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相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定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否先期预测脑梗死的发生?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对象为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均为佛山市常住居民,年龄23~87岁,其中脑梗死患者148例(脑梗死组),非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5例为对照组.方法对两组患者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及狭窄情况.结果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76.6%,对照组为15.6%,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x2=40.877,P<0.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58.8%,对照组为26.7%,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2.99,P<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关,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可能是引起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生相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定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可否先期预测脑梗死的发生?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研究对象为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均为佛山市常住居民,年龄23~87岁,其中脑梗死患者148例(脑梗死组),非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5例为对照组。方法:对两组患者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斑块及狭窄情况。结果: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增厚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76.6%,对照组为15.6%,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x^2=40.877,P&;lt;0.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脑梗死组为58.8%,对照组为26.7%,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2.99,P&;lt;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关,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可能是引起脑梗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74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体检者72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颈动脉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斑块性质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绘制ROC曲线,评估软斑块、混合回声斑块及内-中膜厚度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脑梗死的效能。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0.95±0.24)mm]大于对照组[(0.79±0.21)mm](t=4.282,P<0.001),颈动脉内-中膜增厚(32.43%)、斑块(90.54%)、软斑块(25.68%)、混合回声斑块(17.57%)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16.67%、59.72%、11.11%、5.56%)(P<0.05);2组强回声斑块、等回声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32.43%)、中(17.57%)、重度狭窄(9.46%)及血管闭塞(5.41%)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18.06%、8.33%、1.39%、0)(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0.92 mm为最佳截断值,预测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颈部CTA在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4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脑梗死发生部位将所有患者血管分为梗死侧组和非梗死侧组;观察颈动脉斑块发生部位、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MRI显示单侧梗死灶39例,双侧梗死灶6...  相似文献   

5.
徐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1):5115-5116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超声90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相关数据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为74.0%,对照组的检出率为44%;颈总动脉分叉处发生率最高65.6%;软斑和混合斑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关系密切,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的判断,对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及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血脂浓度的临床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确定其大小、范围、表面形态、病变性质 ,酶法测定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最高 (6 8.4 % ) ,脑梗死组次之 (5 5 .3% ) ,高血压组更低 (40 .9% ) ,正常人组最低 (19.0 % )。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组与无颈动脉粥样斑块组相比 ,血清TC、LDL C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超声可以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 ,并可以估计脑梗死的预后及预报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TC、LDL C相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CEUS)模式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 68例接受颈动脉斑块CEUS检查的TIA患者根据12个月内是否发生脑卒中分为2组:脑卒中组、无脑卒中组。对比两组的颈动脉斑块CEUS检查结果,分析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斑块CEUS分级对脑卒中的预测效能。结果相比无脑卒中组,脑卒中组中年龄≥60岁者、糖尿病者、高血压者、TIA持续时间≥30 min、发作次数≥3次、病程≥24 h者的占比均更高,同时不稳定性斑块占比、CEUS 3~4级者占比也更高(P<0.05)。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不稳定性斑块、CEUS 3~4级均是预测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各因素对脑卒中发生的影响强度依次为CEUS 3~4级、年龄≥60岁、糖尿病、高血压、不稳定性斑块。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TIA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2。结论 TIA患者的颈动脉斑块CEUS分级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结合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二维超声不稳定性斑块征象能够较好地预测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 法:新发脑梗死患者200例纳入研究。记录入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检测生化指标,测量并计算ABI,完成颈 部血管超声检测,记录颈动脉狭窄及斑块形成情况。将颈动脉斑块形成和颈动脉狭窄的患者纳入斑块组, 颈动脉内膜正常和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患者纳入非斑块组。Logistic 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 素。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ABI值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739,P= 0.01)。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纳入有斑块组131例,无斑块组69例。有斑块组患者的高血压和吸烟史比 例高于无斑块组(均P<0.05),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5),ABI值 低于无斑块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TC升高、ABI值降低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 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BI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一 定相关性,可能有助于辅助评估和监测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斑块和狭窄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和狭窄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为脑梗死的预防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与36例非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血管形态、内膜的厚度、有无斑块及斑块的性质;血管管腔是否狭窄及狭窄的程度。结果急性脑梗死病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为75.0%,以不规则、不均质回声斑块多见;非脑血管病组斑块的检出率为13.8%,斑块多为规则的、等回声或强回声斑块;急性脑梗死病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56.67%,非脑血管病组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为5.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脑梗死的危险性升高,超声显示不均质回声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董晓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6833-683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初步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8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者均行头部CT或核磁共振(MRI)检查证实有无梗死发生。结果 8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者经检查证实有梗死灶发生49例(59%),其中有典型临床症状23例(27%)。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软斑、混合斑是脑梗死患者的主要栓子来源。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班块在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对72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用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比较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情况。结果:脑梗死组出现颈动脉粥样斑块56例(77.8%),明显多于对照组10例(20.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脑梗死组斑块类型多为软斑和溃疡斑,其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斑块可作为预测及评价脑梗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患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120例CI患者(CI组)和120例神经科非CI患者(对照组)CIMT、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 (Apo-B)、脂蛋白(a)[ LP(a)]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I组TC、TG、Apo-B、LP(a)和ox-LDL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1);CI组CIMT检测结果 为1.1±0.32 mm,高于对照组的0.8±0.54 mm(P<0.01);CI组TC、TG、LDL-C、Apo-B 、LP(a)、ox-LDL与CIMT呈正相关(P<0.01),HDL-C、Apo-A1与CIMT呈负相关(P<0.01).结论 脂代谢异常与CI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CI患者体内可能存在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ox-LDL的生成有助于预防和治疗CI.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组)。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相应治疗及3个月后随访,比较两组血清中Hcy、血小板参数水平,以及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Hcy水平,分析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梗死组血清中Hcy、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明显高于健康组,PLT低于健康组(P 0. 05);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患者PLT、PDW、血小板压积(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重度狭窄患者MPV值、Hcy值高于无或轻度狭窄、中度狭窄者(P 0. 05)。不同程度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存在明显差异,重度狭窄患者3个月出不良转归、神经恶化、死亡率高于无或轻度狭窄、中度狭窄者(P 0. 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狭窄与急性脑梗死患者Hcy、血小板参数及预后存在相关性,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高,患者Hcy水平及MPV表达水平越高,预后情况差(P 0. 05)。结论颈动脉狭窄与急性脑梗死患者Hcy、血小板参数及预后存在相关性,颈动脉狭窄越严重患者预后越差,在临床上早期干预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可能会对患者预后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RI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及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患者行颈部及头颅MRI、MRA检查,分析斑块的MRI不同分型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结果 (1)100例患者MRI共检出261处粥样硬化斑块,按AHA斑块分型,各型斑块的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狭窄程度计算I级、I级以上颈动脉狭窄和脑梗死的相关性r=0.710(P=0.000).结论 (1)采用多对比加权的MRI序列对斑块具有准确定位及分型能力,且分析斑块的稳定性;(2)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动脉严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且每年上升的速度高达9%,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位死因[1]。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脑梗死存活者中大部分都留有后遗症,约占75%的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其中约40%为重度致残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其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预计我国脑卒中的发生率将会继续上升,造成的危害也日趋严重[2]。脑梗死的防治工作艰巨,寻找脑梗死的病因并进行预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是由各种原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所致脑组缺血缺氧性损伤,可致患者相应神经功能失[1]。该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且主要及老年人群[2]。中国是老年人口大国,老年脑死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3],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通过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探讨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管内-中膜厚度以及所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thero sclerotic plaque,AP)的稳定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评估其严重程度,并对临床早期治疗及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研究颈静动脉狭窄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和无脑梗死病史的患者各56例,无脑梗死病史患者为对照组,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颈静动脉血管形态,比较两组颈静动脉形态上的差异。对颈静动脉狭窄程度做出评价。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分别检出动脉硬化斑块10个和51个,分别占17.9%和91.1%。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1)。两组在颈动脉无狭窄、中、重度狭窄发生率方面和颈动脉粥样斑块改变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但两组在颈内动脉轻度狭窄发生率上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静脉狭窄与脑梗死呈正性相关,及早发现和诊断颈静脉狭窄,对于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