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评估XN-2000血液分析仪对PLT计数的检测性能,初步探讨联合人工镜检法和血液分析仪自动复检功能来制定低值PLT的复检规则。方法用XN-2000血液分析仪的3种通道计数650例新鲜全血标本的PLT,得出荧光PLT计数(PLT-F),电阻抗PLT计数(PLT-I)和光学PLT计数(PLT-O)。比较分析PLT-F、PLT-I和PLT-O的精密度及其与流式细胞分析法(FCM)和镜检法计数PLT的一致性。进而对本实验室原有的低值PLT复检规则重新进行制定。结果 PLT-F变异系数(CV)为2.7%~4.7%,低于PLT-I和PLT-O的4.2%~16.2%。PLT在(2~50)×109/L区间时,PLT-F与FCM法PLT计数的一致性高于PLT-I和PLT-O,r分别为0.969、0.826和0.950,PLT-F与镜检法PLT的一致性也高于PLT-I和PLT-O,r分别为0.914、0.874和0.898,提示PLT-F检测低值PLT的准确性优于PLT-I和PLT-O。通过对本实验室原有的低值PLT复检规则的重新制定,使复检的假阴性率降为零,人工复检率下降了51.47%(158/307)。新的复检规则为:当PLT-I80×109/L时,自动追加PLT-F检测,如果没有PLT相关报警出现,可直接报告PLT-F结果;当出现报警时,进行人工镜检,报告镜检PLT结果。结论与PLT-I及PLT-O相比,低值PLT-F检测具有更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通过重新制定复检规则,可明显降低低值PLT的人工复检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ysmex XN-9000(简称XN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低值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选用3份病人低值血小板(PLT:50-80x109/L)标本,分别用仪器的PLT-F、PLT-I通道与手工相差显微镜连续检测10次,计算其变异系数;2、选取200例低血小板标本,根据血小板报警信息分为无血小板报警组(130例)和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报警组(70例)二组,用PLT-F、PLT-I和手工相差显微镜镜检三种方法同时检测,分别计算PLT-F法、PLT-I法与手工相差显微镜镜检结果的相关系数及偏差。结果 1、三份样本的变异系数PLT-F法最小(均小于1.47%),其次为PLT-I法(均小于3.12%),手工相差显微镜镜检法最大,但变异系数均小于4.07%;2、无血小板报警组和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报警组PLT-F法、PLT-I法与手工显微镜镜检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PLT-F法:0.9761、0.8051;PLT-I法:0.9567、0.6672;相对偏差分别为:PLT-F法:1.74%、6.97%;PLT-I法:2.68%、8.43%。结论当无血小板报警时,XN-9000低值血小板通道(PLT-F)计数低值血小板比PLT-I法更准确,能替代手工显微镜计数;当有血小板直方图报警时应进行手工显微镜计数确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PLT-F通道在低值血小板测定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3种方法电阻抗法(PLT-I)、光学法(PLT-O)、荧光核酸染色法(PLT-F)进行血小板计数,从精密度、低值血小板及红细胞碎片干扰评价,并与使用抗CD61抗体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电阻抗法(PLT-I)、光学法(PLT-O)相比,荧光核酸染色法(PLT-F)的重复性最好,精确度较高;在红细胞碎片干扰实验中,PLT-F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高、低浓度组P0.05),PLT-O次之(高浓度组P0.01,低浓度组P0.05);低值血小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3种方法都得到良好的相关性,PLT-F法的准确性较高,尤其在低值血小板计数中。结论临床常规标本可以使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PLT-I法检测,当标本血小板数目异常或溶血时,建议使用PLT-O法或PLT-F法复查,必要时采用镜检法或流式细胞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光学法(PLT-O)和电阻法(PLT-I)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方法 用高、中、低值血小板标本各1份,检测XE-2100计数血小板的精密度;再将110例血标本分成3组,血小板数量减少组(PLT≤50×109/L)、血小板数量正常组(50×109/L<PLT≤300×109/L)、血小板数量增高组(PLT>300×109/L),用光学法(PLT-O)、电阻法(PLT-I)和手工显微镜法同时镜检,以手工显微镜法结果为参考.结果 XE-2100计数血小板(低、中、高值)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变异系数(CV)均<4.0%.在XE-2100仪器上,血小板数正常者用光学法(PLT-O)和电阻法(PLT-I)计数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数异常者PLT-O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I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2100光学法计数血小板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当血小板数异常时宜用PLT-O法复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检测通道即荧光染色法(PLT-O法)检测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患者血小板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诊治的38例EDTA-PTCP患者作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共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均经过EDTA-K2抗凝,应用电阻抗法(PLT-I法)及PLT-O法进行血小板计数;同时采集两组研究对象末梢血并用草酸铵进行抗凝,应用手工草酸铵法(PLT-M法)进行血小板计数。以PLT-M法为标准检测方法,并以涂片观察血小板形态为辅助方法,分析PLT-O和PLT-M两种方法检测血小板的一致性。结果在试验组中,PLT-I、PLT-O、PLT-M法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分别为(25.34±9.54)×10~9/L、(190.74±56.12)×10~9/L、(199.08±54.32)×10~9/L,PLT-O与PLT-M法具有更高的相关性(r=0.996);对照组中,PLT-M、PLT-I、PLT-O法检测结果分别为(204.14±56.51)×10~9/L、(205.43±56.67)×10~9/L、(204.21±58.59)×10~9/L,3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T-O法在EDTA-PTCP患者血小板检测中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干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XN-2000血细胞分析仪的阻抗模式(PLT-I)和低值模式(PLT-F)的低值血小板(PLT)检测结果比较分析,为其低值PLT复检规则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PLT-I模式检测PLT80×109/L 264例,分别使用PLT-F法和手工法检测并涂片镜检,根据镜检结果分为无聚集组和聚集组,无聚集组根据MCV大小和镜下PLT形态T分为MCV80 f L组、70 flMCV80 f L组和MCV70 f L组以及大PLT组并采用相关性分析,聚集组结合仪器报警分析。结果仪器PLT聚集报警中,PLI-I法假阳性率91.4%,假阴性率50%,PLT-F法假阳性和假阴性均为0;MCV80 f L、70 flMCV80 f L和MCV70 f L时PLT-I法的r值分别为0.866、0.958、0.244,PLT-F法分别为0.896、0.976、0.988;大PLT组中PLT-I法和PLT-F法r值分别为0.895和0.951;当出现聚集、大PLT及小红细胞干扰时,其直方图或散点图会出现特殊改变。结论 XN-2000的PLT-F干扰较小,特异性高,当PLT-I法出现MCV70 f L或聚集报警时,应结合直方图和散点图观察,采用PLT-F法复检,以降低人工镜检率,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4种血小板(PLT)计数方法的准确性。方法筛选70例PLT计数不准确的标本,将其分为4组(小红细胞组,大血小板组,低值血小板组,血小板聚集组),分别用阻抗法(PLT-I)、光学法(PLT-O)、荧光法(PLT-F)、显微镜法计数,PLT计数结果与参考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样本的阻抗法计数结果与参考方法比较相关性差(r均0.9);光学法、荧光法与参考方法相比相关性很高(r均0.9);显微镜法与参考方法比较,计数低值PLT的相关性较差(r=0.744)。结论阻抗法PLT计数对大血小板、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低值血小板等样本计数不准确,可以用光学法,荧光法或显微镜法复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流水线XE-5000血细胞分析仪两种血小板(PLT)测定方法,即电阻抗法(PLT-I)和激光流式荧光法(PLT-O)进行性能评价。方法通过XE-5000两种PLT测定方法,进行测试方法精密度与准确度、线性、携带污染率、红细胞(RBC)干扰实验、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血小板计数影响,并以显微镜计数法作为参照。结果平均批内精密度为PLT-I 3.20%,PLT-O 1.73%;批间精密度为PLT-I 2.46%,PLT-O 2.06%;携带污染率范围为PLT-I 0-1.11%,PLT-O 0-0.99%;在线性稀释试验中测试值与理论值的平均相关系数(r)分别是PLT-I 0.992,PLT-O 0.997;在RBC碎片干扰试验中,PLT-O法对低浓度RBC干扰显示出较强抗干扰能力(t=1.37,P>0.05);PLT-I法在低值血小板(<60×109/L)容易受血小板IPF与MPV对血小板计数影响与显微镜法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XE-5000两种血小板测定方法均有各自较好精密度与准确度,线性和抗干扰能力,常规使用PLT-I法计数血小板,但是当所计数血小板数目少于正常且有干扰时,可用显微镜计数法或PLT-O法复查血小板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常规血小板(PLT)计数不准确的原因,并提出纠正措施。方法收集PLT计数异常标本180例,分为4组,分别为低值 PLT 组(PLT≤20×109/L)72例,小红细胞组54例,大 PLT 组33例,PLT 聚集组21例,分别采用光学法(PLT-O)、阻抗法(PLT-I)、手工镜检法(PLT-M)3种方法同时计数 PLT,用配对 t 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低值 PLT 组、小红细胞组、大 PLT 组光学法与 PLT 计数 PLT-M 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 PLT-I 法与 PLT-M 法 PLT 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LT 聚集组的标本,PLT-I 法和 PLT-O 法计数结果比较,PLT-O 法结果更接近真实值。结论PLT-I法 PLT 计数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小红细胞干扰导致计数偏高,大 PLT 漏检导致 PLT 结果偏低,PLT 聚集等,当 PLT 计数结果异常时应根据复检规则复检,采用手工 PLT-M 法或者 PLT-O 法纠正,必要时重新采血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迈瑞BC6800-PLUS血液分析仪8倍光学模式在解决低值血小板计数(PLT)检测准确性问题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电阻抗模式下PLT<50×109/L 的标本335 例,其中5 例用电阻抗法(PLT-I)、光学法(PLT-O)、8 倍光学法(PLT-O8)检测PLT 11次,进行重复性评价;另外330例用光学法和8倍光学法检测,以手工计数(PLT-M)作为参考并与其比较。结果?PLT-O8的重复性优于PLT-I、PLT-O的重复性;当PLT无干扰时,PLT-I、PLT-O、PLT-O8与手工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PLT 有小红细胞和细胞碎片干扰且PLT<10×109/L 时,PLT-O 与PLT-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O8与PLT-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镜检血小板有红细胞碎片和小红细胞干扰且PLT<10×109/L时,迈瑞BC6800-PLUS血液分析仪的8倍光学模式检测PLT的准确性较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PF)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血小板计数方法影响,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激光染色法(PLT-O)和电阻抗法(PLT-I)计数血小板与显微镜计数血小板比较研究.方法 根据IPF与MPV选择XE-5000分析仪测试的高、中、低值血小板标本各1份,首先比较PLT-I与PLT-O测试计数血小板的精密度;其次用室间质评结果分析XE-5000仪两种测试的准确度.结果 XE-5000计数血小板低、中、高值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变异系数(CV)小于4.0%.血小板计数正常或高值且IPF<20%时用PLT-O与PLT-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减少且IPF>25%时,PLT-I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O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般情况下,血常规采用XE-5000 PLT-I法计数血小板,当血小板减少且被复检软件程序拦截制片镜检发现有大血小板时,可用显微镜计数法或PLT-O法复查血小板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荧光血小板(PLT-F)通道对异常血小板(PLT)计数样本进行检测,分析PLT-F通道在异常PLT计数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采集空腹静脉血样本158例,将样本分为低值PLT组、小红细胞干扰组、大PLT组和PLT聚集组。采用电阻抗法(PLT-I)、荧光法(PLT-F)检测PLT计数,并将其检测结果与人工镜检法(PLT-M)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低值PLT组、大PLT组及小红细胞干扰组PLT-F通道检测PLT计数及幼稚血小板分数(IPF)的批内重复性[变异系数(CV)]分别为4.94%、1.70%、0.80%与4.81%、1.30%、2.74%。低值PLT组、小红细胞干扰组及大PLT组PLT-F与PLT-M的决定系数(r2)值分别为0.856 8、0.822 3与0.771 0;PLT-I与PLT-M的r2值分别为0.679 1、0.775 4与0.592 6。结论 PLT-F通道批内重复性好,可通过PLT-F通道对异常PLT计数样本进行快速复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和比较希森美康XN2000血细胞分析仪中的2种血小板检测通道,寻找合理的低值血小板检测模式。方法选取首次检测血小板计数小于或等于50×109/L的临床血常规标本72例,使用XN2000血细胞分析仪的电阻抗(PLT-I)通道和荧光染色(PLT-F)通道检测血小板;根据血涂片将标本分为血小板无聚集组和聚集组,对无聚集组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线性回归和Bland-Altman法偏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聚集组结果与手工血小板计数结果比对。结果无聚集组2种通道的血小板检测结果相关性较大,偏差较小,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聚集组结果相差较大,且PLT-F结果更接近手工血小板计数结果。结论血小板无聚集时可只选择PLT-I通道检测,仪器有聚集报警时选择PLT-F通道较准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对PLT计数的影响,为实验室制定PLT复检规则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收集2017年3~8月期间的466例门诊检测血细胞计数及五分类患者EDTA抗凝血标本,检验结果分为三组:A组MCV≤65fl,B组65fl9/L,PLT-F值=(282.60±100.5)×109/L,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9,P<0.05); B组PLT-I值=(305.7±111.7)×109/L,PLT-F值=(304.8±112.3)×109/L; C组 PLT-I值=(292.2±84.4)×109/L,PLT-F值=(291.6±84.4)×109/L。结论 当存在小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的情况下,即低MCV≤65fl时,电阻抗法(PLT-I)检测PLT结果,会引起PLT计数的假性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XE-2100血液分析仪电阻抗法(PLT-I)和光学法(PLT-O)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以及与某些血液疾病的关系。方法检测XE-2100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精密度并采用50名正常人和150例血液病患者的样本,用PLT-I法、PLT-O法和手工显微镜法同时计数血小板,以手工显微镜法结果为参考。结果XE-2100血液分析仪PLT-I法和PLT-O法计数血小板(低、中、高值)有较好的重复性,变异系数(CV)均<4.0%。健康者在XE-2100上用PLT-I法和PLT-O法计数血小板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性疾病患者PLT-O法计数血小板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LT-I法计数血小板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在分析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时,应以PLT-O法测定结果为好,但在仪器报警时还须用显微镜法复核。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PLT)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取257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静脉全血标本,使用鞘流电阻抗法(impedance,PLT-I)进行血小板检测,根据血小板直方图、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血涂片法复查,按不同形态分组,分为正常血小板体积组、大血小板组、小红细胞组,分别用荧光法(optical,PLT-O)与显微镜目测法(microscopic,PLT-M)作对比试验。以及另取30份健康体检者的EDTA-K2抗凝静脉全血标本做红细胞碎片干扰试验,运用SPSS16.0及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体积血小板分布组3种方法之间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大血小板组PLT-I结果假性降低,PLT-I与PLT-M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O与PLT-M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红细胞组PLT-I结果假性增高,PLT-I与PLT-M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O与PLT-M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BC碎片干扰试验中,PLT-O对红细胞碎片显示出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结论正常血小板体积标本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常规使用PLT-I血小板计数结果正确可靠,但血小板直方图、MPV、MCV异常时标本仪器计数血小板不可靠,需与PLT-O或显微镜手工计数法相结合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7.
茅蔚  熊立凡  于嘉屏 《检验医学》2007,22(4):459-462
目的观察XE-2100血液分析仪电阻抗法(PLT-I)和光学法(PLT-O)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以及与某些血液疾病的关系。方法检测XE-2100血液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精密度并采用50名正常人和150例血液病患者的样本,用PLT-I法、PLT-O法和手工显微镜法同时计数血小板,以手工显微镜法结果为参考。结果XE-2100血液分析仪PLT-I法和PLT-O法计数血小板(低、中、高值)有较好的重复性,变异系数(CV)均〈4.0%。健康者在XE-2100上用PLT-I法和PLT-O法计数血小板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性疾病患者PLT-O法计数血小板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LT-I法计数血小板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在分析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时,应以PLT-O法测定结果为好,但在仪器报警时还须用显微镜法复核。  相似文献   

18.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PLT)的检测性能。方法对XE-5000分别用电阻抗法和荧光法对血小板计数进行精密度、线性测试及干扰试验进行评估,并与显微镜计数法作对比试验。运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批内精密度为PLT-I 1.30%、PLT-O 1.40%;批间精密度为PLT-I1.87%、PLT-O2.39%;携带污染率范围为PLT-I 0.00%~1.32%、PLT-O0.00%~1.17%;平均为PLT-I 0.44%和PLT-O0.33%;在线性稀释试验中低、中、高值与理论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PLT-I 0.991、0.997、0.997,PLT-O0.997、0.998、0.992;在RBC碎片干扰试验中,PLT-O对低值样本显示出较强的抗干扰能力(t=1.14,P>0.05),PLT-I与PLT-O测定血小板结果与PLT-M结果相关性良好。结论 Sysmex XE-5000对血小板计数具有精密度好、抗干扰能力强、重复性好、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是常规实验室测定血小板的较理想仪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小红细胞比率(MicroR)分析小红细胞存在时不同检测方法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并探讨MCV和MicroR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2019年1~9月我院门急诊血常规报告共715例,并对其进行分组,按MCV分为:A1组MCV≤70fL,A2组70fLMCV≤85fL,A3组85fLMCV≤100fL;按MicroR分为:B1组0%≤MicroR≤30%,B2组30%MicroR≤50%,B3组50%MicroR100%。所有报告均采用电阻抗法(PLT-I)、光学法(PLT-O)和荧光核酸染色法(PLT-F)血小板计数,将三种方法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当MCV≤70fL或MicroR30%时,PLT-I法与PLT-F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MCV70fL或MicroR≤30%时,PLT-I法与PLT-F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70fLMCV≤85fL时,PLT-O法与PLT-F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区间MCV、MicroR对PLT-O法和PLT-F法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CV和MicroR显著相关(r=-0.928,P0.001)。结论当MCV≤70fL或MicroR30%时,PLT-I法计数血小板假性增高,应当用PLT-F法复查。MCV和MicroR是一对较好的反应小红细胞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三台血液分析仪阻抗法与显微镜手工法计数低值血小板结果,并探讨其对血小板输血阈值判断的影响。方法选择本实验室三台血液分析仪(LH750、CD-3700和Sysmex-xt1800i)分别计数低值血小板患者274例,PLT均小于100×109/L,以显微镜手工法为参考,按检测结果将血小板分为0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