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糖尿病患者84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根据颈动脉斑块情况分为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有斑块组根据斑块等级又分为斑块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测定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水平。分析血糖水平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结果有斑块组的Hb A1c、FPG、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斑块Ⅱ级组、Ⅲ级组的Hb A1c、FPG、餐后2 h血糖均高于斑块Ⅰ级组(P 0. 05),随着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血糖水平逐渐升高。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血糖控制良好有助于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与其病变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老年科住院的14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照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颈动脉轻中度粥样硬化组和颈动脉严重粥样硬化组,记录一般情况、相关病史,并计算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留取患者入院第二日清晨的空腹血标本,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并进一步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间的相关性。结果:与颈动脉轻中度粥样硬化组相比,颈动脉严重粥样硬化组的空腹血糖[(6.86±1.98) mmol/L比(5.72±1.33) mmol/L,P0.05]、糖化血红蛋白[(6.47±2.53)%比(5.43±1.24)%,P0.05]均明显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r=0.578,P0.05)、空腹血糖(r=0.479,P0.05)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与其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01例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测定其空腹、餐后1 h、2 h血糖及HbA1c。颈动脉测定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直径,同时记录斑块数量、性质和部位。结果 (1)餐后2h血糖达标者55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12例,占21.8%,未达标者46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21例,占45.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9,P<0.05);(2)HbA1c达标者54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11例,占20.4%,未达标者35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16例,占45.7%,两者相比有差异(χ2=6.454,P<0.05);(3)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分析,餐后2 h血糖及HbA1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密切相关(P<0.05)。结论餐后2 h血糖和HbA1c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塞通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对患者β细胞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治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较治疗前下降,胰岛素分泌指数、C肽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塞通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β细胞功能,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水平。方法 5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一组进行随访管理,另一组未进行随访管理,分析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随访管理组与未行随访管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访管理对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设为观察组,10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10.00%者占51.00%,显著高于对照组(Х^2=68.46,P〈0.01);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逐渐升高(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程度越重,其糖化吼红蛋白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老年患者血糖代谢指标的水平及护理对策.方法 根据8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睡眠呼吸监测结果,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OSAHS组,检测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较单纯糖尿病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OSAHS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谢指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应早期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OSAHS,及时给予治疗和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将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30例(糖化血红蛋白≤7%)及控制不良组33例(糖化血红蛋白〉7%);选取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超声检查三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斑块发生率。同时测量空腹血糖和空腹血清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血糖控制不良组HOMA—IR、IMT及斑块发生率均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5),且IMT与空腹血糖、HOMA—IR呈正相关(r=0.624,r=0.458,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高HOMA—IR组较低HOMA—IR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社区2型糖尿病综合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在保定市某社区40~65岁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择12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降糖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干预,两组均定期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观察一年。比较两组治疗及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及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有下降,但实验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健康教育疗效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测糖尿病健康教育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中的作用。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34例,分为实验组(A组68例)和对照组(B组66例)。在降糖药物不变的基础上实验组接受糖尿病教育3个月,对照组未接受糖尿病教育。观察两组患者试验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及体重指数。结果实验组在3个月健康教育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较前有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在实验期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经蛋白、血脂、血压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糖尿病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糖尿病的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及适合作为评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风险的血糖控制指标。 方法:回顾性分析83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合并微血管病变及无微血管病变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 结果:合并微血管病变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15.44±5.31)mmol/L和(14.27±4.53)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11.2±1.8)%和(9.8±1.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呈显著性正相关,是适合作为评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风险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家庭访视频率在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家庭访视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实验组采用不同频率家庭访视模式和传统模式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入组时和3月后分别对各组的患者采用糖尿病患者知识量表、自我管理量表对患者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同时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1和实验组2在家庭访视后3个月,空腹血糖的降低和糖尿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的水平,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最终采用2次/周的家庭访视方法,持续3个月,以后1次/月,对糖尿病患者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和控制血糖水平有重要意义,并能达到效果和资源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482-483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均40例,单一组给予预混胰岛素治疗,联合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降糖药治疗,记录单一组患者及联合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单一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采用甘精胰岛素合用口服降糖药能有效降低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和C反应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测定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的非糖尿病妊娠孕妇共50例,作为对照组.还选择同期到我院体检的女性健康者50例,作为正常组.本文所选对象均在禁食8 h后清晨空腹采血,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C反应蛋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C反应蛋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检测意义,有助于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有助于了解血糖的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5.
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非糖尿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所有研究对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结果: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组、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5.38±0.39)%,(5.69±0.40)%,(5.98±0.41)%,糖化血红蛋白随着病变血管数的增加而升高。显示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r=0.42,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预测价值高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医学营养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分级能量膳食管理的有效性。方法根据能量推荐量对89例患者进行分级,再根据患者分级情况进行分组,A组30例、B组32例及C组27例。A组能量分级为4 200~5 040 kJ,B组能量分级为5 460~6 720 kJ,C组能量分级为7 140~8 400 kJ,所有患者均接受营养师制定对应能量套餐的医学营养治疗,观察3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干预后3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比较,经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明显低于A组,经LSD-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糖化血红蛋白值干预后变化不大,经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营养治疗适用于能量级别相对较高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院内短期血糖管理,而对各能量级患者远期控糖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3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压、Hcy、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按照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将研究组患者分为高血压1级组(n=41)、高血压2级组(n=64)、高血压3级组(n=62)。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结果,将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颈动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组(n=40)、颈动脉IMT增厚组(n=62)、颈动脉斑块形成组(n=65),并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分级(0~4级)。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2级组和高血压3级组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高血压1级组(P0.05),高血压3级组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高血压2级组(P0.05);颈动脉IMT增厚组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颈动脉IMT正常组(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组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颈动脉IMT增厚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越高,患者的Hcy和hs-CRP水平越高。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越高,血浆Hcy、hs-CRP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重,这提示Hcy及hs-CRP升高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3组:A组22例为口服降糖药物组;B组28例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组;C组30例为预混胰岛素组。治疗12周后观察A、B、C 3组患者血糖达标的时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在饮食及运动达标的前提下A、B、C 3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达到理想水平的时间分别为8.2d、7.1d、6.5d,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前明显下降,其中B、C 2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的幅度远远超过A组;A、B、C 3组因空腹及餐后2h未达理想水平退出观察的病例分别为8例、4例、7例,严重低血糖发生的例数为3例、3例、6例。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指导、胰岛素注射技术培训并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指导患者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3912-3914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治疗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诊断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饮食与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西格列汀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数目、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数目、FBG、2hPBG和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数目、FBG、2hPBG和HbA1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饮食与运动治疗相比,在此基础上联合西格列汀能改善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糖指标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好转。  相似文献   

20.
目的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分析测定其斑块积分,根据不同的斑块积分分成3组,记录3组患者的Hcy、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GC)、餐后2h血糖(2h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年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结果 (1)3组患者HbAlc、FGC、2hBG、TC、HDL-C、LDL-C、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者Hcy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颈动脉斑块积分增加浓度上调(P<0.05);(3)通过Logistic分析方法可知Hcy、HbAlc、FGC、2hBG、TC、HDL-C、LDL-C、年龄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结论 Hcy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检测Hcy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防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