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叫“小中风”,英文缩写TIA。是一种很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虽然它本身发作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它却是永久性脑卒中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是脑卒中发生的先兆。TIA不论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也不论是偶发一次还是频频发生,都是脑卒中发生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有文献报道,初次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5年内,大约有35%的患者会发生永久性脑卒中。过去认为,TIA发作时间短,不会留下神经缺损的后遗症。最新的观点认为,临床症状虽然不超过24小时,但脑缺血损伤却往往是持续的,尤其是频频发作者。文献资料证实,脑卒中的…  相似文献   

2.
贺耀宗 《家庭医学》2005,(11):27-2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叫“小中风”,英文缩写TIA。是一种很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虽然它本身发作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它却是永久性脑卒中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是脑卒中发生的先兆。TIA不论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也不论是偶发一次还是频频发生,都是脑卒中发生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有文献报道,初次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5年内,大约有35%的患者会发生永久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133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记录住院期间发生脑梗死情况,分析TIA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首次发作至治疗时间、治疗前发作次数以及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以及三酰甘油等因素,并对发生脑梗死患者与未发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3例患者中有48例(36.09%)发生了脑梗死,其中前循环TIA患者108例中发生脑梗死39例(36.11%),后循环TIA患者20例中发生脑梗死7例(35.00%),前、后循环TIA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累及前后循环的TIA患者5例中发生脑梗死2例.TIA发作频率>3次/d、发作持续时间> 30 min、首次发作至治疗时间>24h或治疗前发作次数>5次的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0.01).发生脑梗死的TIA患者首次发作至治疗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A发作持续时间长、次数多、未及时治疗及伴有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脂血症的TIA患者短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干预的影响。方法对16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作频率在3次/d以上、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mi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严重的病例、或伴有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冠心病等心脏病变、糖尿病或高酯血症等是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或降纤等治疗的患者发展至脑梗死的比例明显减少。结论TIA进展至脑梗死是多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TIA反复发作、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以及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容易发生脑梗死。对TIA患者积极抗血栓治疗能明显降低脑梗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对TIA的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2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16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发生脑梗死的病例。将其中发生脑梗死的45例TIA患者分为观察组,未发生脑梗死的115例TIA患者分为对照组,分析引起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60例患者中颈内动脉系统TIA有90例,其中有19例发生脑梗死(21.11%);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有70例,其中有26例发生脑梗死(37.14%)。3个月内发作次数≥5次、TIA发作时间≥30 min、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治疗时间≥6 h是引起TIA发展为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发作时间长、发作频率高、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未及时接受治疗的TIA患者容易发展为脑梗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认知功能的特征。方法:本研究对168例TIA患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等评估,并根据Mo CA评分分组。结果:伴认知功能障碍的TIA患者占23.2%,Mo CA评分中记忆功能下降程度(60.22±3.36%)最为显著,其次是执行功能(57.38±4.26%)和视空间功能(41.84±2.12%)。结论:23.2%的TIA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以记忆功能、执行功能和视空间功能下降为主,可能与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TIA的概念、临床特点、临床类型、诊断要点和诊断思路;TIA进展至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主要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早期进展致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观察颈内动脉狭窄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98例TIA患者完善凝血常规,行头部MRI+DWI+MRA及颈部血管彩超等检查,观察TIA患者7d内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颈内动脉狭窄TIA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与TIA早期进展致脑梗死的关系。结果298例TIA患者20.8%(62/298)在7d内发生脑梗死,有高血压病史者(162/298)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异常(61/298),颈内动脉狭窄(101/298),心房纤颤的患者(49/298)近期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早期观察颈内动脉狭窄TIA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为舒张末压下降,阻力指数增高(P〈0.05),其进展为脑梗死的几率更高。结论高血压病史、DWI异常、颈内动脉狭窄及心房纤颤等病因为TIA患者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颅内动脉低灌注可能为颈内动脉狭窄的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后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44例TIA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44例患者中50例(34.7%)发生了脑梗死;其中累及后循环系统TIA 20例中11例(55.0%)发生脑梗死,累及颈内动脉系统TIA 118例中37例(31.4%)发生了脑梗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4.0%(27/50)的脑梗死发生于TIA后1~7 d;TIA发作持续时间>30min、24h内TIA发作>5次以及首次发作后>24h开始治疗的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显著增高(P<0.05),发生脑梗死的TIA患者平均动脉压、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显著高于未发生脑梗死者(P<0.05).结论 TIA发作持续久、次数多、未及时治疗,尤其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者后继脑梗死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11.
莫肇 《现代医院》2012,12(1):52-54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IA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相关辅助检查,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应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结论 对TIA患者应该尽早做诊断检查(MRA和TCD对血液动力学型TIA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并确诊,去除各项危险因素,及时开始治疗,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ABCD2(年龄、血压、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评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颅内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特征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内脑梗死发生风险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8年7月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11例TIA患者,就其ABCD2评分DWI及MRA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直线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ABCD2评分与TIA发作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以及ABCD2评分联合DWI、MRA特征预测脑梗死发生的效能。结果 ABCD2评分危险度中危、高危者,其TIA发作后2、7和30 d脑梗死发生率均高于低危者;DWI异常者,其TIA发作后2、7和30 d脑梗死发生率均高于正常者;颅内动脉狭窄率≥50%者,其TIA发作后30 d脑梗死发生率高于50%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直线回归分析结果示,ABCD2评分与TIA发作后2、7和30 d脑梗死发生率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即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发生率越高(P 0.05)。ROC曲线示,以ABCD2评分≥4分、DWI异常、颅内动脉狭窄率≥50%联合预测TIA发作后2、7和30 d后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811和0.816,提示联合预测的准确性较高(P 0.05)。结论 TIA发作短期内脑梗死发生风险较高,联合ABCD2评分及DWI、MRA特征,能够为脑梗死的预测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研究发现.短暂的轻微脑缺血可对其后发生的再次脑缺血产生部分保护作用。我们对首次发生的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进行评价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cient ischemic attacks.TIA)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如未经适当的治疗而任其自然发展,约1/3的病人数年之内有发生完全性脑梗塞的可能,约有1/3经历长期的反复发作而损害脑的功能[1].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通过对TIA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病人及时获得自我保健知识和能力,从而有效的减少复发,防止发生脑梗塞及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急性脑梗死(ACI)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TOAST分型的差异.方法 选取40例伴有脑微出血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分类分为ACI组(24例)和TIA组(16例).以年龄、血压和血脂等为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同时将两组患者分别进行TOAST亚型分类,比较两组患者TOAST分型的差异.结果 ACI组患者年龄(73.3±4.1)岁,伴有高血压和脑白质疏松症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5.8%(23/24),70.8%(17/24),明显高于TIA组的(65.5±5.6)岁,13/16,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和心源性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5.0%(18/24),16.7%(4/24),明显高于TIA组的8/16和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CI组小动脉闭塞性患者所占比例为8.3%(2/24),明显低于TIA组的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和TIA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病程<7d的146例TIA患者应用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0-3分)、中危组(4-5分)、高危组(6-7分),为便于研究,把ABCD2评分为4-7分者列为中-高危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TIA发病7天、30天、90天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根据ABCD2评分,68例患者归为低危组,78例归为中-高危组,TIA发病7天、30天、90天内低危组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4.4%,5.9%及7.4%,中-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7.9%,26.9%及33.3%;中-高危组TIA发病7天、30天及90天内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危组(均P<0.05).结论 ABCD2评分是临床上预测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清新地区TIA患者发生后继脑梗死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方法调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确诊的脑梗死病例资料118例,根据患者脑梗死前1周内是否发生TIA分为TIA组和对照组,两组根据年龄再分为<65岁和≥65岁组,比较患者神经功能缺损MES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结果年龄<65岁的TIA组患者MESSS评分极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年龄≥65岁患者两组MESSS和Barthe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IA的缺血耐受作用与患者年龄具有一定相关性,低于65岁患者TIA发生后1周内出现后继脑梗死,TIA可产生较强的神经保护作用,缓解生活能力的下降程度,而年龄超过65岁患者的TIA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则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8.
樊哲江 《职业与健康》2003,19(2):116-117
目的:探讨采用药物干预短暂性缺血患者(TIA)的血液流变,预防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采用东菱精纯克栓酶对TIA患者进行降纤治疗等改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进行干预实验。结果:共38例,追踪观察2a,发生脑梗死4例,发生率仅10.5%,对照组42例,同时追踪2a,发生脑梗死10例,发生率24.3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东菱精纯克拴酶对改善TIA患者血液粘稠度并预防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治和预防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433郑惠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俗称小中风,是指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的供血不足引起的一过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TIA是卒中及心肌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64例TIA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进行CT检查,观察组进行MRI检查,随访26周,比较两组病灶检出阳性率以及治疗后2周病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