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考察大二学生自我接纳和应付方式的特点,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和应付方式问卷(CSQ)对565名大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自我接纳方面,男生为17.02±3.65分,女生为17.75±4.11分,男生低于女生(P0.01);在自我评价方面,男生得分为20.43±3.10分,女生为21.24±3.42分,男生低于女生(P0.05)。大二学生主要采用解决问题、求助、幻想的应付方式。在解决问题因子得分上,男生为8.67±2.49分,女生为8.27±2.68分,男生高于女生。在求助因子得分上,男生为5.59±2.46分,女生为6.18±2.51分,男生低于女生(P0.01);在幻想因子得分上,男生为4.14±2.06分,女生为4.49±2.11分,男生低于女生(P0.05)。大二学生自我接纳因子与应付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因子(r=-0.295)和求助因子(r=-0.139)呈显著负相关,与合理化因子(r=0.189)、自责因子(r=0.342)、幻想因子(r=0.290)、退避因子(r=0.264)呈显著正相关(P0.01)。自我评价因子与解决问题因子(r=-0.360)和求助因子(r=-0.158)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自责因子(r=0.266)和退避因子(r=0.128)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自我接纳与应付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建议提高大二学生的自我接纳水平以促进其形成积极成熟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军校学员应付方式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所海军军校516名学员进行施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应付方式因子分中,学员得分最高的是解决问题,其后依次为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各年级间应付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军事指挥专业学员的解决问题、军队政工和军事技术专业学员的退避因子分与军事后勤专业学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自责、解决问题、退避和幻想与SCL-90总分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608、-0.419、0.233和0.225(P<0.05,P<0.01)。结论开展应对技能、技巧的训练和教育应成为军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和谐与应付方式及其相互关系,为医学生的人格培养和心理健康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医学院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和谐状况得分分别为(2.64±0.46)分,(86.51±12.10)分,均处于大学生群体的中等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解决问题、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r=0.382,P<0.01;r=0.174,P<0.01),与自责、退避呈显著负相关(r=-0.170,P<0.01;r=-0.127,P<0.05);自我和谐总分与自责、幻想、退避呈显著正相关(r=0.363,P<0.01;r=0.379,P<0.01;r=0.282,P<0.01),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负相关(r=-0.388,P<0.01;r=-0.247,P<0.01)。结论医学生的应付方式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和谐密切相关,要引导医学生采取积极的应付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医学院校应注重提升医学生自我效能感、促进自我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的应付方式、效果以及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应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96名护理人员进行测评分析.结果:解决问题因子与求助因子呈显著性睚相关(P<0.05),而与自责因子显著性负相关(P<0.01);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各因子间呈显著性正相关( P<0.01);解决问题因子与生活质量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呈显著性相关(P<0.05);求助因子与生活质量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相关无显著性(P>0.05);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与生活质量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0.1).结论:解决问题为护理人员应付方式的第一策略,其次为求助,较少采用自责的应付方式;护士群体的应付方式类型由成熟到不成熟的关系序列为: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退避-幻想-自责.选用的应付方式成熟与否,与护士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军校新生孤独、焦虑状态及应对方式的特征,探讨军校新生孤独、焦虑状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军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整群抽取674名某军校新生进行现况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及UCLA孤独量表(UCLAL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应对方式量表(CSQ)等。结果军校新生UCLALS总分32.8±9.4,SAS总分为36.5±8.7,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均分分别为0.85,0.67,0.25,0.73,0.37,0.41和0.34。军校新生的孤独、焦虑状态及应对方式评分与诸多因素有关联,这些因素包括来自部队或从地方高考入学,既往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是否是独生子女,以及自我评价的性格类型。SAS评分与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11、0.367、0.309、0.249;UCLALS评分与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28、0.397、0.404、0.339。SAS评分与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91,-0.302;UCLALS评分与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433,-0.413。结论尽管军校新生SAS和UCLALS评分好于一般人群,但是军校新生的SAS、UCLALS评分及应对方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军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大学生常用的应付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应付技巧的学习和治疗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某高校2004级大学生4 834人使用一般调查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并作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男生自责、求助、幻想因子分显著低于女生,合理化因子分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自责应付方式因子分显著低于、求助因子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SCL-90总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应付方式因子分存在极为显著的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因子分呈极为显著的正相关;自责因子分预测SCL-90总分占最大的成分,其次是幻想.结论 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解决问题求助”,即成熟型应付方式;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退避-自责”,即不成熟型或“合理化”,即混合型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研究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对研究生的人格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0名研究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研究生对各种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解决问题、幻想、自责、合理化、退避和求助。研究生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与SCL-90的各因子均呈现负相关,而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与SCL-90的各因子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研究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青少年完美主义与应付方式、抑郁之间的关系,为青少年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完美主义量表(CFMPS)、应付方式问卷(CSQ)、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山东省2所中学的1 221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青少年的担心错误、行为的迟疑、个人标准、父母期望与抑郁、不成熟型应付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值在0.066~0.364之间,P<0.05),前2者又与成熟型应付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值在-0.108~-0.190之间,P<0.01);条理组织与抑郁有显著负相关(r=-0.186,P<0.01),与成熟型应付方式显著正相关(r值在0.114~0.242之间,P<0.01).(2)不成熟型应付方式(自责、幻想、退避)在完美主义非适应性维度(CM,PS,DA,PE)与抑郁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成熟型应付方式(解决问题、求助)在担心错误(CM)、行为的迟疑(DA)、条理组织(OR)与抑郁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结论 青少年的完美主义对应付方式、抑郁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应付方式在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某部特殊作业人员应对方式、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合理制订该作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样抽取某部特殊作业人员12042名,进行应对方式量表、自我和谐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在应对方式因子分中,某部特殊作业人员得分最高的是解决问题(0.67±0.28),其后依次为求助(0.56±0.25)、退避(0.55±0.24)、合理化(0.55±0.21)、幻想(0.42±0.22)、自责(0.26±0.18);干部比士兵更常用解决问题的方式应对(F=126.97,P<0.01),而较少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军龄在5年以上组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显著高于1年组,其余4个因子则低于1年组;自我和谐总分和SCL-90总均分与应对方式因子中的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心理健康状况、自我和谐程度影响特殊作业人员应对方式的选择,且不同军龄、不同级别军人其应对方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军校医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军校医学生应激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为军校开展心理卫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和应付方式问卷测试某军校医学生 1 56名。结果 生活事件的应激量与成熟应付方式 (解决问题与求助因子 )呈负相关或无相关 ;与不成熟及混合应付方式呈正相关 (P <0 .0 1 )。男女生比较 ,男生大多数生活事件应激量小于女生 (P <0 .0 1 ) ;自责、幻想、退避应付因子女生得分高于男生 (P <0 .0 5)。女生生活事件应激量大多与不成熟和混合应付方式呈正相关 (P <0 .0 1 ) ,与成熟方式呈负相关。男生部分事件应激量与不成熟应付方式呈正相关 (P <0 .0 1或 <0 .0 5) ,与成熟和混合方式呈负相关或弱相关。结论 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与生活事件的应激量正相关。矫正学员应付方式是军校心理卫生教育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研究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对研究生的人格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0名研究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研究生对各种应对方式的使用程度依次是解决问题、幻想、自责、合理化、退避和求助。研究生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与SCL-90的各因子均呈现负相关,而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与SCL-90的各因子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研究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军人应对方式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目的探讨军人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某部军人10 300名,以不同中队为单位集中进行应付方式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心理异常者除解决问题因子外,应对方式的其余5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心理健康者。年龄较大,级别较高,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军人主要采用解决问题应对方式,而较少采用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心理卫生状况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5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与解决问题、求助成熟型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其余4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心理卫生状况、社会支持水平影响军人应对方式的选择,且不同年龄、不同级别以及不同文化程度军人其应对方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初中生思维方式、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内在作用机制,为帮助初中生进行思维方式训练,维护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思维方式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57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初中生思维方式的联系性与解决问题和救助2种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4种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矛盾性与2种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4种消极应用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变化性与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与幻想和退避呈显著负相关。初中生思维方式的联系性与除强迫之外的所有心理问题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变化性与除人际敏感和心理不平衡外的所有心理问题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矛盾性维度与所有心理问题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和求助2种积极应对方式与各种心理问题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而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这4种消极应对方式与各种心理问题呈显著正相关。按照以上分析结果,建立了初中生思维方式、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经验证,模型拟合性良好。结论初中生思维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减少消极应对方式的应用,进而降低各种心理问题产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12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类型高校学生之间的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合理化、生活满意和消极情感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女生较男生更多地采用求助和幻想的应对方式(P<0.001),女生幸福感水平高于男生(P<0.01);各年级大学生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和负性情感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和求助维度呈正相关,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维度呈负相关.结论 个体的应对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幸福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孕年限与患者焦虑、抑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在中南大学湘雅附一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388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结果 不孕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问卷得分在不孕年限为2~3年时达到峰值(SAS:60.5±7.1,SDS:56.2±6.8),之后随着不孕年限增长而降低,焦虑问卷得分的下降速度要快于抑郁得分.低不孕年限(0~3年)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问卷得分均与自责、幻想因子呈正相关(r=0.23~0.31,均P<0.05),与求助因子得分呈负相关(r=-0.41~-0.25,均P<0.01),其抑郁问卷得分还与退避因子呈正相关(r=0.32,P<0.01).高不孕年限(>3年)组患者的抑郁问卷得分与自责因子呈正相关(r=0.27,P<0.05),与求助和解决问题因子得分呈负相关(r=-0.39~-0.24,均P<0.05).结论 采用求助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应对方式,并且避免自责的消极应对方式,有利于减轻不孕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面对应激采取的应付方式. [方法]对1 100名护理人员进行一般资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3部分问卷调查,调查数据被检错后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SCL-90: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01),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常模(P<0.05);应付方式: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幻想、退避5个分量表分显著高于常模(P<0.001),自责分显著低于常模(P<0.001);相关性:SCL-90各项因子均分与解决问题分、求助分呈负相关,与自责分、幻想分、退避分、合理化分呈正相关.[结论]临床一线护士心理正常情况下多能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但在一定心理不适情况下求助愿望偏低,易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管理者应帮助护士减轻工作压力,鼓励护士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张佳 《中国校医》2013,27(3):166-168
目的考察大学生焦虑水平与家庭功能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对某工科大学41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焦虑水平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家庭功能因子中的问题解决等呈显著正相关。(2)焦虑水平高低群者在应对方式和家庭功能因子上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家庭功能对焦虑水平有直接预测作用,同时通过应对方式对焦虑水平起到间接预测作用。结论家庭功能和应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人格特质、应对方式的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6—12月间在本院及淄博市某三甲医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筛查后的产后抑郁症患者38例作为研究组,按1:1的比例选取年龄、职业相匹配的健康初产妇3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年版)(Eysenck personality(adult)questionnaire,EPQ)及应付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评估两组的人格特征的四个维度及应对方式的六个因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EPQ的内-外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07±4.12)、(9.97±3.23)分],神经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3.84±4.71)、(10.18±2.25)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CSQ解决问题、求助两项因子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67±0.17)、(0.76±0.13)、(0.52±0.14)、(0.63±0.16)分],而自责、逃避两项因子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0.63±0.15)、(0.49±0.15)、(0.56±0.15)、(0.48±0.16)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内-外向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正相关(r=0.334、0.412,均P0.05),与自责、逃避呈显著负相关(r=-0.408、-0.382,均P0.05);神经质与自责、逃避、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r=0.346、0.397、0.397,均P0.05);掩饰性与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r=0.432,P0.05),与逃避呈显著负相关(r=-0.489,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与正常对照存在差异,人格特质与其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军队干休所保健护士总体幸福感与应对方式和精神心理知识的相关性,为提升总体幸福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及心理健康知识问卷,对空军军医大学参加全军干休所保健护士全科医学轮训的457名学员进行调查。结果 (1)军队干休所保健护士总体幸福感高于国内女性常模水平(t=13.884,P0.01)。(2)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和行政职务的军队干休所保健护士总体幸福感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干休所保健护士的应对方式以合理化和解决问题为主。(4)干休所保健护士精神卫生知识得分为16.76±1.75,总体知晓率是84.25%。(5)精神卫生知识得分与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呈显著负相关(P0.01)。总体幸福感与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精神卫生知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军队干休所保健护士总体幸福感较好,军队干休所保健护士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患者应付方式和个性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症病人应付方式和个性特征,为抑郁症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2例抑郁症病人和60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心理健康测查表(PHI)和应付方式问卷测评。结果抑郁症病人对各种应付方式的使用依次是自责、退避、解决问题、幻想、合理化、求助;抑郁症病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自责、退避、解决问题、求助等因子存在显著差异;男女抑郁症病人,在PHI各量表原始分中未见显著差异;男性抑郁症病人与男性对照组相比,在PHI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疑心等量表中存在显著差异;而女性抑郁症病人与女性对照组相比,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等量表中存在显著差异。抑郁症病人应付方式的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因子与PHI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疑心量表有不同程度、性质各异的相关。结论抑郁症病人的应付方式与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