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阳 《临床医学》2022,(10):99-101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炎症指标及退热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治疗+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43例给予常规治疗+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记录两组退热时间。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高于对照组(78.57%,3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21.57±5.16) mg/L]、白细胞介素-6[(7.85±2.28) ng/L]、肿瘤坏死因子-α[(9.72±2.35) ng/L]水平低于对照组[(33.49±6.32) mg/L、(19.53±4.06) ng/L、(15.84±3.5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川崎病患儿采用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协同治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患儿的效果及对冠状动脉异常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38例川崎病患儿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69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对照组(69例,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VEGF、内皮抑素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ESR、WBC及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总热程均短于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患儿可减少其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缩短总热程,降低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由于川崎病可引起严重心血管病变而引起人们重视,且有报道表明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将介绍26例川崎病治愈未并发心血管病变的治疗和护理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必要性及不同剂量IVIG、无反应型KD应用激素的疗效。方法:72例KD急性期患儿,均于起病10d内给予IVIG治疗,按治疗剂量不同及是否联合激素分为3组,A组(31例)用IVIG400mg/(kg·d),连续5d。B组(23例)用IVIG2g/(kg·d),单次静脉给药或1g/(kg·d),连用2d。C组为IVIG无反应组(18例),起病10d内给予IVIG2g/(kg·d)(单剂给药)无效,再次应用IVIG2g/(kg·d)无效,再予以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观察3组疗效及冠状动脉受损情况。结果:在热退时间、住院时间方面,B组患儿均短于A组(P<0.05)。治疗前及热退1周,3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的(CRP)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沉(ESR)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B、C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在冠状动脉并发症方面,3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1个月,A组发生冠状动脉病变(CAD)6例(19.4%)。其中5例为冠状动脉扩张,1例为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对川崎病患儿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川崎病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静脉注射IVIG 1g/(kg·d),B组IVIG 2 g/(kg·d),C组IVIG3 g/(kg·d)。比较3组的症状缓解情况、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冠脉损伤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和C组的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P0.05),TNF-α、IL-6、IL-10、MDA均显著低于A组(P0.05),SOD、GSH-Px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冠脉损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IVIG 2 g/(kg·d)剂量能显著缓解川崎病患儿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减少冠脉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工VIG)治疗的必要性和IVIG治疗对KD的影响及其应用IVIO的护理。方法:研究对象为2000~2005年珠海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42例KD患儿,所有患儿均为10天内退热后确诊且无冠脉病变。将其分2组,治疗组(30例)使用丙种球蛋白,常规组(12例)未使用,余治疗相同。对其冠状动脉损害(CAL)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与常规组比较,随访0.5年后CAL例数治疗组无1例,常规组2例(16%),治疗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IVIG治疗KD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极其IVIG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防止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效果。方法将82例川崎病患儿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用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症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冠状动脉扩张1例,对照组发生8例,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如发热、淋巴结肿大及皮肤黏膜改变的恢复时间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缩短。结论良好细致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可增加患儿及家属对川崎病的了解,积极配合医疗各个环节,可减少并发症,加快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简称冠脉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8月至2021年8月治疗的224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儿冠脉病变发生情况,询问并记录所有患儿基线资料,设计基线资料填写表,找出川崎病患儿冠脉病变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24例川崎病患儿中,有41例发生冠脉病变,占比为18.30%。发生组发热持续时间长于未发生组,血清(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高于未发生组,维生素D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持续时间长、血清CRP水平高、血清NT-proBNP水平高是川崎病患儿冠脉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 <0.05),维生素D水平高是其保护因素(OR <1,P <0.05)。结论 川崎病患儿发生冠脉病变的影响因素为发热持续时间长、血清CRP水平高、血清NT-proBNP水平高、维生素D水平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50例,经实验室检查将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4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实验室相关指标、相关系统症状评分、出院后两组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结果观察组NE、PLT、ESR水平均较对照组高,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IgE、WBC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出院1个月、6个月后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均略高于对照组高,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加重川崎病患儿临床症状,增加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影响患儿预后,故临床早期检测血液中NE、PLT、ESR水平可提高川崎病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检出率,为早期治疗疾病、预防冠状动脉病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我科收治的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小檗碱调节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应激反应、依从性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血清皮质醇、儿茶酚胺、血浆谷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0. 0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用于小檗碱调节内皮细胞内质网应激改善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患儿中能降低机体应激反应,提高依从性,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川崎病(KD)患儿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耐药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24例KD患儿IVIG治疗前的血脂、血常规、血清白蛋白(ALB)和电解质等检测结果,并计算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川崎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2月27例川崎病患儿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7例患儿在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早期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川崎病患儿,可以预防冠状动脉损害及减轻其损害程度。在使用丙种球蛋白的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控制输液速度是护理的关键,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重视远期随访,才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静注丙种球蛋白预防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疗效观察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马廉华西医科大学小儿血液肿瘤研究室罗春华廖清奎符仁义川崎病是导致儿童继发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为探讨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对川崎病急性期冠状动脉损害的预防作用,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络的延续护理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患儿家庭照顾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患儿70例,另按1:1选取患儿直系照顾者70例进行调查.根据入院时间将患儿分为对照组(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和观察组(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各35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川崎病患儿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30例),观察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3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四肢症状改善时间、结膜充血消退时间、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改善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CRP、TNF-α、IL-6、ESR)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四肢症状改善时间、结膜充血消退时间、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CRP、TNF-α、IL-6、ESR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CRP、TNF-α、IL-6、ESR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间冠状动脉病变及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同时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效果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防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接收并诊治的98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丙种球蛋白治疗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49例.小剂量组采用1 g/kg丙种球蛋白治疗,大剂量组采用2 g/kg丙种球蛋白治疗.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  相似文献   

19.
朱其菲  孙锋 《医学临床研究》2022,(11):1708-1711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血浆微小RNA-26b(miR-26b)与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106例川崎病患儿(观察组),根据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将其分为损伤组(n=34)和无损伤组(n=72)。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11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血浆miR-26b表达水平,Pearson分析观察组血浆中miR-26b与血管内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中miR-26b水平对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浆miR-26b表达水平为0.69±0.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0,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浆中miR-26b与血管内径呈负相关(r=-0.410,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miR-26b水平预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7(95%CI:0.724~0.890),截断值为0.69,敏感度为85.30%、特异性为70.80%。【结论】川崎病患儿血浆miR-26b呈低表达,且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患儿中miR-26b水平更低,与血管内径呈负相关,血浆miR-26b对冠状动脉损伤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IVIG)预防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将 30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IVIG治疗组 (n =15 )和对照组 (n =15 ,常规治疗组 )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冠状动脉内径。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 ,IVIG治疗组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川崎病的复发率为 0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早期大剂量IVIG预防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