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产基因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进口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C57小鼠环磷酰胺(CPA)应用所造成的骨髓抑制,无论在化疗药与造血因子同时应用的治疗组或造血因子先于化疗药应用的预防组,均显示出对造血干细胞明显的动员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P<0.001);rhGM-CSF升高白细胞(WBC)的作用稍次于rhG-CSF,但增加骨髓DNA含量作用稍强于rhG-CSF,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rhGM-CSF对骨髓干细胞中分化程度低的集落刺激作用强于分化程度高的小丛和大丛,rhG-CSF恰好相反。各测定指标显示:两种造血因子作用无显著差异。各药皆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
钴60X-射线超大剂量曝射造成C57纯种小鼠造血功能抑制。照射3d后,小刀疡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到正常值的29.1%,8d降至最2低,为正常值的18.6%。骨髓成髓细胞DNA含量照射后第3d降至最低,为正常的18%。  相似文献   

3.
应用酸性磷酸酯酶(ACP)和双肽氨基肽酶Ⅳ(DAP Ⅳ)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人集落刺激因子(CSF)对ip环磷酰胺(Cy)小鼠外周血T,T_H和T_S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给药5d后,Cy和Cy+CSF两组T,T_H和T_S淋巴细胞均出现迅速降低,而Cy+CSF组T淋巴细胞亚群降低的程度明显低于Cy组;药后d5,Cy+CSF和Cy组的T淋巴细胞绝对数分别降低为药前值的44%和25%;药后d7,Cy+CSF组的T,T_H和T_S淋巴细胞绝对数分别比Cy组增高约38%,60%和45%。  相似文献   

4.
5.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动员外周血干细胞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注射液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的效果。方法 :对 6例恶性血液病病人 ,1d内静脉注射长春新碱 1~ 2mg·m- 2 及环磷酰胺 4~ 7g·m- 2 (分 4次 ,间隔 4h) ,外周血白细胞降至 1×10 9·L- 1以下时 ,加rhG CSF 6~ 8μg·kg- 1,皮下注射 ,qd× 5~ 7d ;对 4例健康供者在采集PBSC前 5d予rhG CSF 6~ 8μg·kg- 1,皮下注射 ,qd× 5d。白细胞升至 10× 10 9·L- 1以上时采集PSBC ,并进行CD+ 34 及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 )检测。结果 :一次收集单个核细胞计数 (3.9±s 1.7)×10 8·kg- 1;CD+ 34 (4 .8± 2 .3)× 10 8·kg- 1;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5± 3)× 10 4 ·kg- 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rhG CSF无论对病人自体还是对健康供者均能安全、高效地动员PBSC ,满足移植所需要。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进展型多发性硬化(MS)患者造血干细胞动员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4例继发进展型MS患者纳入研究,给予G-CSF5μg/(kg·d)4~6d动员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后经血细胞分离机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和单个核细胞绝对数,并观察应用G-CSF后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发生率。于动员前及动员后分别评定患者的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结果:采集物中CD34+细胞为(2.68±0.89)×106/kg,单个核细胞为(2.98±1.19)×108/kg。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3d(9~17d),血小板恢复至〉50×10^9/L的中位时间为16d(11~21d)。移植相关死亡率为0。在G-CSF动员过程中有17例患者(50%)出现肌痛及乏力症状,未用药物治疗症状消退。2例患者在用药期间EDSS评分增加0.5分,与动员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结论:对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单用G-CSF动员可以达到有效安全的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8.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回顾近年来相关文献,概述rhG-CSF的临床应用状况.该药可刺激骨髓细胞增加ANC、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数量,增强ANC的吞噬作用,用于改善肿瘤、白血病患者放化疗后的ANC减少以及因粒细胞缺乏所合并的感染、骨髓移植后的造血恢复、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疗效确切.但有些肿瘤细胞能合成G-CSF,G-CSF也能促进某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临床可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用药时机、疗程、剂量,并进行药效监控,以达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致急性肾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名54岁男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200μg,1次/d。用药后第2天患者出现尿色变深,第4天出现眼睑水肿,肉眼血尿、少尿等症状。BUN由4.8mmol/L升至7.9mmol/L(最高13.9mmol/L),Cr由113μmol/L升至154μmol/L(最高308μmol/L)。停用rhG-CSF,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硫普罗宁、呋塞米等对症支持治疗。2周后肾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简称rhG-CSF),是由17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和4%葡萄糖苷型糖链组成的糖蛋白,具有天然型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生物化学性质,它作用于骨髓粒细胞,使之向中性粒细胞分化增殖及使骨髓中性粒细胞向外周血释放。  相似文献   

11.
钴60X-射线超大剂量曝射造成C57纯种小鼠造血功能抑制。照射3d后,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WBC)下降到正常值的29.1%,8d降至最低,为正常值的18.6%。骨髓成髓细胞DNA含量照射后第3d降至最低,为正常的18%。国产重组人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进口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均有明显升高粒细胞的保护作用。治疗组放疗后立即皮下注射两种造血因子(rhCSFs),其对造血干细胞动员作用模式与对照一致,但其升高WBC的保护作用非常明显地高于对照组(P≤0.01);预防组共注射rhCSFs5d,在注药3d后照射,照射3d后WBC降至正常值的约30%后即持续上升;成髓细胞DNA含量rhG-CSF组降至正常值的36%及rhGM-CSF组降至正常值的32%,随后持续上升。两种造血因子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2)。小鼠试验表明rhGM-CSF与rhG-CSF皮下给予100与30μg/kg均呈良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商品名津优力)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应用冠状动脉结扎心肌梗死模型,通过心肌梗死面积的定量组织学测定、心肌酶学检查、心肌小血管密度及心肌免疫组化染色等观测指标,评价给予津优力24h和2周后的治疗作用。结果:津优力给药1次及给药2周后,心肌梗死范围减小,心肌CK和LDH降低,心肌梗死治疗2周后,在心肌梗死区及交界区有CD34^ 细胞的存在,心肌小血管的密度增加。结论:津优力对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辅助治疗癌症患者因放/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但存在体内稳定性差、半衰期短等问题,需要反复多次给药,容易使患者产生药物耐受性及免疫排斥等不良反应,因此有必要开发长效化rhG-CSF来提高其临床药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聚乙二醇(PEG)修饰、融合蛋白以及新剂型等技术开发长效化rhG-CSF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17.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致不良反应的相关情况,为临床药物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维普、万方、知网等文献库,筛选出有关rhG-CSF报道的文献,归纳分析患者在使用rhG-CSF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40例ADR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大多数ADR是出现常用剂量的范围内,19例(47.50%)用药后24 h发生ADR,不良反应一般为全身与皮肤的过敏反应。结论rhG-CSF是一种利用重组DNA技术所合成的细胞因子,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对药物剂量进行有效控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菌种的质量及其稳定性在生物工程产品发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本文重点考察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菌种在LB固体培养基上(4℃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表明该菌种可在LB固体培养基上稳定传代三代(60天),从而大大简化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生产用菌种的制备过程。  相似文献   

19.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重要的造血因子,主要作用于粒细胞系的造血祖细胞,诱导其分化、成熟,同时具有激活成熟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对机体的防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临床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20.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刚  黄健  李宏军  于淼 《黑龙江医药》2001,14(4):269-271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FS)主要来源于巨嗜细胞,内皮细胞及纤维母细胞。能高度特异性的刺激中性白细胞系的功能活化因子。为了探索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稳定性,我们在4摄氏度的条件下,不同PH值,不同添加剂的条件下,对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