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外周血细胞因子检测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取血制作标本并进行细胞培养.结果 观察组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γ干扰素(IFN-γ)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IL-10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内HBeAg阴性患者较HBeAg阳性患者的IFN-γ水平高(P<0.05),IL-4水平低(P<0.05).结论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检测反映辅助T细胞(Th)1/Th2免疫应答平衡变化的外周血细胞因子,有利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对疾病疗效判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溧阳市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开展常规体检的8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开展血液相关检查以及细胞培养,观察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患者的IL-4、γ干扰素水平与HBeAg阴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获明显改善,IL-4与γ干扰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需要确切的指标来指导治疗的开展以及效果的评价,通过对外周血细胞因子开展相关检测,可进一步确定Th1/Th2免疫应答的平衡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IL-10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肝功能、病毒裁量及肝纤维化程度,研究HBeAg阴性和阳性CHB患者细胞因子作用,总结HBeAg阴性CHB病情特点.方法 HBeAg阴性CHB患者33例与HBeAg阳性CHB患者41例,分别检测其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定量,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G-Ⅲ)、Ⅳ型胶原(C-Ⅳ)、层黏连蛋白(LN)等肝纤维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以及血清IL-12、IL-10及IFN-γ水平.结果 HBeAg阴性CHB患者病程较HBeAg阳性CHB患者长,(6.8±6.2)年vs(3.8±4.0)年(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和PTA在轻、中、重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CHB患者HBV DNA定量水平低于HBeAg阳性CHB患者,(5.1±1.4)vs(6.2±1.5)(P<0.05),IL-12、IFN-γ水平高于HBeAg阳性CHB患者,分别为(71.3±32.0)ng/L vs(57.7±23.1)ng/L、(16.1±4.8)ng/L vs(13.4±3.3)ng/L(P<0.05),两组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标LN重于HBeAg阳性CHB患者,(123.6±61.3)μg/L vs(91.6±45.6)μg/L(P<0.05).结论 HBeAg阴性CHB患者病程较长,与HBeAg阳性CHB患者肝功能损害轻、中、重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CHB患者HBV DNA复制水平低于HBeAg阳性CHB患者,IL-12、IFN-γ对HBeAg阴性CHB患者病情变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标重于HBeAg阳性CHB患者,提示HBeAg阴性CHB患者较HBeAg阳性CHB患者更易向肝硬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PU)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NKT)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3例Hp阳性PU患者(A组),以79例Hp阴性PU患者作为阳性对照(B组),以60例健康人作为阴性对照(C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B及C三组外周血NKT及其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4(IL-4)水平。将A组患者随机分为D及E组,两组均给予雷贝拉唑及甲硝唑治疗,D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克拉霉素治疗,E组给予阿莫西林治疗,两周后进行NKT、IFN-γ及IL-4的水平比较,并将3种指标与治疗前Hp感染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与C组间的NKT及IFN-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NKT及IFN-γ水平低于B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L-4低于B组,且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D及E组间的NKT、IFN-γ及IL-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组3种指标均显著高于E组(P0.05)。Spearman分析显示NKT、IFN-γ及IL-4均与Hp感染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NKT、IFN-γ及IL-4水平下降导致杀伤力降低可能原因为Hp感染致PU的免疫机制破坏,且感染越重三者水平越低;克拉霉素在上调NKT、IFN-γ及IL-4的表达效果优于阿莫西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15、IL-16、IFN-γ、TGF-β的表达水平变化的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癌患者60例(HCC组)、肝硬化患者60例(LC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CHB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60例(ASC组)和健康对照者4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载量,同时检测各项生化指标。结果随着患者病情加重,细胞因子IL-15、IL-16、IFN-γ、TGF-β表达水平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在肝硬化患者中达到最大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5、IL-16、IFN-γ、TGF-β在CHB患者外周血HBV DNA高载量组表达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5、IL-16、IFN-γ、TGF-β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的肝脏炎性损伤过程,且其表达水平与病毒量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外周血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32(IL-32)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水平和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HBV携带者空腹血清标本,其中慢性HBV携带者39例,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21例,另收集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IFN-γ、IL-32和IL-6水平、HBV DNA载量及血清肝功能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HBV携带者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外周血IFN-γ、IL-32和IL-6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病毒载量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IFN-γ、IL-32和IL-6水平均高于低病毒载量与高病毒载量携带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携带者外周血IL-32水平与AST水平呈正相关(r=0.32,P0.05),与ALB水平呈负相关(r=-0.27,P0.05)。结论细胞因子IFN-γ、IL-32和IL-6在慢性HBV感染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HBV携带者肝脏炎症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2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组,28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外周血CD3~+T细胞分泌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IL-12表达水平、外周血CD3~+T细胞分泌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CD3~+/CD4~+、CD4~+/CD8~+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CD3~+/CD8~+、CD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2、IL-10、IL-1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IL-4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NF-α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IFN-γ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患者,食管癌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CD4~+/CD8~+、CD3~+/CD4~+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说明患者的免疫耐受力与免疫逃逸存在较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51例肺部感染患者为肺部感染组,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者4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TNF-ɑ、IFN-γ、IL-6、IL-8及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肺部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NF-ɑ、IFN-γ水平均显著降低,IL-6、IL-8、hs-CRP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TNF-ɑ、IFN-γ水平均显著提高,IL-6、IL-8、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及Th1/Th2细胞因子参与老年肺部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是老年肺部感染临床诊治及预后判定的可靠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细胞膜微粒(EMPs)、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136例冠心病为研究对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4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1例,稳定型心绞痛组48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外周血EMPs、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MPs、IL-2、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外周血EMPs、IL-2、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以上各项指标亦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Ps与IL-2、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716、0.753,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MPs、IL-2、IFN-γ水平升高,EMPs与IL-2、IFN-γ水平呈正相关,提示检测EMPs水平可以反映患者内皮功能、斑块炎性反应程度及斑块稳定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IL-12、γ-干扰素(IFN-γ)、IL-4因子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IL-2、IL-12、IFN-γ、IL-4及CD3^+、CD4^+、CD8^+、CD4^+/CD8^+T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IL-2、IL-12、IFN-γ、Th1/Th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IL-2、IL-12、IFN-γ、IL-4因子水平存在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1.
薛冰  闫慧  景博琼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1):1532-1534
目的测定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发生免疫重建综合征(IRIS)患者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了解患者免疫功能的状况,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HIV携带者或AIDS患者共69人,将其中的23例未经治疗的新确诊患者纳入HIV新确诊组,22例出现治疗后IRIS患者纳入IRIS组,24例未出现治疗后IRIS患者纳入非IRIS组。将研究期间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4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法检测HIV新感染者、HARRT后发生IRIS者和未发生IRIS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IL-4和IL-10水平。结果 HIV新确诊组外周血中的CD4+T细胞数量和血清中的IL-2、IFN-γ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而IL-4和IL-10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RIS组外周血中的CD4+T细胞数量低于非IRIS组,血清中的IL-2、IFN-γ水平均低于非IRIS组,而IL-4和IL-10的水平则明显高于非IR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因子在HIV/AIDS不同病程中的变化,有利于为进一步使用细胞因子进行HIV的辅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组,体检健康体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3个时间点检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乙型肝炎5项等临床指标,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37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治疗前后IL-37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IL-37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组患者IL-37、HBV DNA、ALT、AS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组患者IL-37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L-37与ALT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78,P=0.002 38),IL-37与AST水平也呈一定正相关(r=0.475,P=0.004 32),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7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HBeAg血清学转换和肝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50例健康者及30例AML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初诊AML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均显著低于健康组,CD8+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ML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均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与初诊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健康组比较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AML患者外周血白介素2(IL-2)、干扰素(IFN-γ)均显著低于健康组,IL-4、IL-10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ML组患者外周血IL-2、IFN-γ均显著升高,IL-4、IL-10显著降低,与初诊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健康组比较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对AML患者病情评估、疗效判定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以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为免疫治疗方案,可能为AML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衰竭患者血清IL-6、TNF-α、IL-12p70和INF-γ的清除效果,进一步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衰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CBA法检测63例肝衰竭患者(29例为人工肝结合内科治疗组,34例为内科治疗组)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它们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肝衰竭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后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有效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均P<0.05),且人工肝有效组下降的更明显,IL-12p70和IFN-γ有一定水平的上升,人工肝组IL-12p70水平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科有效组虽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效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保持较高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2p70和IFN-γ治疗后水平下降,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人工肝治疗后对IL-6、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而IL-12p70和IFN-γ却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从而减轻免疫反应对肝细胞的损害,有助于改善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不同阶段,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6)]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探究其T细胞免疫状态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比较慢性乙肝患者(CHB组,42例)、肝硬化患者(LC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HCC组,30例)与健康对照组(NC组,30例)外周血清中IFN-γ、IL-4、IL-6水平。综合分析其与HBV DNA载量、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谷丙转氨酶(ALT)的相关性。结果 IFN-γ、IL-4、IL-6水平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6.62、58.63、47.29,P0.01)。经两两相互比较可知,CHB组、LC组和HCC组的IFN-γ、IL-4、IL-6水平均高于N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的IL-4水平高于LC组和HC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的IL-6水平高于CHB组和L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相比,IFN-γ/IL-4的比值在CHB组、LC组和HCC组都明显减小,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9.63,P0.05)。通过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可知,IFN-γ水平与HBV DNA的载量、ALT呈不同水平程度的负相关(r=-0.786、-0.713,P0.001);IL-4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57,P0.001);而IFN-γ、IL-4、IL-6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清中的水平与HBeAg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感染HBV患者体内T细胞免疫功能中,Th2型细胞处在优势的地位。这有利于对乙肝患者治疗及疗效的观察。而IL-6水平在肝癌组显著升高,提示了肝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比较100例肺结核患者(实验组)治疗前后及10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进一步比较实验组治疗后不同病灶吸收情况患者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前CD3~+、CD4~+、CD4~+/CD8~+、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CD4~+/CD8~+、IFN-γ、TNF-α、IL-2、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病灶明显吸收者CD3~+、CD4~+、CD8~+、CD4~+/CD8~+、IFN-γ、TNF-α、IL-2、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病灶吸收不良者CD4~+、CD4~+/CD8~+、IFN-γ水平明显低于病灶明显吸收者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对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有指示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封闭抗体阴性反复性流产的可行性。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封闭抗体阴性反复性流产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46例和参照组43例。参照组注射黄体酮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封闭抗体转阳情况、妊娠结局、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因子(IFN-γ、IL-6、TGF-β和IL-17)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封闭抗体总转阳率为65.22%,显著高于参照组的20.93%(P0.05);研究组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再次流产率、胎儿血小板减少率和胎儿生长受限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FN-γ和IL-17水平明显降低,IL-6和TGF-β水平明显升高,且研究组的IFN-γ和IL-17水平低于参照组,IL-6和TGF-β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封闭抗体阴性反复性流产可明显促进患者封闭抗体转阳,改善其妊娠结果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纯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及血管硬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透析浓缩液,研究组采用超纯透析浓缩液,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检测两组透析液中内毒素、细菌DNA片段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及血管硬化水平。结果研究组透析液中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细菌16S-tRNA引物扩增后电泳灰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透析液中内毒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外周血hs-CRP、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踝-臂脉搏传导速度(baPWV)、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A-IMT)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aPWV、CA-IMT显著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结论超纯透析液可显著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血管硬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替卡松鼻喷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使用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采用ELISA法对患者血浆细胞因子IL-4和IFN-γ水平进行检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浆细胞因子IL-4及IFN-γ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鼻痒消失时间、鼻塞消失时间、流涕消失时间及喷嚏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细胞因子IL-4及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细胞因子IL-4及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氟替卡松鼻喷剂治疗效果理想,能降低血浆细胞因子IL-4及IFN-γ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hl/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次/d,共同48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HA、ⅣC、PCIII和LN的水平;采用DAS ELISA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各项肝纤维化指标和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密切相关。阿德福韦酯除直接抑制病毒作用外,还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抑制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