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目前儿科临床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I.)产生的情况,及具有不同耐药机制菌株的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从我院住院患儿中分离出的75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用PCR方法进行oprD2基因、金属酶IMP、VIM、SPMT和GIM基因检测。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照2006年CLSI推荐标准判断结果。使用WHONET5.3和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检测75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者50株,占66.7%;产金属酶的46株.占61、3%,其中IMP阳性38株(82.6%),VIM阳性8株(17.4%)。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同时产金属酶的34株,占45.3%,其对口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MIC50和MIC90均高于其他菌株。结论目前从儿科临床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和产生金属酶都十分严重,菌株的耐药性也很高,并且产MBI.菌株存在IMP和VIM2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分析研究。方法采用K-B法检测10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并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相关金属酶IMP、VIM基因以及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结果 7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为多重耐药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金属酶IMP基因阳性率为24.29%(17/70),vIM型金属酶基因阳性率为7.14%(5/70),外膜蛋白通道OprD2基因阳性率为68.57%(48/70),其中外膜蛋白通道OprD2基因缺失率为58.33%。结论 IRPA耐药情况严重。外膜蛋白通道OprD2基因缺失突变是本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孔蛋白OprD2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关系.方法 琼脂稀释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PCR扩增oprD2编码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2的变化,比较敏感株和耐药株外膜蛋白的差异,统计分析采用均数t检验.结果 141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具3种模式,以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同时耐药(IMPRMEMR)为主,占66.7%;亚胺培南耐药和美罗培南敏感(IMPRMEMS)占32.6%;亚胺培南敏感和美罗培南耐药(IMPSMEMR)仅占0.7%.PCR扩增141株耐药株oprD2编码基因结果136株耐药株oprD2编码基因发生显著变异,变异位点呈现多样性.其中34株细菌的oprD2编码基因存在大片段缺失,6株的oprD2编码基因中有插入片段,96株有小片段缺失或不同位置的多个点突变.另4株产金属酶菌株及1株亚胺培南敏感(美罗培南耐药)株的oprD2编码基因未发现异常.对其中16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10株IPMRMEMR和5株IPMRMEMS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均存在分子量46 000 u处的OprD2蛋白减少,而1株IMPSMEMR株OprD2蛋白带未见异常.结论 oprD2编码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可能是导致外膜蛋白OprD2缺失或减少的分子基础,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尤其是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该院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的基因分布、膜孔蛋白OprD2的缺失情况及外排泵MexAB-OprM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由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筛选出来的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法进行耐药表型确认,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基因IMP、VIM、SIM、GIM、SPM,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TEM、VEB、SHV、PER、OXA-2、OXA-10;对扩增阳性产物进行基因测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铜绿假单胞菌膜孔蛋白OprD2的缺失情况及mexA的表达水平。结果该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基因均未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TEM阳性20株(83.3%),其他型未有检出;阳性产物基因测序经比对确认为TEM-1型;膜孔蛋白OprD2缺失6株(25%),外排泵MexAB-OprM过度表达6株(25%)。结论该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类的耐药机制主要以由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TEM-1型介导为主,膜孔蛋白OprD2缺失以及主动外排泵MexAB-OprM过度表达为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59株临床分离的非重复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探究体外联合药敏试验对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表现不同作用的机制。方法收集来自不同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159株,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采用三维水解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方法检测多重耐药菌可能存在的耐药机制。结果 159株临床分离的非重复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通过三维实验检测,其中15株产MBL、13株产AmpC酶。体外联合药物敏感试验,加入MC-207,110后约38%的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MIC下降4个梯度。检测试验菌株,21株携带IMP基因,18株携带ampC基因;检测OprD2通道蛋白,159株中约有48%的菌株OprD2丢失。结论北京友谊医院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不是IMP、AmpC水解酶;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外排泵及外膜孔道蛋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淮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K-B法和MIC法检测25株临床分离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外膜蛋白OprD2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s)耐药相关基因(IMP、VIM、SPM、GIM)。结果 25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15株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缺失,缺失率60%;5株产金属酶,检出率20%(4株产VIM-2,1株产IMP-1);未检出SPM-2、GIM基因。结论淮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外膜通道蛋白OprD2缺失与产金属酶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和耐药基因。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该院烧伤科收集的31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相关基因及外膜蛋白基因OprD2,琼脂稀释法检测氰氯苯腙对亚胺培南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影响。结果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哌酮、头孢吡肟、氨曲南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均大于60.00%;31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IMP基因阳性6株,阳性率为19.35%;VIM基因阳性3株,阳性率为9.68%;OprD2基因缺失5株,阳性率为16.13%。OXA-10和GES耐药基因未检测到;16.13%的菌株存在主动外排的耐药机制。结论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其耐药机制与细菌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缺失、细菌产IMP型金属-内酰胺酶及细胞主动外排机制有关;临床上应加强细菌耐药的监测以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连续分离到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并检测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进行表型分析;通过重复序列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ep-PCR)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型;使用亚胺培南EDTA(乙二胺四乙酸)酶抑制试验检测菌株是否产生金属酶,同时用PCR检测OprD、IMP、VIM基因。结果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23株铜绿假单胞菌中19株同时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并且都至少对5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rep-PCR电泳结果显示19株耐药株基因表型基本一致,并且与敏感株有明显区别;亚胺培南-EDTA双纸片法筛得5株产金属酶(MBL)的铜绿假单胞菌;用特异性OprD、IMP、VIM引物扩增相应基因时,检测到1株发生OprD缺失,23株都未检测到blaIMP及blaVIM。结论ICU中19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均来自同一克隆;其中1株发生OprD缺失突变,5株金属酶筛选试验阳性,但需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和研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机制。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该院临床分离的8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科室分布、标本类型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PCR检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blaIMP、blaVIM、blaNDM-1、blaSIM、blaSPM、blaGIM、blaOXA-10及膜孔蛋白OprD2基因。结果该院以神经外科送检标本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检出(28.0%)最多,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86.0%)。8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7.5%),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最高(97.5%)。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blaVIM基因阳性1株(1.2%),blaOXA-10基因阳性4株(5.0%),其他耐药基因均未检出;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67株(83.8%)。结论本研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是膜孔蛋白OprD2基因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该院近3年来感染患者胸腔积液培养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表型,并检测相关耐药基因,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Bact/ALERT 3D120型血培养仪培养胸腔积液标本。西门子MicroScan WalkAway 96微生物鉴定系统和进行药敏试验。亚胺培南-EDTA双纸片法检测金属酶。PCR检测耐药基因(OprD、VIM和IMP)。结果 3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14株对亚胺培南耐药,其中有2株为多重耐药株,4株产金属酶。14株耐药株中OprD基因PCR检测发现两株缺失,而IMP、VIM金属酶基因检测结果有2株为阳性。结论胸腔积液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高,耐药机制包括产金属酶(VIM和IMP基因)和OprD缺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基层医院与三级医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表型及其耐药机制,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法检测两所医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表型,应用PCR方法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相关基因(金属酶基因IMP、VIM;主动外排系统基因OprM、mexA、mexB;外膜蛋白Opr D2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两所医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均排在前三位;检出基因IMP(11.4%、5.0%)、OprM(90.9%、97.5%)、mexA(100.0%、100.0%)、mexB(100.0%、100.0%)和OprD2(52.3%、60.0%),VIM基因均未检出。结论外排泵系统和外膜蛋白OprD2基因缺失是两个医院介导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具有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深圳福田人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E-test试剂条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7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用三维实验对产AmpC、KPC酶菌株的耐药表型进行确认,金属酶的表型确证实验则采用EDTA双纸片扩散法.用PCR方法检测AmpC、VIM-1、VIM-2、IMP-1、SPM、KPC及OprD 7个基因型,并分析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质粒接合实验用来证实耐药基因的传播性.结果 29例铜绿假单胞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且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3种药物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2、32、256 μg/mL.26株携带有AmpC基因的铜绿假单胞菌仅有5株为持续高表达菌株,18株金属酶阳性菌中有15株与VIM-2基因型检测一致,其余3株VIM-2基因型阴性,并有1株为VIM-2基因型阳性但金属酶阴性.29株中检测出8株携带OprD基因,外膜蛋白缺失率为72%(21/29),其余基因型均阴性.结论 该院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为产金属酶及外膜蛋白缺失,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将加剧该类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何欣文  马龙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2):1867-1870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药基因特征及对多粘菌素异质性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76株CRPA,PCR检测耐药相关基因,检测菌株对多粘菌素的敏感性.选15株行群体谱分析多粘菌素异质性,应用联合用药实验筛选用药方案.[结果]76株CRPA,碳青霉烯酶相关基因IMP阳性15株(19.74%),VIM阳性8株(10.53%),SPM阳性6株(7.89%),OXA-10阳性12株(15.79%),外膜孔蛋白(Opr)基因OprD2缺失45株(59.21%).75株(98.68%)对多粘菌素敏感.行群体谱分析的15株CRPA中,5株(33.33%)存在异质性耐药,3株(20.00%)具有异质性,7株(46.67%)无异质性.联合用药方案以多粘菌素+比阿培南联合作用最佳.[结论]青霉烯类酶的产生及外膜孔蛋白缺失是CRPA耐药的机制之一,CRPA对多粘菌素敏感性高,但存在异质性及异质性耐药现象,联合用药可增强异质性耐药菌株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本地区患者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检出情况及基因型分布特征.方法 本研究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共151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47株.使用IMP/EDTA纸片法筛选产金属酶的耐药表型,PCR技术检测编码金属酶的IMP、VIM、SPM和GIM 4种基因型.PCR反应产物进行纯化后,进行核酸电泳.结果 47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IMP/EDTA纸片法检测金属酶表型阳性21株,占44.6%.PCR检测金属酶基因型阳性14株,占29.8%,其中IMP型阳性11株,占78.6%,VIM型阳性3株,占21.4%.未检测出SPM和GIM型金属酶.结论 池州地区产生的金属酶同时存在IMP和VIM两种基因型,其中以IMP亚型为主,少部分为VIM亚型,分布科室主要为ICU,其次为神经外科.产金属酶是本地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重要耐药机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的监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征及其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并研究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Micro-Walkaway-40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PCR法对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相关基因(IMP、VIM、GIM、OXA)和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进行检测,琼脂稀释法检测氰氯苯腙(cccp)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MIC的影响。结果 65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舒普深、特治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8.5%、43.1%和44.6%,对头孢他啶、马斯平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0.8%、53.8%和55.4%;65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IMP阳性11株(16.9%)、VIM 4株(6.2%),oprD2基因缺失5株(7.7%),其余耐药基因未检出;CCCP检测阳性时,亚胺培南的MIC值下降,提示存在主动外排机制的菌株7株(10.8%)。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其耐药机制主要与细菌产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细胞主动外排机制以及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及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西安地区四所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共151株,通过药物敏感试验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的携带情况。结果151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 ICU (37.1%)、神经内科 ICU (27.1%)及烧伤科(19.9%);所检菌株对多黏菌素 B 敏感,对其余9种抗菌药物均不同程度耐药;94株携带 VIM 基因,32株携带IMP 基因,5株携带 SPM 基因,3株携带 SIM 基因。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及泛耐药现象严重,其原因可能与产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表达有关,耐药基因以 VIM、IMP 为主,临床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蔓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分布、耐药特点以及产碳青霉烯酶表型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该院分离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菌株及病例。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初筛,初筛阳性菌株应用2-巯基丙酸协同法进一步检测金属酶。结果 在研究期间,共纳入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250株,鲍曼不动杆菌132株。菌株标本类型以痰液(55.5%)为主,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20.9%)为主。药敏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测试药物敏感性较好,均大于70%以上,对IPM和MEM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5%、9.5%,然而鲍曼不动杆菌对测试药物耐药率较高达35.2%~77.4%,对IPM和MEM耐药率分别为35.2%、39.1%。多重耐药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发生率要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44.7%和24.0%;9.1%和2.8%。40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酶初筛阳性11株占27.5%,金属酶表型阳性2株占18.2%;49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初筛阳性37株占75.5%,金属酶表型阳性1株占2.7%。结论 该院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不同耐药性,应加强监测。产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主要机制之一。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常规药物敏感性试验时,同步检测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选取临床分离对亚胺培南耐药的46株铜绿假单胞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二维试验分别检测其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基因型及表型,表型检测时以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ATCC 27853)、亚胺培南纸片为抗菌药物的底物。结果亚胺培南耐药的46株菌中,PCR检测膜孔蛋白基因OprD2缺失菌株7株,检出率为15.2%;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blaIMP阳性菌株9株,检出率为19.6%;blaVIM阳性0株,检出率为0%。二维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菌株15株,阳性率为32.6%,金属p.内酰胺酶基因blaIMP阳性菌株9株,全部阳性。膜孔蛋白基因OprD2缺失7株菌中,二维试验阴性6株。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主要由产酶及膜孔蛋白缺失引起,二维试验操作简便,可与常规的纸片琼脂扩散法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步进行,结果易于判读,可在各级临床细菌室操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敏感性及金属酶流行情况,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10年11月—2011年4月临床分离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200株,所有菌株均经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与药敏试验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作为金属酶表型初筛试验,初筛阳性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MP、VIM、SPM和NDM4种金属酶基因型以及Ⅰ类整合酶基因。结果 200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自ICU患者55株,占27.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率最低(8.5%),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38.5%)。6株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初筛试验阳性,检出率3.0%,经基因检测发现IMP型阳性菌株2株(2株均产IMP-1菌株),未检出VIM、SPM及NDM型金属酶,且这6株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酶基因均为阳性。结论该院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低,主要金属酶基因型为IMP-1。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仍较严重,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11月~2005年4月从临床上分离的17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6种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结果17株菌中检出TEM基因为8株(47.1%),VIM、OprD2基因均为2株(11.8%),而IMP、SHV、OXA基因均为阴性。结论我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酶基因主要是TEM基因,其次为VIM基因,OprD2缺失阳性率低,提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机制不是单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