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铁路机车乘务员所接触的有害因素对其作业能力的影响.[方法]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作业环境的气象条件、噪声、振动、CO、细菌总数和照度;测试机车乘务员和对照组的剂量作业、视觉运动反应时、目标追踪、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等作业能力指标.[结果]观察组作业环境稳态噪声强度超过相关标准.观察组的视觉运动反应时错误率低于对照组(P<0.05);按工龄分层后,剂量作业错误率、AYP和平均反应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按工龄分层后,各指标随工龄的增加而呈现不同程度的衰退.[结论]机车乘务员工龄增加,作业能力下降可能与噪声、振动和其他有害因素联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某厂噪声作业工人电测听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强稳态噪声对作业工人各频率听力损失的影响程度.方法将天津市某工厂229名噪声作业工人设为观察组,接触噪声强度为90~95dB(A);将该厂无噪声接触史人员156名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电测听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电测听各频率异常耳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有高度显著性.接触组听力损失与工龄的关系比较:不同工龄段的差异有显著性或有高度显著性.结论噪声作业环境对作业工人听力有影响,并随噪声作业工龄增加听力损失危险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陆强 《职业与健康》2011,27(15):1723-1724
目的探讨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测定各噪声作业车间的噪声强度,对808名噪声作业人员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听力损失与工龄、工种的关系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 000 Hz高频听阈听力损失人数最多;随着工龄的增加,听力损失检出率亦增加,不同工龄组间听力损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工种组间听力损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作业环境对作业工人高频听阈听力影响显著,随着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听力损失检出率增加,建议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健康监护档案,控制职业性噪声聋发生。  相似文献   

4.
对某机械制造企业72名接触噪声作业人员进行纯音听力测试,其中接触锰烟尘的20名电焊工为锰接触组,其余52名机加工为对照组;再根据噪声作业时间分为≤15年、15年两个工龄段,比较分析全部作业人员左耳与右耳、不同工龄段0.5~6 k Hz 6个频率纯音气导听阈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5年、15年两个工龄段的两组作业人员的噪声暴露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3.61、P=0.54,t=24.45、P=0.98);15年工龄段6个频率的听力损失耳检出率均比≤15年工龄段高,其中2、3、4、6 k Hz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业人员在≤15年以及15年两个工龄段中,锰接触组的0.5、1、3、4、6 k Hz频率听力损失耳检出率均比对照组高,并且在3、4、6 k Hz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5年工龄段中,锰接触组1、2、3、4、6 k Hz频段听阈值的中位数较对照组有升高的现象。提示接触锰烟尘的电焊作业人员对噪声有易感性,并随着工龄的延长听力损失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噪声对作业人员神经系统的影响,为更好地保护噪声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某油田噪声作业人员2 261人为噪声组,以该油田既往无噪声接触史的机关、后勤服务人员1 258人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纯音听力测试及神经系统检查,结合噪声监测资料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噪声组神经衰弱综合征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噪声组不同性别各年龄段神经衰弱综合征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组女性神经衰弱综合征检出率(24.9%)高于男性(19.3%),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噪声组不同工龄段神经衰弱综合征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工龄段神经衰弱综合征检出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噪声强度神经衰弱综合征检出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噪声组神经衰弱综合征检出率与年龄、工龄之间均无相关关系(r=0.011~0.032,P>0.05),与噪声强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082,P<0.001)。结论 噪声对神经系统存在有害影响,对女性的影响更严重,与年龄、工龄无明显相关性,与噪声强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前,噪声对工效关系的影响研究方法学领域较为纷乱,许多研究结果相互矛盾.为此,讨论了短期噪声与人工效关系研究的主要方法、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噪声特性方面,噪声内容与作业任务相关性越大,噪声强度越高,其影响就越大;强度变化的、间断的、非周期性噪声影响较大.文中例举了实验研究中使用较多的作业任务的同时指出:受试者的主观倾向、噪声敏感性、个性及性别差异、任务的类型及复杂性、学习效应、测量时间及认知疲劳等,均是影响噪声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某锅炉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拟通过对某锅炉厂作业环境生产性噪声暴露的测量以及作业人员的听力检查,探讨锅炉生产行业噪声对作业人员听力的影响。方法 对某锅炉厂噪声环境进行监测。用纯音听力计检查观察组105名工人和对照组109名工人的听力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本次调查检出高频听力损失者61人,检出率为58.10%;观察组在语频及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均大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工人的双耳听力损伤基本一致,听阈的平均值在3000~4000 Hz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χ2趋势检验,随着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接触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有增加的趋势(P=0.0001);随着日噪声接触量(8 h等效A声级)增加,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有升高趋势(P=0.0017);随着累积噪声暴露量(CNE)增加,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也有增加的趋势(P=0.0004)。结论该厂噪声对作业人员听力已经产生了明显影响,应采取积极的综合预防措施来控制噪声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噪声作业场所除噪声外其他环境危险因素对个体听力损失的影响,从环境因素出发寻找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的高危易感人群.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南方某市某大型空调生产企业连续性噪声暴露强度在75~120 dB范围内2400名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同一噪声暴露组内噪声作业人员的左耳3000 Hz频段听阈位移情况,筛选出听阈位移最大的10%个体作为本研究的易感人群组,共202例;听阈位移最小的10%个体作为耐受人群组,共204例.并对两组人群进行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调查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环境因素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噪声作业人员中吸烟、饮酒、工作接触有机溶剂、接触重金属、接触高温、接触粉尘人群是NIHL的高危易感人群.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发现,仅工作过程中接触高温是NIHL的高危因素,噪声暴露中同时接触高温的NIHL危险度是单纯噪声暴露的1.804倍(95%CI:1.101~2.958).结论 噪声作业同时有高温暴露的人群是NIHL的高危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9.
噪声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噪声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WHO-NCTB)方法对107名接噪工人和87名非接噪工人进行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结果观察组紧张-焦虑、抑郁-沮丧、疲劳-懒惰、慌忙-困惑负性情绪因子得分增高,数字广度、手敏捷度、数字译码、视觉保留得分降低,简单反应时间延长,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高于国家规定的噪声环境中作业,工人的神经行为功能受到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10.
噪声作业与患精神病危险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许多文献证明 ,噪声暴露的作业人员心理状态较差 ,并有行为改变、睡眠障碍和诸如厌烦等的情绪反应[1,2 ] 。国外不少学者对噪声强度相对较低的环境及交通噪声与精神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3] 。为全面评价噪声对作业工人心、身健康的影响 ,我们对噪声作业与患精神病危险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队列 :研究队列为动态队列。观察组为纺织厂1976年 7月 1日起工资在册 ,连续工龄 1年以上 ,接触噪声水平 >90dB(A)的工人 ,追踪至 1996年 6月 30日 (共 2 0年 ) ,共调查了 44 30人、485 40人年。对照组为同一纺织厂1976年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噪声接触时间和噪声强度对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风险程度。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广东省中山市1 411名噪声作业工人连续3年纯音气导听阈和噪声监测数据。结果 1 411名中山市噪声作业工人2012—2014年双耳高频听阈存在时间主效应和噪声强度主效应(P0.05)。噪声作业工人2012、2013、2014年的双耳高频听阈分别为(30.88±7.21)、(30.57±6.91)、(30.37±7.21)d BHL,2013年与2012年相比,噪声作业工人双耳高频听阈升高(P0.05),2014年与2013年相比,双耳高频听阈无差异(P0.05);不同噪声强度双耳高频听阈不同(P0.05),≥88 d B(A)噪声强度的工人双耳高频听阈最高,2012—2014年分别为(32.83±9.45)、(32.20±9.11)、(32.22±9.52)(d BHL)。结论噪声接触时间和噪声强度与噪声接触工人双耳高频听阈损失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50名低强度微波作业人员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结果表明:(1) 低强度微波对作业人员神经行为功能有一定影响,且随着工龄的增加,其影响更明显;(2) 在对测试有影响的诸多因素中,以微波的影响最大;(3) 各测试指标对神经行为功能总分的贡献大小依次为:情绪状态特征、视觉保留测验、目标追踪测验Ⅱ、简单反应时、数字译码测验、圣他—安娜手工敏捷度、数字跨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如何有效利用职业健康检查数据,控制混杂因素,分析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损失情况。
  方法  收集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2017年职业健康体检员工的体检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对噪声组(n=1 279)及行政组人员(n=720)进行1∶1最邻近匹配,对匹配前后两组人员的听力异常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噪声检测结果显示,噪声组作业工人接触噪声水平为(82.94 ±9.27)dB(A)。行政组720人全部完成匹配;噪声组1 279人匹配成功720人,未匹配559人。匹配前两组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人员基本信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1)。匹配前,噪声组与行政组人员听力异常率在右耳2 000 Hz、3 000 Hz、4 000 Hz、6 000 Hz,以及左耳2 000 Hz、3 000 Hz、4 000 Hz、6 000 Hz频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匹配后,两组人员听力异常率在左耳2 000 Hz频率上的差异不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职业健康检查数据分析过程中,可应用倾向性评分法对躁声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进行匹配,减少混杂因素的影响,正确评估职业接触对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家电制造企业噪声危害调查和检测,分析现场环境的噪声危害情况,并将噪声危害岗位进行分级,确定噪声危害的重点岗位,从而为企业的噪声危害治理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QUEST个体噪声剂量计测量个体噪声强度,采用美国QUEST-2800型和OB-100型多功能脉冲积分声级计进行岗位噪声频谱分析,噪声强度依据国家标准评估是否超标及噪声危害作业级别。结果工作场所中个体噪声强度≥85 d B(A)检测点45个,噪声强度为85~100 d B(A);重度及极重噪声危害岗位18个,占噪声超标岗位的40%。噪声中心频率集中在1 000~4 000 Hz范围,噪声平均值最高在4 000 Hz处[91 d B(A)]。结论该家电制造企业噪声危害严重,需采取隔声降噪工程控制措施以及加强个体防护和职业卫生管理防控噪声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低强度噪声对作业男工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神经行为功能核心测试组合 ,对 46名低强度噪声作业男工 (接触组 )与 3 2名非噪声作业男工 (对照组 )进行了比较测定。 [结果 ]情感状态问卷中的有力—好动的分数 ,接触组低于对照组 (F =9 0 9,P <0 0 1) ,其余 5项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 F =0 49~ 2 89,P >0 0 5 ) ;接触组的数字跨度、手提转捷度、数字译码及目标追踪的正确打点数和总打点数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F =6 44~ 2 4 0 8,P <0 0 1) ;年龄、工龄、饮酒等因素与神经行为功能的分数有关。[结论 ]低强度噪声可引起作业男工神经行为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某尿素企业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情况,为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调查、作业场所噪声强度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收集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将研究对象根据噪声暴露情况分组,以暴露于≥85 d B(A)噪声环境中的作业工人作为观察组,暴露于85 d B(A)噪声环境中的作业工人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的症状、血压、听力损失、噪声危害知晓率和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选取该企业具有代表性的8个噪声作业岗位,其8小时等效声级测量结果有4个岗位噪声强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85 d B(A)。观察组出现听力下降、耳鸣、头痛和/或头昏、烦躁、睡眠障碍(失眠和/或多梦)、记忆力减退和/或注意力减退的异常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压异常率35.37%高于对照组11.65%,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9.54,P0.05)。观察组听力损失人数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7.78,P0.05)。观察组噪声危害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35,P0.05)。观察组防护用品使用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60,P0.05)。男性作业工人噪声危害知晓率高于女性作业工人,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97,P0.05),男性作业工人防护用品使用率低于于女性作业工人,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0.87,P0.05)。结论该尿素企业噪声污染严重,需要职业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加强监管,督促企业进行工艺改造或技术改造;作业工人噪声防护意识薄弱,需要企业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对噪声作业人员加强职业卫生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烟草企业生产性噪声致工人听力损伤状况,为预防职业性噪声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该企业接触噪声作业工人361例为调查对象,测量工人作业岗位噪声强度并进行听力检测。结果 361例噪声作业工人中有2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占7.76%。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间听力损伤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噪声作业工龄、不同噪声强度工作条件的听力损伤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amma相关分析示,随着噪声作业工龄、工作场所噪声强度的增加,听力损伤程度加重。结论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听力造成危害,其听力损伤程度与噪声作业工龄及工作场所噪声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噪声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为更好地保护噪声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新疆某油田噪声作业人员2 261人为噪声组,以该油田既往无噪声接触史的机关、后勤服务人员1 258人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合噪声监测资料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噪声组胆囊疾病、肝功异常、肝囊肿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组高尿酸血症、幽门螺杆菌感染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噪声接触工龄、强度均无相关性(r=0.011~0.040,P0.05)。噪声组慢性结膜炎、慢性咽炎、慢性鼻炎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噪声接触工龄均呈负相关关系(r=-0.091~-0.109,P0.01),与噪声强度均无相关性(r=0.022~0.034,P0.05)。噪声组神经衰弱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噪声接触工龄无相关性(r=0.032,P0.05),与噪声强度呈正相关关系(r=0.082,P0.01)。噪声组心电图异常、血压升高、脂肪肝、体质指数异常、血糖升高、血脂异常、听力损伤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噪声接触工龄、强度均呈正相关关系(r=0.082~0.267,P0.01)。结论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听觉、心血管、内分泌、代谢、神经等系统均存在有害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化学品制造企业的职业工效学现况,并对其进行评价,以确定下一步的改进措施。方法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方法及经验法对作业人员主要作业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企业为四班两运转,劳动定员74人。周工作时间≤40 h。控制室及化验室监控作业系统为视觉显示器,与环境背景对比度高,数据易于判读;空调系统温度为26℃,DCS(集散控制系统)操作台高度为85 cm,靠背椅高度为90 cm,椅面高度为40 cm;作业人员作业动力单元主要靠手肘部及眼部操作,形成动力链,为无负重坐姿重心。噪声现场检测强度均小于70 d B(A)。下行人工投料口的高度为85 cm;作业动力单元主要靠下肢、腰部、手肘部及眼部操作,为较轻负重站姿重心。现场巡检作业动力单元主要靠下肢、腰部、手肘部及眼部操作,为人体较轻负重站姿重心,重心靠近人体,用力对称;现场空气温度受天气变化与生产设备的的影响,在夏季有高温危害,但作业人员主要为短时间接触,危害较小;噪声现场检测强度为LEX,8h=86.3 d B(A)。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除噪声强度检测点合格率为71.43%外,其他危害因素检测点合格率为100%。结论该企业在合理用力、人机系统、作业环境和劳动组织等方面基本可行,但存在职业工效学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改进职业工效学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湿热环境下进行不同强度军事作业时人体应激负荷指标。方法将80名自愿同意参加试验的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人。饭后3 h,在湿热环境下[无遮盖的室外,三球温度为(35.9±1.1)℃,相对湿度为(76.0±3.5)%,按照GJB 1104—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分别进行轻、中、重、极重强度作业,作业时间1 h。在作业开始前1 min和作业结束后即刻测量心率、耳道温度、出汗量和唾液、血浆中皮质醇含量。结果与作业前比较,湿热环境作业后各作业强度组受试者耳道温度、心率和唾液皮质醇含量均升高,出汗量无明显变化,轻强度组血浆皮质醇含量升高。唾液皮质醇、心率与作业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血浆皮质醇与作业强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耳道温度、出汗量与作业强度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唾液皮质醇可作为湿热环境军事作业机体应激负荷评价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