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致胆道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收治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85例的临床资料,对胆道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该组985例中发生胆道损伤12例,发生率1.22%。腹腔镜手术胆道损伤发生与术者、是否存在胆道异常解剖、胆囊管长度、胆囊壁厚度、术中粘连、术中出血、胆囊管切断顺序及胆囊三角电灼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者、是否存在胆道异常解剖、术中粘连、术中出血是腹腔镜手术胆道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胆道异常解剖、术中粘连、术中出血使胆道损伤发生的风险增加;熟练操作术者能降低腹腔镜手术胆道损伤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致胆道损伤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0例急性胆囊炎行LC术中致胆道损伤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胆道损伤中,胆总管横断2例,肝总管横断2例,右肝管小破裂口损伤1例,肝总管胆囊管结合部撕裂2例,发生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胆道局部病理因素、解剖异常、胆囊颈结石嵌顿、操作粗暴等。发现胆管损伤后均及时中转开腹,根据损伤的具体类型行补救手术。结论提高医生对胆管损伤的警觉性,规范和细致的操作,从引起胆管损伤的原因着手,术中解剖清晰是预防胆管损伤的关键,及时中转开腹是补救胆道损伤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08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管损伤的原因,结合文献探讨如何避免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年1月-2000年12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08例资料。结果:40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横断1例,术中发现并剖腹行胆总管断端吻合T管引流。结论:胆道损伤是LC的严重并发症、损伤部位和 程度不同,诊断和治疗也不同,其后果对病人和术者都是灾难性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造成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对我科1999年1月~2009年10月6例胆囊切除术致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因病理性因素致胆道损伤2例,解剖学变异2例,片面强调小切口以及手术条件、麻醉效果和术者原因2例。结论:应充分认识胆囊三角的解剖学变异和炎性粘连给手术带来的危害,严格掌握CC、MC、LC的手术指征;重点强调术者高度的责任感,合理把握手术时机;成形后的肝(胆)管-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是胆道重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胆囊壶腹皱襞入路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预防胆道损伤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经胆囊壶腹皱襞入路精细解剖胆囊三角技术行LC的120例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胆囊壶腹与肝十二指肠韧带之间的凹陷或切迹(即胆囊壶腹皱襞)为解剖学标志,显露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动脉,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LC,术中未发生胆道损伤。结论在LC中采用经胆囊壶腹皱襞入路可有效预防术中胆道损伤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328例LC临床资料。结果 328例中中转开腹手术台16例,占4.9%。无胆管损伤、胆道残余结石、胆漏、出血、术后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结论 术前B超、上腹部螺旋CT+胆道重建及ERCP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提高手术安全性,术中从哈氏袋开始解剖胆囊三角,在夹闭胆囊管前尽可能明确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及胆囊壶腹部关系,有利于预防严重胆道损伤并发症发生。而术者熟练双手操作技术及超声刀在术中应用则进一步提高了LC安全性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出血和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对LC术出现胆道损伤4例、术中出血2例进行分析。结果除1例胆道损伤病人因发现处理不及时导致死亡外其余均及时发现中转开腹处理痊愈。结论对胆囊三角解剖结构熟悉是预防胆道损伤和出血的关键,对胆囊管的正常变异应有认识,术中处理应沉着冷静,遇到可疑情况应果断中转开腹,术后密切观察可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道损伤的原因,为临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中减少和预防胆道损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自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出现胆道损伤的患者3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同期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无损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其出现胆道损伤的原因。结果30例手术后出现胆道损伤的患者中,出现胆管横断伤11例,出现胆管撕裂伤6例,出现胆管穿孔伤5例,出现胆瘘6例,胆管部分夹闭2例,对患者的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导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致胆道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人员的熟练程度、患者自身胆道结构、胆囊管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胆囊切断顺序等。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出现胆道损伤的原因主要有手术人员的熟练程度、患者自身胆道结构、胆囊管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胆囊切断顺序等,因此,在手术时,术者熟练操作,在术前对患者的胆道结构等进行全面评估,控制术中出血量和胆囊切除顺序,有效降低患者胆道损伤的风险,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造影在胆道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插管行胆管造影的2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造影成功200例,成功率为98.5%,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38例,胆管变异4例,胆总管损伤1例。结论 LC中胆管造影可防止术后胆管残石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胆管探查,明确胆管解剖及变异,预防并及时发现胆管损伤,降低了并发症,提高了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结石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LC中胆囊管结石的诊断、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该组216例胆囊管结石行LC,在结石远段胆囊管上钛夹,将结石推入胆囊内或直接切开胆囊管取石,行术中胆道造影37例,胆道镜检查取石14例,放置T管51例,放置腹腔引流管142例。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胆漏;2—4d后拔除腹腔引流管,2—6周拔除T管。3例分别于术后1,3和10d出现腹痛,B超发现结石掉入胆总管,行EST取出结石。结论胆囊管结石在LC术中越来越多见,正确诊断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必要时行术中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检查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行LC术且并发胆道损伤的患者;结果:16例LC术后胆道损伤患者中,3例发生肝动脉假性动脉瘤,以呕血和/或黑便为首发症状,胆漏及感染是导致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两个重要因素,经介入栓塞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HAP是LC术后少见但凶险的并发症,对LC术后胆道损伤患者因加强警惕,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胆囊结石、胆囊炎行胆囊切除者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可明显减少胆道残石及术中胆道损伤的发生,并可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胆总管切开。我院于2002年8月~2004年8月进行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152例,其中开腹胆囊切除行造影132例中,阴性90例,假阳性3例,Mirizzi综合症2例:LC术中造影20例,发现胆囊结石2例,胆道解剖异常2例,胆道造影准确率98%,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囊管胆汁渗漏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有效处理策略。 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近6年来(2007.03.01~2013.02.28)收治的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该院6年间行LC术4 211例,术后发生胆漏15例(Luschka肝管5例,胆囊管6例,肝总管损伤2例,胆总管损伤2例),占0.36%。6例LC术后胆囊管胆漏中,4例因放置了有效的腹腔引流管而幸免再次手术处理,仅行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或塑料支架置入后即痊愈。该院另2例及外院转入的9例LC术后胆囊管胆漏患者纳入该组,合计11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确认胆漏后,给予置入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并予以再次腹腔镜探查、清理腹腔及肝下置入血浆引流管。1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 结论 LC术中可因多种原因导致胆囊管结扎夹移位或胆囊管坏死,易导致胆囊管胆汁渗漏,术者预防性留置腹腔引流管很有必要。一旦发生胆汁渗漏,应毫不犹豫进行再次腹腔镜探查,明确胆漏原因,给予相应处理及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腹腔外引流联合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胆漏可顺利愈合。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10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行胆道造影患者资料。结果 102例患者98例成功经胆囊管造影4例经胆总管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5例,胆囊管异常开口8例,胰、胆管汇合畸形(PBM)6例,右侧副肝管5例,Mirizzi综合征5例,胆囊管结石5例,胆道损伤1例。术中予改相应术式,经处理后患者均康复出院。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清楚显示胆道结构,能发现术前未确诊的胆总管结石、胆囊管结石,对胆管、胰管变异的诊断提供确切依据。胆道造影简便易行,增加术者的信心,值得在广大的基层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总管损伤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1月-2007年12月行胆囊切除术致胆总管损伤10例的原因。切断胆总管5例、切除胆总管1例、胆总管部分缺损2例。行胆总管对端吻合、T管支撑5例,左右肝管、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4例、1例3期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胆道重建。结果:10例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者,经术中、术后处理均获痊愈。结论: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难以完全杜绝,强烈的责任感,时刻警惕胆道损伤的潜在危险,术中仔细操作,是预防胆道损伤的唯一方法,术后及时发现,合理处理仍可达到治愈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行术中胆道造影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了解IOC在急诊LC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37例术前B超或CT未发现胆总管结石的急性胆囊炎病例行LC,均行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结果:35例胆道造影成功,发现3例胆总管结石病例,分别为4mm、3mm、3mm大小,于术后行内镜取石成功。该组病例中无胆道损伤,发生1例与胆道造影无关的轻微胆漏。结论:急性胆囊炎行LC时,并发隐匿性胆管结石的情况值得重视,IOC在急诊LC时对胆管结石的诊断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对本院收治、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63例良性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除1例中转开腹患者,其余162例均成功完成LC术,手术时间44.6±12.7min,术后住院时间3.6±0.7d;术后并发症共计7例(4.3%),其中胆管损伤2例,胆漏3例,出血2例,结石残留并发感染1例。LC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多数源于病例选择不当或术中操作失误等可控因素。重视术前、术中、术后的影像学检查和监控,谨慎选择病例,加强术者专业技能培训,是预防LC并发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术后患者复发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114例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行ECRP联合LC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所选患者ECRP联合LC术后随访1年内是否复发(REC)将其分为REC组(32例)和未REC组(82例)。回顾性统计胆囊结石合并CBDS术后患者REC情况,比较REC组和未REC组的临床资料,并分析胆囊结石合并CBDS术后患者REC的危险因素。结果 114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术后患者REC32例,发生率28.07%。胆囊结石合并CBDS术后患者REC的危险因素为胆道感染、胆道口括约肌切开、术者经验≤3年、胆道括约肌功能障碍(OR=4.170、4.047、3.568、3.367,P<0.05)。结论 胆囊结石合并CBDS术后患者REC的危险因素与胆道感染、胆道口括约肌切开、术者经验≤3年、胆道括约肌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可据此针对性制定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案,以降低胆囊结石合并CBDS术后患者REC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LC胆囊动脉出血和胆管损伤的原因和防治策略。方法 收集1997~2001年间17例临床资料。结果 13例较难控制的胆囊动脉出血,其中11例术中成功止血,2例中转开腹。胆管损伤4例,其中术中发现2例,1例LC术毕放置腹腔引流管,1例中转开腹;术后发现2例,均行手术探查。结论 胆囊动脉变异和解剖Calot三角方法不当是造成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主要原因;清晰解剖,正确处理Calot三角解剖结构,可预防胆囊动脉损伤出血;术者与助手配合得当,大部分胆囊动脉出血可于LC中成功止血。术者经验不足、电刀使用不当、胆囊病变因素及解剖不清是导致LC胆管损伤的原因;坚持紧靠胆囊颈分离,可最大限度保证LC中胆管免受损伤;胆管损伤后关键是术中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胆囊管解剖变异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行LC的46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囊管发生解剖变异者34例,包括胆囊管异常粗、短11例,高位汇入右肝管7例,低位汇入肝总管下端6例,从肝总管前方绕至左侧汇入肝总管1例,与肝总管并行一段后汇入胆总管3例,Mrizzi综合征4例,内脏反位2例。结果:34例胆囊管有解剖变异的患者中,22例成功行LC,12例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9例出现并发症,均为胆管损伤,经处理后恢复良好,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LC术前难以诊断胆囊管解剖变异,LC术中重视胆囊管解剖变异、细致地解剖胆囊三角、辨认各管道关系,是预防并减少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