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皮下注射国产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金葡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各2株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0.077和0.069mg/kg、0.633和1.169mg/kg、0.734和0.644mg/kg,与进口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ED50(0.069和0.073mg/kg、0.670和1.298mg/kg、0.628和0.655mg/kg)相近,国产与进口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ED50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杨翠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8):1030-1031
目的分析近年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类疾病时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为临床合理使用该药物提供有用的信息。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自1995年以来关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分析和统计,总结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良反应的特点与相应治疗方法。结果临床上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所上升,且不良反应涉及许多体内系统的损害,根据不良反应实际情况给予吸氧,调整用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停药等处理;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给予镇静剂或少量抗精神病药,心血管系统损害患者给予营养心肌的药物,肾功能异常患者给予血液透析等治疗,可获得较佳的临床效果。结论合理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 84岁 ,有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史 4 0余年 ,有高血压病史 30余年 ,有脑血栓史 5年。 2 0 0 0年 10月 1日因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入院。体温 37. 5℃ ,双肺可闻及较多干罗音及散在中小水泡音 ,静滴利复星0 . 2 g,bid ,3d ,效果不明显 ,改用泰能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盐 ) 0 . 5 g 静滴 q 8h,d 2晚间患者出现神志恍惚 ,秽语 ,烦躁 ,不能入睡。d 3停用泰能 ,改用舒普深 (头孢哌酮 /舒巴坦 ) ,上述精神症状逐渐消失。同年 12月 9日 ,患者再次因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入院应用泰能 0 . 5 g 静滴 q 8h,当晚上述精…  相似文献   

4.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肺心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IMP/CS)对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肺心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人51例,随机分为IMP/CS组25例(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63±s7a),用IMP/CS1g,iv,q12h,连续7d;头孢曲松组26例(男性20例,女性6例,年龄63±6a),用头孢曲松2g,iv,qd,连续7d。结果:IMP/CS组细菌清除率高于头孢曲松组。IM  相似文献   

5.
以国产美洛培南为试验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1)为对照药,通过随机对照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评价前者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美洛培南每次0.5g,q12h或q8h,静脉滴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每次1.0g,q12h或q8h,静脉滴注,疗程7~10d.结果两组各完成合格病例26例,其中呼吸系统感染31例,泌尿系统感染17例,皮肤软组织感染3例.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痊愈率分别为73.08%与65.38%,有效率为96.15%与92.31%,细菌清除率为100%与96.15%,细菌产酶率为60.00%与57.6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与7.69%,两组各对应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美洛培南对本研究中分离的51株常见致病菌抗菌活性强,对部分细菌所产β-内酰胺酶稳定,其所致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结论美洛培南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能安全有效地用于中、重度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软组织等部位的感染.  相似文献   

6.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作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具有耐酶、广谱、高效的抗菌活性,临床上应用广泛。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兴 《齐鲁药事》2014,(8):481-484
目的:利用DUE模式,评价亚胺培南临床使用规范性、合理性,为临床规范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卫生部《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卫生部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亚胺培南使用说明、有关文献等,制定“亚胺培南临床使用DUE标准”。并依据该标准对某医院2013年住院患者使用亚胺培南196例次病历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用药指征、用药过程、治疗结果4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总结。结果①管理项:微生物送检率70.4%(80%);处方权限符合率91.3%(100%);②用药指征:适合率85.2%(90%);③用药过程:给药途径、溶媒选择、配伍禁忌正确率100%(100%);滴注时间医嘱未注明无法评价;疗效监测项符合率52.0%(85%);老人及肾功能损伤4例未进行剂量调整。④用药结果有效率73%(80%)。结论某医院亚胺培南临床使用与多项预期目标值存在一定差距。医院应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干预和整改,确保抗菌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认为“亚胺培南临床使用DUE标准”对临床规范、合理使用亚胺培南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商品名泰能,Tienam)治疗恶性血液病20例,其中13例白细胞计数低于2×109/L。总有效率为75%,尚未发现不良反应,表明泰能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耐药性低和极少交又耐药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10.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致癫痫发作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评价帕尼培南的体外抗菌作用,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对247例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其它5种抗菌药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帕尼培与亚胺培南体外抗菌作用相仿,但帕尼培南对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葡萄球菌(MRSA)和大肠埃希氏菌体外胺培南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作用略逊于美罗培南,帕尼培南体外抗菌 于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苯唑西林等其它受试药物。帕尼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受接种菌量,培养基PH值和血清浓度影响。结果表明,帕尼培南是治疗多重耐药菌所致院内感染和严重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的适用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夫西地酸的耐药现状及耐药性改变。方法通过琼脂稀释法测定2010年连续收集的260株和2007年收集的2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夫西地酸的MIC值,用K-B纸片法测定这些菌株对万古霉素等7种抗生素的抑菌圈直径。结果 4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对夫西地酸耐药的只有4株,耐药率为0.83%,2007年和2010年收集的菌株对夫西地酸的MIC50均为0.25mg/L,MIC90均为0.5mg/L,纸片法测定结果: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敏感,2007年的菌株57.8%耐甲氧西林,2010年的菌株76.9%耐甲氧西林。结论夫西地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很强,而且2007年和2010年菌株的抗菌活性无多大改变。  相似文献   

13.
用琼脂稀释法进行国产米诺环素对104株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MRSA)和120株甲氧西林敏感金葡球菌(MSSA)的抗菌活性研究,并与日本产米诺环素等进行了抗菌作用比较。结果表明国产米诺环素对MRSA和MSSA的抑菌效果,与日本产米诺环素基本一致。对MRSA的MIC50和MIC90前者分别为2和8mg/L,而后者分别为2和4mg/L。两者对MSSA的MIC50和MIC90均为0.5和4mg/L。国产米诺环素与其它6种抗生素比较,除去甲万古霉素外,其对MRSA和MSSA的抗菌效果,均优于头孢唑林等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评价香叶醇单独使用以及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及头孢吡肟)联合使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的抑制效果。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香叶醇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微量棋盘法测定香叶醇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FIC)。结果与结论 香叶醇具有明显的体外抗MRSA活性,MIC和MBC分别为0.34~0.69mg/mL和0.69~10.76mg/mL。联合药敏试验发现香叶醇与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FIC指数集中分布在≤0.5和0.5~1;能够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活性,降低其用量,使其MIC50和MIC90降低为单独用药的1/8~1/4和1/4~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和评价硝酸益康唑在体外对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和效果,以及其与6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葡萄球菌抗菌活性的比较。方法从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处分离的257株葡萄球菌,采用肉汤稀释法对硝酸益康唑、新霉素、青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和头孢噻肟进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益康唑与新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噻肟MIC50值相近;对MRSA,益康唑MIC50明显低于其他6种抗菌药物;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表皮葡萄球菌(MSSE)MIC50与青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相同,低于新霉素、红霉素、头孢噻肟;对MRSE,益康唑的MIC50与青霉素、新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接近,低于头孢噻肟和红霉素。益康唑的MIC50和MIC90值相近。结论益康唑对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抗菌效果,益康唑的MIC50与MIC90值相近,目前未明显出现葡萄球菌对益康唑的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6.
Anti-candidal hydroxychalcone, 2,4,2′-trihydroxy-5′-methylchalcone (THMC), was investigated for it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THMC showed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 25.0–50.0 μg/ml against tested 20 strains, at which the effect was based on a bacteriostatic action. THMC of 25.0 μg/ml completely inhibited the incorporation of radio-labelled thymidine and uridine into MRSA cells. In combination with antibiotics, the 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ices were 0.47 for gentamicin and 0.79 for vancomycin, indicating that THMC acts synergistically with these agents. THMC would be a potent therapeutic agent for MRSA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7.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肺炎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IPM/CS)对肺炎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采用气管内注入感染法建立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模型,按临床治疗剂量折算出大鼠等效剂量,连续7d腹腔注射IPM/CS及阿米卡星(AMK),活性取材测定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18.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抗生素后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PAE)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常见感染致病菌金葡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能产生0.6~3.2h的PAE,以金葡球菌标准株最长;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及接触时间延长,PAE延长,但有极限值,于10MIC~20MIC,接触2h达最大值;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与阿米卡星联用后PAE呈半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菌株的临床分布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110株SA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0株SA中,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59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1株,MRSA的分离率为46.4%,MRS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P<0.0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SA.结论 SA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较低,尤其是MRSA耐药株更为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