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置管连续阻滞用于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23例。麻醉诱导前30 min在超声引导下,C组行单次髂筋膜间隙阻滞,T组行髂筋膜间隙置管连续阻滞。术毕C组患者行静脉PCA镇痛,T组经过术前留置导管行髂筋膜间隙连续阻滞镇痛。评估术后6 h(T3)、12 h(T4)、24 h(T5)、48 h(T6)各时点区域感觉阻滞情况、VAS评分和患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及镇痛补救情况。结果 T组T4、T5、T6时点不同区域感觉阻滞有效率高于C组,术后T5、T6时点静息及运动VAS评分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在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置管连续阻滞能为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提供安全和有效的镇痛效果,患者总体满意度高,不良反应少,并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啶联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的效果及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右美托咪啶联合罗哌卡因组(DR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30例。R组:0.200%罗哌卡因30mL加生理盐水至200mL;DR组:1μg/kg右美托咪啶+0.200%罗哌卡因30mL加生理盐水至200mL;S组:2μg/kg舒芬太尼200mL。R组和DR组行髂筋膜间隙置管后连续镇痛,S组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术后4、8、12、24h静息、活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Ramsay),记录入室时(T1)、术后第1天清晨7:00(T2)、第2天清晨7:00(T3)血皮质醇(Cor)与血糖(Glu)水平。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DR组和R组患者在各时点的静息和活动VAS评分均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在各时点的活动VAS评分低于R组和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r与Glu水平比较,各组患者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和R组T2、T3时均低于S组(P0.05),DR组明显低于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啶联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抑制术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次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在泸州市中医医院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组和C组,每组28例。E组采用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次坐骨神经阻滞镇痛,C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6、12、24、48h的静息视觉模拟评分(RVAS)与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PVAS),术后48h内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术后补救镇痛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6、12、24、48h的RVAS评分和PVAS评分与同组术后2h时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E组术后2、6、12、24、48h的RVAS评分和P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E组在术后2h和6h的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两组术后6、12、24、48h的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与同组术后2h比较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E组术后补救镇痛率及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能显著缓解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对膝关节置换术(TKA)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不仅改善患者肌力,防止肺栓塞和血栓形成,也会促使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升预后及康复率[1],对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建设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比传统静脉镇痛,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阻滞在老年患者TKA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不同路径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阻滞麻醉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内测组和外侧组各46例,均在全麻下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分别经内侧和外侧入路给予髂肌筋膜间隙阻滞,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舒芬...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是由于术前和术后疼痛等因素所引起的短时间内伴随注意力不集中出现的认知障碍和感知觉障碍,发生率较高[1].部分患者无法耐受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并发症或难以达到理想镇痛效果导致谵妄发生率增大[2].有学者认为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以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2,3].本次研究比较全身麻醉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与常规全身麻...  相似文献   

7.
目前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区域阻滞在围术期镇痛中广泛应用,而有效的疼痛管理是手术患者加速康复的重要保证.近年来,许多文献报道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能为下肢尤其是髋、膝关节手术提供良好的围术期镇痛,且操作安全简单,现就FICB的解剖结构、操作方法、局部麻醉药的选择及浓度、临床应用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穿刺路径行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关节外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2例,根据穿刺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内侧组(32例)和外侧组(30例)。内侧组全麻后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内侧入针方式穿刺置管,外侧组采用外侧入针方式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疼痛VAS评分、置管相关情况及神经阻滞效果满意率。结果 内侧组术后48 h内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低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的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后24 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侧组的重新固定导管率、罗哌卡因用量明显低于外侧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外侧组,置管深度明显深于外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内侧组的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外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侧入针路径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具有操作时间短、镇痛药物使用少、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满意率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髂筋膜间隙阻滞早期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A组应用0.5%罗哌卡因20ml于患侧下肢应用神经刺激器引导行“三合一”股神经阻滞;B组应用0.5%罗哌卡因25 ml于患侧下肢依据筋膜突破音行髂筋膜间隙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完全清醒时(T0)和清醒后0.5(T1)、1(T2)、2(T3)、4(T4)、6(T5)、8 h(T6)静息及主动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B组T0~T6静息VAS[(4.5±0.7)、(4.5±0.6)、(4.2±0.8)、(4.4±0.5)、(4.3±0.7)、(4.4±0.6)、(5.2±0.6)分]及运动VAS[(4.7±0.6)、(4.4±0.7)、(4.4±0.5)、(4.3±0.6)、(4.4±0.6)、(5.0±0.7)、(5.1±0.6)分]均高于A组[(1.5±0.6)、(1.7±0.6)、(1.7±0.6)、(1.7±0.6)、(1.9±0.9)、(2.0±0.6)、(2.2±0.5)分,(1.6±0.6)、(2.0±0.6)、(1.8±0.6)、(1.7±0.6)、(2.0±0.6)、(2.3±0.6)、(2.5±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静息VAS∶F组内=17.672、P<0.05,F组间=5.062、P<0.001,F交互=1.443、P=0.143;运动VAS:F组内=8.183、P<0.001,F组间=7.742、P<0.001,F交互=0.85、P=0.424).结论 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有一定镇痛效果,其效果不如“三合一”股神经阻滞,但其操作简便、安全,无需神经刺激器引导,仍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6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记录两组入室时(T0)、切片(T1)、扩髓腔(T2)、术毕时(T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前、术毕和术后24 h的血糖(GLU)、乳酸(LAC)、皮质醇(Cor)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较低,T1、T2、T3时心率、平均动脉压较低,术毕和术后24 h GLU、LAC、Cor水平较低;出院时Harris评分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程度,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降低应激水平,减少不良反应,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的术后近期镇痛及临床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01/2019-12期间择期行单侧DAA下THA患者139例,随机分为髂后路腰丛神经阻滞组(L组,n=45)、 FICB组(F组,n=46)、对照组(C组,n=48)。L、 F组在全麻诱导前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L组实施后路腰丛阻滞, F组实施FICB, 2组患者均予以0.375%罗哌卡因30~40 mL; C组直接予以全麻诱导。三组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侧卧位下行DAA下THA。记录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记录患者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的停留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予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术后镇痛,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功能康复及影像学Harris评分、 WOMAC评分以及关节疼痛(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均有效随访1个月。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在手术30 min (T_3)、 HR在拔管后(T_4), L、 F组明显低于C组(P0.05); L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患者拔管时间、 PACU停留时间明显低于C组(P0.05); L、 F组术后24 h静息时,术后24 h、 48 h、 1个月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1个月, L、 F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 WOMAC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FICB应用于侧卧位DAA下THA,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急、慢性疼痛,结合良好功能康复锻炼,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 FICB应用于此类微创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基本等同于后路腰丛阻滞,其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更能让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2.
<正>髋关节置换手术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目前国人每年近20万人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1])。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功能衰退,合并基础疾病较多,接受手术后恢复较慢,手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因此选取合适的手术麻醉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传统的轻比重麻醉方法一直是髋关节置换手术常用方法,但是由于麻醉操作时患者需要采取膝胸卧位,因此由于疼痛常无法有效配合,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髂筋膜阻滞麻醉在临床广泛应用,镇痛效果好~([2])。本研究观察了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和依据,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认知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6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局部麻醉后,均采取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照组采取平行穿刺入路,观察组采取垂直穿刺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药用量与术中指标,基础值(T1)、麻醉诱导后(T2)、切皮时(T3)、手术结束即刻(T4)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手术后3 d的炎症因子[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并对比手术后1、3、5 d患者的S100B蛋白与褪黑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次数和穿刺注药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术...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223-22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对应激反应和功能锻炼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联合腰硬联合麻醉,术后5 d评估,比较两组麻醉情况、应激反应、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最早起效时间、镇痛连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以局部麻药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观察组MDA、AOP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3 d、5 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胃肠道症状、谵妄及心血管意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联合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麻醉效果显著,能降低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功能锻炼耐受性,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高龄全髋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60例拟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各组均行喉罩全身麻醉。B组全麻后在超声引导下行髂筋膜间隙阻滞。记录各组麻醉前(T1)、切皮前(T2)、骨膜剥离时(T3)、出室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术后VAS评分,需要追加镇痛药的例数,并观察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A组在T3时MAP[(114±6.8)mm Hg]明显高于B组[(95.9±7.3)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舒芬太尼[(27.0±2.4)μg]、瑞芬太尼[(1 759.3±161.5)μg]和丙泊酚[(378.1±31.2)mg]的用量明显少于A组[(37.5±5.5)μg、(2 514.2±189.1)μg、(630.3±22.9)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拔管时间[(11.2±6.2)min]和清醒时间[(16.7±5.3)min]也明显少于A组[(23.2±8.9)min和(30.4±10.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VAS评分(4.3±1.1)更高,并且需要术后镇痛的例数更多(19例,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高龄患者全髋置换术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选用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组各30例。观察两组麻醉操作时间、术中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术后呕吐率、首次下床时间、羟考酮用量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术中去甲肾上腺术用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羟考酮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操作时间、术后呕吐率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呼吸循环稳定,术后阿片类药用量减少,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髂筋膜平面阻滞复合腕踝针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在硬膜外麻醉前行超声引导下患侧髂筋膜阻滞,试验组患者术后行腕踝针阻滞,并对2组中术后疼痛评分超过4分者给予曲马多注射液。记录2组患者术后1、6、12、24、36、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2组术后镇痛药使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术后1、36、48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曲马多注射液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5);试验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髂筋膜阻滞联合腕踝针针刺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的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FICB)是临床常用的区域神经阻滞方式,术后镇痛效果较好,但有报道称,部分接受FICB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6 h出现明显的肌无力[1],因此有必要寻找镇痛效果佳且安全性更高的区域神经阻滞方式。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ericapsular nerve group block,PENGB)是近年来新兴的区域神经阻滞方式,  相似文献   

19.
周娟  王威勇  吕玉标 《系统医学》2023,(20):153-156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镇痛干预过程中采取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睢宁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镇痛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超声引导下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处理)与研究组(超声引导下单纯腹横筋膜阻滞),各30例。对比不同镇痛方案对产妇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结果分析剖宫产术毕、术后12、24、48 h的疼痛程度发现,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16.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镇痛麻醉处理过程,超声引导下联合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麻醉处理方式应用能够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不增加不良反应,麻醉镇痛安全,利于促进产妇康复。  相似文献   

20.
王军  任岩岩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6):2256-2258+226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洛阳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160例全身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具有完整随访记录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前是否行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麻醉后监护室(PACU)中芬太尼用量、手术48 h后芬太尼用量;比较两组术后休息时和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眩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PACU中芬太尼用量、手术48 h后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2天休息时和活动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眩晕、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