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对子宫肌瘤体积的影响以及对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将6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有手术指征、无内科合并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A、观察组B。对照组:确诊后立即手术,共20例;短期大剂量组(A组):口服米非司酮100mg·d-1,连服5d后手术,共20例;长期小剂量组(B组):月经第1天起口服米非司酮12.5mg·d-1,连服30d后手术,共20例。于服药前后B超测量子宫肌瘤的体积,并分别测定血清中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孕激素(P)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切除的子宫肌瘤标本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水平。结果:(1)两服药组服药后肌瘤体积较服药前明显缩小,肌瘤体积变化有统计学意义,B组体积变化更明显;(2)两服药组服药前后FSH、LH、E、P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维持在卵泡期水平。(3)对照组肌瘤组织中ER、PR均呈高表达,A组肌瘤组织中PR、ER表达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肿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8月的118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手术前后是否服用米非司酮分为两组,每组59例。两组均行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于手术前3个月及术后3个月均服用米非司酮。对比两组手术前子宫肌瘤大小、住院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子宫肌瘤中ER、PR、EGFR的表达、1年内复发率,并对观察组用药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前子宫肌瘤相比于对照组较小,住院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少于对照组,月经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组织中ER、PR、EGFR阳性率分别为52.54%、25.42%、47.4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4.75%、76.27%、8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1.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7%,未对治疗产生明显影响,且停药后均自行缓解。结论米非司酮联合肿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手术前后小剂量应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手术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行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180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术前100 d开始小剂量服用米非司酮直至手术时和术后停止;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小剂量服用米非司酮6个月;空白组患者仅给予安慰剂处理,处理结束后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初诊时子宫肌瘤大小、孕酮及雌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前的子宫肌瘤及孕酮明显小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出现发热例数、术后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肿瘤组织中孕激素受体水平(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均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患者月经恢复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孕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复发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空白组(P<0.05)。结论术前小剂量应用米非司酮可显著抑制肿瘤的发展、缩小子宫肌瘤大小、降低术中出血、促进术后恢复,术后使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司非酮预处理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拟在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8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预处理组(观察组,月经d1起口服米司非酮25 mg/日,疗程3个月)、对照组(安慰剂处理),每组90例,对比两组患者子宫肌瘤术后复发、肌瘤组织中ER、PR及Ki-6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既往使用雌孕激素类药物、合并子宫腺肌症、 既往使用桂枝茯苓或者GnRH-a类药物或合并肌瘤变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子宫肌瘤复发率2.22%,显著的小于对照组7.77%(χ2=6.992,P<0.05);观察组术后的子宫肌瘤组织中的ER、PR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Z=-3.557,Z=-4.095,P<0.05),观察组的Ki-67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59,P>0.05).[结论]米司非酮预处理能降低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率、下调肿瘤组织中ER、PR蛋白的表达水平,对Ki-67蛋白表达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子宫肌瘤组织 ,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达的检测 ;探讨子宫肌瘤发病机制 ,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1年5月~2001年12月在本院妇科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8例。年龄35~55岁。术前3个月未使用任何激素类药物。全部病例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以患者的无肌瘤部位子宫肌组织作对照。1.2实验方法 (1)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测定68例子宫肌瘤和肉眼观正常的子宫肌组织的雌孕激素受体含量。(2)结果判断显微镜下观察 ,阳性染色为细胞内有棕黄色颗粒 ,以切片中全部细胞作为基数100 % ,根据受体阳性细胞的百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宫颈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TCRM)后瘤体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改变和意义.方法 73例入行TCRM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在肌瘤组织取出后分别于电切部位(A组)、距电切缘5 mm的肌瘤组织(B组)和距电切缘10 mm的肌瘤组织(C组)分别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和PR的表达.并进行为期至少6个月的随访.结果 73例术后患者中69例治疗有效,另4例B超复查仍有肌瘤存在或复发.该4例患者其中2例为Ⅰ型肌瘤,另2例为Ⅱ型肌瘤.A组肌瘤组织少有ER和PR的表达,B组和C组肌瘤组织有ER和PR的表达,以C组的表达程度最高(F=11.237,P=0.000)(F=14.571,P=0.000).结论 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可减少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对减少肌瘤复发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预处理后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5月~2010年5月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98例(肌瘤直径均〉5 cm),术前应用米非司酮预处理52例纳入研究组,46例未用药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均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肌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预处理前肌瘤平均直径(6.3±1.1)cm,预处理后(4.2±1.0)cm,预处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前肌瘤平均直径(5.8±1.3)cm。研究组预处理后肌瘤直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用药期间全部闭经,8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停药后1个月恢复月经。结论对于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应用米非司酮预处理,可缩小肌瘤直径,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保守性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子宫肌瘤的体积变化,分析米非司酮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子宫肌瘤体积大于3 cm、ER受体阴性、子宫肌瘤病程>6个月及肌瘤位置位于浆膜下的患者,米非司酮治疗效果较差(P<0.05),而不同年龄或子宫肌瘤病理类型中,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R受体、肌瘤大小、病程是影响因素米非司酮治疗效果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米非司酮保守性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而ER受体、肌瘤大小及病程是影响到米非司酮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factor receptor 2,HER-2)、Ki-67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noe receptor,PR)在男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20例男性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乳腺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HER-2及Ki-67表达情况,分析HER-2及Ki-67阳性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ER、PR阳性率为90%、75%,Ki-67、HER-2阳性率为75%、25%;不同年龄患者乳腺癌组织中HER-2、Ki-6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表达在病理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以及ER、PR阳性表达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病理类型、肿块直径、是否有淋巴结及TNM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R、PR阳性表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PR、HER-2、Ki-67对男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590-2591
了解术前米非司酮处理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4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处理,剂量为12.5mg/d,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肌瘤直径,手术时间、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贫血状况改善明显于对照组,肌瘤直径缩小明显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手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米非司酮处理可改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贫血情况,减少肌瘤直径,缩短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为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 STAT3)在老年子宫内膜癌组织和子宫肌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西平县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48例老年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组)和3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组),全部患者均由手术切除组织标本后经病理检查确诊,对两组患者标本中的STAT3、孕激素受体( PR)、雌激素受体( ER)的阳性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STAT3、PR、ER在老年子宫内膜癌病理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组患者标本中的STAT3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子宫肌瘤组( P<0.01),而PR、ER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子宫肌瘤组(P<0.01),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标本中随着临床分级及组织学分级的增加,STAT3的阳性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而PR和ER的阳性表达水平则显著下降。结论 STAT3阳性表达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老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用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治疗指导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2.
ER、PR、PCNA、C-CrbB-2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癌基因 (C CrbB 2 )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以及与子宫肌瘤生长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 5 0例子宫肌瘤内ER、PR、PCNA及C CrbB 2表达的阳性率 ,并根据肌瘤的发病病程、临床症状、肌瘤的直径、数量以及不同的月经周期 (卵泡期和黄体期 )进行分组研究。结果 肌瘤内ER、PR表达的阳性率与肌瘤直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卵泡期肌瘤内的ER表达的阳性率高于黄体期 (P <0 .0 5 )。而PCNA及C CrbB 2表达的阳性率与肌瘤无关系。结论 子宫肌瘤的生长、发展与肌瘤内ER、PR含量的水平密切相关 ,而与细胞分裂增殖的关系不大 ,与癌基因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3.
李燕  韩江哲  张敬 《临床医学》2010,30(12):37-39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征象与肿瘤分子生物学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二维征象与肿瘤ER、PR及HER-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病例ER阳性70例,PR阳性72例,HER-2过度表达38例。肿瘤形态不规则组ER及PR阳性率高于形态规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边缘不光整、有毛刺或成角畸形组ER及HER-2阳性率高于边缘光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内有钙化灶组ER、PR及HER-2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各自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征象与ER、PR、HER-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乳腺癌ER、PR及HER-2的表达状态,为乳腺癌的术前辅助内分泌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张跃 《系统医学》2022,(11):26-30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中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与增殖细胞核抗原67(Ki-67)表达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7月商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EC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4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病灶组织中的ER、PR、Ki-67、C-erbB-2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研究组EC患病灶组织中ER、PR、Ki-67、C-erbB-2阳性表达率。结果 研究组ER、PR阳性表达率为53.85%、50.00%,低于对照组(83.33%、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74、12.359,P<0.05),Ki-67、C-erbB-2阳性表达率(76.92%、75.00%)高于对照组(20.83%、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10、24.970,P<0.05)。研究组EC患者病理分期Ⅲ~Ⅳ期、肌层浸润程度≥1/2、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ER阳性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与C-erbB-2基因、多药耐药基因MDR1(P-gp)的蛋白表达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法)对109例术前未行化疗的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进行ER、PR、C-erbB-2、MDR1(P-gp)检测,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和43.1%;②C-erbB-2、MDR1(P-gp)的阳性表达率各为54.1%和15.6%,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C-erbB-2阳性表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P<0.05);③ER、PR均阳性患者的C-erbB-2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PR均阴性患者(P<0.05),ER阳性组的C-erbB-2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阴性组(P<0.05).结论 ER、PR与C-erbB-2基因在乳腺癌中有一定的内在联系,C-erbB-2表达与ER表达呈负相关;多药耐药基因MDR1(P-gp)的表达与ER、PR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1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9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156例EC组织中IGF1R和EGFR的表达。收集156例E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IGF1R和EGFR表达与E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IGF1R与EGFR的相关性。结果EC组织中IGF1R及EGFR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GF1R与EGFR呈正相关(r=0.618,P0.01)。EC患者中IGF1R高表达与EC的分化、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分型、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及雌激素受体(ER)表达有关(P0.05),与年龄、孕激素受体(PR)表达无关(P0.05)。EGFR高表达与EC的分化、FIGO分期、分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肌层浸润、脉管浸润、ER表达和PR表达无关(P0.05)。双指标高表达(IGF1R和EGFR均高表达)组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指标高表达(IGF1R或EGFR高表达)组和双指标低表达(IGF1R和EGFR均低表达)组(P0.05)。结论 IGF1R和EGFR与EC不良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二者联合检测或能用于判断EC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ER、PR和TIM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表达,探讨三者在内异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分别检测ER、PR和TIMP-1的表达。研究组:84例EMs的异位内膜和44例在位内膜;对照组:32例子宫肌瘤者正常子宫内膜。结果异位内膜组织中ER、PR及TIMP-1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位内膜组织ER、PR却明显高于正常内膜组织,差异亦均有显著性(P〈0.05),而TIMP-1在在位内膜中呈低表达,与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TIMP-1在异位内膜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与超声影像的关系。方法将收治的8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分别采集所有受试者的乳腺癌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及HER-2表达情况,并分析超声影像特征和上述相关免疫组化指标的关系。结果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R、PR及HER-2表达情况是纵横比1、有恶性晕环、有边缘毛刺浸润性乳腺癌组织ER表达明显高于纵横比≤1、无恶性晕环、无边缘毛刺(P0.05)。有恶性晕环、有边缘毛刺浸润性乳腺癌组织PR表达明显高于无恶性晕环、无边缘毛刺(P0.05)。纵横比≤1浸润性乳腺癌组织HER-2表达明显高于纵横比1(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组织ER、PR及HER-2与部分超声影像密切相关,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wave elastography,SWE)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剪切波弹性模量最大值(Emax)与乳腺癌内分泌免疫受体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71例(共76个病灶),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及SWE检测,记录其弹性模量最大值(Emax);术后记录其临床病理及内分泌免疫受体ER、PR表达结果,运用t检验及线性回归分析判断ER、PR表达与Emax间的相关性,并行ER表达阴性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共76个病灶)Emax值与内分泌免疫受体ER、PR进行统计学分析,ER表达阳性组Emax值低于ER表达阴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PR表达阳性组Emax值低于PR表达阴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应用线性回归分析,ER表达与Emax具有负相关性(P0.001,β=-0.91),PR表达与Emax不具有相关性(P0.05),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传统超声中典型恶性征象边缘(光滑、毛刺、分叶)、微钙化、纵横比及剪切波弹性成像Emax值,统计结果分析显示Emax值增高是ER表达阴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8)。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max值与内分泌免疫受体ER表达具有负相关性,通过对Emax值分析可以对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内分泌免疫受体ER表达进行预判,为临床运用内分泌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提供新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中GATA3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22例乳腺癌组织为研究组,另外选取良性乳腺肿瘤组织切除后边缘正常组织4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组织GATA3表达,并分析GATA3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正常组织和乳腺癌组织均有GATA3表达。乳腺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80.0%)高于乳腺癌组织(59.8%),有淋巴结转移患者GATA3阳性表达率(35.3%)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77.5%),雌激素受体阳性(ER)患者GATA3阳性表达率(76.5%)高于ER阴性者(47.9%),孕激素阳性(PR)患者GATA3阳性表达率(73.2%)高于PR阴性患者(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患者GATA3阳性表达率(67.1%)高于高危组(4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GATA3表达下调,GATA3表达异常与乳腺癌发生、发展、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