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载脂蛋白A-1(ApoA-1)在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索前列腺疾病鉴别诊断的新型标记物。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前列腺癌(13例)和前列腺增生(37例)组织中ApoA-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血清前列腺抗原系列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fPSA与tPSA比值(fPSA/tPSA)及血脂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参数的相关性,研究ApoA-1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灰区(4~10ng/mL)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度及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ApoA-1在前列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2,P<0.05)。在PSA不同水平的各个区间内,ApoA-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相同PSA水平的前列腺增生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患者血清LDL-C水平为(3.02±0.79)mmol/L,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2.14±0.7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DL-C水平为(1.27±0.33)mmol/L,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的(1.70±1.0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A-1的水平与胆固醇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r=0.332,P=0.036)。结论 ApoA-1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可作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f-PSA/t-PSA及铁蛋白测定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7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7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血清t-PSA、f-PSA、f-PSA/t-PSA及铁蛋白指标数据。对比分析前列腺增生患者和前列腺癌患者的各指标水平及各指标用于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前列腺增生组比较,前列腺癌组血清t-PSA、f-PSA及铁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f-PSA/t-PSA降低(P0.05);当t-PSA处于4~10ug/L时,前列腺癌组血清f-PSA/t-PSA低于前列腺增生组(P0.05),而t-PSA、f-PSA及铁蛋白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t-PSA、fPSA、f-PSA/t-PSA及铁蛋白指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0.61、0.79、0.69,指标f-PSA/t-PSA诊断效能最好,当f-PSA/t-PSA取值为0.21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2%和65.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各指标联合检测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4,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2%和75.3%。结论血清t-PSA、f-PSA、f-PSA/t-PSA及铁蛋白中,f-PSA/t-PSA诊断效能最佳,各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炎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含量.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33例前列腺癌患者,8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25例前列腺炎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样本中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结果正常人血清PSA含量为1.46&#177;0.84(x&#177;s),与报道相近;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前列腺增生患者和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含量(P<0.001);前列腺癌患者血清fPSA含量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和前列腺炎患者(P<0.001);前列腺癌患者fPSA/PSA比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病人和前列腺炎患者,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在前列腺癌患者发病后的不同时期进行血清PSA含量测定,对病情的监测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炎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含量。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33例前列腺癌患者,8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25例前列腺炎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样本中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结果正常人血清PSA含量为1.46±0.84x±s,与报道相近;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前列腺增生患者和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含量(P<0.001);前列腺癌患者血清fPSA含量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和前列腺炎患者(P<0.001);前列腺癌患者fPSA/PSA比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病人和前列腺炎患者,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在前列腺癌患者发病后的不同时期进行血清PSA含量测定,对病情的监测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2(p2PSA)及其相关指标前列腺健康指数(PH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50例前列腺癌患者和46例非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2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计算f-PSA%、p2PSA%和PH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将前列腺癌患者分为中分化腺癌组(Gleason评分≤7分,32例)和低/未分化癌组(Gleason评分7分,18例),比较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前列腺癌组年龄、t-PSA、f-PSA%、p2PSA、p2PSA%和PHI与非前列腺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之间f-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HI、p2PSA%、p2PSA、f-PSA%和t-PSA诊断前列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0、0.837、0.762、0.671、0.652。PHI、p2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优于f-PSA%和t-PSA。低/未分化癌组f-PSA、p2PSA、f-PSA%和PHI均高于中分化腺癌组(P0.05),2个组之间p2PSA%及t-PS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I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优于目前常用的t-PSA和f-PSA%,可作为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2(p2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2百分比(p2PSA%)和前列腺健康指数(PHI)在鉴别良性、恶性前列腺疾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男性患者250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前列腺疾病组(145例)和前列腺癌组(105例),将所有患者按年龄分为≤65岁和65岁2个年龄段。检测所有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p2PSA,并计算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百分比(f-PSA%)、p2PSA%和PH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结果与良性前列腺疾病组比较,前列腺癌组t-PSA、p2PSA、p2PSA%、PHI均显著升高(P0.01、P0.001),f-PSA%显著降低(P0.001),f-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65岁的患者中,t-PSA、f-PSA、f-PSA%、p2PSA、p2PSA%、PHI诊断前列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7、0.500、0.792、0.815、0.795、0.892;在65岁的患者中,t-PSA、f-PSA、f-PSA%、p2PSA、p2PSA%、PHI诊断前列腺癌的AUC分别为0.748、0.542、0.900、0.780、0.843、0.929。结论前列腺癌标志物在不同年龄段中的诊断效能有一定差异。新型前列腺癌标志物PHI、p2PSA、p2PSA%可提高良性、恶性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CLIA)测定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在诊断前列腺疾病中的准确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87例泌尿外科男性患者血清PSA及fPSA水平,并计算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抗原(F/T)比值。结果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和fPSA含量以及F/T值与正常人差异显著(P〈0.01)。结论化学发光法联合检测PSA和fPSA能够较好地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与体重指数、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44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计算fPSA与tPSA的比值(fPSA/tPSA),并根据体重指数将患者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分析PSA与体重指数及年龄的关系。结果:444例患者的年龄与tPSA、fPS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9和0.229,均为P〈0.01),体重指数与tPSA、fPSA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57和-0.378,均为P〈0.01);体重指数、年龄与fPSA/tPSA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体重指数、年龄对BPH患者尤其是肥胖患者的血清tPSA和fPSA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但对fPSA/tPSA比值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血清25(OH)D_3和IgE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于该院儿童哮喘中心收治的96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同期在该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9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根据《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年版)》分级方案将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入院24h内及健康儿童在体检当日血清25(OH)D_3水平,并进行IgE水平测定。比较各组患儿25(OH)D_3及IgE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OH)D_3水平[(55.2±10.3)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70.9±17.5)nmol/L],而血清IgE水平[(169.6±50.8)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66.8±26.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OH)D_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呈负相关(r=-0.75,P0.01),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增加血清25(OH)D_3水平呈降低趋势;血清IgE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呈正相关(r=0.71,P0.01),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增加IgE浓度呈升高趋势。结论 25(OH)D_3和IgE可能在RSV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联合检测血中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和(f/t)PSA比值以期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 73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分成两组,前列腺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应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Elecsys 2010)检测tPSA、fPSA和(f/t)PSA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间tPSA与fPSA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f/t)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tPSA正常值4.0为临界点,tPSA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37.9%.以(f/t)PSA正常参考值0.25为临界点,(f/t)PSA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82.8%.结论 联合检测tPSA、fPSA和(f/t)PSA比值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孕妇维生素D水平,分析孕中期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 D_3]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发生间的相关性,探讨25(OH)D_3能否预测GDM的发生。方法:选取2018年在本院产科建卡产检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于孕早期(孕8~12周)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 HbA1c),孕中期(孕13~15周)检测血清25(OH)D_3水平,孕中后期(孕24~28周)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回顾性分析以上结果,根据筛查结果将其分GDM组(1 130例),正常对照组1 102例,并比较2组间的相关指标差异,分析血清25(OH)D_3水平与FBG、HbA1c及OGTT血糖值间的相关性,以及25(OH) D_3对GDM的预测效果。结果:GDM组与对照组间的体质量指数、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的各检测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的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对照组[(45.10±15.84) nmol/L比(46.77±16.61) nmol/L, P0.05]。上海地区孕妇的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25(OH)D_3不足率达95%,缺乏率高达60%。同时,血清25(OH)D_3水平与孕早期FBG水平间存在负相关性(r=-0.063, P=0.035)。在OGTT空腹时间点,GDM孕妇FBG正常组与FBG异常组之间比较,25(OH)D_3水平[(45.61±16.74) nmol/L比(43.73±14.12)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时间点,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清25(OH) D_3预测GDM的曲线下面积小于0.5。结论:上海地区孕妇孕中期的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其血清25(OH)D_3水平与FBG呈负相关,25(OH)D_3可能与空腹糖代谢有关。孕妇孕14~18周的血清25(OH)D_3水平并不适用于预测G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早期前列腺癌抗原-2(early prostate cancer antigen,EPCA-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78例前列腺癌患者为前列腺癌组,11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组,56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检测血清EPCA-2和PSA水平,比较3组血清EPCA-2、PSA水平,以及前列腺癌患者不同病理分级、局限性前列腺癌和合并骨转移患者血清EPCA-2及PSA水平;以血清EPCA-224.44μg/L、PSA4.00μg/L为前列腺癌诊断标准,分析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血清EPCA-2[(41.78±21.96)μg/L]和PSA[(23.04±17.20)μg/L]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16.80±12.71)、(5.19±2.86)μg/L]和健康对照组[(12.97±8.10)、(2.26±1.29)μg/L](P0.05),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以及低分化或未分化癌患者血清EPCA-2和PS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合并骨转移患者血清EPCA-2[(51.36±22.01)μg/L]和PSA[(29.75±18.69)μg/L]明显高于局限性前列腺癌[(34.38±19.07)、(17.86±14.08)μg/L](P0.05);血清EPCA-2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87.20%)、阴性预测值(92.87%)与PSA(92.30%、92.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度(74.71%)、阳性预测值(60.72%)、准确率(78.58%)高于PSA(40.81%、41.14%、56.75%)(P0.05)。结论与PSA相比,EPCA-2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准确率,可作为一种新的前列腺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硫酸去氢表雄酮(DHEAS)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84例前列腺癌初诊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男性,用化学发光方法测定其血清硫酸去氢表雄酮(DHEAS)、雄烯二酮(AND)、总睾酮(TT)、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等指标,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血清中DHEAS、TT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患者血清中TPSA、FPS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低危组患者血清中AND、DHEAS、TT、TPSA、FPSA水平均明显低于前列腺癌中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中危组患者血清中AND、TT、TPSA、FPSA水平均明显低于前列腺癌高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患者血清中DHEAS水平与TPSA、FPSA的水平呈负相关(r=-0.437,P0.05;r=-0.335,P0.05),与TT水平呈正相关(r=0.339,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血清DHEAS水平降低,对诊断前列腺癌、评估其危险性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新发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的水平,以及25-(OH)D_3与B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于南京市中医院住院的T2DM新发患者48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留取血清及血浆标本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清25-(OH)D_3水平。比较两组间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25-(OH)D_3等指标的差异,并分析25-(OH)D_3与HOMA-IR、HOMA-β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FBG、血脂、HbA1c、HOMA-IR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25-(OH)D_3水平、HOMA-β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T2DM组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与FBG、HbA1c、HOMA-I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0,-0.34,-0.23,P0.05),与HOMA-β呈正相关(r=0.27,P0.05)。结论新发T2DM患者较对照组存在25-(OH)D_3水平低下,且血清25-(OH)D_3水平的降低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下降有关。补充维生素D可能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清β_2-微球蛋白在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的表达,及其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增生患者、健康人群各34例,根据前列腺癌患者个体差异给予相应内分泌给药。取静脉血检测β_2-微球蛋白、血清PSA水平,观测比较3组对象的测定结果,分析前列腺癌患者β2-微球蛋白与PSA之间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健康人群组β_2-微球蛋白分别为(105.34±22.14)、(35.27±2.52)、(18.34±0.65)mg/L;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组、健康人群组血清PSA分别为(3.02±0.63)、(1.91±0.30)、(1.85±0.41)ng/mL;前列腺癌组血清β_2-微球蛋白与血清PSA呈正相关(r=0.867,P0.05);前列腺增生组、健康人群组血清β_2-微球蛋白与血清PSA无相关性(r_1=0.185,r_2=-0.075,P0.05);前列腺癌经内分泌药物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PSA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与3个月血清β_2-微球蛋白与血清PSA呈正相关(r_1=0.752,r_2=0.692,P0.05)。结论血清β_2-微球蛋白可作为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诊断和内分泌治疗效果监测的重要指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G蛋白偶联受体35(GPR35)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并评估其临床诊断效能。方法 以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诊断分为前列腺癌组(34例)和前列腺良性疾病组(25例),以同期体检健康者34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GPR35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水平;比较GPR35在各组血清中的水平变化,进而分析血清GPR35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膀胱精囊腺转移、神经侵犯、TNM分期和Gleason评分等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GPR35单独及联合PSA和fPSA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结果 前列腺癌组血清GPR35水平[1.01(0.72,1.28)ng/mL]显著高于前列腺良性疾病组[0.61(0.36,0.82)ng/mL]和对照组[0.57(0.35,0.94)ng/mL](P<0.05)。不同淋巴结转移、精囊腺膀胱转移和神经侵犯情况的前列腺癌患者血清GPR3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关节炎(OA)患者血清1,25-羟基维生素D3[1,25(OH)_2D_3]、白细胞介素(IL)17及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1例OA患者(OA组)及8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清1,25(OH)_2D_3、 IL-17和IL-10水平,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OA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A组血清1,25(OH)_2D_3、25(OH)D3、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按25(OH)D3水平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充足3组,维生素D缺乏组VAS评分明显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充足组(P0.05),而维生素D不足组与维生素D充足组之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VA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疼痛组、中度疼痛组和重度疼痛组。重度疼痛组和中度疼痛组血清1,25(OH)_2D_3水平均明显低于轻度疼痛组(P0.05);而重度疼痛组与中度疼痛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1, 2 5 (O H)_2D_3与IL-10呈正相关(r=0.778、P=0.002),与VAS和IL-17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91、-?0.735,P值分别为0.01、0.007);VAS评分与IL-10呈负相关(r=-0.725,P=0.008),与IL-17呈正相关(r=0.699、P=0.010)。OA患者治疗后血清1,25(OH)_2D_3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IL-17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1,25(OH)_2D_3可能与OA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抑郁症患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之间的关系,探讨25(OH)D_3在抑郁症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所有患者均常规服用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观察组加服维生素D_3(5 000 U/d)。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3、5、7周进行HAMD评分,同时测定25(OH)D_3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3、5和7周的血清25(OH)D_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5、7周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MD评分与血清25(OH)D_3水平呈负相关(r=-0.97,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在服用常规抗抑郁药物基础上加服维生素D可改善抑郁症的治疗效果,血清25(OH)D_3水平可作为抑郁疗效监测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气道炎性反应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择92例哮喘患儿(轻、中、重度各25、38、29例)和28例健康儿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入组儿童的血清25-(OH)D_3水平。治疗1个月后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ACT)评价患儿哮喘的控制情况,并用纤维支气管镜收集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其中炎性因子和炎性细胞的分类和数量。结果:健康组以及轻、中、重度患儿组血清25-(OH)D_3水平分别为43.5 nmol/L、34.5 nmol/L、31.6 nmol/L和22.3 n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_3水平在哮喘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无法控制3组中分别为(32.5±5.34)、(22.2±3.92)、(18.1±4.33)nmol/L,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哮喘患儿BALF上清液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浓度逐渐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ALF上清液中淋巴细胞比例和血清25-(OH)D_3水平逐渐降低,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25-(OH)D_3水平与哮喘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哮喘控制情况之间以及哮喘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与慢性炎性反应之间均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骨密度、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炎症指标及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重庆市渝北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单纯性肥胖患儿80例作为肥胖组,选取同期于重庆市渝北区妇幼保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6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骨密度、血清25(OH)D_3以及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分析单纯性肥胖患儿各指标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并观察其骨密度、血清25(OH)D_3与各炎症指标、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肥胖组血清25(OH)D_3、骨密度T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FBG、HOMA-IR、TG以及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血清25(OH)D_3水平、骨密度T值与BMI呈负相关(r0,P0.05),FBG、HOMA-IR、TG、IL-6、TNF-α、CRP与BMI呈正相关(r0,P0.05)。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血清TG、IL-6、TNF-α、CRP与25(OH)D_3呈负相关(r0,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患儿的血清25(OH)D_3水平、骨密度明显下降,且二者均与BMI呈负相关,其中血清25(OH)D_3与患儿的机体炎症指标(IL-6、TNF-α、CRP)及TG有相关性,而骨密度与炎症指标(IL-6、TNF-α、CRP)、糖脂代谢指标(FBG、HOMA-IR、TC、TG)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