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硬膜外麻醉后神经根损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90例行硬膜外麻醉穿刺时出现神经根损伤症状的患者,病例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术中及术毕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10 m L,观察组术中及术毕给予5 mg地塞米松加10 m L生理盐水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统计并比较2组手术前后睡眠质量。结果:2组患者术后的血清TNF-α、IL-6及IL-1β浓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观察组的上升幅度较小,对照组的上升幅度较大,其中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的血清TNF-α、IL-6及IL-1β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与术前相比,术后72 h 2组PSQI评分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地塞米松应用于硬膜外麻醉后神经根损伤患者中,能够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改善神经根损伤症状及睡眠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5):2843-2845
选取我院96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及C组各32例。A组、B组、C组于麻醉成功后分别以10mm Hg、12mm Hg、15mm Hg气腹压力创建CO2气腹施行手术。分别在麻醉成功后、气腹创建后、手术完毕后、术后24h采集各组外周静脉血,检测并对比各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β)水平。结果 3组术前TNF-α、IL-6、IL-β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气腹创建后、手术完毕后的TNF-α、IL-6、IL-β水平均较术前上升,且C组上述指标水平上升幅度大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术后24h TNF-α、IL-6、IL-β水平均有所下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6、IL-β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和气腹压力高低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在行腹腔镜手术时应用低气腹压力有助于降低患者应激反应水平及机体创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氯普鲁卡因联合吗啡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炎症因子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92例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64例。3组均采取腰硬联合镇痛方式,注射吗啡2mg,10min后3组分别注射2.0%、2.5%和3.0%的氯普鲁卡因5mL。比较3组产妇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2、6、12、24、48h)的炎症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3组产妇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2、6、12、24、48h)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3组产妇术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术前3组产妇的炎症因子(IL-2、IL-6、IL-10及TNF-α)水平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和24h3组产妇的IL-2、IL-6、IL-10及TNF-α水平比较,A组C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术后2、6h,A组IL-2、IL-6、IL-10、TNF-α水平高于C组(P0.05)。术前,3组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内VAS评分,B、C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组间两两比较,A、C组组间两两比较,以及各组内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术后48h内Ramsay镇静评分组间两两比较、各组内术后48h内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7.18%、18.75%和23.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氯普鲁卡因联合吗啡用于剖宫产术中镇痛、镇静效果较好,可降低术后48h炎症因子水平,利于产妇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开腹手术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160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0例采取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A组)、80例采取全身麻醉(B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麻醉前,A、B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p O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0 min、术后5 min,A组的HR、MAP均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的Sp O2水平在各个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 h,A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评分高于B组(P0.05);手术后24 h,A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11.25%低于B组的26.25%(P0.05);术后24 h、术后72 h,B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高于A组(P0.05);术后24 h,B组的CD4+/CD8+水平低于A组(P0.05);手术后7 d内,A组肺部感染发生率6.25%(5/80)低于B组患者的16.25%(1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6,P=0.04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开腹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小、肺部感染发生率较低,但是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对全麻术后患者消化道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行全身麻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0例,A组采用盐酸帕洛诺司琼,B组采用地塞米松,C组采用盐酸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观察术后24 h患者消化道反应分级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C组术后24 h消化道反应分级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全麻术后患者消化道反应的临床效果与地塞米松无显著性差异,而盐酸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盐酸帕洛诺司琼或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及皮质醇和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择期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C组、M1组、M2组、M3组,每组20例。M1组术前经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并经硬膜外腔给予芬太尼;M2组术前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术后硬膜外腔给予芬太尼;M3组术前经硬膜外腔给予芬太尼,术后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C组不给镇痛药物。记录并比较4组患者术后8、12、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前、术毕、术后24、48h的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术后8、12、24、48h,M1组、M2组、M3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1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M2组、M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h,M1组、M2组、M3组的Cor、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1水平明显低于M2组、M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优于单一镇痛模式,可以有效减轻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及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将地佐辛5 mg与局部麻醉药(0.375%罗哌卡因20 mL+1%利多卡因15 mL+1∶20万肾上腺素1 mL)混合用于臂丛神经阻滞。B组于术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联合局部麻醉药(同A组);C组仅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同A组。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麻醉后1 h及术后4、8、12、24、36、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毕至术后VAS3分的时间),不良反应。结果:A组麻醉起效时间低于B、C组(P0.05)。A、B组术后8 h时的VAS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12、24 h时的VAS明显低于B、C组(P0.05);3组麻醉后1 h及术后4、36、48 h时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持续时间为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效果确切,能够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行TKA的老年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32例)和复合麻醉组(35例)两组。全身麻醉组仅采用全身麻醉,复合麻醉组采用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时间、手术出血量、尿量、补液量、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值、镇静/警觉(OAA/S)评分、简易智力量表(MMSE)评分及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复合麻醉组麻醉时间长于全身麻醉组,给药后10、20 min BIS监测值均高于全身麻醉组,给药后5、10 min OAA/S评分均高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全身麻醉组术后24、48 h均显著低于术前,复合麻醉组术后24 h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麻醉组术后24、48 h MMSE评分均高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术后24、48 h血IL-6和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复合麻醉组术后24、48 h血IL-6水平高于术前,术后24 h血CRP水平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麻醉组术后24、48 h血IL-6和CRP水平均低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有助于降低老年TAK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和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定)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新沂市人民医院住院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支架置入适应证的患者14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6例,女63例。入选患者应用随机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其中A组52例,剂量20 mg/d;B组51例,剂量10 mg/d;C组46例,剂量5 mg/d。入选患者术前、术后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睡前顿服,术后1周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服用或者改变瑞舒伐他汀剂量。术前、术后24 h、72 h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同时留取尿液,测α1-微球蛋白(α1-MG)及尿微量白蛋白(m ALB)。结果入选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检测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s-C:A组、B组术后24 h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72 h A组明显低于C组(P<0.05);hs-CRP:术后24 h A组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 h与7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1-MG:术后72 h A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 ALB:术后24 h 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手术前后服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保护肾小管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预防医源性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联合多模式镇痛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炎性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方法选取184例需腹部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92例)和对照组(92例)两组。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多模式镇痛,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多模式镇痛。比较两组手术后相关指标情况,手术前和手术后6、12、24、48 h疼痛程度,手术后6、24、72 h血清炎性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手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12、24和48 h,两组VAS评分均较手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手术后6、12、24和48 h,随着时间延长,两组VAS评分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24和72 h,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联合多模式镇痛能降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术后体内炎症反应状态,提高其免疫功能,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在进行老年前列腺汽化术患者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两种麻醉方法对术后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择期手术的行前列腺汽化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并在麻醉前及术后4 h、8 h、24 h、48 h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的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4 h、8 h以及24 h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与麻醉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在术后4 h和8 h,对照组患者MMSE评分要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24 h和48 h,两组患者MMS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和8 h,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24 h和48 h,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前列腺汽化术的老年患者来说,进行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膝关节联合麻醉术后平卧的具体时间、方法以及不同起点计时对患者不良反应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运动医学病房联合麻醉下膝关节手术患者420例,按照病房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0例。其中,观察组又按房间不同分为A组70例、B组70例、C组70例。对照组自患者回到病房后作为起点去枕平卧6 h;观察A组为麻醉拔出硬膜外导管后作为起点去枕平卧6 h,观察B组为麻醉拔出硬膜外导管后作为起点去枕平卧4 h,观察C组为麻醉拔出硬膜外导管后作为起点低枕平卧4 h。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了解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与不舒适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更容易发生尿潴留;两组腰背酸痛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更容易引起腰背酸痛;其他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组内比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坐起前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组内舒适度为C组高于A组和B组(P0.05),但A组和B组间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麻醉拔管时间作为术后平卧的起点,并适当缩短平卧时间至4 h,采用低枕平卧的方式,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麻醉镇痛方法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8月本院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A、B、C组各30例,A组实施硬膜外镇痛、B组实施腹横肌平面阻滞、C组实施静脉镇痛,比较各组麻醉镇痛效果。结果 A组、B组舒芬太尼使用剂量高于C组,而麻黄碱使用剂量低于C组(P0.05);3组七氟醚使用剂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B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短于C组(P0.05);术后1h到48h疼痛评分C组均高于A组、B组,术后24h、48h B组疼痛评分高于A组(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0%,B组发生率为13.33%,C组发生率为33.33%。结论硬膜外镇痛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效果最明显,腹横肌平面阻滞次之,静脉镇痛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及硬膜外镇痛用于剖宫产和无痛分娩对产妇泌乳素及初乳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头位孕足月初产妇200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及孕妇的生理状况,将产妇分为四组,每组50例。A、B组为剖宫产组,A组腰硬联合阻滞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B组腰硬联合阻滞术后不予镇痛;C组为腰硬联合阻滞无痛分娩组;D组为阴道自然分娩产妇。比较四组产妇产后泌乳情况、24 h母乳喂养次数、血清泌乳素(PRL)浓度。结果产后泌乳情况:A、C、D组产妇产后24 h开始泌乳的例数及母乳喂养次数明显多于B组,A、C、D组产后72 h乳汁分泌不足也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产妇产后PRL值均较产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D组产后24、48 h的PRL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A、C组产后PRL值与D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及无痛分娩能明显减少因疼痛引起的泌乳功能下降,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对产妇和新生儿母乳喂养有利。  相似文献   

15.
心肺复苏不同预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不同预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将19例CPR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分为复苏失败组(A1组)14例和存活出院组(A2组)5例,10例死亡者做对照组(B组),用ELISA法检测CPR时、ROSC24h、48h、72h、7d患者血清TNF—α、IL-1β、IL-4、IL-8、IL-10水平变化。结果B组CPR时TNF—α含量高于A1、A2组(P〈0.05),IL-1β、IL-4、IL-8、IL-10水平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1组复苏后MODS发病率高于A1组A2/14vs1/5,P=0.016),ROSC24hTNF—α、IL—1β水平高于其CPR时和A2组(P〈0.05),ROSC48hTNF—α、IL-1β、IL-8水平达峰值,且高于A2组,IL-4、IL-10水平高于其CPR时(均P〈0.05),与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SC72hTNF—α、IL-1β水平下降,IL-4高于A,组(P〈0.05)。结论细胞因子异常释放参与复苏后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病理过程,选择时机干预其失衡,可能改善复苏预后.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187-1188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80例行剖宫产产妇,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60例,其中A组采取硬膜外术后镇痛方法,B组采取静脉术后镇痛方法,C组采取硬膜外联合静脉术后镇痛方法,评定三组剖宫产术后24h和48h的镇痛效果。结果镇痛24h后,B组产妇安静状态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分别为3.01±1.51和5.03±1.20,高于A、C两组(P0.05)。镇痛48h后,B组产妇安静状态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分别为3.57±0.88和5.24±0.71,同样高于A、C两组(P0.05)。B、C两组嗜睡发生率高于A组,皮肤瘙痒、感觉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均有不错的镇痛效果,采取硬膜外联合静脉术后镇痛在镇痛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中均表现较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隔日限食疗法(EODF)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48只雌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EODF组(A组)、正常饮食对照组(B组)、假手术组(C组);A、B组采用改良Aleln's打击法建立Wistar大鼠胸段脊髓损伤模型,C组仅行椎板切除术而不损伤脊髓;A组于术后立即给予EODF,B组及C组给予正常饮食。3组大鼠分别于术后6 h、1 d、3 d、7 d行动物行为学BBB评分观察大鼠运动功能变化;处死大鼠取血清,运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的水平。结果:(1)A、B组大鼠术后均出现严重后肢功能障碍,BBB评分早期(6 h、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2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B组大鼠术后血清TNF-α含量均出现升高,但2组TNF-α含量在6 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 2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ODF能有效改善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因子TNF-α产生,发挥抗炎作用,减轻继发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拟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和硬膜外镇痛,B组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镇痛,C组行全身麻醉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表测定患者的静态痛觉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麻醉诱导前及术后48h时血清VEGF-C和PGE2水平,对比分析3组患者静态痛觉评分、血清VEGF-C和PGE2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镇痛效果良好。3组患者术后静态痛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VEGF-C和PG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血清VEGF-C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15,P0.05);3组患者术后VEGF-C血清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血清PGE2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01,P0.05);3组患者术后PGE2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和镇痛能更有效降低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清VEGF-C水平,有可能利于降低肿瘤复发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耳穴贴压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疗效。方法:将9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予术前一日行耳穴贴压至术后72h,C组:在B组的基础上予术前一日行腕踝针至术后72h。观察对比三组患者膀胱痉挛生的例数、次数、持续时间、程度、疼痛评分及焦虑程度。结果:C组术后24h、48h、72h膀胱痉挛发生率、程度、持续时间均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3d的SAS评分低于A组、B组,且术后24h、48h、72h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耳穴贴压能够有效预防和缓解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次数和程度,缓解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缩短膀胱痉挛持续时间,减轻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硬膜外麻醉的腰背痛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应用氯诺昔康复合地塞米松防治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发生,以减少患者受腰背痛的困扰.方法:选择拟在腰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下腹部、下肢或会阴部手术的患者360例,均分为3组,每组120例.硬膜外穿刺成功后,3组给药情况分别如下:A组,2%利多卡因3 mL试验量,分3次追加0.5%罗哌卡因15 mL,术中根据情况追加0.5%罗哌卡因5~8 mL;B组,加药同A组,开放浅表静脉后静注氯诺昔康8 mg,并于穿刺后4 h肌注氯诺昔康8 mg;C组用药同B组,术毕时于硬膜外腔推注地塞米松1 mL(5 mg)+0.9%氯化钠5 mL.记录穿刺次数、麻醉效果、手术时间以及辅助用药情况,并于术后24、72 h随访记录患者腰背痛情况,包括疼痛分级、穿刺局部压痛等.结果:24 h后随访,C组腰痛发生率也明显低于A、B组,48h后随访,3组腰痛发生率均有所下降,但与A组比较,C组腰痛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下降(P<0.01),B组与A组比较,两者腰痛率及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如能很好地掌握硬膜外麻醉穿刺技术并合理灵活应用氯诺昔康和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将能有效防治椎管内麻醉术后腰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