例不良反应(57.76%),晚断组患儿共发生28例不良反应(68.29%),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晚断脐带对ABO溶血病新生儿进行断脐时,患儿胆红素水平虽有上升迹象,但在正常范围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早断脐带类似;而晚断脐带可提高ABO溶血病新生儿血氧浓度,对循环系统其余指标并未有明显影响,具备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 (IVIG)和奥多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疗效。方法 对 10例确诊为HIE新生儿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IVIG 40 0mg/kg/次左右 ,每日 1次 ,连续 3次 ;奥多肽 2ml加入葡萄糖静滴 ,每日 1次 ,至出院 ;对照组 12例仅用常规综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早 ,一般情况恢复快 ,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未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鉴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异常等参与了新生儿窒息及HIE等脑损伤性疾病的发展 ,而IVIG可提供大量特异性抗体 ,并可阻断免疫病理损伤 ,奥多肽可增强大脑的抗缺氧能力 ,对脑组织的发育及高级功能的行使具有调节作用等机制 ,故二者在HIE治疗是可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在新生儿期疾病中是最常见 ,最突出症状之一。早期新生儿可出现生理性黄疸 ,若同时伴有任何高危因果 ,黄疸程度常应超过生理性黄疸范畴 ,又称为高胆红素血症。在我北方地区窒息乏氧 ,感染为常见高危因素 ,为防止高胆红素脑病致死或致残 ,故加强围产期保健 ,对高危儿要早期干预。应用退黄措施如光疗等。现我科 2 0 0 0年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高胆红素症 )患者的治愈率已达 90 %以上无一例出现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换血治疗(包括单纯光疗和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对足月新生儿重度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0例接受单纯光疗或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血清总胆红素水平342μmol/L的足月新生儿。观察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神经系统体征。结果:单纯光疗组和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组患儿在治疗第1天后及出院时其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组患儿较单纯光疗组患儿出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降低程度更高。所有患儿入院及出院时均未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单纯光疗和光疗联合白蛋白治疗均可以有效治疗足月新生儿重度黄疸,预防急性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疗效。方法观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63例,其中Ⅰ型(亚临床型)18例,分为治疗Ⅰ组(10例)和对照Ⅰ组(8例),Ⅱ型(临床型)45例核黄疸中,死亡6例,放弃治疗4例,剩下的35例又分为治疗Ⅱ组19例和对照Ⅱ组16例,其中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急性期给予神经节苷脂GM1治疗,剂量20mg/d,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与给予脑蛋白水解物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比较,住院期间进行疗效判断,出院后由儿童保健专人进行随访,对各组后遗症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组的有效率与后遗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节苷脂使用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可增加干预效果,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普宁地区新生儿溶血性黄疸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新生儿溶血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本组病黄疸出现的时间往往较早,程度重,严重病例可出现核黄疸,甚至死亡。我科自1996年~2000年5月收治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共62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诊断标准(1)符合金汉珍等的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2)有溶血表现: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网织红细胞增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ABO溶血病10年病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病主要为ABO血型不合所致 ,以往传统方法待出现病理性黄疸后查母子血型 ,证明ABO血型不合 ,再做直接抗入球蛋白试验 ,诊断过晚而造成重度黄疸增多。自开展溶血三项检查以及静脉应用免疫球蛋白以来 ,ABO溶血病发现早 ,治疗早 ,黄疸轻 ,降低了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从而减少了听力智力及神经系统等的后遗症。临床资料一、对象 :我院新生儿科自 1990年 1月 - 2 0 0 0年 12月10年住院ABO溶血新生儿。其中A组 1990年 1月 - 1998年 12月 ,2 4例 ,占同期产科出生儿的 0 .175 %。B组 1999年1月 - 2 0 0 0年 12…  相似文献   

17.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4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作用及其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常规治疗的区别.方法对我科2003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82例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1例加用喜炎平注射液组设为治疗组,另外41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儿日龄、性别及病因、病情轻重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常规治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0.2~0.4ml/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30ml内qd.ivgtt,5~7d为1个疗程,严密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及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治疗组平均为4.21±1.14d;对照组平均为8.23±1.02d,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172,P<0.001).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为280.3±68.5μmol/L,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日平均下降值52.3±19.4μmol/L;对照组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平均为 278.6±70.4μmol/L,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日平均下降值 43.1±21.3,经统计学处理t=2.53, 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日平均下降值有显著差异.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胆红素下降快,明显缩短了疗程,经用喜炎平治疗组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降低了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而且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感染性黄疸也有明显效果,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听力损害的临床分析及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不同胆红素水平和不同病因对听力的影响及远期预后情况。方法 对12 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胆红素水平和病因分别分组比较听力损害情况及随访至 1~ 3岁时听力的恢复情况。结果胆红素水平在相当高值 (>4 2 7.5 μmol/L)的情况下听力损害率高达 80 %以上。而胆红素在 2 2 0 .6 μmol/L~ 4 2 7.5 μmol/L之间听力损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不同病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损害的比较及随访至 1~ 3岁听力恢复正常例数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除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外 ,各种病因引起的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也可导致新生儿永久性听力损害 ,故对所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均应积极治疗 ,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案的选择,降低致残率.方法 对2009年6月~2010年5月我科住院的138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溶血性疾病57例为最常见病因,占41.3%;感染性疾病41例,占29.7%;其中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1例行手术治疗、Rh溶血患儿2例予换血治疗,其余患儿针对病因给予对症处理,治愈率达99.3%.仅有1例发展为胆红素脑病警告期,3个月后发现听力障碍.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科的常见病,虽然大都预后良好,但也有进展成核黄疸导致死亡或严重后遗症的发生,对其病因分析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利于降低该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溶血病ABO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溶血病ABO患儿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500 mg·(kg·d)-1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1 g·(kg·d)-1的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情况,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光疗时间、住院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BIL水平均下降,并且观察组24 h、48 h 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4 h、48 h、72 h H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对新生儿溶血病ABO患儿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TBIL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