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检验标本分析前缺陷率,以及提高标本分析前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10人组成品管圈,遵循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该院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前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2.30%,品管圈活动后不合格的率为0.81%,说明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中效果显著。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临床检验标本缺陷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降低泌尿外科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为活动主题,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分析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高的影响因素,拟定对策,比较品管圈前后泌尿外科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的改善情况。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泌尿外科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由18.9%降至8.7%,目标达成率103%,进步率53.9%。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泌尿外科中段尿标本不合格率,规范了操作流程,提高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团体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肾内科中段尿标本采样不合格率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找出中段尿标本采样不合格率高的原因,制定对策、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肾内科中段尿标本采样不合格率高的问题是否改善。结果:实施品管圈后肾内科中段尿培养标本采样不合格率由37.5%减低至12.61%,目标达标率为102.47%,进步率为66.37%。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肾内科中段尿培养标本采样不合格率,提高圈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了整个护理团队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病人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程序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住院病人检验标本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将活动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住院病人检验标本不合格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0.80‰降低至活动后的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可有效降低住院病人检验标本不合格率,实现住院病人检验标本标准化管理,提升圈员运用品管工具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老年医学科中8名护理人员组成"莲心圈",确定"降低住院患者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为本期品管圈活动主题,采用柏拉图、鱼骨图等工具分析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原因并针对主要原因拟定对策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从38.1%降至16.7%,目标达成率为118.9%,进步率为56.2%;通过品管圈,制定了规范的标准化流程。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了24 h尿标本留取不合格率,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护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临床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6月该院实施品管圈活动前送检500例血液标本纳入对照组。收集2016年7-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送检的500例血液标本的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标本的合格率。结果观察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7.0%)明显低于对照组(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采集进步率达到54.3%。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极大地提高了血液标本的合格率,血液采集进步率也相应上升,对改善护士临床采血的常见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提高门诊血液检验标本条形码使用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医学检验科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小组讨论评价法确定"提高门诊血液检验标本条形码使用率"作为活动主题,分析门诊血液检验标本条形码使用率低的原因,制定对策并评价改善前后效果。结果对策实施后门诊血液检验标本条形码使用率大大提高,条形码使用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47.62%提高至81.19%。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门诊血液检验标本条形码使用率,优化临床采血流程,优化检验流程,减少差错,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高工作人员团队协作能力、自信心及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查找导致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拟定对策,并将改进前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住院患者尿培养标本不合格率由10.37%降低至活动后的2.46%,目标达成率为111.72%,进步率为76.28%。结论品管圈活动规范了操作流程,有效降低了尿培养标本采集不合格率,提高了圈员运用品管圈手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急诊血常规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2014年9~11月、2015年2~4月该院急诊血常规实验室周转时间进行数据分析,制定相应对策组织实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急诊血常规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TAT)不合格率由活动前5%降至活动后1.4%,效果显著。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急诊血常规标本实验室周转时间,通过对急诊检验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提高急诊检验及时准确性,实现无误检、无投诉、无抱怨,满足临床需求。品管手法的应用,提高了员工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QCC)小组,选定"降低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率"为主题,对活动前后该院临床输血申请单进行数据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使得2014年6-9月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率(1.7%)明显下降,减少了申请单空项等问题,同时改善了输血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及方法。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地降低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率,提高输血科人员的工作热情、凝聚力,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规范的管理办法,提高痰标本采集合格率。方法:应用品管圈活动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操作技能,改善工作环境等。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痰标本采集的不合格率由之前的13.98%降低至改善后的4.21%,目标达标率为103.28%。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痰标本采集合格率,减少患儿的痛苦,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陈芳  杨红忆 《护理与康复》2014,13(8):787-790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血液标本溶血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以"降低住院患者血液标本溶血发生率"为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进行现况把握、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并将改进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血液标本溶血发生率从4.83%下降到1.76%(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住院患者血液标本溶血发生率,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QCC)活动小组,确定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血液标本合格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血液标本不合格率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QCC活动后组的标本合格率为99.0%,明显高于QCC活动前组的96.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品管圈活动,血液标本合格率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护士使用治疗车不合格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组建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为“降低护士使用治疗车不合格率”,对科室护士使用治疗车的现况进行调查,设定目标并分析护士使用治疗车不合格的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 护士使用治疗车的不合格率由51.7%下降至20%。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护士使用治疗车的不合格率,改善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不合格率中的作用。方法 对本科内的尿标本从采集至送检过程进行调查,分析导致尿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拟定对策,按品管圈程序实施对策和效果确认,比较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尿标本合格率的变化。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尿标本不合格率由37.00%降至8.25%,达到了制定的目标。每一位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等7个方面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不合格率,并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门诊患者口罩佩戴的不合格率。方法:应用品管圈活动对门诊就诊患者口罩佩戴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设立目标,制定计划,并拟定对策组织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门诊患者口罩佩戴不合格率由7.03%下降至3.01%,目标达成率106.6%,进步率57.18%。护理人员防护及宣教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门诊患者口罩佩戴的不合格率有显著成效。品管圈作为科学管理工具,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漏检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漏检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泌外科住院患者的尿标本采集质量及漏检率进行比较,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尿标本漏检率降低至5.19%,检验率达到94.81%,较活动前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漏检率,提高尿标本采集质量,及时提供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工具在降低检验标本分析前缺陷率,提高标本分析前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对检验标本分析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临床检验标本缺陷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0.566%降低至实施后的0.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临床检验标本缺陷率,提高圈员运用品管圈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护理人员采集检验标本中PDA漏扫码率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7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降低护理人员采集临床检验标本中PDA漏扫码率"为主题,分析住院患者检验标本条形码扫描率低的原因,制定计划及对策并评价效果。结果住院患者临床检验标本条形码扫描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20.18%(304/1506)降低到活动后的7.43%(121/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预期效果。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明显降低护理人员采集检验标本中PDA漏扫码率,并且有效提高了护士对标本条形码扫描的操作规范性,护士人际沟通、团队合作意识、创造性和积极性、工作主动意识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单书写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主题,圈员对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单书写合格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单书写不合格率从1.5%下降至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圈员能力提高,进步率80%,目标达成率12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单书写不合格率,促进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持续改进,有利于护理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