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正常孕妇在早、中、晚妊娠期PT、APTT、TT、FIB、OHP、OCP及OFP变化,探讨其对妊娠各期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试验诊断意义。方法检测37例早孕期(孕期〈12周)女性、42例中孕期(孕期13-27周)女性、58例晚孕期(孕期≥28周)女性及50例正常非妊娠女性血浆PT、APTT、TT、FIB、OHP、OCP及OFP,比较不同孕期与正常对照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及不同孕期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显著缩短,FIB、OHP显著升高,OFP显著降低,中、晚孕组OC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TT无显著变化(P〉0.05)。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之间比较,PT、APT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组FIB与OHP较早孕组、中孕组显著升高。中、晚孕组OFP显著低于早孕组。OCP随孕期增长而不断升高(P〈0.01)。结论 OHP、OCP及OFP可反映妊娠期机体凝血能力增强及纤溶能力的降低,其敏感性优于PT、APTT、TT、FIB。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维吾尔族、汉族孕妇分娩前不同时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差异.方法 维吾尔族孕妇409例、汉族孕妇360例按不同孕期分早孕组各109、89例,中孕组各118、97例,晚孕组各182、174例.检测并比较相同孕期不同民族孕妇凝血指标水平.结果 相同孕期不同民族孕妇比较,PT、APT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TT、FIB、D-D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建立适用于不同民族孕妇的凝血指标参考区间对预测、预防和治疗孕妇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期的凝血指标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法国STAGO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分别在孕中、孕晚及临产期测定207例正常妊娠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以205例同期健康体检的育龄期妇女为对照,比较其各项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妊娠组与非孕对照组相比,APTT、PT、INR、TT明显缩短,FIB水平明显升高;孕晚期APTT、PT和INR较孕中期和临产期明显缩短;临产期TT较孕中期及孕晚期明显缩短,孕中、晚期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临产期FIB水平较孕中期明显升高,孕晚期、临产期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妊娠期妇女随孕期的延长,血浆处于高凝状态。定期动态监测凝血指标,可及时了解体内凝血功能状况,对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及产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妊娠中晚期凝血功能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中晚期孕妇凝血功能的变化趋势,判断凝血功能的状态,为及时干预、防止异常高凝状态加重提供实用指标。方法采用法国STAGO-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100例孕妇于4个不同时间段:中孕期(24~28周)、中晚孕期(28~32周)及晚孕期(32~36周)(、36~40周)与30例健康非孕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中孕组、中晚孕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T、APTT及TT均缩短,Fib水平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晚孕组与对照组相比,PT、APTT及TT均明显缩短,Fib水平显著升高,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妊娠期妇女随着孕周的增加,凝血功能有增强趋势,机体呈现轻度高凝状态。可能有利于产后快速有效止血。但凝血活性过强就会有血栓形成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趋势,探讨妊娠妇女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价值,为产前血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和产科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30例妊娠妇女作为妊娠组,检测其在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和晚期妊娠三个不同类型的时间段中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选择来我院体检的健康非妊娠妇女60例作为对照组。对它们上述检测的凝血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妊娠组与对照组比较:PT及APIT均缩短,FI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不同时期比较:PT、APTT整个孕期随着孕期的增加而呈现出显著地减小,然而APTT在孕中期和晚期之间表现出的差异性并不是十分的明显;FIB妊娠阶段会伴随着孕期的增长而出现明显地增加,具有很明显的差异性,但孕早期和孕中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TT在整个妊娠期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随着妊娠期妇女孕周的不断加长,她们自身内部的凝血功能也呈现出逐步增强的趋势,整个机体呈现出较为轻度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6.
严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3):1660-1661
目的 分析妊娠妇女在不同孕期不同年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4项指标变化.方法 该院产科住院及门诊产科健康孕妇810例.将健康孕妇按孕周不同分组;≤13~>15周190例,≤15~>27周270例,>35周350例.将上述各组按年龄再分为小于或等于30岁组和大于30岁组.采集所有健康孕妇肘静脉血,用专用凝血真空管以0.109 mol/L枸橼酸钠溶液1∶9抗凝.采用美国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不同孕期、不同年龄孕产妇的凝血4项指标变化.结果 孕周:≤13~>15周组和小于或等于15~>27周组及年龄小于或等于30岁组、>30岁PT、APTT、TT、FIB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35周组及年龄小于或等于30岁组、>30岁PT、APTT、T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35周组及年龄小于或等于30岁、>30岁FIB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凝血4项指标是判断机体止血与凝血系统病理变化,术前筛查凝血性疾病,也是诊断与观察出血、血栓形成、抗凝治疗疗效的常用指标.检测不同孕期不同年龄凝血4项指标变化是否有出血倾向和血栓形成,对预后发展方向及动态观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叶萍  董雪梅  张翀  杜晓钟 《检验医学》2020,35(4):334-337
目的分析兰州地区不同孕期健康孕妇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DD)检测结果,为临床准确评估孕妇出凝血状态提供参考。方法对7 802名健康孕妇及168名非孕女性(非孕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孕周将7 802名孕妇分为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分析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浓度、DD的检测结果。结果随着妊娠的进展,孕妇PT、APTT、TT逐渐缩短,而Fib和DD逐渐升高。非孕对照组与妊娠期各组比较、妊娠期各组之间比较,Fib与D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步确定了兰州地区不同孕期健康孕妇凝血四项及DD的评估标准,提高了出凝血功能检测在孕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检测,分析不同临床症状下孕妇的凝血功能。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健康体检的非孕期女性)、正常临产组、妊娠期高血压(HDCP)组、妊娠期糖尿病(GDM)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组、乙型肝炎组,对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正常临产组与对照组比较,PT值缩短(P0.05),APTT值明显缩短(P0.01),FIB值明显增高(P0.01),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临产组与妊娠各合并症组比较:HDCP组较正常临产组FIB值明显增高(P0.01),GDM组、乙型肝炎组和ICP组FIB值较正常临产组均增高(P0.05),其余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妊娠合并症的临产孕妇相对于健康临产孕妇拥有更高的FIB,而APTT和PT有缩短趋势。因此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凝血四项对预测止凝血功能、预防产科并发症及降低产妇病死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孕28~40周)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与正常育龄未孕女性的区别.方法 用SYSMEX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分别检测160例正常育龄未孕女性和160例妊娠晚期女性PT、FIB、APTT、TT、DD.结果 两组人群血凝指标中PT、FIB、APTT、DD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正常育龄未孕女性相比,晚期妊娠孕妇处于动态平衡的高凝状态,联合检测血凝指标PT、FIB、APTT、TT、DD,可及时了解孕妇凝血功能,提示临床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孕期5~10周早期妊娠妇女和孕足月(37~42周1妊娠妇女凝血的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分别选择孕足月及预行人工流产或药物流产孕妇各300例,采用磁珠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与225名正常健康妇女比较。结果早孕组与孕足月组PT、APTT、TT、FIB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早孕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孕足月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有差异(P〈O.05),TT差异不明显,FIB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孕组与孕足月组比较,PT、APTT、FIB有差异(p〈0.05),TT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妊娠妇女凝血系统发生改变,检测凝血指标有利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DIC发生率,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北京普利生C2000-A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500例妊娠期妇女和70例健康育龄非妊娠期妇女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INR值的检测和比较。根据临床诊断将健康妊娠期妇女分为健康妊娠组、妊娠糖尿病组、妊娠高血压组,并对分组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与健康育龄非孕妇女比较,妊娠期妇女PT、APTT和INR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FIB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显示妊娠糖尿病组PT、FIB与健康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组PT、APTT、FIB与健康妊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孕妇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和早期治疗产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孕期孕妇凝血4项及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至2018年6月该院66例孕妇作为孕妇组,纳入同期50例健康非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孕妇组孕早期、中期、后期、临产期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D-D水平,检测对照组上述指标水平并与孕妇组不同孕期进行比较;比较孕后期D-D水平升高组、正常组的不良妊娠结局;观察产后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凝血4项和D-D水平。结果 (1)孕妇组孕早期至临产期FIB水平呈递增趋势,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组孕后期、临产期APTT、PT较孕早期、孕中期及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组不同孕期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中期、后期及临产期D-D水平呈进行性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孕后期D-D水平正常组比较,孕后期D-D水平升高组早产、胎盘早剥、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产后出血组产前比较,产后出血组产后FIB水平降低,D-D水平升高,APTT、P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出血组产前比较,出血组产前APTT、PT延长,D-D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出血组产后比较,出血组产后FIB水平降低,D-D水平升高,APTT、P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孕妇孕期凝血4项及D-D水平,有助于预估产后异常出血等不良结局风险,指导临床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凝血四项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参考区间。方法:收集来自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共计668例中国健康成年人,采用cobas t 711平台检测其凝血四项指标,根据结果建立参考区间。结果:适合中国人群的凝血四项指标参考区间为,APTT 26.6~43.6 s,PT 7.67~10.5 s,TT 14.5~19.2 s,FIB 193~419 mg/dL(1 L=10 dL)。凝血四项指标在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人群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性别分析中,PT差异最为显著(P<0.001),PT和APTT中位数在男性人群中较高(P<0.01),FIB中位数在女性人群中较高(P=0.001)。以50岁分组,≤50岁人群与>50岁人群间的PT、TT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4.
85例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玲  马芳芳  王厚照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1928-1928,193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LACL-TOP全自动血凝仪对85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PT、APTT、FIB、TT及D-D的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PT、APTT、TT均延长,FIB减少,D-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的检测,对判断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危险性及治疗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凝血四项检测在酒精性肝病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体检合格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中酒精性肝炎患者的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PT、FIB、TT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PT、FIB、TT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硬化或肝纤维化患者的FIB低于对照组,其PT、APTT、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脂肪肝及酒精性肝炎患者的APTT异常率较高;酒精性肝硬化或肝纤维化患者的APTT、TT异常率较高。结论:PT、FIB、TT和APTT等四项凝血指标对于早期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及分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尽早确诊并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妇女不同孕期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妊娠孕妇共125例及正常育龄非妊娠妇女30名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早期妊娠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TT、PT、TT、Fbg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AgT 明显增高(P<0.05).中孕组、晚孕组与对照组比较APTT、PT、TT明显缩短(P<0.01),Fbg、PAgT 明显增高(P<0.01).晚孕组与早孕组比较,PT、APTT、TT、Fbg、PAgT 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 妊娠期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随着孕期增加而增强,监测妊娠期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对积极预防和治疗血栓前状态、产后出血以及DIC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功能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正常妊娠晚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晚期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 ,判断凝血功能状态 ,为及时干预、防止异常高凝状态的加重提供实用指标。方法 :用贝克曼ACL2 0 0血凝仪检测正常妊娠晚期 (晚孕组 )、妊高征孕晚组 (妊高征组 )外周静脉血的凝血功能指标 ,并与同龄非妊娠妇女 (非孕组 )进行对照 (每组 60例 )。观察指标包括 :凝血酶原时间 (PT S)、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 (PT % ) ,凝血酶原时间标准化比 (PT 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 (TT S)、凝血酶时间标准化比 (TT 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 (APTT R)。结果 :晚孕组凝血功能指标PT S缩短 ,PT %增大 ,与非孕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其他指标虽有变化 ,但与非孕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妊高征组PT S明显缩短 ,PT %增大 ,PT R明显降低 ,与非孕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且与晚孕组比较PT S缩短及PT R降低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正常妊娠晚期血液呈轻度的高凝状态 ,可能有利于产后快速有效止血 ;妊高征者呈较重度病理性高凝状态 ,有血栓形成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联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的止血效果。方法将57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3例)只输注FFP,观察组(24例)联合输注FFP和冷沉淀,检测输注后2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 2组患者输注后凝血功能都有所改善,PT、APTT、FIB、TT和输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FIB、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APTT、TT,尤其是FIB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FFP和冷沉淀联合输注效果优于单独输注FFP,能有效改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妊娠晚期检测血小板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7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观察组)以及9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妊娠28~40周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以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等指标。结果 (1)观察组MPV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LT、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血浆PT、INR、APTT、TT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FBG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妊娠晚期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检测血小板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对预防其并发血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85例健康者血液标本,用Sysmex CA7000Ⅲ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肝硬化患者与健康者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分析不同人群间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与健康者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T、APTT、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和AT-Ⅲ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增加,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T、APTT、TT逐渐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和AT-Ⅲ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6项指标可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对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预后,以及指导其临床治疗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