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目的:探讨蒲公英捣烂外敷治疗产后乳房肿胀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母婴分离并发产后乳房肿胀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热敷、按摩、挤奶)的方法治疗,实验组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蒲公英捣烂外敷乳房。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后24、48、72 h乳房胀痛、乳胀消退及乳汁排出量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治疗后乳房胀痛明显减轻、乳房硬度明显消退、乳汁排出量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蒲公英捣烂外敷可明显减轻产后乳房胀痛,有效疏通乳腺管,疗效显著,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芒硝外敷乳房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40例产后乳房胀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治疗组为芒硝外敷乳房组,对照组为热敷、按摩乳房、手法挤奶、吸乳器吸奶等常规治疗组.结果芒硝外敷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1.43%,两者差异显著(P<0.01).在改善患者乳房胀痛效果方面,芒硝外敷疗法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芒硝外敷组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外敷治疗期间对母婴未带来任何毒副作用,用药期间加强哺乳,不会造成回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乳房按摩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泌乳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我院剖宫产产妇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仅给予常规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后6h进行乳房按摩护理,每天3次,连续4天,对两组产妇的泌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开始泌乳时间显著提前,泌乳量明显增加,乳房舒适度显著提高和产后乳汁淤积例数明显减少,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乳房按摩不仅可以提前泌乳的开始时间,增加泌乳量,还可降低乳房胀痛和产后乳汁淤积的发生率,提高乳房的舒适度,可以有效提高纯母乳的喂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联合大黄芒硝外敷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医院行剖宫产的9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联合大黄芒硝外敷护理,比较两组切口红肿消退时间、愈合时间、愈合质量及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切口红肿消退时间和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质量优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联合大黄芒硝外敷护理能够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的切口愈合,提升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陈惠琼 《医疗装备》2022,(18):156-158
目的 探讨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联合乳房按摩对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及乳房胀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行剖宫产手术的97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联合乳房按摩,比较两组开始分泌乳汁时间、乳汁分泌量及乳房胀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开始分泌乳汁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5 d后,观察组乳汁分泌量优于对照组,乳房胀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联合乳房按摩可有效缩短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时间,促进乳汁分泌,并可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乳汁淤积产妇84例,随机将产妇分为护理组、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科学的乳房按摩护理.护理干预后,对两组产妇的乳房胀痛及母乳喂养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护理组产妇乳房胀痛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汁淤积产妇实施乳房按摩护理可有效缓解其乳房肿胀,提高其母乳喂养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手段.  相似文献   

7.
杨丽莎 《医疗装备》2023,(11):124-126
目的 分析剖宫产产妇应用微波治疗仪联合乳房按摩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瑞金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术的62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乳房按摩,观察组加用微波治疗仪干预,均连续干预3 d。比较两组乳汁分泌情况、喂养情况、乳房胀痛程度及新生儿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结果 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3 d泌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1 d,两组新生儿的IgM、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3 d,两组新生儿的IgM、IgG水平均高于出生后1 d,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产妇应用微波治疗仪联合乳房按摩可缩短泌乳始动时间,促进乳汁分泌,缓解乳房胀痛,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并有助于增强新生儿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李秀仙 《医疗装备》2022,(17):152-154
目的 探讨电动吸乳器联合针对性护理在初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于上饶市广丰区中医院分娩的68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两组,各34名。对照组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电动吸乳器,持续干预7 d,比较两组产后乳房胀痛程度、乳房硬度及乳汁分泌情况。结果 干预7 d后,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轻于对照组,乳房硬度低于对照组,乳汁分泌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动吸乳器联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轻初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硬结及乳汁淤积情况,促进乳汁分泌。  相似文献   

9.
潘小路 《医疗装备》2023,(23):139-141
目的 探讨在初产妇产后恢复中采取乳房按摩仪联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68名初产妇,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乳房按摩仪干预,两组均持续观察至出院,对比两组乳房胀痛程度、产后恢复情况、泌乳情况及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催乳素水平、产后72 h泌乳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乳房硬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泌乳情况优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房按摩仪联合护理干预可改善初产妇产后乳汁淤积情况,缓解乳房胀痛,加速乳汁分泌,可促进其产后康复,进而提升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0.
李艳虹 《医疗装备》2022,(18):186-187
目的 探讨电动吸乳器联合乳房按摩护理在乳汁淤积症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井冈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乳汁淤积症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乳房按摩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动吸乳器进行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7 d,比较两组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胀痛程度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动吸乳器联合乳房按摩护理在乳汁淤积症产妇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缩短泌乳始动时间,减轻乳房胀痛程度,改善母乳喂养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手法按摩治疗剖宫产术后产妇乳汁淤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妇产科剖宫产产妇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的热敷和吸奶器吸奶治疗,观察组产妇采用手法按摩治疗.结果 观察组一次治愈60例,显效7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8.6%,对照组一次治愈38例,显效26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5.8%,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法按摩对于治疗剖宫产术后产妇乳汁淤积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为新生儿提供及时的母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红外线治疗仪联合大黄芒硝包外敷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医院行剖宫产的10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红外线治疗仪联合大黄芒硝包外敷护理,比较两组切口疼痛程度、肿胀程度、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干预7 d后,观察组切口疼痛、肿胀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治疗仪联合大黄芒硝包外敷用于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愈合,利于减轻切口疼痛程度,缓解肿胀,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按摩乳房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60例剖宫产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乳房按摩,对照组按常规行母乳喂养指导,观察和测量两组乳房乳汁分泌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①P0.01,②P0.05)。结论:早期乳房按摩可使剖宫产初产妇术后乳汁分泌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黄、芒硝外敷对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缓解作用。方法随机选取80例于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手段分成对照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红外线灯照术口和术口换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黄、芒硝外敷方案,进行两组护理成效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为(4.5±0.4)分,渗液停止时间为(4.2±0.5)d,切口愈合时间为(6.0±1.2)d,与对照组相比,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芒硝外敷在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中应用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提高剖宫产妇女母乳喂养率,减少乳汁淤积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2012年产科病房剖宫产妇女200名产妇随机分为强化护理组及对照组。强化护理组采用心理疏导保持产妇心情舒畅,哺乳期喂养、乳房保健、护理知识宣教,每天上午、下午均对观察组妇女乳房情况检查对检查有乳汁淤积倾向患者进行热敷和按摩。结果强化护理组的母乳喂养率为83.0%,乳房胀痛率12.0%,重度硬结率为9.0%。结论强化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剖宫产妇女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减少乳汁淤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普林格尔仪配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疗效。方法选取126例产后发生乳汁淤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普林格尔仪配合手法按摩治疗为观察组,另一组接受传统方法局部热敷配合电动吸奶器治疗为对照组,分别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乳腺管疏通情况。结果经过普林格尔仪配合手法按摩治疗的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接受传统方法局部热敷配合电动吸奶器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62,P0.000)。结论普林格尔仪配合手法按摩对产后乳汁淤积疗效显著,实用性强、无副作用,无放射、无创伤、见效快,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院》2019,(8):1199-1202
目的探讨乳管镜下乳管冲洗针在乳汁淤积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乳汁淤积患者96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按摩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乳管镜下乳管冲洗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记录患者的恢复授乳时间、人工喂养容量、人工喂养次数。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评估泌乳情况,包括泌乳量、乳汁质量、乳汁淤积、乳房充盈度、乳房疼痛5个项目,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95. 83%)总有效率较对照组(83. 33%)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恢复授乳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后人工喂养容量、人工喂养次数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后泌乳量、乳汁质量、乳汁淤积、乳房充盈度、乳房疼痛5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感染、充血水肿、乳腺脓肿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与常规按摩治疗相比,乳汁淤积患者采用乳管镜下乳管冲洗针治疗,能缩短恢复授乳时间,减少人工喂养容量、人工喂养次数,改善泌乳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未引起严重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产后乳房穴位按摩在减轻乳房胀痛和促进乳汁分泌方面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我院产科分娩产妇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即热敷乳房)进行乳房护理;研究组在产后第2天即开始乳房穴位按摩,按摩手法及乳房护理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结果研究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小于对照组,乳汁分泌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进行乳房穴位按摩可减轻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常规乳房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产妇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乳房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穴位按摩。记录两组产妇乳房硬度、疼痛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实验组乳房疼痛程度在产后第2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产后第3、4天较对照组轻(P0.05、P0.01);乳房硬度在第2天时实验组大于对照组,第4天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全部母乳喂养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常规乳房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可促进乳汁分泌,减轻乳房胀痛,促进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穴位按摩治疗乳汁淤积症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发生乳汁淤积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热敷乳房加中医穴位按摩乳房,对照组采用热敷加吸奶器吸奶。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敷乳房加中医穴位按摩乳房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