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与骨髓活检病理同步检测在血液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双标本取材术,获取骨髓涂片、活检标本,对我院3374例血液病患者的血涂片、骨髓涂片与活检切片的细胞形态及病理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骨髓活检的增生度明显高于涂片(P0.05);骨髓活检对急性白血病(A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转移癌(MCBM)、淋巴瘤、骨髓纤维化(MF)、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诊断的阳性率高于涂片(P0.05);骨髓涂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感染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活检(P0.05)。MDS粒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骨髓活检高于涂片;红系及巨核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骨髓涂片高于活检。骨髓活检观察粒系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巨核细胞异常分布、基质病理改变具有明显优势。结论骨髓细胞形态与骨髓活检病理检查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血液病的诊断率、减少漏诊,对血液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血液系统疾病腰椎和股骨骨髓的MRI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的骨髓MRI表现和鉴别诊断。方法 经病理证实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6例,骨髓纤维化(MF)6例,多发性骨髓瘤(MM)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例,行腰椎、股骨中上段骨髓SE及增强、脂肪抑制各序列成像MRI检查,与同期骨髓像白血病细胞计数(BMT)对比分析。结果 ①腰椎、股骨骨髓MRI像AML 11例中有9例、ALL3例、MF6例、MM3例、AA2例T1WI和/或T2WI呈弥漫性斑片状低信号。②CML6例T1WI、T2WI全部呈弥漫性低信号变化,Gd-DTPA增强效果明显。③ALL3例、AA1例股骨骨髓MR像中T1WI、T2WI呈不规则形低信号。结论 MRI能为血液疾病的确诊和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并有助于临床治疗和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骨髓涂片病态巨核细胞的分析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多种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的病态巨核细胞数量及类型分布。结果健康组未见病态巨核细胞,缺铁性贫血(IDA)、溶血性贫血(H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偶见病态巨核细胞,未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及恶性肿瘤组都可见病态巨核细胞,而且还可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以MDS最为明显。结论骨髓涂片中病态巨核细胞分析在血液病诊断和鉴别中起重要作用,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的出现表明骨髓恶性增生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骨髓印片联合骨髓涂片检查在血液病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6-03—2017-03接收的86例血液疾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骨髓印片及骨髓涂片检查,并观察两种检查方式与联合检查的符合率以及对增生的诊断价值。结果骨髓印片的多发性骨髓瘤(MM)、恶性淋巴瘤(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纤维化(MF)及骨髓转移癌符合率100.00%、87.50%、80.00%、100.00%、100.00%高于骨髓涂片70.00%、37.50%、60.00%、42.86%、50.00%,而两者联合可提高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印片检出82例,骨髓涂片检出62例,骨髓涂片对Ⅲ~Ⅴ级增生的检出率46.51%低于骨髓印片67.44%,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行骨髓印片联合骨髓涂片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在恶性血液疾病诊断中具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骨髓涂片与骨髓切片比较,明确骨髓活检在血液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138例血液病患者分别进行骨髓穿刺与骨髓活检,观察骨髓涂片与骨髓切片结果。结果骨髓切片能较准确地反映骨髓的增生程度,在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淋巴瘤、骨髓纤维化(MF)、急性白血病(AL)诊断中明显优于骨髓涂片。结论骨髓活检切片在某些血液病诊断上优于骨髓涂片,2者相结合,可有效提高血液病临床上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BMB)中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19例骨髓的淋巴造血组织肿瘤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过碘酸雪夫氏染色法(PAS)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及免疫组化PV9000法系列抗体标记。结果 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均显示造血组织增生,有小巨核细胞和原始细胞异常定位;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有显著原始粒细胞或原始红细胞增生;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显示粒系细胞增生为主,各阶段粒细胞均可见到;3例浆细胞性骨髓瘤(PCM)和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均系骨髓肿瘤性增生,两者的HE形态结合免疫组化标记能够诊断和鉴别诊断。结论 MDS诊断主要依赖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标记没有太大帮助;对AML、CML、PCM和NHL的诊断而言,除病理形态学观察外,各类肿瘤组织免疫组化表型分析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CO呼气试验方式检测4种常见恶性血液病[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红细胞寿命长短,并探讨其检测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2-11月于河北省中医院血液病科住院及门诊的AML、MDS、MM及PMF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ML组、MDS组、MM组、PMF组,每组各20例患者,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CO呼气试验方式测定各组红细胞寿命长短。结果 AML组、MDS组、MM组、PMF组红细胞寿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恶性血液病患者红细胞寿命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呼气试验方式可准确检测红细胞寿命,可用于完善恶性血液病贫血机制研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巨核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在各类血液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各类血液病患者均列为研究对象.用APAAP法染色患者骨髓涂片,显微镜下计数巨核细胞并进行分类.结果 多(双)核巨核、单圆核小巨核、多(双)圆核小巨核均可不同程度见于白血病[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增殖性疾病MPD[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骨髓纤维化(MF)、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等病人骨髓涂片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未见巨核细胞.淋巴样小巨核仅见于MDS.结论 用APAAP法检查各类血液病骨髓涂片中的巨核细胞,有助于各类血液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在血液病诊断中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骨髓涂片结合活检在减少这些血液病诊断误诊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157例6类血液病骨髓涂片诊断和骨髓活检诊断与最终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结果:M DS、AL、AA、MM、CM PD骨髓转移癌的涂片诊断率分别为62.9%、94.6%、82.6%、66.7%、80.8%、40.0%,骨髓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9.3%、100%、100%、83.3%、100%、100%,两者结合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3%、100%、100%、100%、100%、100%。结论:在血液病的诊断中,骨髓活检是骨髓涂片的重要补充,两者的结合对降低误诊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血片幼稚细胞检出与骨髓象分析情况。方法对4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外周血涂片及骨髓象分析。结果48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血片检出幼稚细胞98例(20.4%),其中急性白血病93例(94.9%),主要以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M2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L1、ANLLM3a为主,其余5例(5.1%)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未检出幼稚细胞者382例。骨髓检查主要以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为主,其次为缺铁性贫血(ID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脾功能亢进等疾病,其中急性白血病(AL)患者25例(6.5%),各急性白血病亚型数量多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S患者47例(12.3%)。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片幼稚细胞检出率主要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有关,患者宜早行骨髓象分析确诊。骨髓象分析是明确全血细胞减少病因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在血液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5例疑诊血液病患者行常规髂后上棘骨髓穿刺活检,石蜡包埋,苏木精-伊红(HE)、Gomori染色,骨髓纤维化患者增加Masson三色染色,肿瘤患者行相关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95例中明确诊断为正常骨髓象1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65例,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chronic idiopathic myelofibrosis,CIMF)2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23例,各类淋巴细胞性肿瘤2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18例,骨髓浆细胞瘤1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7例,感染引起的骨髓增生4例,转移性癌2例。结论骨髓活检对诊断AA、CIMF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对MDS、ET和其他增殖性病变需结合临床表现、医技检查及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查对各类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检测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AML)35例(AML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1例(ALL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28例(CML组)、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18例(CLL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6例(MDS组);同时选择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SF水平。结果 AML组、ALL组、CML组、CLL组、MDS组治疗前及治疗完全缓解后SF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完全缓解持续1年后S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ALL组、CML组、CLL组、MDS组治疗完全缓解及持续缓解1年后SF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铁代谢紊乱,血清铁蛋白检测可作为白血病和MDS患者初治期、缓解期及预后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浸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NHL患者同时做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骨髓涂片经瑞氏染色,分类计数肿瘤细胞;骨髓切片采用塑料包埋法,制作组织切片,常规HGF染色。结果 62例NHL患者经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联合检测,确诊为NHL细胞骨髓侵犯,其中49例(79.0%)骨髓涂片检出NHL细胞,59例(95.2%)骨髓活检检出肿瘤细胞浸润灶,骨髓活检阳性率略高于骨髓涂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HL细胞形态分为4种类型:小细胞成熟型、大细胞幼稚型、大细胞原始型和组织细胞型。13例骨髓涂片检查阴性而骨髓活检阳性的病例中,10例是小细胞成熟型(76.9%);9例为骨髓淋巴瘤细胞轻度侵犯(69.2%),3例为重度侵犯合并骨髓纤维化(23.1%)。结论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都是诊断NHL骨髓侵犯的重要手段,两者各有优势,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阳性率。骨髓活检在淋巴瘤细胞轻度骨髓侵犯或合并骨髓纤维化,以及浸润瘤细胞为小细胞成熟型时,更能准确地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联合活检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3例MDS患者采用骨髓抽吸和活检进行取材,同步观察骨髓涂片和切片。结果活检中骨髓的增生程度明显高于涂片;涂片对红系病态造血的观察优于活检,而活检对原始细胞数量、骨髓基质、局部解剖定位、粒系、巨系病态造血观察优于涂片。结论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在MDS的诊断、分型中各具优点,相互补充,联检可提高MD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骨髓活检组织印片在血液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组织印片在血液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26例血液病患者同时进行骨髓活检组织印片、骨髓活检切片及骨髓穿刺涂片检查。结果骨髓活检组织印片与骨髓活检切片在骨髓增生程度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骨髓穿刺涂片,特别是在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骨髓活检组织印片操作简单,确诊及时,可作为血液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髓活检石蜡包埋切片在血液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经临床初诊的各种血液病75例,行常规髂后上棘骨髓活检,石蜡包埋,HE、Gomori、Perls普鲁蓝铁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 75例中男性30例,女性45例,中位年龄50岁(10-77岁)。其中CIMF2例、AA15例、MDS9例、PCM3例、ALL2例、CML1例、贫血待查22例、全血细胞减少16例、白细胞减少4例、发热待查1例,确诊率61.33%。结论 骨髓活检石蜡包埋切片对从、CIMF、MDS及白血病可直接作出诊断,对贫血及部分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必须紧密结合临床或BMA方可作出诊断。建,以提高BMB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髓活检在血液病诊断和疗效判断中的价值,并分析切片相对于涂片的优点和不足。方法 对864例骨髓活检组织的病理变化进行了分析,部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在早期白血病的诊断、判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MDS诊断及转归、恶性肿瘤的骨髓浸润方面,骨髓活检优于涂片;而对于白血病的FAB分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的诊断,骨髓活检存在不足之处。结论 骨髓活检对许多血液病的诊断、预后、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白血病中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和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HIT基因位于染色体 3p14 .2 ,实验室的研究证实FHIT基因具有抑癌基因活性。FHIT基因异常表达或表达缺失出现在多种实体肿瘤和造血系统恶性疾病。为了探讨白血病细胞中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及意义 ,采用巢式RT PCR法对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DS)、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骨髓瘤 (MM )等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FHIT基因转录本进行检测 ,并对FHIT基因转录本进行序列测定。 98份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AML 38例 ,ALL16例 ,CML 34例 ,其它恶性血液病 10例。全部患者经骨髓细胞形态检查 ,诊断符合FAB诊断标准。肝素抗凝骨髓或外周血 2 - 3ml,分离单个核细胞 ,取 5× 10 7个细胞 ,用RTIZOL 试剂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 ,行PCR扩增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回收目的片段 ,克隆到PGEM T载体 ,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在 5 5 / 98(5 6 % )的被检测病例有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 ,在AML、ALL和CML异常表达的发生率分别为 2 2 / 38(5 8% ) ,9/ 16(5 6 % )和 19/ 34(5 6 % )。正常骨髓或外周血标本未见有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 4 3/ 98(44 % )的患者表达正常转录本 (Ⅰ型 ) ,4 0 / 98(41% )的患者同时表达正常转录本和异常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白血病干细胞 (stemcellleukemia ,SCL)基因在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 (BMSC)及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收集 1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1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和 33例正常骨髓标本的单个核细胞 (MNC)进行体外长期培养 ,分别收集悬浮细胞 (造血细胞 )和扩增后的贴壁细胞 (BMSC)。运用RT PCR ELISA检测SCL基因的表达 ,分析表达率 ,并以管家基因 β2 微球蛋白 (β2 M)为内参照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SCL基因在AML(2 7.8% )和CML(11.8% )的BMSC中的表达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6 9 7% ,P <0 .0 5 )。SCL基因在CML骨髓造血细胞中的表达率 (6 4 .3% )高于其对应的BMSC(P <0 .0 5 )。半定量分析SCL基因在AML骨髓造血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对应的BMSC(P <0 .0 5 )。结论 :SCL基因在AML和CML的BMSC中的相对低表达状态可能与血液病造血调控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CXCR4(SDF-1/CXCR4)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DS、AA、AML患者及对照组患者(缺铁性贫血3例,营养性贫血3例)骨髓上清液中SDF-1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S、AA、AML患者及对照组骨髓CD34+细胞表面表达CXCR4的情况。结果:AML、AA、MDS患者和对照组骨髓上清液中SDF-1含量分别为8125.0、6429.5、10816.2和8846.5pg/mL,AA患者的SDF-1水平分别与MDS、MDS低危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01),AML、AA、MDS患者的SDF-1水平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ML、AA及对照组骨髓CD34+细胞上表达CXCR4的百分率分别为(11+16)%、(70+26)%和(20+11)%,MDS为(32+31)%。MDS按IPSS评分分为低危组及高危组,CD34+细胞CXCR4表达百分率分别为(37+33)%、(15+17)%(P=0.025)。结论:骨髓造血微环境可能通过调节AA、AML及MDS患者骨髓CD34+细胞表达CXCR4水平,对疾病产生负反馈调节,从而抑制以上3种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