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稚媛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10(4):389-392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靶控输注在鼻中隔成形术中镇静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行鼻中隔成形手术患者62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n=31)和丙泊酚靶控输注组(n=31).右美托咪啶组患者首先缓慢输注右旋美托咪啶负荷剂量(1.0 μg/kg)10 min,然后以0.7 g·kg-1·h-1维持;丙泊酚组患者进行丙泊酚靶控输注,初始靶浓度设定为1.5 μg/ml,根据镇静镇痛满意度每次调整0.2 μg/ml.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对手术的耐受性以及镇静镇痛满意度.记录镇静镇痛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相关参数以及副作用情况.结果 右美托咪啶组患者在手术进行30 min与手术结束时VAS疼痛评分均低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4、-2.68,P均<0.05);右美托咪啶组的患者镇静镇痛满意度在不同手术阶段亦均低于丙泊酚靶控输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97、-4.21、-2.00,P均<0.05).与丙泊酚组比较,右美托咪啶组患者呼吸抑制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2.70、5.48、4.00,P均<0.05).结论 采用静脉输注本实验剂量右美托咪啶实施清醒镇静镇痛可以为鼻中隔成型手术提供较为满意、安全的镇痛镇静条件,呼吸抑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王赟淼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10(4):403-406
目的 观察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时静注右美托咪啶辅助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60例择期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下下腹部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n=30)及对照组(C组,n=30).麻醉平面满意后两组分别静注右美托咪啶及0.9%氯化钠注射液并维持至术终.观察手术期间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熵指数(RE)变化;观察患者手术期间及监护治疗室内心动过缓、低血压及腰背部疼痛等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用药后15 min至停药后30 min 的HR均明显低于组内用药前及同时点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 2.73、4.23、5.01、4.56、3.92、4.25、3.12、2.89、4.24、3.78、2.92、3.29,P均<0.05);D组用药后15 min至停药时RE均小于60,均明显低于组内用药前及同时点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 3.54、3.76、4.52、6.23、5.01、4.32、4.20、2.93、3.82、5.21、4.32、4.80,P均<0.05);D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C组,寒战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52、4.85,P均<0.05).结论 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时静注右美托咪啶,不仅镇静效果满意,而且可减少寒战发生,但可能导致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和芬太尼用于患者清醒气管插管时的镇静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60例择期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患者给予1 μg/kg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患者给予1 μg/kg芬太尼。气管插管前对气管黏膜和喉部实施局部麻醉。以呛咳程度评分和插管后耐受程度评分来评价插管条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Ramsay镇静评分(RSS)、呼吸频率、低氧例数等情况。术后24 h随访对声音嘶哑和咽喉疼痛等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呛咳程度评分显著降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增加,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发生低氧的患者例数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芬太尼相比,右美托咪啶能在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情况下,为老年患者的清醒气管插管提供足够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临床医学》2017,(3)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和芬太尼用于患者清醒气管插管时的镇静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60例择期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患者给予1μg/kg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患者给予1μg/kg芬太尼。气管插管前对气管黏膜和喉部实施局部麻醉。以呛咳程度评分和插管后耐受程度评分来评价插管条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Ramsay镇静评分(RSS)、呼吸频率、低氧例数等情况。术后24h随访对声音嘶哑和咽喉疼痛等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呛咳程度评分显著降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增加,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发生低氧的患者例数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芬太尼相比,右美托咪啶能在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情况下,为老年患者的清醒气管插管提供足够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465-466
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78例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硬膜外麻醉,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选用丙泊酚镇静,观察组选用右美托咪啶镇静,比较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平均动脉压、心率、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的镇静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中0.5h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呼吸抑制、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82%、15.38%),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泊酚相较,右美托咪啶能够取得更显著的镇静效果,且安全性较高,虽然该药物的起效时间较长,但是总体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刘博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5,16(6):30
目的评价不同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异丙酚静脉全身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循环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适合ERCP手术的剂量。方法选择90例择期行ERCP手术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右美托咪啶低剂量负荷组(D1组)与右美托咪啶高剂量负荷组(D2组),每组45例。D1组术前按0.5μg·kg-1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泵注10min,D2组术前按1.0μg·kg-1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泵注10min,然后2组均按0.6μg·kg-1·h-1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50mL;2组手术开始前2min均注射异丙酚1.0mg·kg-1,然后以2~4 mg·kg-1·h-1泵注异丙酚。记录给药前(T0),进内镜即刻(T1),手术开始后10min(T2)、20min(T3)、30min(T5)及手术结束时(T6)的MAP、HR、RR、SPO2值,记录体动∕呛咳次数,SPO2≤90%或呼吸频率≤9次·min-1的次数及苏醒时间、手术时间、异丙酚用量、芬太尼用量。于T0、T3时点取5mL静脉血测定血清肾上腺素水平。结果 D2组MAP、HR在T4—T6时点均较D1组显著降低(P<0.05),异丙酚、芬太尼用量较D1组显著减少(P<0.05),T3时点肾上腺素水平较D1组显著降低(P<0.05)。D2组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发生率均较D1组显著升高(P<0.05),而体动∕呛咳发生率较D1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负荷量0.5μg·kg-1可安全用于ERCP保留自主呼吸的静脉全身麻醉,并且能较好地控制术中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2015,(11)
目的观察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的硬膜外麻醉及镇静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苏州市立医院北区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的98例硬膜外麻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右美托咪定硬膜外麻醉患者49例为右美托咪定组,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硬膜外麻醉患者49例为联合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维持麻醉5 min(T1)、麻醉30 min(T2)、手术结束(T3)四个时段的Ramsay镇静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镇静起效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P0.05)。T0时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1、T2和T3时段联合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与镇静满意分数接近(P0.05)。T0时、T1时两组患者MA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2和T3时联合组患者MAP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T0时、T3时两组患者H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和T2时联合组患者HR均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进行硬膜外麻醉时镇静效果更佳,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苏醒快,有利于手术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右美托嘧啶与丙泊酚作为小儿骶管阻滞麻醉辅助用药的镇静效果,评价右美托咪啶辅助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尿道成形术尿道下裂的ASAⅠ~Ⅱ级患儿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丙泊酚组各30例,在骶管穿刺后10min内,右美托咪啶组静脉泵注负荷量右美托嘧啶1μg/kg,丙泊酚组静脉泵注负荷量丙泊酚2mg/kg,之后分别以0.5μg/(kg·h)、2mg/(kg·h)速率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前15min。记录2组麻醉前(T0)、骶管阻滞后即刻(T1)、用药后10min(T2)、用药后30min(T3)、手术结束时(T4)心率、平均动脉压,术中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评价镇痛合适率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右美托咪啶组T2、T3、T4时间点心率((112.8±13.8)、(103.4±14.1)、(95.7±16.1)次/min)低于丙泊酚组((129.2±18.5)、(124.1±14.2)(109.6±15.1)次/min)(P均<0.05),平均动脉压(98.5±12.7)、(92.4±12.1)、(74.9±8.2)mm Hg)高于丙泊酚组((84.6±11.7)、(78.5±11.5)、(67.9±8.0)mm Hg)(P均<0.05),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变化较丙泊酚组平稳;右美托咪啶组术中氯胺酮用量((2.5±0.9)mg/kg)少于丙泊酚组((5.0±1.7)mg/kg),镇静合适率(93.3%)高于丙泊酚组(63.3%),右美托咪啶组术中无呼吸抑制发生,丙泊酚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为1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辅助骶管阻滞麻醉用于行尿道下裂手术患儿麻醉镇静效果优于丙泊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系统评价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对术后ICU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SCI、SpringerLinker、ScinceDirect、CNKI、VIP、WanFang Data、CBM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1年11月,收集所有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对术后ICU患者镇静镇痛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者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793例患者。定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右美托嘧啶:0.2~2.5μg/(kg.h),丙泊酚:0.3~4.5 mg/(kg.h)],右美托嘧啶和丙泊酚提供治疗所需镇静效果相似。镇静治疗时,右美托咪啶组需追加的镇痛药剂量少于丙泊酚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镇静治疗期间,右美托咪啶组需追加镇痛药的人数比例少于丙泊酚组[OR=0.24,95%CI(0.08,0.68),P=0.008];与丙泊酚相比,右美托咪啶能显著减少患者ICU入住时间[WMD=–1.10,95%CI(–1.88,–0.32),P=0.006],但不能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WMD=0.89,95%CI(–1.15,2.93),P=0.39];镇静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心动过缓及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动过缓OR=3.57,95%CI(0.86,14.75),P=0.08;低血压OR=1.00,95%CI(0.30,3.32),P=1.00];与右美托咪啶相比,丙泊酚可能更容易引起镇静期间的呼吸抑制,但该结果尚需进一步研究。镇静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3,95%CI(0.54,1.99),P=0.92]。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右美托咪啶具有与丙泊酚相似的镇静效果,兼有镇痛作用,可节约镇痛药用量,并可减少患者的ICU入住时间,且较少发生不良反应和呼吸抑制。鉴于本系统评价样本量有限,纳入研究质量不高,所得结论尚需开展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预计机械通气超过3d病人的临床疗效,探讨右美托咪啶对ICU机械通气病人长时间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选取的40例行有创机械通气、预计机械通气超过3d的病人随机分到右美托咪啶组(D组,20例)和丙泊酚组(P组,20例)。D组病人给予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1μg/kg,注射时间超过10min后继以0.2~0.7μg·kg-1·h-1维持泵入;P组给予丙泊酚负荷剂量1mg/kg,注射时间超过10min后继以1.0~3.0mg·kg-1·h-1维持泵入,直至撤机。观察并记录镇静前及镇静后30min、1h、3h的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呼吸及血流指标;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驻留时间;记录镇静期间呼吸、心血管不良事件及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均能达到镇静目标水平SAS评分3~4分,D组和P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静后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较镇静前显著下降(F=5.33~17.06,P〈0.05),随输注时间延长呼吸、血流指标有所改善,但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镇静相关不良反应类似(P〉0.05)。D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驻留时间略短于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右美托咪啶长时间镇静效果与丙泊酚类似,无明显不良反应,为ICU机械通气病人长期镇静治疗用药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右美托咪啶辅助椎管内麻醉的镇静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用于辅助椎管内麻醉患者的镇静效应.方法 选择行椎管内麻醉择期手术患者80 例,ASAⅠ~Ⅱ级,随机右美托咪啶组(D 组)和对照组(C 组)每组40 例.麻醉后麻醉平面控制在T6 ~S5时开始手术,常规面罩吸氧(氧流量2 L/min).麻醉起效后D 组按照0.5 μg/kg 剂量给予4 μg/ml 的右美托咪啶静脉泵注(10 min)后改为0.1 ~0.3 μg/kg 维持;C 组以相同的方式静脉泵注生理盐水.监测并记录观察麻醉前、手术开始时、牵拉腹膜时、牵拉内脏时及术毕时各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 )、Ramsay 分值.观察记录术中不良反应.结果 D 组患者在使用右美托咪啶后MAP 出现明显升高,与给药前及C 组同一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 组患者在使用右美托咪啶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率减慢,与给药前及C 组同一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SpO2 方面D 组与C 组比较稍有降低,但均在正常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amsay 镇静评分:D 组给药后患者镇静明显,与给药前及C 组同一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D 组只有2 例发生躁动,发生率7.5%,C 组则有12 例恶心、2 例呕吐、17 例发生躁动,发生率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辅助椎管内麻醉能产生可唤醒的镇静,呼吸抑制轻,可维持理想镇静状态,有效降低椎管内麻醉手术操作引起的不良反应,是一种理想的辅助镇静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区域麻醉镇静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查找以右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区域麻醉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RCT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RCT,包括37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两组在麻醉后15、30分钟以及术后的OAA/S评分、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右美托咪啶组麻醉后30分钟的BIS指数以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高于咪达唑仑组(P〈0.05)。两组低血压以及躁动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右美托咪啶在区域麻醉术中具有较好的镇静效果,并且无呼吸抑制,但是应注意其减慢心率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幽闭恐惧症患者磁共振检查镇静效果。方法 2011年至2015年我院行磁共振检查50例诊断为幽门恐惧症患者,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2组:Ⅰ组采用咪哒唑仑注射液0.075 mg/kg肌内注射,Ⅱ组右美托咪定1μg/kg静脉泵注15 min。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 O2),监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统计镇静评分和调查镇静满意度。结果Ⅱ组各时间点MAP、HR、Sp O2与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检查中BIS和镇静评分、镇静满意度明显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幽闭恐惧症患者磁共振检查镇静效果是满意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静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切开内固定术,操作简单,费用低,但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多有焦虑、紧张,以及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不完善的缺点难以避免,镇痛、镇静方法及药物选择目前巳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旨在比较观察右美托咪啶辅助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行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对患者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收集严重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12例,依据原发疾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同时持续应用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出现躁动、焦虑、恐惧等精神症状时,给予右美托咪啶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对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脉博氧饱和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在接受镇静治疗后心率、平均动脉压稳定,氧合改善。结论:右美托咪啶在无创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12)
目的评估并比较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中度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于我院拟行蛛网膜下腔麻醉下手术患者126例为本研究试验对象,随机分为A、B和C组,每组各42例。A组患者给予首剂量1μg/kg右美托咪定,缓慢静注10min以上,继以0.5μg/kg/h维持麻醉;B组给予首剂量1mg/kg丙泊酚,静注10min以上,随后以2mg/kg/h维持麻醉;C组仅静注NaCl注射液。记录患者的有效麻醉持续时间、改良OAA/S评分恢复至4以上所需时间及患者的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并评估患者的整体满意度。结果 A组患者恢复至OAA/S≥4所需时间(27.05±2.25vs 15.26±1.88和3.88±1.78min,P=0.01)及有效麻醉持续时间(225.52±5.60vs 139.59±3.02和138.42±4.95min,P=0.03)显著长于B、C两组。A组与B组相比表现更为深度的镇静水平,且A组的3级满意度比例明显高于B、C两组(77.5%vs 55.5%和37.5%,P=0.04)。三组的各项不良反应指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与丙泊酚相比,右美托咪定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中的中度镇静作用效果更显著且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麻醉镇静的效果.方法 检索2000年1月-2012年1月PubMed、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EMbas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右美托咪定用于麻醉镇静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同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5篇文献284例纳入研究,其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干预的试验组150例,使用咪达唑仑和(或)丙泊酚干预的对照组134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 =2.04,95%CI(1.04,3.99)];谵妄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RR =0.33,95%CI(0.13,0.85);RR=0.43,95%CI(0.20,0.93)].结论 与传统麻醉镇静药物相比,右美托咪定可显著提升麻醉镇静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患者清醒气管插管镇静的效果.方法:口腔外科颌面部骨折的患者60例,平均分为两组: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6 μg/kg,M组静脉输注咪达唑仑0.08 mg/kg,均用生理盐水10 mL稀释,10 min输注完毕.在2%丁卡因表面麻醉下行纤支镜清醒鼻腔插管,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呼吸指标的变化,以及患者对插管的耐受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所有患者镇静满意,均能很好耐受清醒气管插管,插管过程中MAP、HR和SpO2、PETCO2稳定(P > 0.05).咪达唑仑组镇静时有轻度呼吸抑制,插管过程中MAP和HR升高(P < 0.05),插管耐受率低于右美托咪定组(P <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清醒气管插管镇静有效,无呼吸抑制,血流动力学稳定,是理想的辅助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