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7 毫秒
1.
刘贵学 《系统医学》2024,(1):120-122+129
目的 分析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患者使用莫西沙星联合纤维支气管镜(Brancho Fiberoscope, BF)药物灌注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菏泽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20例MDR-TB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取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60例)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应用BF药物灌注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4,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CRP、PCT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R-TB患者采用BF药物灌注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可以增强临床疗效,抑制机体炎症因子,安全性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卷曲霉素联合莫西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卷曲霉素,实验组给予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比较2组痰菌转阴率、不良反应、血清T细胞亚群(CD4+CD25+/CD4+、CD4+CD25+CD127low/CD4+)变化、炎性因子指标[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IL-1)]、肝功能指标[总蛋白(TP)、碱性磷酸酶(AKP)、丙氨酸转氨酶(ALT)]。结果实验组痰菌转阴率为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3%(P 0.05)。2组心率过快、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D4+CD25+CD127low/CD4+、CD4+CD25+/CD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IL-17、TNF-α、IL-1、PC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实验组TNF-α、IL-1、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ALT、AK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T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但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安全、有效,可提高痰菌转阴率,调节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降低血清PCT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莫西沙星联合痰热清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CRP、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内科收治的63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20例。研究组采用莫西沙星联合痰热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CRP和PCT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RP和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的CRP和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莫西沙星联合痰热清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CRP和PCT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某院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共102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痰菌转阴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灶吸收率为86.28%,对照组为56.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洞闭合率88.24%,对照组为58.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微卡)联合莫西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0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使用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病灶吸收改善、痰菌阴转率、用药后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病灶吸收程度,2、4、6、12个月的痰菌阴转率,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8+、CD4+/CD8+等水平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联合莫西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病灶吸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及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左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予以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同时间段痰菌转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2个月后痰菌转阴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广泛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广泛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莫西沙星组与左氧氟沙星组。结果:莫西沙星组在治疗不同时期结核杆菌转阴率均高于左氧氟沙星组,莫西沙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左氧氟沙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莫西沙星治疗广泛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林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22):3138-3140
目的探索莫西沙星对多重耐药肺结核(MDR-TB)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可溶性骨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的影响。方法综合分析180例MDR-TB患者,随机等分为莫西沙星组和对照组,动态观察治疗后2个月和6个月血清PCT和sTREM-1水平改变,以及临床治愈情况。同时分析莫西沙星治疗后PCT和sTREM-1水平改变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6个月莫西沙星组累计显效率(85.6%)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莫西沙星组患者血清sTREM-1和PCT水平明显下降,血清sTREM-1在治疗后2个月和6个月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可以有效控制MRD-TB患者病情程度,并降低血清PCT和sTREM-1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使用含莫西沙星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前来本院治疗的7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列为研究人员,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观察组,各组成员均为39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卷曲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细胞免疫指标水平、肝功能指标水平、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和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细胞免疫指标水平、肝功能指标水平改善更明显,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使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进行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张启龙  高隆  杨俊 《医学临床研究》2016,(12):2295-2298
[目的]分析莫西沙星干预治疗对多重耐药肺结核(MDR-TB)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140例MDR-TB患者,随机等分为莫西沙星组(n=70)和对照组(n=70),动态观察治疗后2个月和6个月血清PCT和sTREM-1水平改变,以及临床治愈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5.7%(6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46/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 2=5.962,P=0.015<0.05).观察组在治疗后血清sTREM-1和PCT水平明显下降,血清sTREM-1在2个月和6个月两个时间点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血清PCT水平在治疗6个月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莫西沙星组患者无论是有效亚组还是无效亚组,血清PCT和sTREM-1水平在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CT并没有明下降趋势,而sTREM-1水平虽然有所下降,但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莫西沙星可以有效降低MRD-TB患者血清PCT和sTREM-1水平,可提高其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行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莫西沙星)与对照组(左氧氟沙星)各55例,比较两组肺功能、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显著优于治疗前,观察组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和用力呼气峰流速(FEF)较对照组升高(P 0.05)。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与左氧氟沙星比较,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能提高整体疗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16例MDR-TB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和卷曲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治疗。比较两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STB)]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阴转率(84.5%,49/58)明显高于对照组(63.8%,3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2.8%,48/58)高于对照组(65.5%,3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9例(15.5%,9/58),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4例(24.1%,14/5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1.356,P=0.244)。结论采用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MDR-TB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广泛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瑛  张晓  张会民 《临床医学》2009,29(5):49-50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方案治疗广泛耐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85例耐药涂阳,药敏试验结果左氧氟沙星、对氨水杨酸钠敏感,其余所有都耐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除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不同外,其他用药均相同。结果治疗组痰菌阴转率2、4、6、18个月分别为41.9%、60.5%、88.4%、95.3%;对照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14.3%、31.0%、57.1%、71.4%。空洞闭合率分别为97.7%、85.7%(P〈0.0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广泛耐多药肺结核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和评价含莫西沙星联合微卡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耐多药肺结核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化疗方案:治疗组为6MZthKP+微卡/18 MZthP+微卡;对照组为6VZthKP/18VZthP,观察两组治疗后肺部病灶吸收情况、痰菌阴转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共有190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治疗组96例,对照组9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3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56.6%和26.7%,疗程完成后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85.3%,对照组痰菌阴转率为42.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X线示病灶吸收有效率及空洞缩小、闭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莫西沙星联合微卡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疗效确切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联合HRZE化疗方案用于耐药性肺结核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100例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接受治疗的多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对两组患者均实施HRZE化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实施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实施莫西沙星治疗,分析与对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痰菌转阴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6.0%,其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治疗的各个时期的痰菌转阴率均比对照组患者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6.0%,而对照组患者则为24.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HRZE化疗方案能够有效治疗耐多药性肺结核,使其痰菌转阴率上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及微卡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1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6例.常规化疗药物为力克肺疾(D)、吡嗪酰胺(Z)、丙硫异烟胺(Pto)、丁胺卡那霉素(Am),化疗方案为8(D +Z +Pto+ Am)/12(D +Z +Pto).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并全程给予莫西沙星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卡.两组疗程均为20个月(强化期8个月,巩固期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6及12个月的痰菌阴转率;X线胸片检查病灶吸收情况;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情况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2、4、6、12个月的痰菌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治疗组病灶吸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3.9% vs 51.8%,P<0.01).(3)治疗组CD3+、CD4+、CD8+、CD4 +/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4)两组均为轻微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即消失,未影响治疗.结论 莫西沙星和微卡联合应用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可提高临床痰菌转阴率,有助于病灶吸收,提高患者免疫力,同时不增加临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2021,41(3)
目的探讨溴己新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进行莫西沙星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溴己新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比较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临床疗效、血清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性因子水平及相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呼吸困难、发热及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IL-6、IL-8及ET-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00%(32/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用力肺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溴己新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与莫西沙星治疗COPD合并感染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COPD合并感染性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罗培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消失、啰音消失、呼吸困难症状消失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COPD合并感染性肺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胡三提 《临床医学》2021,41(7):99-100
目的探讨HRZE(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化疗方案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多耐药性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96例多耐药性肺结核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HRZE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痰菌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45/48)高于对照组(75.00%,36/4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6个月后的痰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RZE化疗方案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多耐药性肺结核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痰菌转阴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用喹诺酮类药物、喹诺酮类联合β-内酰胺类药物,以及单用碳氢霉烯类药物在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5例重症医学科诊断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住院患者。根据抗生素使用情况将其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单独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第二组为联合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曲松和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第三组为单独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比较三组治疗总有效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发热及肺部啰音)改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炎症指标WBC、CRP、PCT水平变化等情况。结果 105例患者中,在总有效率方面,第一组和第二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274,P=0.116);第一组和第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79,P=0.005);第二组和第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1,P=0.856)。在临床指标方面,三组均有改善,第一组与第二组相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第一组和第三组相比较,除ICU住院时间外,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第二组与第三组相比较,仅ICU住院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均有降低(P0.05),第一、二组相比较,WBC及PCT降低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第一组与第三组相比较,WBC及CRP降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与第三组相比较,仅PCT降低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中,相比单用莫西沙星,莫西沙星联合头孢曲松以及单用亚胺培南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